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盛老太太收留了明蘭,並悉心教導,因為明蘭庶女的身份導致她也說不到很高門第的親事。高門大戶過來的盛老太太也只希望明蘭過那種一眼就望到頭的日子,所以選擇了不上不下的賀家。可最終卻答應了侯門嫡子顧廷燁這門親呢,為什麼?
很多人說那是顧廷燁的逼迫,一步一環的設計下來,由不得盛老太太不答應。果真如此嗎?顯然不是。要知道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盛紘夫婦就不會舔著臉挨老太太的罵了。盛老太太說過「明兒別怕,只要你不願意,就是官家下旨,我也不會讓你嫁過去的」可見盛老太太是護得了明蘭的。從豪門大戶出來的盛老太太,深知豪門裡人際關係的複雜齷齪,袁家那種沒落豪門,華蘭作為一個嫡女尚且過得艱難。她不忍心一手帶大的孫女去吃那個苦。再加上古代嫡庶有別,身份等級森嚴,任你小妾再受寵,庶子庶女的親事也越不過嫡子嫡女。想要做正室,一般都是低嫁或者平嫁,高嫁再不濟也得是嫡女。所以盛老太太幫明蘭選擇了賀家,既不顯赫,也無衣食之憂。
偏偏一直對明蘭有想法的顧廷燁在兩家快要敲定的時候,半路裡冒出做了次程咬金。一步步逼近,弄得盛府唯有把明蘭嫁給他,才能雙全。真心疼愛明蘭的盛老太太,是從來沒有想過讓明蘭去豪門大戶過那種受氣的日子的。可在聽明蘭講了事情的經過時,思索了一會兒竟答應了。她不明白這意味著明蘭將來的日子多艱難嗎?華蘭的婆婆還是親娘呢,顧廷燁的那個繼母,可是後娘。當然明白,關係到孫女的一生,盛老太太比任何時候都清醒。可為什麼仍然答應了呢。
首先是賀家的所作所為,讓盛老太太很惱火。俗話說老婆是別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家的香。賀家覺得賀弘文千好萬好,小小年紀學得一身醫術,又是嫡子,娶一個庶女好像多大恩情似的。可他們似乎忘記了當初沒犯事的曹家尚且看不上孤兒寡母的賀弘文,可見一個寡母帶著個兒子,並不是當初那個社會多受歡迎的人家。雖然有點醫術,但也不是正經的什麼醫學院大醫手下的徒弟,有朝一日能進入太醫院。頂多也就是個鄉下郎中,再高規格一點,醫術高明的鄉下郎中,能夠掙得足夠的養家錢而已。別說顧廷燁梁涵這等人家了,就是文言敬這等窮書生,在當時尊重讀書人的朝代,未來比他好的可能性都大很多。要知道墨蘭可是盛紘最寵愛的女兒,沒有前途的男人,盛紘不會說給墨蘭的。
明蘭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家的女兒,雖然是庶女,可從小在豪門嫡女的祖母身邊長大,教養學識連梁夫人這等勳貴人家的當家主母都看得上。到了賀家這裡,竟可以任意糟踐。受重視的程度還不如一個破了身子的犯官女眷。作為看客的我們尚且氣憤,覺得賀家拎不清,腦子被門擠了,更別說作為當事人的盛老太太和明蘭了。「我沒有她們可憐,就該讓著她們,這個世界難道是比誰可憐的?」這是明蘭的抗議。「賀家太不知好歹了」這是盛老太太的氣憤。雖然當時沒有說破,但盛老太太的一個玩笑,一句恐嚇足以說明了她對賀家的失望,準備放棄賀家的念頭。還沒娶進門呢,就這麼輕視,覺得我們高攀不起,我們也不攀了。
其次是顧廷燁對明蘭的用心。如果顧廷燁對明蘭真如表面那樣的退而求其次,相信盛老太太一定能做到,就算官家下聖旨,她也不會讓明蘭嫁過去。可顧廷燁一直以來的目標都是明蘭。說來我們的盛老太太始終還是嚮往愛情的。年輕的時候不喜歡那些紈絝的世家子弟,要追求所謂的真愛,所謂的情郎上進。雖然看走了眼。可她仍然希望男女之間不僅僅因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至少要有點感情,有點看對眼。顧廷燁的苦心經營,如果不是真正看中了明蘭,哪有心思布這麼大一盤棋。
