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青巖古鎮狀元村,一個打破次元壁的文化會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
閱讀提示:狀元村位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貴陽青巖古鎮,以古鎮清代狀元趙以烱的故事為背景,青巖古鎮四教合一文化為依託,融入中國傳統科舉文化、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構築貴州首個科舉文化創意綜合體,打破文化、教育、學術、科技、收藏、商業等行業壁壘,成為「遊客+創客」的文化互動空間,是貴州特色文化新客廳。
狀元村,當你進村的那一瞬間,已經被他飄逸的氣質封印,走不出嚮往的結界。
白牆灰瓦,乾淨利落,沒有奢華,不飾張揚,一派大隱隱於市的灑脫。
蘇式園林與徽式建築營造的中國意境,找不出一個確切的詞來定位,也許不用定位,就是狀元村最大的風格。
因為,這是一個海納百川的文化載體。
6月1日,貴州省科協常委、貴州智慧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貴州省智慧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狀元村村長楊敢博士一行到位於貴陽市花溪區青巖古鎮的狀元村文創園進行調研,貴州智慧產業集團常務副總裁杜汶芊,貴州智慧產業集團法律顧問室主任兼集團融媒體中心總監、貴州省智慧聯盟商城執行總監、貴州省經濟與法制建設促進會副會長石仁均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調研。
位於青巖古鎮的貴州狀元村文創園是由貴州博士產業技術研究院和花溪區大學生創業協會牽頭創辦,目前已投資3000萬元,入駐項目有:水族非遺文化展覽館、貴州龍化石博物館、安順蠟染文化館、文化精準扶貧培訓中心、非遺類歌舞體驗中心、牙舟陶博物館、文旅產品展銷中心、少數民族民宿、狀元村美食城等,有十餘項國家級非遺項目。貴州狀元村文創園以「博物館展示+非遺文化產品銷售+互動體驗」的模式進行經營活動,統一以狀元村文創園的品牌對外宣傳推廣,推動非遺文化與貴州美食文化交融碰撞,打造網紅打卡地,助力打造貴州的文化創意產業標杆集聚地。
6月12日上午,由貴州智慧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敢博士擔任村長的狀元村文化產業園授牌儀式將在青巖古鎮狀元村盛大舉行,此次活動將由集團法律顧問室主任兼融媒體中心總監石仁均擔任媒體總策劃。
這是創客舞臺
如果,你是一個大學畢業生或夢想青年,這裡的文創工作室、非遺活態體驗館
應該符合你自由奔放的內心,讓你在這個「創業+運營」一站式服務平臺,收穫人生的第一份驚喜!
不要怕,這裡有貴州博士產業技術研究院、貴陽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花溪區大學生創業協會等專業機構,在項目策劃、文化創意、教育培訓、科學技術、辦公場地、餐飲住宿等提供專業指導與服務,讓你的未來多一種可能!
這是遊客空間
如果,你是一名遊客,逛完古鎮後,可以來這裡聊聊文化,談談生活。
這裡有馬尾繡活態體驗廳、貴州龍化石觀摩廳、蠟染刺繡技藝體驗廳、牙舟陶藝術廳等極具貴州特色的非遺文化體驗,還能與非遺大師面對面交流,學習文化技藝。
這裡還定期舉辦「大師說非遺」、「文化龍門陣」等活動,文化界的武林高手們將帶著他們的最新思考,為你傳遞角度迥異的文化冷知識,絕對大開眼界,直呼過癮!
當然,你也可以住在狀元村裡,過過貴州人的日常生活,村委會將為你辦理村民證,安排你住上以漢、唐、宋、明、清等不同朝代風格為主題的狀元房、賢人房等,讓你體驗一把「天子門生」的樂趣!
這是玩家樂園
如果,你是一名資深玩家,認為自己文可安天下,武能定乾坤,或者棋琴書畫、香茶酒藝都懂一點,那麼來到這裡你絕不會寂寞,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玩家小夥伴,等著你一起,在煙火色的古鎮江湖裡,玩出點新鮮的調調出來。
狀元村的「狀元及第」演藝舞臺,你也可以與演員一道,唱唱生旦淨末醜,誰不說人生一場戲呢?
