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英雄本色2018》的觀後影評 | 一杯敬新生,一杯敬兄弟
《第三種選擇》 —— 讓小馬哥繼續成全不曾褪色不會認輸的江湖夢想,讓丁晟們繼續打磨穿透浪漫心生希望的生活,這樣很好。
一杯敬過往,一杯敬新生;
一杯敬兄弟,一杯敬生活。
1986年的香港,酒吧後巷裡鬱郁不得升職的小警察宋子傑對著剛出獄的哥哥吼出不要叫我阿傑,叫阿sir,宋子豪眼 帶不可置信,顫抖的嘴唇幾度開合,半晌後說,阿sir,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了。
那個瞬間自幼時便牢牢定格在我心裡,成為我關於港片最早的記憶。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自此開啟。
把時間調後一些。2002年,還是香港,劉建明站在天台上被陳永仁用槍指著頭,千鈞一髮卻依然誠懇的面向對方進行自我剖析:我以前沒的選擇,現在我只想做個好人。
那年我第一次把一部片子反反覆覆看了十幾遍,人生中第一篇不成形的影評至今躺在彼時的日記本裡。
它是黃金時代謝幕前最嘹亮的餘音。在這近二十載絕不算短暫的流金歲月中,還有一部電影,終結一切之前有個男人自言自語說,曾經……,如果……,然後戴上金箍,義無反顧。
後世沒有人關心他是否真的成佛,因為他已然被神化塑了金身。
香港電影的內核永遠是江湖。
少年子弟江湖老,他們始終在講述著一個又一個想要回頭卻無法回頭的故事,樂此不疲,永無止境。
小馬哥反而因為這樣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他不認輸,不回頭,一往無前,無所畏懼。
三十年前的吳宇森用他脫胎於邵氏的江湖筆墨精準把他抹在男人心頭兄弟情懷上再不褪色,落筆生根,有如神明。
無法回頭和從不回頭,香港人的答卷似乎總是只給出這兩種選項。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現在進行時。在2018年1月18日,《英雄本色2018》正式上映。
我看的首場,前排是個帶女朋友來的青年男子,觀影時一直在小聲解說,原本這裡小馬哥是把槍藏在花盆裡的,原本這裡應該有句臺詞,原本這裡如此這般。直到周凱入獄後或站在鐵網後或佇立窗邊,他嘟囔了句他在看什麼,一直虛心受教的姑娘嘁了一聲,說,他在看向他弟弟的方向啊。我在後排和她男朋友一起恍然大悟卻又莫名啞然,接下來全程沉默,認真觀影。
這是一版感情溫和卻濃鬱到出乎我意料的改編。
丁晟在《英雄本色2018》裡借曾志偉的口說:能回頭的,才是英雄。
這就註定了我們將要看到的是一個框架類似,但核心完全不同的故事:在穩穩剝掉了原故事的港式風味後增補上全新的人物關係並注入充沛情感,使得它更貼近主流價值觀,更偏重正面衝突下無法隔斷的親情,更可親,也更有共鳴。
這是丁晟做出的第三種選擇。
刀光劍影血戰江湖是男人骨子裡永遠不會隨著身體衰老的浪漫,骨肉情感肩上責任則是男人一輩子日日面對件件扛起的生活。
三十年前的香港電影和觀影者需要看到的是小馬哥獨闖楓林閣單槍匹馬以命敬兄弟;三十年後的中國電影和觀影者無需血流成河,只要罪有應得,這是時代和空間的雙重變換,也是社會道德日趨完善的無形體現。
耳熟能詳的主要劇情無需贅述,而具體篇章的改編則需要親身體會。
電影的本職是輸出價值,經濟價值的輸出是實際收益,而文化價值的輸出最終永遠回歸於情感。丁導的特色是純然男性視角的敘事,價值輸出卻並不粗糙,反而在情感刻畫上勝過其他環節的表現,不得不說很有意思。他片子裡的男人總會同時擁有堅毅輪廓和柔軟眼神,非常動人,在這個層面上,他與王凱的搭配實在天作之合。
