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魯茲沙:他是德裡蘇丹國的國王,曾下達命令導致18萬印度人死亡

2020-12-11 舊史

德裡蘇丹國是建立於十三世紀初期的一個南亞強國,這個王國歷經了五個朝代,統治印度的土地長達三百多年,其君主為突厥人和阿富汗人。相比於印度最後的封建王朝莫臥兒帝國,德裡蘇丹國的知名度要低很多,王國統治者的名氣比不上莫臥兒帝國的皇帝,而對於南亞的印度教徒來說,德裡蘇丹國則給他們留下了恐怖的記憶。

德裡蘇丹國的版圖

德裡蘇丹國的創建者名叫庫特布丁,此人原本是一位欽察奴隸,是效忠於阿富汗古爾王朝的「馬穆魯克」。當古爾王朝的王族穆伊茲丁遠徵印度的時候,庫特布丁曾追隨他徵戰,當戰爭結束後,庫特布丁被任命為德裡總督。

到了公元1206年,穆伊茲丁在返回加茲尼的路上遇刺身亡,庫特布丁得知消息後便立即宣布擺脫古爾王朝的統治,德裡蘇丹國就這樣成立了,由於庫特布丁是奴隸出身,因此他建立的這個王國又被稱為「奴隸王朝」。

在德裡蘇丹國存在的那段時期,王國的貴族們似乎並不太願意和印度的居民進行融合,也不願意接受印度教的文化,他們以徵服者自居,讓印度教徒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

德裡蘇丹國的軍隊

而德裡蘇丹國最強盛的階段,則是圖克魯克王朝時期,在圖克魯克王朝時期,王國的軍隊已經佔領了印度大部分的土地,對於南亞的印度教徒來說,德裡蘇丹國的擴張是十分血腥並且迅速的。

和許多來自中亞的徵服者一樣,德裡蘇丹國的貴族起初也只是為了掠奪財富和奴隸才南下擴張的。隨著德裡蘇丹國的入主印度,王國的統治者發現他們已經不需要更多的奴隸了,因為印度的人口實在是太稠密了,人數眾多的印度教徒則會讓德裡蘇丹國的統治者感到不安。

這種情況也導致德裡蘇丹國的軍隊在擴張領土時,常常會進行屠城,而且他們的推進速度是如此之快,常常一天時間就可以摧毀幾十個印度教村莊。而本文的主人公菲魯茲沙,在德裡蘇丹國的歷代君主中,算是性格比較溫和的,但菲魯茲沙也曾通過大屠殺來讓印度教徒記住了他的名字。

菲魯茲沙的畫像

菲魯茲沙出生於公元1309年,他是德裡蘇丹國圖克魯克王朝的一位君主,全名為菲魯茲·沙·圖克魯克。菲魯茲沙的堂兄是德裡蘇丹國著名的「暴君」伊本·圖克魯克,當伊本·圖克魯克在1351年去世之後,菲魯茲沙繼承了他的王位。

相比於性格殘暴的堂兄,菲魯茲沙則要溫和很多,當他登基後不久,便廢除了的德裡蘇丹國統治者發明的各種酷刑,並且下令減少印度教徒的稅收。除此之外,菲魯茲沙還修建了許多醫院、圖書館和水井等公共設施。

不過人性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菲魯茲沙雖然性格溫和,但並不代表他就是一位仁慈之人。在菲魯茲沙統治時期,曾兩次向孟加拉蘇丹國發動戰爭,並且對當地人進行了屠殺。

菲魯茲沙時期修建的建築

孟加拉蘇丹國原本是德裡蘇丹國的附庸,後來在1338年宣布擺脫德裡蘇丹國的統治者,孟加拉蘇丹國和德裡蘇丹國一樣,統治者都是來自中亞的徵服者,而王國的居民則大部分都是印度教徒。

在1353年到1359年的這段時間裡,菲魯茲沙向孟加拉蘇丹國發動了兩次大規模戰爭,而這兩次戰爭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在那段殘酷的戰爭時期,菲魯茲沙為了報復孟加拉蘇丹國的居民,便向部下和效忠他的百姓下達了一條血腥的命令:「任何人都可以用印度教徒的首級來向菲魯茲沙換取賞金」。

而菲魯茲沙的這條命令,則讓無數孟加拉蘇丹國的印度教徒死於屠殺,史學家們不知道在那段時期究竟有多少印度人因為菲魯茲沙的這條命令而死亡,只知道在戰爭結束後,菲魯茲沙支付了18萬顆首級的賞金。

