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產協會規定虹鱒屬於三文魚,它說的話你一個字也不用信

2020-12-11 品玩

先問一個問題,當你在日料店點三文魚時,你認為接下來應該端上來的食物是什麼樣的?

橙紅色魚肉與白色脂肪層相間,厚厚的一大塊,口感豐腴柔嫩,結實飽滿,帶著點脂肪的鮮甜味。

儘管大部分消費者對「三文魚」有著大概的印象和理解,但很少有人能夠明確說出這是哪一種魚。因為,這個詞並不是某一種魚的具體學名,而是對一類商品的俗稱。

市面上各種各樣的三文魚實在太多了,挪威三文魚、帝王三文魚、阿拉斯加三文魚……有關真假三文魚的爭論很多,其中受質疑最多最激烈的便是「淡水三文魚」,即虹鱒。

虹鱒作為淡水魚,極易感染寄生蟲,再加上許多商家並沒有按要求冷凍滅蟲,而是直接拿來充當為三文魚刺身端上桌,因此很容易造成安全隱患。許多業內專業人士一直在強調虹鱒與傳統三文魚的區別,但與此同時也有一大批圖利的商家依舊將虹鱒作為三文魚刺身直接賣給顧客,曰「淡水三文魚也是三文魚」。國內一直缺少有關「三文魚」的明確概念劃清,因此這種情況無法禁止,爭論也持續不休。

近日多家媒體報導了一則「《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的新聞,新聞稿上描述得很偉大: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為首次提出制定,標準的制定得到了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高度關注與支持,標準的出臺填補了行業標準空白,對於規範行業操作,保障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知情權,促進三文魚產業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8 月 10 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在青海西寧召開團體標準發布會,《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正式發布。該標準的一大關鍵點在於,明確規定了「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虹鱒。

鑑於「三文魚」一詞的確可作為「salmon(鮭魚)」的音譯,就連在維基百科搜「三文魚」出來的都是「鮭魚」的頁面,而這項標準中也的確明文要求了無法控制寄生蟲風險的食材原料需經過冷凍滅蟲,因此單純從字面意義上來看這份標準給三文魚的規定似乎無法反駁。

但是,要為一個商品俗稱下定義,忽略歷史背景,忽略消費市場認知,只摳字眼,那就是耍流氓。

就算真要摳字眼,虹鱒的英文名稱也跟「salmon」沾不上邊啊。

有關三文魚一詞的來源和傳統認知,果殼的《真假三文魚:不止是譯名惹的禍》這篇文章已經講得很全面。

「三文魚」一詞由來,最早取自港臺地區對進口大西洋鮭的音譯,當時商人們在介紹這種魚的時候表明這是「salmon」。大西洋鮭進入中國之後逐漸推廣開來,廣受食客歡迎,有些商家為打開太平洋鮭的市場,便將太平洋鮭也冠以「三文魚」的商品名稱推向市場。到後面,越來越多的商家謀求暴利,但凡魚肉外觀差不多是橙白相間的,都可能被冠上「三文魚」之名在市面上流通。

舉個類似但不太恰當的例子,廣義概念上,薄荷、羅勒、檸檬草都能分到「香草」這個種類中,但當我們提起香草味冰淇淋的時候,很明顯指的就是香草莢(梵尼蘭豆莢),而不是其他香料。

之所以說這個例子不太恰當,是因為兩個「香草」的不同僅在於詞語概念上的狹義廣義之分,沒有人會把薄荷和香草莢搞混。而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帝王三文魚」「淡水三文魚」,則是商家在原概念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自作主張套用名詞,許多消費者都分不清,也不知道「淡水三文魚」是不是像普通三文魚一樣可生食。

太多的不良商家並不會告訴顧客虹鱒與三文魚的區別,也不會將虹鱒冷凍足夠至完全滅除寄生蟲,他們只會直接說這就是三文魚,最多就是解釋下「我們這個比較特殊啦,是淡水三文魚,但也是鮭科的喲,三文魚的意思就是鮭魚,沒錯的」。