假如你不喜歡上舞臺做個焦點人物,也可以在石、竹、畫的奇趣空間裡,做一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紅塵書客,偷得浮生半日閒!
這是食客基地
如果,你是一名吃貨,絕對不能錯過狀元村馮氏20年老店的狀元豬蹄,軟糯舒滑的感覺讓你的舌尖立刻淪陷,邊吃豬蹄邊跑到「狀元及第」大帽下照一張搞怪狀元照,精神和味蕾都得到極大的滿足!
不過,豬蹄不是食客們的終極目標。
狀元村還有狀元搖滾雞、狀元玫瑰醉、中華詩詞菜等創意美味。
當然,還會有讓食客們驚豔到無話可說的「狀元龍門魚」,這是有著吉祥喻意的養生菜,大廚們從《黃帝內經》裡學到真經,主要食材是「道家」推崇的養生聖品黃精、貴州生態娃娃魚,都是助人長壽的滋補珍品。
人生的經歷千滋百味
你有故事,我們有酒和菜
在古鎮的煙火江湖裡
我們會遇上哪一種人格的你?
創客、遊客、玩家、食客
或者,一個民間的高人?
狀元村,我們約嗎?
有非遺的地方,就偷著樂吧!文化IP將改變一切
IP化,是文化旅遊產業的下一個風口,在景區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文化IP的商業運營將改變景區的命運,這決不是一句空話!
2018年3月,文化和旅遊部組建,「旅遊以文化為核心」成為旅遊行業的基本原則,旅遊產業的終極使命是構築文化實體。
據統計37.8%的遊客停留在文化體驗的時間超過2天,文旅融合的優質內容成為驅動旅遊消費的新推力。這也意味著,單純依靠景點、餐飲、住宿等元素的旅遊2.0時代已經過去,大眾旅遊新時代即將來臨,那麼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又能帶給旅遊業什麼新的機遇呢?
用現代觀念挖掘非遺內容,拓寬傳播途徑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的精神文化資源,但卻在時間的流逝中失去了與時代融合的傳播載體,單一的、老舊的傳承方式無法實現非遺的文化普及。
這些待挖掘、待激活的精神財富很難轉化成為文化產業資源,因此運用現代觀念以及新載體、新工藝、新材質、新模式對可轉化的非遺資源進行開發與推廣,在今天猶為突出、猶為關鍵。
旅遊與傳統非遺的結合,恰好為這種轉化提供了想像空間,通過旅遊六要素「吃、住、行、遊、購、娛」的梳理,注入非遺內容的文化價值,在非遺被更精準闡釋的過程中,更彰顯了區域旅遊的差異化特質,將更符合現代旅遊對體驗感與文化性的需求,也讓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更加立體,大大拓寬了非遺的傳播渠道與方式。
「文化IP+」的品牌效應,將全面提升文化旅遊產業
在「一切商業皆內容,一切內容皆IP」的今天,各大領域特別是文化旅遊行業需要強大的文化資源支撐,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頭部內容,IP價值優勢得天獨厚,但要點石成金,還需要從文化資源到文化產品間的需求轉化。在旅遊的大背景下,將文化與創意、科技、農業、電商等的結合,讓IP不僅成為消費內容,更成為消費產品與商業實體。
通過「文化IP+」的模式,可以做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似的產業生態圈布局,把文學、音樂、舞蹈、技藝等非遺內容故事化打造,通過現代審美進行原創IP構架,從文學、影視、動漫周邊產品到主題景區、酒店、購物、餐飲等全方位規劃,實現精神產品與物質產品的深度融合。同時以IP為切入點,景區為載體,導入流量形成旅遊服務的實質消費,將改變旅遊行業千園一面、千村一面的尷尬場面,並推進旅遊、影視、演藝、體育等領域的全面發展,構建具有影響力與爆發力的品牌體系,帶來文化旅遊產業的全新升級。
所以,以非遺文化為核心,將提升整合原有旅遊資源,推進產業融合,為文化旅遊提供持久的生命力,「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文化IP將悄悄改變旅遊產業發展航向,成為真正的掌舵者!
——作者:陳曉豔 灑飛 總編審:石仁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