不得不說,不管盛老太太守著盛老爺的庶子把盛家撐起來是因為對盛老爺的愛意,還是對選錯人的失望不想再嫁。作為女人,始終希望婚姻是兩情相悅,男人對你用心。孫女被一個男人這樣煞費苦心的追求,再次撬動了盛老太太的那根少女心弦。
最後是顧家和賀家的對比。盛老太太剛開始不同意這門親。一是生氣盛紘夫婦教不好女兒,總拿她的明蘭去補救。二來也是怕顧廷燁是退而求其次。可並不代表她沒有比較過嫁到顧家和賀家,當然也不是說就是賀家,如賀家這樣平凡的人家的利弊。
是,賀家人少事少,可你不得不承認,有些人的殺傷力頂過千軍萬馬,尤其像曹家這樣毫無廉恥和底線的人家,再加上那個對外甥女比對親兒子還親的婆婆,恐怕縱你有管理好三千佳麗的後宮的大才,也幹不過這兩座大山。加上優柔寡斷的賀弘文一點都不給力。嫁到這樣的人家能有什麼幸福可言,明顯送過去就是受氣的。還有很多人說曹家的事是顧廷燁搞得鬼,這裡必須澄清一下,顧廷燁這一舉動救了明蘭一生。顧廷燁並沒有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只是安排了船隻讓曹家提前到了京城。本來曹家走路的話至少三五個月,可顧廷燁的船隻縮短了曹家進京至少一半的時間。也虧得顧廷燁這麼做了,要不然,等曹家進京了,明蘭都嫁到賀家了,就賀家和曹家一堆噁心人的所作所為,要不和離,要不被活活氣死。
反觀嫁到顧家,顧家這樣的大家雖然事多,可顧廷燁跟明蘭一條心呀。結了婚的人都知道,但凡配偶跟你一條心,天大的事都不是事。相反,配偶不跟你一條心,眼裡只有長輩和親戚,你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只有氣得吐血的份。再說顧廷燁的那個繼母,對於被盛老太太教了十八般理家手段的明蘭,那都不是事。你玩陰的,難道我就不會?要是血脈相連吧,玩得狠了,老公該不高興了,可對付一個差點把老公養廢的繼母,絲毫不用顧忌老公高不高興。爵位是我老公的,將軍的尊寵是我老公靠自己的本事得來的。除了一點面子工程,我絲毫不用顧忌什麼。你要是安分點呢,該給的面子還是會給的。你要是想撕破臉,我巴不得。說到底,你兒子女兒哪個不用我老公的面子?如果你再不知好歹,就別管我舊帳新帳一起算了。
不說顧廷燁對繼母的芥蒂。就是曼娘和曹錦繡事情上,就能看出顧廷燁和賀弘文誰更值得託付終生。無論顧廷燁對曼娘曾經有多情深義重(電視上是,原著更多的是年少無知和曼娘的用盡心機),但他始終都有想過不會讓庶子庶女影響到未來嫡子嫡女。就是曼娘,在想娶餘嫣然的時候,還想過讓曼娘進門,可當他認清曼娘的嘴臉時,就再也沒想過讓曼娘進門,打擾正室。而賀弘文呢,他對表妹其實都算不上愛,只是小時候的一點手足之情和對她遭遇後的憐惜。一點點憐惜都比得上準備相守一生,且很有情義的正妻。那這個正妻還當什麼,不如去當曹錦繡一樣的妾室。作為一個看客,我始終不明白,明知道曹家的一再欺騙,仍然沒捨得放棄曹家的賀家,到底是個什麼梗,腦子鏽掉了?
再加上聽了明蘭的話,盛老太太問明蘭怎麼想的,明蘭表達了被人這樣用心的喜悅,又想著對方的厲害,又怕應付不過來……句句表明了她其實已經願意了。幾項對比和思慮,加上孫女的自我歡喜,盛老太太已經沒有不同意的理由。顧廷燁家的一堆雜事,她相信明蘭一定能處理得了。可賀家狗皮膏藥的親戚,賀家自己都沒法擺脫,明蘭嫁過去,也是充當出氣筒而已,何必入那個火坑呢。賀夫人要坑自己的兒子,就讓她坑唄,親娘都不在乎自己兒子的幸福,別人為什麼要在乎。
現實中的女人嫁人呀,也要睜大眼睛看清楚,選仔細。公婆明理,丈夫給力的,窮啊事多呀,都不是事。公婆糊塗,丈夫又是個左右搖擺的,別說事少了,光公婆給你不分親疏攔下的事,就夠你頭疼了,還說不得罵不得。身邊的男人又靠不得。嫁過去的意義又是什麼?別告訴我,你有自虐症,專找不自在的。
都說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但願我們都擦亮眼睛,第一次投胎自己決定不了,第二次投胎,別投得太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