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從青藏高原一路奔來,流經四川盆地,衝開崇山峻岭,經過千萬年的地質演變,最終形成了舉世聞名的大峽谷一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神奇的峽谷令人無限的嚮往。而當我真正走進三峽時,又多了一處世上最宏偉的與連綿的山的高峽平湖。
昔日奔騰的江水收斂了咆哮的脾氣,溫順地張開清澈的胸懷,向世人映射出一個全新的長江三峽。
五大部分:三峽展覽館。罈子嶺園區、185園區。近壩園區及截流紀念園區。這是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為依託,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的特殊旅遊景區。
站在入口處向北望去,前方山嶺頂端的觀景臺恰似一個倒扣的罈子,那就是罈子嶺,罈子嶺上極目遠望,山野茫茫,水天一色,晨霧在高峽平湖上升騰。一座灰白色大壩橫亙於峽谷間,綿綿山脈倒映在湖光之中。雄偉的大壩浩浩的江湖,我突然感覺人的弱小轉念一想,眼前這般壯麗的景致不正是人類自己創造的嗎!望著開闊的水面,使人確信,舉世的長江三峽有了新的高峽平湖,洶湧澎湃的中華民族母親河,呈現出如此安穩、如此平和的一面。而造就這一切的就是屹立於西陵峽下遊段上這座碩大的擋水洩洪建築物。如若趕上汛期洩洪,僅僅是這一壩之隔。長江之水又成了瀑布,成了彩虹。真不知這一切究竟是誰成全了誰?是自然成全了人類,有了這壯美的峽谷有了奔騰的峽江,還是人類成全了自然給山川鑲嵌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消失的船工號子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分為三大部分:擋水洩洪建築物,即人們口頭常說的大壩,它所對應的功能是防洪,由混凝土重力壩的非溢流壩段和溢流壩段組成,全長2309米。壩頂每隔一段距離即有一座桔黃色鋼體結構架,此為溢流壩段弧形閘門啟閉系統,無此系統的壩段即為三峽大壩非溢流壩段系統功能的發揮,既可以馴服洪流,也可以再造飛流直下。人們常說的階梯式船閘在罈子嶺東側,這是一座雙線五級連續梯級船閘,往來於三峽的各類船隻可以乘坐這種水浮階梯翻越三峽大壩。
順著導遊所指的方向,我看到正在建造的垂直升降船閘部分,這是根據長江水運特點專門設計的船隻升降臺,每次可通過一艘3000噸級的客輪的是提高船隻通過船閘的速度。我和朋友說,有機會從水路再來三峽大壩,一定要親自體會坐船「上樓的感覺長江是條巨大的動能之河,水力發電無疑是三峽水利樞紐的重要部分。在近壩園區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壩左右兩側的水電站廠房,兩座電廠共安裝水輪發電機組26臺,1820萬千瓦的裝機總容量創下了世界水力發電之最。
三峽大壩壩頂高度為185米,距離壩上水庫最終蓄水水位海拔175米有10米之距。在壩頂東段入口的園區被稱之為185園區,此處是登臨壩頂及觀覽高峽平湖的最佳之處。峽水庫將顯著改善湖北宜昌至重慶之間長約660公裡的長江航道,以往川江激流洶湧,礁石淺灘密布,如今大壩上遊的川江水深大大提高,諸多礁石、淺灘一併沒入水下萬噸級船隊可經過三峽大壩而長驅直入,直達重慶港。峽間不再有船夫拉縴的身影,船夫號子也將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當地人說,消失的川江船夫文化已經被再現於舞臺,每到旅遊旺季,遊客們可以在截流紀念園區內觀看到大型歌舞表演盛世峽江」,想來或許也算一份慶幸,但那動人心魄的船工號子不是任何演出所能替代的。
三峽的千古之變
三峽工程蓄水,對於自然意義上的三峽來說,就是一次換妝,在三峽工程蓄水前有人發出疑問:素以雄奇秀麗,著稱的長江三峽風光將與世人作別麼?三峽工程的興長江水位被分為4個階段抬升,我去大壩參觀時水已完成三階段抬升達到150米。顯然。昔日的峽谷景觀許多因水位的提高而被淹沒。以往長江三峽內影響航行的暗礁、險灘大大減少,水面變得平緩,峽江段內的}只通航能力顯著提高,隨之消失的即是船夫拉縴的身影和迴蕩在峽谷間的船工號子。
在截流紀念園內,我看到利用廢棄鋼材塑造的船夫拉縴塑像映襯在三峽大壩的背景前,它告訴人們一個舊時代人文景觀的退去,三峽船夫的形象將留在文化園內,也將留在人們的記憶中。¨高峽平湖」的營造無疑為三峽增添了新的景觀,而三峽雄、秀、險」自然風光並沒有截然的改變。雄偉的瞿塘峽、幽深秀麗的巫峽,兩岸山峰海拔高程不會改變。依然是1000至1500米之間,工程蓄水使三峽段水位提高約2050米,因此,三峽仍保持著世界上最典型的高山峽谷景觀。
隨行的大壩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我,著名的白帝城腳下江面水位約抬高10米,海拔248米的白帝廟屆時矗立於三面環水的半島上,如仙境瓊閣:大寧河小三峽、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等景區的自然景觀依舊是碧水綠潭,清風麗影,只是水位的上升峽谷感會比以前略小。
三期蓄水已經完成,三峽大壩上遊西陵峽段水情平緩。九畹溪風景區觀光段進一步向上遊遷移,溪中自然風光依舊旎麗。巴東神農溪線因蓄水路線延長,其上遊深處峽谷可以乘舟前往。隨著神農溪線路的延長,景區內景點內容也不斷增多。
水位的提高使得巫峽中的神女仿佛走下了幾級臺階,拉近了與人世間的距離。由於西陵峽中的牛肝馬肺峽、兵書寶劍峽、崆嶺峽距大壩最近,淹沒影響相對較大。這裡峽谷兩岸的山峰高程較低。蓄水後峽谷感明顯減弱,但其險峻的峽谷格局總體沒有改變。據專家介紹,三峽水庫蓄水到海拔175米高程後,其水位會有較大變化。為滿足長江中下遊防洪要求,每年5至10月長江汛期,水庫壩前水位要降至145米,此時段內三峽山峰又會顯得更高,峽谷感重新增強。昔日三峽風光將會重現。
漫步於截流紀念園,一處處截流紀念物均由施工物資及工程機械組成,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從一段距離到另一段距離,讓人充分體會三峽截流時工程的艱巨和人類徵服自然的偉大。置身於藍天白雲下,青山靈水間。悠然逍遙人的心情也會隨之轉化。我在想,如若乘船遊覽三峽,雖沒有以往的波瀾驚險,但平緩中你可以動觀流水靜觀山。水動心動,山靜心靜,得天地之韻律。眼前的山山水水構成一幅幅淡彩的水墨畫,令人心神融化其中。山水本是畫中景,遊人自是畫中仙。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我知道引用這句詩似乎很俗套,但這句詩的確可以形容遊覽三峽大壩時眼前看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