參考資料:《中世紀的印度歷史》《文明的故事》

相關焦點

  • 菲魯茲沙:他是德裡蘇丹國的國王,曾下達命令導致18萬印度人死亡
    當古爾王朝的王族穆伊茲丁遠徵印度的時候,庫特布丁曾追隨他徵戰,當戰爭結束後,庫特布丁被任命為德裡總督。到了公元1206年,穆伊茲丁在返回加茲尼的路上遇刺身亡,庫特布丁得知消息後便立即宣布擺脫古爾王朝的統治,德裡蘇丹國就這樣成立了,由於庫特布丁是奴隸出身,因此他建立的這個王國又被稱為「奴隸王朝」。
  • 【古印度列國志】德裡蘇丹國(一):奴隸王朝
    德裡蘇丹國(一):奴隸王朝 德裡蘇丹國(1206年-1526年),是阿富汗的古爾王朝(1148—1215年)於1175年後佔領和徵服納爾默達河以北的印度河平原和恆河平原之後的德裡總督於1206年自立建立的伊斯蘭王朝。
  • 【古印度列國志】德裡蘇丹國(一):奴隸王朝
    德裡蘇丹國(一):奴隸王朝 德裡蘇丹國(1206年-1526年),是阿富汗的古爾王朝(1148—1215年)於1175年後佔領和徵服納爾默達河以北的印度河平原和恆河平原之後的德裡總督於1206年自立建立的伊斯蘭王朝。
  • 印度版五代十國——德裡蘇丹國「戲劇」建國風雲史
    德裡蘇丹國的建立成為穆斯林勢力對於印度地區實現徵服的標誌,從公元1206年德裡蘇丹國建立一直到公元1526年共320年,印度一直處於穆斯林勢力的控制之下。卡爾基王朝時期,德裡蘇丹國逐漸徵服了德幹高原地區,勢力進入印度次大陸。圖拉各王朝時期,德裡蘇丹國的勢力範圍達到頂峰,基本上實現了對於整個印度地區的統治。
  • 德裡蘇丹國的滅亡:天災?抑或人禍?漫談其內憂外患下的朝政局勢
    蘇丹圖拉格本人也是一個十分好戰的王朝統治者,因此他一即上位便開始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徵服戰爭,當時主要打擊的目標主要針對那些強勢並且不表示臣服的印度土著王公、印度教激進信徒等等。圖拉格時代的德裡蘇丹國基本上實現了對於整個印度地區的徵服,其實際控制範圍也是德裡蘇丹國先後5個王朝中最大的,所以對於圖拉格王朝在德裡蘇丹國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視的。
  • 德裡蘇丹國的滅亡:天災?抑或人禍?漫談其內憂外患下的朝政局勢
    蘇丹圖拉格本人也是一個十分好戰的王朝統治者,因此他一即上位便開始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徵服戰爭,當時主要打擊的目標主要針對那些強勢並且不表示臣服的印度土著王公、印度教激進信徒等等。圖拉格時代的德裡蘇丹國基本上實現了對於整個印度地區的徵服,其實際控制範圍也是德裡蘇丹國先後5個王朝中最大的,所以對於圖拉格王朝在德裡蘇丹國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視的。
  • 武統印度——德裡蘇丹國的百年徵服,得益於權力中心大「換血」?
    德裡蘇丹國建立之後,其實並沒有完全實現對於整個印度地區的徵服,直到圖拉各王朝時期,也就是德裡蘇丹國建立之後的120年左右才最終完成徵服任務,但是當時還存在著大量的印度土著王公貴族勢力。,作戰形式多樣化德裡蘇丹國是通過強大的軍事武裝進攻才最終完成對於印度地區的徵服的,因此這就證明了德裡蘇丹國必然會對於國家的軍事建設有著極大的重視,的確,德裡蘇丹國確實有著一支龐大的常備軍隊。
  • 原來對手不是印度人
    蒙古人第一次西徵,滅掉了中亞大國花拉子模,該國的王子扎蘭丁被追得四處奔逃,最後在1221年逃到了與之有著姻親關係的德裡蘇丹國,尋求庇護。當時德裡蘇丹國的蘇丹是伊勒杜迷失,他迎接了成吉思汗的使者,要求他不要庇護扎蘭丁。伊勒杜迷失倒沒有頭腦發熱,依言照搬,把扎蘭丁趕出了印度。
  • 武統印度——德裡蘇丹國的百年徵服,得益於權力中心大「換血」?
    德裡蘇丹國建立之後,其實並沒有完全實現對於整個印度地區的徵服,直到圖拉各王朝時期,也就是德裡蘇丹國建立之後的120年左右才最終完成徵服任務,但是當時還存在著大量的印度土著王公貴族勢力。>德裡蘇丹國在確立對於印度地區的統治之後,便開始著手於中央統治集團的構建,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原來在印度地區實力非常的王公貴族們,蘇丹政府對於他們的安排就是堅決禁止這些印度土著貴族進入德裡蘇丹的中央統治集團。