這只是我在淘寶隨便搜到的一家虹鱒銷售商,標題裡加了虹鱒的括號,詳情頁文案卻寫著正宗三文魚,當日現殺新鮮送達。然而,即使是人工養殖的虹鱒也依然容易感染寄生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要求是生魚肉必須在零下 20 攝氏度冷凍 7 天,或在零下 35 攝氏度冷凍 15 小時之後,才能食用。而大部分以虹鱒冒充三文魚的商家,並不會這麼做。

在這種市場亂象之下,上文發布的那則團體標準便無異於為所有不良商家正名,讓他們從此都更加有底氣地告訴消費者「我們這個就是可以吃的三文魚」。

而盤裡到底是大西洋鮭,還是可能已經感染了寄生蟲的虹鱒,就只能靠消費者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積累來辨別了。

對於這則標準,我一位朋友是這樣評價的:

達不到要求?沒關係我們修改要求。

可巫冬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不簡單。回過頭來看看這份「《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報批稿 的前言:

冷凍食品有限公司、水產有限公司、食品有限公司……所以,這份傳說中的團體標準,其實就是一群賣魚的公司來規定自己可以用「三文魚」這個名字來賣哪些魚?

隨意從中抽取一位水產朋友「荷裕冷凍食品」,讓我們來看看它的優秀產品:

三文魚刺身,描述和標題都未出現「虹鱒」,產地是上海。

這麼有趣,再來一位吧,「東方海洋」:

這是家大規模養殖大西洋鮭的企業,但商品詳情描述卻很奇怪,既是自家生產產地煙臺,又是挪威純正漂洋過海。

還有「龍羊峽」,在被網友曝光之後,現在學老實了,在標題裡加上括號(虹鱒):

可這價格吧……加個禮盒裝,就能把淡水養殖的虹鱒賣得比進口三文魚還要貴。

這份團體標準文件看來是沒必要再浪費時間看下去了,再來看看這個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吧。簡介信息是這樣的:

劃重點:由從事水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和貿易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聯合組成,非營利性社團組織,維護會員權益。

那麼它的會員都有哪些人呢?

通過官網的「領導成員」可以看到,都是來自某某漁業有限公司、某某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某某魚開發公司、某某水產交易市場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或經理。

答案很明顯了,這個名字很官方的所謂「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不過是由一群賣水產的人聯合組建起來,在農業部的監管之下,通過協調業內標準、四處授予「中國優質 X 魚之鄉」封號、對外發布官方聲明等一系列操作,幫助水產商更和諧更順利地賣貨賺錢。而它所發布的標準,並不具備權威性。

更戲劇性的是,這個協會官網也曾發過許多有關虹鱒魚的負面文章:

隨意摘抄一段:

看來這個協會之前自己也是比較認可市面上大量虹鱒魚冒充三文魚欺詐消費者的現象嘛,怎麼現在自己來為虹鱒正名了呢?

