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娜 通訊員 胡惠娟
「推窗見綠、開門見園,廣場上經常有演出,遊園裡有亭子有步道,天天都能看到綠色美景,心情很好。」11月27日,在洛陽市洛龍區定鼎門街東溪遊園,家住順馳第一大街的徐躍峰這樣介紹家門口的小遊園。
漫步遊園,滿目翠綠,碧波蕩漾。沿渠而建的遊園建有拱橋、平橋,形成遊園環路;親水步道上鳶尾、紅葉李等植物錯落有致。時值初冬,前來遊園運動健身的市民依然絡繹不絕。
市民暢享家門口的「綠色福利」,得益於洛陽市近年大力推進的街頭遊園建設,更得益於政府對於民生事實的真抓實幹。「十三五」以來,洛陽市委、市政府將每年50處小遊園建設列入重點民生實事,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標準和「大遊園提升城市形象、小遊園方便群眾生活」的要求,因地制宜建設小遊園和街頭公園綠地,打造15分鐘生態休閒圈,為市民營造便捷、舒適、優美的公共綠色活動空間。
定鼎門街東溪遊園是今年洛陽市新建小遊園的一個代表。今年初,洛陽市計劃新建遊園50處,新增公園綠地面積256.12公頃,截至目前,50處已全部完成。2016年來,洛陽城市區已新建、擴建和改造小遊園200座。隨著越來越多的小遊園建成投用,更多市民享受到了「推窗見綠、開門見園」的生態福利。
「如果帶小孩過來,可以到『陽光沙灘』、『昆蟲記』;年輕人可以到籃球場、足球場來場球賽;逛累了還能到『活力驛站』看看書……」伊水遊園附近小區的居民給路過的行人做起了「遊園攻略」。這個全長約2400米,寬度100—120米,總面積約360餘畝的伊水遊園求是段,是伊河生態廊道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如今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遊園給群眾帶來了娛樂、休閒的便利,也給城市面貌帶來了「點石成金」的變化。洛陽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綠化科工程師姚孝祺介紹:「今年建成的小遊園,既有伊水遊園的『大工程』,也有小巧玲瓏的。如澗西區攻克老舊城區選址難題,在人流量集中區域建設了一個2000平方米的聯盟路小遊園,設計精巧、利用率高,填補了周邊居民區無休憩綠地的空白,滿足了附近群眾健身休閒的需求。」
如今,小遊園建設更加科學、便民,選址多在人流量大的區域,遊園功能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如配套城市書房、體育活動空間、公廁等設施,為市民營造了更加便捷、舒適、優美的公共綠色活動空間,真正實現生態惠民。同時,洛陽市小遊園建設以植物造景為主,通過植物合理配置,打造四季特色鮮明的園林景觀;將歷史文化融入園林建築、景觀小品的設計和建設,充分展示遊園所在區域的歷史文化風貌。
此外,洛陽市還依託「四河同治、三渠聯動」,將遊園建設與河渠治理結合起來,改善濱河環境,著力實現「水清、岸綠、路暢、惠民」的總體目標。
「200個小遊園星羅棋布,給百姓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與日俱增。」洛陽市城市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洛陽市的遊園建設還將在「提質」上下功夫,園內鋪裝透水、透氣的環保型材料,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此外,在選址時將向居民生活密集區域傾斜,著力惠民、利民,提高群眾獲得感,讓更多的市民暢享家門口的「綠色福利」。
編輯:趙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