突然之間,閃崩、被悶殺的股票多了起來!
300億大牛股仁東控股昨日閃崩後,今天直接一字跌停,15億資金想逃逃不出。京基智農、永鼎股份同樣被核按鈕,雲內動力連續2個一字跌停,還有鄭州煤電昨日漲停今日跌停。
但這些股票,盤面上並無顯性重大利空出現,這樣兇險的一幕只在2018年中出現過。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令到如此多的股票莫名被殺?
01
4.6倍大牛股突然閃崩連續跌停
一紙國資退出控股的消息,開始發酵起來?
昨天發布回復深交所的關注函的公告,昨日午後超300億市值的大牛股仁東控股突然閃崩跌停,今天更是一字跌停,30多萬手賣盤封死跌停,對應市值超15億元。
這兩天閃崩,連續跌停之前,仁東控股是只大牛股。昨日收盤,仁東控股市值還有303億元,今日跌停後272億元。
從2018年9月股價底部11.56元,到今年11月高位64.72元,兩年多的時間仁東控股股價漲幅高達460%。
其實,這兩天消息面上,並未有太大新消息。昨日,仁東控股發布對於交易所關注函的回覆,此前該公司已經披露國資退出不再作為控股股東,昨日公告就這一信息進一步說明。
此前11月18日,仁東控股公告,北京海澱國資不再託管公司股份,公司實控人、控股股東重新變回為霍東和仁東信息。在一年前,北京市海澱區國資通過股份託管形式入主,一年過去了,國資終止委託管理關係。
這一消息發布後,仁東控股股價並未有明顯反應。而後,交易所就此消息發布關注函。
仁東控股在11月25日公告回復,受各方面因素影響,雙方合作進度低於預期,一方面是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雙方戰略合作部分約定事項無法實施;另一方面受國企相關政策影響,有關項目落地和實施受到一定限制,也影響了雙方合作進程和相關資金支持的到位。
綜合來看,雙方不再具備進一步合作的基礎和條件,從而導致本次委託協議一年期滿後不再續籤。
仁東控股同時表示,公司累計向北京海澱國資旗下海科金集團借款餘額為1.45億元,具體為2020年2月、2020年5月,公司分別向海科金集團發生借款5000萬元、9500萬元。根據相關借款協議約定,上述借款期限為2年。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四季度開始虧損,今年前三季度繼續虧損2192萬元。
02
多隻股票遭遇閃崩和跌停
實際上,不只是仁東控股,超百億市值的京基智農也是昨日午後閃崩,今日也出現一字跌停,最新市值為107億元。
永鼎股份今日基本平開後,直線跌停。
雲內動力,昨日公告發布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告。本次混改若能順利實施,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昆明市國資委會變更為民營投資方。公告之後,雲內動力連續一字跌停。
還有鄭州煤電,好好的4個漲停後,今天突然一字跌停。
此外,多倫科技、永鼎股份和恆久科技皆出現閃崩跌停的走勢。同樣,盤面上也無突發性重大利空傳聞出現。
03
一則傳聞
有業內人士認為,關於信託的傳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市場節奏。而這些股票裡面的主力資金可能是通過某些信託平臺在運作。
據報導,多家信託公司近日收到來自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要求嚴格壓降融資類信託業務規模,保證完成此前設定的壓降任務。由於部分信託公司存在融資類業務壓降不達標的情況,在此次窗口指導中被要求「全面暫停融資類業務」。
今年3月份,各地銀保監局向轄區信託公司傳達2020年信託監管要求,其中關鍵一點是——持續壓縮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融資業務,制定融資類信託壓縮計劃。按照監管部門的年初規劃,2020年全行業壓降1萬億元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融資類信託業務。
今天,這個傳聞仍在發酵。除了關於「約40家信託公司被要求暫停融資類信託業務」的微信截屏在業內流傳外,對於上述傳言,有媒體報導稱,北京市轄屬的12家信託公司董事長被通知到銀保監開會,議題涉及風險類項目。
然而,據澎湃新聞報導,11月26日,多位信託業內人士透露,並未聽說有這一會議。據悉,數家總部在北京的信託公司也未被要求前去開會。
據了解,2017年底,很多股權類信託計劃就被監管層面要求清理,很多配資類的信託計劃在那時就逐漸退出舞臺。在隨後的2018年,就可以經常性地看到,股票市場的閃崩現象越來越多。2019年,仍有個別信託帳戶資金可以進入股市,而且帶有一定槓桿,但這些資金並不起眼,也少有人關注。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傳聞可能引發一些平臺資金出逃,進而導致個股出現閃崩的情況。從這個角度來看,一些帶有明顯莊股痕跡的個股需要規避。
那麼,這個事影響究竟有多大呢?
有非銀研究機構表示,經向中融、中信、江蘇、中航等信託公司求證,傳聞屬實。這是非標嚴監管延續,不必過於擔心。
因為早前已經受到規模限制業務幾近停頓,因此單從融資類信託業務叫停來講,對於信託公司的業務衝擊並不大。但是這一政策體現出來當前監管的導向以及更上層的方針,耐人尋味。尤其是在當前信用債券市場出現較大動蕩,企業融資受到波及的大環境裡.
或許這表明,當前的金融體系仍然處於金融強監管和去槓桿的進程當中。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中,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信託公司轉型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壓降違規融資類信託業務也將是一項持續的工作。因此,監管政策不會一刀切停止信託公司開展融資類信託業務,而是逐步壓縮違規融資類業務規模,促使其優化業務結構,直至信託公司能夠依靠本源業務支撐其經營發展。
對此,你又如何看呢?希望本文內容你喜歡,最後請諸位隨手戳右下方「在看」哈!(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淘股吧立場)(本文綜合自:中國基金報、券商中國、上海證券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