大概是會員權益大過天吧。

溫馨提示:如果你想要登陸該協會網站參觀一下,且在收到「您要訪問的網站包含惡意軟體」提醒後仍堅持想訪問,可點擊「顯示詳細信息」——「訪問此不安全的網站」。

最後再補一句,儘管在這篇文章中虹鱒的角色是被拿來冒充三文魚牟取暴利,但虹鱒是無辜的,人家煮熟了也是好吃的。

題圖來自:Pixabay

相關焦點

  • 三文魚團標牽頭協會發文又刪文:虹鱒是三文魚?「應該是的」
    8月29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在其官方網站上以《三文魚產業,呼喚媒體傳播正能量》的標題,轉載了該文章。三文魚(Salmon)本身是一個商品名,不是一個生物界用來界定物種的學名。在國內外,Salmon指的也的確是「鮭科某些魚類的總稱」。
  • 虹鱒假冒三文魚背後:「水產造假嚴重程度,超出很多人想像」
    不曾想,這則初衷為宣傳水產養殖高科技的新聞,卻意外開啟了一出跌宕起伏的「連續劇」——先是有網友指出,龍羊峽出產的並非根正苗紅的三文魚,而是虹鱒魚;科普達人很快「接棒」,指出生吃淡水虹鱒有感染寄生蟲病的風險;消費者則陷入震驚與失望中,中國漁業協會、水產加工與流通協會緊急發聲,為淡水虹鱒正名;企業也祭出檢驗報告自證安全。
  • 虹鱒被列為三文魚 團體標準是什麼標準?
    在此前的 5 月份,一則 " 我國青藏高原養殖三文魚已佔國內三分之一市場 " 的新聞引起了爭議。有人說青藏高原養殖的是 " 虹鱒 ",並非 " 三文魚 "。而最近發布的這份團體標準中明確規定了 " 三文魚 " 的定義,即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粉鮭等。
  • 虹鱒歸入三文魚 市場遇冷
    多數商家不認可虹鱒是三文魚  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頒布國內首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該標準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凍食品等14家單位起草,將備受爭議的虹鱒正式歸類為「三文魚」,只需在產品標籤上註明三文魚(虹鱒)即可;同時明確了寄生蟲指標,認為國產虹鱒可生食。
  • 虹鱒被列為三文魚?!看到標準制定者名單就懂了……
    日前,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以下簡稱「《團體標準》」),稱虹鱒屬於三文魚。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號稱產出中國「三分之一的三文魚」、實際則生產虹鱒魚的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也參與了該標準制定。
  • 「淡水三文魚」電商在售:隻字不提「虹鱒」,仍推薦生吃
    澎湃新聞記者把同樣的問題反映給青海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監管處,工作人員問,「你能確定它不是三文魚嗎?」當記者表示肯定時,工作人員要求記者給其「一個確鑿的證據」。隨後,記者收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來電。工作人員說,「關於您向我們投訴的問題,我們這邊了解了一下情況,這個之前闢過謠,虹鱒魚是屬於三文魚種類的,您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從屬關係。」
  • 虹鱒「變身」三文魚,你見過這麼騷的操作嗎?
    近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出臺。其標準將虹鱒「空降」為三文類,引發熱議。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報批稿)的公示截圖。圖/澎湃虹鱒是虹鱒,三文魚是三文魚——————虹鱒與三文魚有什麼關係?胡扯,沒什麼關係,兩者只是長得像而已。  虹鱒屬於淡水魚類,英文名是rainbowtrout(學名Oncorhynchus mykiss),原產於美國阿拉斯加地區山川溪流中。
  • 虹鱒被正式列為三文魚?我更不敢在國內生吃了
    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已經有很多小道消息直接把這件事定性為「國產虹鱒正式被列為三文魚」。微博網友 @我不是謙兒哥 對此是這麼解讀的:我不懂水產,但我了解標準啊,一個協會聯合幾家做虹鱒魚生意的企業發布的一個小團體內部標準,它的效力跟你爸爸小時候跟你的約法三章沒啥區別,沒有任何法律效應,跟國家標準也毫無關係。
  • 「淡水三文魚」天貓在售:隻字不提「虹鱒」,仍推薦生吃
    澎湃新聞記者把同樣的問題反映給青海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監管處,工作人員問,「你能確定它不是三文魚嗎?」當記者表示肯定時,工作人員要求記者給其「一個確鑿的證據」。隨後,記者收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來電。工作人員說,「關於您向我們投訴的問題,我們這邊了解了一下情況,這個之前闢過謠,虹鱒魚是屬於三文魚種類的,您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從屬關係。」工作人員也為記者念了一段查詢到的資料。
  • 爭鳴 什麼是「三文魚」?虹鱒到底能不能當「三文魚」賣?水產極客有話要說!