  • 興都庫什山:阿富汗境內的這條山脈,為何會導致許多印度人喪命?
    而這條興都庫什山脈的名字,似乎也對印度人並不「友好」,根據史學家的記述以及現代學者的研究,興都庫什有著「殺死印度人」或者「印度人殺手」的含義。因為從印度境內來的男女奴隸,在經過此山的時候,經常會因為天寒雪大而大批死亡,因此才有了這樣一個名字。上面這段文字,則是著名旅行家伊本·白圖泰的記述,這位阿拉伯世界的大旅行家在前往印度德裡蘇丹國的時候,曾穿過興都庫什山脈,並且從當地人口中得知了這條山脈名字的來歷。
  • 德裡|初探印度伊斯蘭建築藝術之美
    在剛到印度就被騙了兩次之後,我花了一天時間習慣印度的節奏,也開始慢慢接觸周圍的印度人。其實大部分還是很善良、而且熱情好客,那些坑蒙拐騙的終究是少數。在德裡的第二天我逐漸把鏡頭從建築和風景上轉移到人身上,大膽地記錄印度人的市井生活和一張張鮮活的面孔。
  • 3具印度人遺體運到德裡機場被拒絕入境 只好又運回國外
    航空圈訊在阿聯死亡的3名印度人的遺體4月23日運抵印度德裡機場,不料當地移民部門拒絕入境,3人的遺體只好又被拉回阿聯。綜合阿聯和印度媒體報導,4月23日,阿提哈德航空(Etihad airlways)的飛機運載3名印度人的屍體從阿聯阿布達比機場飛往印度德裡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Indira Gandhi International Airport )。想不到,到機場後,移民部門拒絕這3具印度國民的遺體入境。
  • 這位印度國王多次擊敗蒙古大軍,所有的戰俘都被他下令用大象踩死
    在德裡蘇丹國建立初期,生活在漠北的蒙古人開始崛起,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的軍隊橫掃歐亞大陸,甚至曾多次遠徵到了印度,不過這次蒙古軍隊卻沒有那麼好運,蒙古大軍在與德裡蘇丹國的戰爭中屢屢受挫,因為他們遇到了一位叫做阿拉丁·卡吉爾的可怕對手。
  • 印度首都的歷史叢林,被忽視的德裡蘇丹時代和相關遺產
    由於庫特卜生前曾是奴隸,該王朝又被稱為奴隸王朝。德裡三大世界遺產之一的庫特卜塔(Qutub Minar)就修建於奴隸王朝。除了Alai宣禮塔,德裡的另一座塔Chor Minar也與卡爾吉王朝有關。注意看塔身上的孔洞,阿拉烏丁在位時曾對異族大開殺戒,殺完後將首級串在長槍上,再插在這些孔洞裡,任由禿鷲啄食。
  • 世界歷史:德裡蘇丹國,使王國建立的崎嶇東徵,擴張之戰
    古爾王朝對印度的徵服,為德裡蘇丹國的建立鋪平了道路。1206年,古爾王朝蘇丹移伊茲遇刺身死。他沒有兒子,古爾王朝發生分裂。統治北印度的總督,穆伊茲的部將顧特布烏德-丁·艾貝克以德裡為中心,自立為蘇丹,建立了德裡蘇丹國。
  • 三進德裡,感受印度人的幸福生活
    二進德裡,是因為突發意外情況導致。同伴的包在乘坐瓦拉納西至克久拉霍的火車上被偷了,護照、相機、手機、錢包統統丟了,必須先回德裡辦理臨時護照。但是手續很麻煩,過程更麻煩。首先要讓火車上的乘警寫個被盜證明,下火車後要再到當地的警察局開丟失證明,幸好火車上遇到精通英文的網友主動幫我們填寫完各種表格,但是克久拉霍的警察局辦事效率卻太低,辦事人員大概整天沒多少事,今天好容易碰到件事,邊走程序邊和你慢慢聊天,實在沒得聊了才想起還要告知他的長官趕過來籤字,等到這位更高的官員籤完字後已經一個多小時過去了。
  • 世界歷史:德裡蘇丹國,使王國建立的崎嶇東徵,擴張之戰
    古爾王朝對印度的徵服,為德裡蘇丹國的建立鋪平了道路。1206年,古爾王朝蘇丹移伊茲遇刺身死。他沒有兒子,古爾王朝發生分裂。統治北印度的總督,穆伊茲的部將顧特布烏德-丁·艾貝克以德裡為中心,自立為蘇丹,建立了德裡蘇丹國。
  • 帝國、王國、公國、蘇丹國、沙皇國等國家有何區別?在於國家元首
    讀世界歷史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國家,某某帝國、王國、公國、蘇丹國、沙皇國等等,那這些國家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又如何去判斷一個國家屬於以上哪類國家呢?答案就在於這個國家的國家元首,只要知道這個國家的國家元首的君主稱號,就知道是什麼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