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武 攝
尋海底生物島演天空派對
風從海上來紙鳶當空舞
數不盡的芳華道不盡的冬日情致
傾訴著對小時候夢想的渴望
葉義斌 攝
新年第一天
2020福州海島生活節暨
福州首屆海島風箏節
在粗蘆島海灘上啟幕
福州首屆海島風箏節
風箏為媒 賞景交流兩不誤
小時候的風箏單調且簡陋
卻是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
痴痴望著乘風而上的風箏
發很久很久的呆
如今長大了
竟然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異形風箏
簡直讓人嘆為觀止
張人峰 攝
看巨型「海洋生物」風箏御風遨遊
觀動感十足的歌舞表演
領略「五虎守門」的壯觀海景
吸引不少遊客全家總動員來打卡
螃蟹、鯨魚、章魚
水母、海綿寶寶……
隨著形態各異的風箏迎風而起
粗蘆島冬日的天空中
被活靈活現的動物風箏
裝點得五彩繽紛熱鬧十足
引得遊客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留影
張人峰 攝
你見過最長的風箏有多長?活動現場,長達46米的章魚風箏一現身便抹殺菲林無數。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巨型表演章魚風箏,其設計靈感取自海洋生物章魚。每一個吸盤都清晰可見,屬於無骨風箏。
與「章魚哥」一同現身的
還有8名20米長的「章魚弟」
它們共同組成整個「章魚陣」
看著它們一躍上天
好不威風
張人峰 攝
巨型滾地龍風箏、鯨魚風箏、海馬風箏、海兔風箏、鰩魚風箏、三葉蟲風箏、水母風箏、螃蟹風箏、海綿寶寶風箏等也紛紛「出海入天」,與粗蘆島的海景相得益彰,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參與者驚嘆不已、流連忘返。
林涵 攝
「這裡山好水好空氣好,很開心能受邀過來放風箏。」年過七旬的劉文亮自退休後,通過參與全國各地的風箏活動,結識了大批「風箏友」,鍛鍊身體的同時也領略了各地的風土人情。
同樣激動不已的還有放風箏的人。來自山東德州市風箏委員會的劉文亮放著由115個小風箏組成的風箏串,不時與同行交流「風箏經」,暢談初到粗蘆島的印象。
非遺搭臺 海邊課堂文化味兒濃
看夠了漫天的風箏表演
是不是手也痒痒了?
是時候一展絕技了!
風箏DIY做自己做喜歡的風箏!
想去哪放就去哪放?想放多遠就放多遠
除了重頭戲風箏競技和風箏展演外
本屆風箏節還設置了風箏彩繪
精彩紛呈的互動遊戲等相關配套活動
在風箏節的大本營
主辦方精心開設了
風箏小課堂和非遺手作區
指導感興趣的大人
和孩子現場參與風箏製作
讓前來體驗的群眾在竹子與畫布間
近距離接觸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勾勒與描摹中
體會風箏製作的樂趣
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
「帶著孩子過來看看海景、演出,動手製作風箏,不僅能親近大自然,也能增進父子感情。」平日裡忙於工作的林中虎趁著元旦假期,一大早便領著兒子前來打卡。
「小時候也做過風箏,但這麼認真、系統地製作,還是第一次。期待在海灘放飛自己親手做的風箏!」來自連江的陳先生帶著妻子和女兒也參加了此次活動,從課堂上了解到不少與風箏有關的知識。
早早趕到活動現場的還有當地居民——退休教師夫妻鄭開耀和林厚如以及他們的老夥計,一行10人。據老倆口回憶,「十幾年前來過一次粗蘆島,當時還得乘船從琯頭新道碼頭過來,耗時且不便。現在有了粗蘆島大橋和粗蘆島二橋,從連江過來公交車能直達,20多分鐘就到了。這裡的海灘很美,以後會經常過來走走看看。」
訪古蹟探美食 解鎖新年新玩法
如此好玩的風箏節,只有風箏怎麼行?粗蘆島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驛站,東瀕大海,遠眺馬祖。從福州市區自駕車到該島約1個小時的車程,便利的交通讓人們的生活更愜意,成功解鎖新年新玩法。
現場,活動主辦方
還貼心設置了
超級滾滾球、風控的氣球
歡樂蹦床、放飛孔明燈等環節
林涵 攝
孩子們用歡聲笑語和恣意奔跑迎接新年
大人們則用手中相機記錄下這精彩一刻
林涵 攝
粗蘆島海邊有一條3公裡長的觀海步道
走完一圈約需40分鐘
吸引了不少市民在此漫步
此外
粗蘆島上的「鄭和井」
炮臺等名勝古蹟以及黃蠣
鰣刺得懂稀特海珍
也吸引不少遊客
和當地居民漫步尋訪
「『家門口』的美景不但不能錯過,還得常來,也歡迎大家都來走走看看。」看著粗蘆島展新顏,連江居民孫麗姜頗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