    美國國家潛水教練員協會(NAUI)教練。現任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西洋鮭養殖項目副經理,負責養殖流程優化,產品開發與市場營銷。「三文魚」的概念在水產業界爭辯已久,這裡我僅以「極客」視角,以我認為科學的方式雜談見解,更希望激發大家廣泛討論,將這一問題以科學客觀的方式越辯越明。
  • 虹鱒混入後,三文魚想改名「海產大西洋鮭」
    當來自淡水的「虹鱒」在國內可以名正言順地躋身「三文魚」之列,來自海洋的「三文魚」不得不尋求新身份,以示不同。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出臺後,中國漁業圈內流行這樣的說法,「未來大家都賣三文魚的時候,我們就再也不會說三文魚了。我們會說我們賣的都是海產的大西洋鮭。」
  • 虹鱒是三文魚?那姑媽姨媽都是你媽咯?
    近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同三文魚分會成員單位發布了《生食三文魚》的「團體標準」,稱:虹鱒屬於三文魚。根據該標準,「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對此,網友似乎還是不買帳。
  • 虹鱒是不是三文魚?美媒關注中國推出新標準引爭論
    參考消息網8月18日報導美媒稱,中國監管機構本周表示,按照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和13家商業漁場制定的新標準,虹鱒可以作為三文魚出售。官方援用了生物學來證明新標準的合理性:鮭魚和虹鱒在市場上統稱三文魚。他們也要求魚販在標籤的其他地方註明魚的確切品種。
  • 三文魚遭遇身份危機:虹鱒混入後,考慮改稱「海產大西洋鮭」
    三文魚正遭遇一場空前的身份危機。當來自淡水的「虹鱒」在國內可以名正言順地躋身「三文魚」之列,來自海洋的「三文魚」不得不尋求新身份,以示不同。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出臺後,中國漁業圈內流行這樣的說法,「未來大家都賣三文魚的時候,我們就再也不會說三文魚了。
  •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公示僅3天 協會刪虹鱒冒充三文魚新聞
    其中的核心包括:一、團體標準實際公示時間為3天,遠低於規定的15天;二、起草單位根本不涉及科研院所。上述操作流程不合符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在2015年公布的團體標準管理辦法文件。然而,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官網公示的《生食三文魚》(報批稿)中,起草單位為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以及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三家企業,並未提及科研院所。針對上述規定,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等人自有一套解釋。
  • 較真|指虹鱒為三文魚的新團標,所引依據恰說明虹鱒非三文魚
    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正式發布。該團體標準在術語定義中將「虹鱒」歸為「三文魚(salmon)」,引發巨大爭議。根據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的團體標準《生食三文魚》編制說明(以下簡稱「編制說明」),該團體標準對生食三文魚的定義,分別參考了維基百科、Marine Harvest公司2018年的三文魚養殖手冊以及Kontali Analyze AS公司2007年的三文魚市場分析報告。
  • 指虹鱒為三文魚:水產團體發布所謂生食標準,龍羊峽參與制定
    虹鱒並非三文魚。日前,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以下簡稱「《團體標準》」),稱虹鱒屬於三文魚。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號稱產出中國「三分之一的三文魚」、實際則生產虹鱒魚的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也參與了該標準制定。
  • 虹鱒魚是「三文魚」嗎?能生吃嗎?關於它的討論都在這裡了
    理由:三文魚不是一個科學名稱,這是業內商品名稱的統稱。虹鱒也好,挪威的大西洋鮭也好,在業內都統稱為三文魚類。因為英文叫「salmon」,音譯了叫三文,三文這個名字,不是說大西洋鮭可以用,虹鱒就不可以用。
  • 虹鱒被歸為三文魚了?!看完標準制定者名單,網友坐不住了...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鮭科魚裡包括大西洋鮭魚、虹鱒,王鮭等,而消費者認知裡的三文魚就是大西洋鮭。但《團體標準》把三文魚的定義擴展到鮭科魚,定義擴大後「三文魚這個名字就被偷換了」。「虹鱒是淡水魚,你叫它三文魚,再加個定語,淡水三文魚,我說就不妥當了。」陳舜勝說,虹鱒魚和三文魚並非同類魚,虹鱒是淡水魚,形態和太平洋鮭接近。
  • 虹鱒也是三文魚?誰給了專家這樣說的勇氣
    虹鱒魚強行充當三文魚:你看不慣它,但也幹不掉它為什麼這麼多魚都拼命要當三文魚,這不僅是名字或者翻譯的問題,更關係商業和利益。所以,「三文魚」並不是某一個品種魚的名稱,而是一個在流通中逐漸約定俗成的商品名稱,主要有大西洋鮭和太平洋鮭。在國外,如果去買「salmon」,商家會問清楚你是要哪一種「salmon」;但在中國,大多數時候,三文魚約定俗成的特指「大西洋鮭」,也就是人們認為可以生吃的「sal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