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 阿德大峽谷有三條路,都是非常震撼的景點,我們到達後,司導給我們算時間,說:因為下午的路很遠,要4~5小時才能趕回去,還要吃午飯,所以司導建議一個半小時就差不多了,攝影師總是想著時間多一些,她想要兩個小時,後來我們算來算去,感覺還是趕點時間好,因為我擔心回去看粉紅湖天色黑了就不好看了,也不知道粉紅湖的景點需要多長時間,我是打算給一個小時的,因為我們提前一小時出發就是給粉紅湖一小時的。這樣想來,我們還是按司導的建議一個半小時就趕回車上吧。我是這麼想的:三條路,每條路半小時。
第一條路是到沉船谷的,我們走得非常快,怎麼感覺走了很遠還沒看到景點,8分鐘後終於看到了海邊的巨大的風化石,形狀象一膄巨大的輪船,石已經風化為土黃色,上面還長了些植物,巖石的側面是一層一層的風化紋,從下到上,顏色有深有淺,灰白、淺黃、深黃和白,看上去有的地方好像手一捏就會碎的樣子,其實還是巖石,只是經過了幾萬年的風化,石質已經不那麼堅固了。礁石頂部還有透空的石洞。
據說在十九世紀, 巴斯 海峽是為補給船隻和運送罪犯或移民到 維多利亞州 和 新南威爾斯 州殖民地的一個主要的航運 通道 。可惜在這崎嶇荒涼的海岸,海上經常濃霧瀰漫,風大浪高,缺少 燈塔 ,使得航行極為困難、充滿危險,很多船隻在此沉沒。最有名的是 洛克 阿德號(LochArd)在此沉沒, 洛克 阿德大峽谷由此命名。那是1878年6月1日一艘名為「Loch Ard」的 英國 移民船在開往 墨爾本 的途中觸礁遇難,52人死亡,只有2人生還。後人為了紀念這些遇難者,修築了52座墳墓,並將這個地方起名為「Loch Ard」。我們最初並不知道這個故事,以為這沉船形狀的大峽谷是因為巖石的形狀而起名的,也許是天意、也許是巧合,讓巖石形成了沉船的模樣,也許是上天為紀念那些沉沒在大海中的船隻吧,讓人們永遠記住大自然的威力。
說實在的,在沉船谷因為遊客不多,也就我們幾個人,我們左拍右拍也就是這個景,風還非常大,幾分鐘後我們冷得快站不住了,還是趕緊去第二條路吧。於是,我轉身叫上同伴趕緊走,司導說最後的大峽谷是最大的景,我想能趕時間就趕時間,誰知道後面的景有多大?走出第一條路,回到三岔路口才能走第二條路,我們的攝影師走得飛快,一個人拼命往前趕,這個時候我並不知道她在生悶氣,我也跟著拼命往前趕。這第二條路走起來感覺更遠,約十分鐘才走到海邊,這個景點叫做刀削崖,
果然,我們看到的是海邊的巖石象被刀削過般的垂直,整個景點依然可以用大氣磅礴來形容,高而巨大的巖石任由海浪日夜不停地拍打著它們的腳底,它巋然屹立,風浪在它們面前顯得是那樣的無力,
一堵堅厚的巖石牆下有一個巖洞,呼嘯的海水從後面湧進來,洞口前就象開關打開一樣,海水譁啦一瀉而出。因為風大,我們滿耳的風聲,所以聽不見海水的拍打的響聲,這種情形,讓我們的眼睛成了工作的重點。
第二條路的景點也感受差不多了,我們說走吧,還有一個大的景點要看,於是,我們又快步衝了回去,選擇了第三條路進發。
其實,到了大峽谷的下面,我們才知道,這個大峽谷的路是最短的一條,景點的氣勢上是屬於前兩個景點的,視野沒有那麼寬闊,因為我們都沒有來過,誰也不知道。這裡的景可以讓我們近距離觀賞峽谷的巖石景觀,並可以順著峽谷懸梯下到海邊,在峽谷的沙灘上漫遊。
因為前面兩條路我們趕得緊,第三條路的景點時間就寬裕些,我們在峽谷的沙灘上拍了N多的照片,那峽谷在我們的面前就像是兩扇巨大的大門開啟,把我們的目光引向大海深處,我們在大門裡隨意地玩耍。
在懸梯下面,有一個天然的淺山洞,洞中的巖石被衝刷得象鐘乳石般,也是很神奇的,我們也只能看看,後來發現在大峽谷對面另一個山洞深一些,據說叫做回音洞。正好有一個樂隊在洞中排練,我們也就沒想去湊熱鬧,想想,差不多了,我們就回吧。這時我們招呼人,發現攝影師在洞中,不知道是看演出吶還是看山洞,我們叫不上她,也就只能等她出來。來到懸梯上,我們拍合影,攝影師似乎不高興,但她沒有說什麼,我們也就沒有太在意。回到車上,司導無意的說了句「你們很快呀!」,我們說,我們很趕呀,我們都是拼命趕出來的。大家笑笑就上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