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麻辣雞(央視截圖)
「赤水河邊的小城,生活依然停留在自給自足的前工業時代……」上周,瀘州古藺這個四川的邊遠小縣城,通過麻辣雞、手工面等幾樣地道地方菜一舉登上央視舌尖2節目。該影片以龍先貴一天的日常起居為線索,通過他親手烹飪,勾勒出麻辣得當、肉質細膩的麻辣雞等食物,樸實生動的鄉間生活使人們產生了共鳴。
72歲大爺捕魚被攝製組選中偶遇
影片中的主角龍大爺並不是當地做麻辣雞最有名的師傅,也不是賣麻辣雞的商家,相反,他只是一個地道普通的古藺人,被選入上舌尖2純屬一個偶然的機會。
去年5月,龍大爺像往常一樣到江邊捕魚,幾個說著普通話的人便找到他,「他們問我古藺有什麼特產,我說有麻辣雞、手工面、黃辣丁這些,他們又問我會不會做。」一番交談後,對方讓龍大爺留下了聯繫方式。以為只是平常交談,龍大爺並沒有太過在意。誰知去年9月,舌尖2攝製組一行就「開」進了他家。
今年72歲的龍大爺年輕時在當地政府食堂工作,20多歲從老師傅那裡學到了麻辣雞的手藝。此前並沒有拍攝經驗的龍大爺對此次上鏡也並不心虛,「不是什麼稀奇的手藝,當地人都會做嘛。」
接曾孫那段來回走了很多遍拍攝
龍大爺坦言,四五天的拍攝過程中攝影組只是圍著他轉,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平時做什麼,拍的時候就在做什麼,跟平常沒什麼區別。」而讓龍大爺印象深刻的是攝影組對鏡頭質量的要求,「有些動作拍了好幾遍,看他們扛著機器站在水裡我都覺得累。」龍大爺說,而接曾孫那一段他也來回走了很多遍。
「他們還給我們家拍了張全家福。」龍大爺樂呵呵地說,自從上了舌尖2,街坊鄰居看見龍大爺便說「不簡單啊,上央視咯」,龍大爺倒覺得沒什麼,「麻辣雞、手工面這些古藺的家常菜幾乎家家會做,只是正好碰到我了。」龍大爺坦言,自己只會做一些過去「老一套」的菜餚,現代菜餚中的一些雕花之類的就不擅長了。口水滴答做麻辣雞以黃皮土雞最佳
古藺麻辣雞是古藺地區的傳統小吃,資料記載始創於上世紀50年代,創始人是古藺縣人聶墩墩。由於古藺屬於四川盆地周邊山區,加之當時古藺人多以體力勞動為主,口味偏重,因此聶墩墩以重麻重辣創造出了這道菜品。
古藺麻辣雞在雞肉的選擇上尤為講究,因為雞的品種不同,肉質會有很大的區別,最正宗的古藺麻辣雞選擇細腳杆的黃皮土雞,與烏骨雞相比,黃皮土雞更有嚼勁,肉質嫩而不膩。用來烹製麻辣雞的雞要求一定是天然糧食餵養長大,緣於吃飼料長大的雞和天然放養的雞在口感上差別很大。
在舌尖2中,龍大爺選擇了一隻3年以上的公雞,扎破雞肉,用30多味香料熬製底湯,「湯味濃鬱,配上紅油蘸料,這是古藺麻辣雞最顯性的味覺標誌。」蘸料是古藺麻辣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據了解,最初吃麻辣雞是先拌入佐料,讓佐料味道滲進雞肉,便可食用。現在人們都將二者分開,將佐料作為蘸水使用,香味不減。
記者 李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