我喜歡看王凱演戲,一半得益於我實在喜歡他的聲音,一半來自於他那往往出其不意戳中我心窩的柔情,這次依然。丁導習慣性在不同人物關係和場景的快速切換有時對我這種細膩愛好者來說不太友好,卻使得王凱的角色更加層次豐富,面對不同身份的人,乃至不同身份的江湖兄弟與血親弟弟都有完整且自洽的飽滿人設。
這讓周凱整個人不再僅僅是一個完美的大哥符號,整個人有血有肉仿若真實存在,真是演員的個人魅力和角色魅力相結合的絕佳體驗。
王大陸則是出乎我意料的效果,導演對人物狡黠的改編讓我看了才明白他所說的「誰演的就是誰」是什麼含義,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獨立角色,不是小馬哥,與周潤發無關,那些致敬橋段只為致敬,這是丁晟創作的屬於這個全新故事的人物,哪怕我是小馬哥死忠也依然承認,這個角色既不會讓我想起別人,也不會讓我懷念別人,他就是他,沒有放到一起比較的意義。
最後說馬天宇,以及不可避免也沒有必要避免的前人。
86版英雄本色裡,宋子傑的不討好程度即使頂著張國榮光環,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其後幾十年裡依然念念不忘咬牙切齒,當年的張國榮看劇本大綱時對此一清二楚,卻不顧公司反對堅持接下。時隔多年,我依然會為他當時想要突破自我無懼觀眾反彈所展露的勇氣所感動。
馬天宇面臨著的是截然不同卻同樣棘手的困境,這困境相當程度上來自已然封神的張國榮本身。丁晟說,自己寫好劇本,找到的人卻都不敢接,後來找到馬天宇,只用一篇言辭誠懇的長微信,馬天宇未籤約便拎包來到劇組。
丁導管這叫一場賭。
我進入電影院,很大程度上的目的是想知道這場賭的結局是什麼。這場賭,也是一出屬於丁晟和馬天宇的英雄本色。
我對作為演員時候的馬天宇有一套近乎苛刻且獨立成則的評判標準。這種苛刻最直接的表現反應在作為一個以閱片為己任且對他感情深厚的評論者,我從來都不曾對他的演技水準做過任何點評。並不是說他不好,事實上與越發光怪陸離的演員圈裡許多人相比,他穩穩噹噹的沒掉過鏈子,扎紮實實的沒負過角色,表現出的努力和天分都值得定期鼓勵。
然而我總在想,再等等,等他更好,再更好——他有一雙極會說話的眼睛,這使得他甚至不需要別人同等幅度的微表情便可把情緒傳遞給觀眾,在大屏幕上尤甚,因著這雙實在靈氣十足的眼睛,我對他的期望較旁人只高不低。而把這些囉嗦的條條框框放回肚子裡,無論如何審視,他這次交上的答卷都令我可以很坦然的在腦子裡那張魔鬼打分單上勾出大大的對號並附贈一個拇指, 臺詞形體表演情緒乃至從不用操心的眼神戲,周警官,棒的。
這部電影的演員,每一位都是棒的,為你們鼓掌。
我們不應該忘記,在我們將資本市場惡性循環作用下年輕偶像當道的現狀推及演員而怨聲載道的同時,有許多如本片一樣腳踏實地努力著的青年演員在默默拼搏;而在我們為缺少能將故事理順的編劇和能把故事講好的導演而抱怨連連的同時,有許多像丁晟這樣埋頭創作辛苦拼搏的電影人在為之奮鬥。
因為永遠都會有這樣的人,我對中國電影從不失去信心。
跌跌撞撞爬起來就是了,走錯方向就重來一次,拿得起放得下的是本色英雄,放得下是英雄的第三種選擇。
《英雄本色》是香港電影時代的縮影,而屬於中國電影的時代,才剛剛到來。
1997年的7月1日,我在歡聲笑語的學校晚會舞臺上唱著歌神遊,心想著香港於我是另一個世界的地方,這輩子都不會有交集。
十年後我和香江毗鄰而望。
又是十年。
舊香港的浮光掠影在膠片定格,此刻我久違的和香港隔江而望,伶仃一人怡然自得,半壺清酌以慰明月。
一杯敬過往,一杯敬新生,一杯敬兄弟,一杯敬生活。
讓小馬哥繼續成全不曾褪色不會認輸的江湖夢想,讓丁晟們繼續打磨穿透浪漫心生希望的生活,這樣很好。
世界很好,我們很好,現世很好,明天更好。
Have a better tomo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