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6月底,中非經貿博覽會將在長沙拉開序幕。為讓大家更宏觀、更細緻地了解非洲國家的風土人情、志物風貌,5月30日起,紅網·時刻特推出《時小刻非洲遊》欄目,帶大家遊遍既神秘又狂野的非洲。今天,我們來到利比亞。
利比亞地理位置。(來源新浪網。)
紅網時刻6月11日訊(記者 盧欣)利比亞國簡稱「利比亞」,北非國家,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查德、尼日、阿爾及利亞跟突尼西亞相鄰。面積176萬平方公裡,首都的黎波裡。
利比亞全境95%以上地區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區是平均海拔500米的低高原,受寬闊低地分割。北部沿海有狹窄平原。荒漠與半荒漠佔總面積90%以上;西北部與南部多礫漠、石漠;其餘為沙漠,間有綠洲。根據調查,利比亞南部沙漠地區蘊藏有豐富的地下淡水資源,其儲存量相當於尼羅河200年的總流量,被稱為沙漠中的「海洋」。
利比亞依靠豐富的石油資源,曾一度富甲非洲,但由於局勢動蕩,利比亞石油出口銳減。
因石油而興
利比亞原是一個貧窮落後的農牧業國家,1951年獨立時,按人均國民收入僅47美元。五十年代,利比亞發現石油,到六十年代末它已成為世界主要產油國和石油出口國。利比亞原油油質好,並且含硫量低,蠟油產率高。
2011年內戰爆發前,利比亞原油日產量約160萬桶。局勢動蕩使利比亞石油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內戰結束後,利比亞石油生產一度恢復至戰前水平。2014年5月後,利比亞局勢再度動蕩,石油日產量大幅波動。
截止2014年9月,利比亞天然氣儲量1.54萬億立方米,居非洲第四位。2018年,利比亞石油生產趨向穩定,目前日產量約95萬桶,達到近三年最高水平。
沙漠中的「海洋」
在利比亞只有2%的土地因為能得到足夠的降水而適合耕種,但根據調查,利比亞南部沙漠地區蘊藏有豐富的地下淡水資源,其儲存量相當於尼羅河200年的總流量。為了開發更多適於耕種的土地,利比亞興建了很多地下水灌溉系統,AlKhufrah綠洲則是利比亞東南部(接近埃及邊境)的國內最大農業規劃之一。
農業佔國民生產總值約2.6%。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17%。可耕地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1.03%,水澆地不到1%。利比亞農業非常落後,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花生、柑桔、橄欖、菸草、椰棗、蔬菜等。畜牧業佔有重要地位。全國有牧場約850萬公頃。利比亞食品自給能力不足,近一半的糧食和畜牧產品依賴進口。
利比亞其他資源有鐵(蘊藏量20-30億噸)、鉀、錳、磷酸鹽、銅、錫、硫碘、鋁礬土等。沿海水產主要有金槍魚、沙丁魚、海綿等。
【旅遊攻略】
籤證:利比亞至中國已於2010年11月2日開通了直航航班。每周2個航班。每周星期二、星期四早上從利比亞的黎波裡機場起飛,星期三、星期五從早上從中國北京國際機場返回。前往利比亞需要得到利比亞籤證,必須先從利比亞內務部獲取返籤號,具體籤證辦理需要護照原件、照片2張、填寫利比亞籤證申請表2張、單位資質證明、派遣證明或準假證明、發自利比亞的返籤號。
主要景點:古羅馬遺址的拜謁,萊普提斯遺址,塞布拉塔古城等。參觀這些撒哈拉沙漠上最吸引人的勝景可以徒步,也可以乘直升飛機俯瞰。在阿卡庫斯山脈可以看到山崖上及洞穴中的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巖畫,被世界最大的沙漠和巖石隱藏了上千年的反映古代輝煌文明的優美壁畫,最早的已經存在12000多年,向人們展示從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1世紀的生活演變。
來源:紅網
作者:盧欣
編輯:肖拓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6/11/558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