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的自然稟賦加上鄉村振興賦能,我市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許多鄉村成為人們爭先打卡的旅遊勝地。鄉村遊的火熱也帶旺了農家樂,在惠東縣白盆珠鎮白馬村,村民嘗到了鄉村遊帶來的甜頭,緊跟步伐搞起農家樂走上致富路。
鄉村遊中覓商機,回鄉搞起農家樂
山坑螺蒸雞、水庫魚……記者日前採訪白馬村白馬雙二農莊老闆黃木生時,他剛張羅完一桌飯菜。
「平時進村遊玩的人有不少,到了周末和節假日更多,我都快忙不過來了。」黃木生說,「有的遊客看到我們這裡滿座了,就會先去遊覽一圈,然後再回來吃飯。」
1975年出生的黃木生是白馬村人,在外當過廚師、搞過裝修、開過飯店。2015年,眼見村裡環境變好,黃木生下定決心回鄉,租了100多畝地種菜。隨著新農村建設不斷加快,進村遊玩的人越來越多,黃木生也從中找到了致富的路子。2018年,他在村裡開起了農莊。「我當過廚師,手藝上有優勢。」
黃木生在深圳打工時,曾跟梅縣的師傅學做客家菜,他做的客家菜獲得不少顧客的肯定,也收穫了不少回頭客。對於農莊出品的菜式,黃木生很有信心。雞是村裡的農家雞,魚是白盆珠的水庫魚,蔬菜都是村民自己種的,龍蝦是用村裡的山泉水養殖的,這些都是大自然的饋贈。「龍蝦肉質清甜,有韌性,130元一斤,爆炒、清蒸味道都很好,供不應求,還得預訂。」黃木生認為,開農莊,靠的就是品質和味道,決不能以次充好,這樣才能留住客人。
白馬村鄉村環境好起來了,吸引了越來越多遊客。村民梁錦坤瞄準了鄉村遊帶來的商機,在深山裡養起了小龍蝦。「我養的小龍蝦是澳洲小龍蝦,主要餵養玉米、小魚、小蝦,水是深山裡引來的山泉水。」梁錦坤告訴記者,他養殖的小龍蝦多數賣給附近的農家樂,因為小龍蝦個大肉鮮,十分受歡迎,有時還供不應求。
每逢節假日,累並快樂著
市民劉東海是一名資深驢友,當天和一幫朋友從惠陽淡水到白馬村遊玩,在黃木生的農莊吃飯。「今天是過來踩點的,村裡的環境很好,農家菜也好吃,下次還會來。」
在黃木生看來,農家樂的紅火還得益於負責任的村「兩委」班子,他們有凝聚力,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原來村裡黑燈瞎火的,現在裝上了路燈,鋪上了柏油路,環境美了,人氣旺了,名聲響了,進村的遊客也越來越多了,農莊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
黃木生告訴記者,每逢節假日,遊客都會把村子「擠爆」,吃農家菜的遊客接踵而至。作為「掌勺人」,他從上午11點一直忙到晚上9點,還得請4個村民來幫忙,最多的時候一天招呼23桌客人。高峰期累是累了點,但黃木生是累並快樂著。「回來好啊,在自家的房子裡開農家樂,不用交房租,壓力沒那麼大,一個月有五六萬元的營業額,收入可觀,比在外地打工好多了。」
黃木生告訴記者,遊客會提前打電話預訂農家菜,吃完晚飯會在農莊周圍搭帳篷,第二天一大早就去爬白馬山。為此,他計劃把農莊周圍的土地都平整好,把環境搞得更好,讓遊客更好地享受鄉村遊的樂趣。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駱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