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中國乒壇,女子運動員的成績是明顯好於男運動員的。在1988年桌球項目第一次進入奧運會時,中國女運動員就包攬了當年奧運的女單比賽前三名,而男運動員是直到1996年奧運會時才拿下第一枚男單金牌。
為中國桌球項目拿到第一枚奧運金牌的運動員叫陳靜,她也是唯一一位在奧運女單項目上拿到過金銀銅三枚獎牌的運動員。但陳靜在1996年奧運會的一場比賽卻一直存有爭議,至今還有人在議論那場球。
陳靜原本是代表中國隊打球的,但她後來去了中國臺灣發展。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在1988年奧運決賽時教練安排她「讓球」給隊友,但陳靜沒有聽從命令,反而乾淨利落地擊敗了隊友。此後陳靜就淡出了國乒,為了謀求發展她選擇了語言和文化都和大陸相通的臺灣省。
那場至今仍有爭議的比賽就發生在她加入臺灣省隊之後,那是96奧運的女單決賽。當時陳靜在半決賽3比0淘汰了中國選手喬紅,她在決賽面對的是鄧亞萍。當時陳靜的實力很強,強到她是國乒最忌憚的對手。國乒球員在面對陳靜時往往拿她沒什麼辦法,基本上是輸多贏少。就連鄧亞萍在和陳靜比賽時也只能五五開。
比賽的走勢也確實印證了二人實力真的不分伯仲,前兩局鄧亞萍取勝,之後陳靜開始大反擊,在21分制的比賽裡她以22比20和21比17將大比分扳平,比賽至此完全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可就在最後的決勝局裡陳靜只拿到了5分,以一個「驚人」的5比21輸了比賽也丟掉了奧運金牌。
之所以後來很多人質疑陳靜「讓球」,原因正是因為她在最後一局的發揮太離譜。明明之前能打得難分難解,而且連追兩局的她佔盡心理和氣勢上的優勢,怎麼突然就「不會」打球了呢?當時人們都沉浸在鄧亞萍奪冠的喜悅中並沒有感覺到不對勁,大家都認為是鄧亞萍發揮出來了極限水平,但後知後覺球迷愈發覺得不對勁。
陳靜後來稱自己是被場外因素分了心,當時有現場觀眾拿出了不恰當的旗幟,然後賽場又出現停電,比賽因為這些事中斷了10多分鐘,所以自己狀態受到了影響。但這個說法明顯是站不住腳的,陳靜不是初登大賽的年輕球員,她在8年前就拿過奧運冠軍,什麼大風大浪沒見識過?況且陳靜比鄧亞萍大6歲,這麼老到的運動員很難會因為一些場外因素導致狀態突然全無。
此外陳靜還說過自己做事都是有目的的,在那屆奧運之前的很多場比賽裡她都故意輸給了喬紅,因為喬紅是她多年老友,她了解喬紅,所以當她在半決賽面對喬紅時自己心裡已經有了極大的勝算,後來她真的乾淨利落地直落三局將喬紅擋在決賽之外。有網友據此分析陳靜輸給鄧亞萍或許也是帶有目的性的,這樣她不會背上國乒「罪人」的名號。如果當時她真的贏了鄧亞萍,相當於代表她臺灣省隊從祖國手裡「搶走」金牌,搞不好這事還會被炒成大事件。此外送國乒一個人情等自己退役後還能回國乒繼續發展。
退役後陳靜去大學學習,之後還真回到了國乒。自2006年左右陳靜開始在國乒隊內擔任心理輔導師的角色,在08年北京奧運期間她就負責給男隊隊員疏通心理問題。
事情至今已過去24年,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現在爭論事情的所謂「真相」已經沒什麼意義,而且究竟陳靜有沒有「讓球」也無從考證,那場比賽只是成了桌球迷們多年來飯後的談資。但陳靜曾經為中國拿下第一枚奧運桌球金牌的功勳值得被銘記,她的傳奇生涯經歷也足以令國乒後輩們仰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