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走到獨庫公路南端,路邊的植被突然變得稀少,巖石也猛然變成了紅褐色。公路穿行在這紅色峽谷當中,不由得不讓人懷疑一個神秘之地就在其中。
果不其然,路邊赫然豎起的招牌告訴行人,天山神秘大峽谷到了。
景區大門由四根圓柱加橫梁組成,簡捷大方,門柱的顏色和山體顏色一樣都是紅色。門額上懸掛著《天山神秘大峽谷》的牌匾。
遠遠望去,在強烈的陽光映照下,兩座血紅色的山嶺尤如刀切一般橫亙在面前,而山嶺之間的縫隙便是天山神秘大峽谷了。
大峽谷近似呈南北弧形走向,開口處稍彎向東南,末端微向東北彎曲,由主谷和七條支谷組成,全長5000多米,谷端至谷口處自然落差200米以上,谷底最寬53米,最窄處0.4米,僅容一人低頭彎軀側身通過。
進入景區,看到的是紅褐色的巨型山體群高高聳立,直插雲霄,在太陽的照射下,如一束束火苗在藍天下升騰著。仰望那大峽谷兩側的山崖,不但巖石是血紅色的,而且在山崖絕壁之上,似乎還銘刻著一道道咒語與符文,頗有幾分詭異。定睛一看,原來是那些紅褐色巖石在億萬年的風雨雕琢之下,自然形成的一條條小小溝壑,就如同鬼斧神工雕刻出來的符文一般。
站在谷底仰視頭頂,頓時覺得兩邊的峰巒似乎隨時都會傾倒下來,在令人眩暈之中,有一種泰山壓頂的感覺。
神秘大峽谷集雄、險、幽、靜、神為一體,身臨其境者無不讚美叫絕。
在峽谷入口處不遠,突兀的崖壁上有一隻黑色「神犬」面谷而臥,這裡就是「神犬守谷」了。聽說一般季節,犬呈黑色,每到七八月份會由黑色變成黃褐色,但無論光線如何變化,這隻犬的形狀卻從不改變。
谷口十分開闊,進入深谷之中卻又是峰迴路轉,時而寬闊,時而狹窄,有些地方僅容一人低頭彎軀側身通過。
在夏日炎炎的日子裡,進入谷內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這裡冬暖夏涼寒暑不侵,泉水叮咚,鳥鳴獸走,谷道蜿蜒曲折,到處是奇峰異石,險洞峽溝。
大峽谷內有名稱的景點共有幾十處,一路走來可以看見:神犬守谷、旋天古堡、顯靈洞、玉女泉、臥駝峰、一線天、懸心石等眾多形態逼真,各具特點的奇峰異石。
這些紅褐色的巖石,歷經千萬年的風雨雕飾,山體千姿百態,有的如波瀾壯闊,有的如刀劍般直插雲天。溝中有溝,谷中有谷。南天門、幽靈谷、月牙峽、虎牙橋、魔天洞、雄師淚等景觀造型生動,形態逼真。
最令人感到神秘的是,在距谷口約2公裡處,在離地面高約三十多米的崖壁上,竟然發現一處神秘的石窟。據考證該石窟始建於盛唐時期,就文字記載和繪畫藝術而言,在古西域地區至今已發現的300多座佛教石窟中,僅此石窟有著明顯的漢文化風格,實屬罕見。
發現石窟的過程也頗為神奇。在1999年,一個在大峽谷內採藥的維族青年藥,突遇暴雨。他慌忙尋找避雨的處所時,竟然無意之中闖進了一座被密封了1300多年的石窟,洞窟內的佛像及佛教壁畫琳瑯滿目,豐富多彩。因這座石窟位於阿艾鄉,後來被命名為阿艾石窟。
石窟內除正壁中堂式壁畫泥土點滴殘缺外,左右側佛像壁畫面「十六觀」均保存完好。在整個壁畫條幅中,共有漢文墨書榜題及龜茲文題記23處。是迄今為止,在新疆發現的唯一一座有明顯漢文化石窟。
為了保護這座石窟,目前還未允許遊人入窟參觀。
進入峽谷內只能走在貌似河道的道路上,一不小心就會踩到從沙石路面中滲出的溪水。仔細一看,每隔一段河道,峽谷壁上都會人為地開鑿出一個山洞,原來這是供遊人防止汛期河道下洩洪水的安全島。
據說,在6、7、8三個月的汛期,上遊很可能會突發洪水,如果無處躲避,勢必會造成遊人傷亡事故。得知有此種情況,不禁讓人環顧四周,背後自然有股涼氣冒出。
巖壁上不時有泉水流出,滲入谷底形成小溪,谷底平坦,人在峽谷中行走,能感受到的除了清涼與愜意之外,竟然還有幾分心悸與寒意。
有一處神泉,傳說很靈驗的,溼漉漉的崖壁上滲流著涓涓細流,崖壁上卻貼滿了零錢。
「天山神秘大峽谷」的誘人之處,估計除了它的雄偉、險峻和突兀之外,還在於它的幽深、寧靜和神秘。
人行走於峽谷之底,兩側的山壁高聳,怪石嶙峋,加之腳下潺潺的水聲,沙沙的腳步聲,伴之山谷中呼呼的風聲,使人恍若置身於一處史前洞穴一般。
隨著大峽谷的深入,越往裡走峽谷越狹窄,但兩側的山壁卻依然高聳而陡峭。狹窄之處僅能容一人側身通過,峽谷裡十分幽暗,並無陽光照進,峽谷顯得更加寧靜。仰頭上望,兩邊的山巖絕壁幾乎要粘連在一起,只留有很狹窄的一部分空隙可以看到藍天。真可謂坐井觀天啊!
大峽谷已經開發的大約5公裡左右,未開發的還不允許遊人進入。
或許,在大峽谷深處,後人會發現更加神秘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