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小長假即將到來,有些父母可能早已經計劃好了親子遊的地點,萬事俱備只欠放假。也有些家長可能會想趁著長假好好休息幾天,選擇在省內或周邊短途兩三日遊。
了解我們的朋友都知道,我跟老孟屬於喜歡帶孩子四處走動的人。出於「表哥」的職業習慣(成天跟EXCEL打交道的大哥),老孟存了一份出門所需要攜帶的【物品清單】,表格常年放在手機和電腦裡,以便出門收拾行李時快速使用。
物品清單的部分內容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而更新,也會根據季節變化略微調整。
根據長期帶外駐紮在外的經驗,在孩子爸現成的清單基礎上,總結了一份物品清單提供給大家參考。
以下旅遊攜帶的物品清單中,不管長途還是短途遊,親子遊中,哪些是我們每次必帶的東西?哪些是可帶可不帶的東西?哪些物品比較值得推薦?值得推薦物品在哪購買?都會說明我的詳細購買記錄。同時也會附上旅遊在外的一些注意事項。
(純屬個人分享,本人跟商家利益無任何關聯。)
除此之外,清單主要針對2歲孩子, 2歲以上也可作為參照。
文後我會添加1歲以下(包括哺乳期媽媽),攜帶物品。
衣物,鞋子,證件,奶粉等最最基礎的生活用品,我這裡就不多說了。關於出門所帶物品的必要性和不必要性,也是因人而異。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1 孩子的專屬用品
即:孩子平時喜歡的小玩具,繪本,零食,也可以提前下載好動畫片。
陌生地方孩子比較容易缺乏安全感,旅途中的孩子容易焦慮和吵鬧。平日裡貼身的小東西有熟悉的味道,能夠及時帶來安撫作用。
我們在外的宗旨就是,以不要影響到別人為前提。有時候對於孩子的要求,能妥協就妥協。平時的教育放在家裡就好了,不需要到外面再一板一眼摳到每個細節。
即:勺子,碗,飯兜,輔食剪,吸管杯蓋,杯子。
一直以來,在外就餐,都堅持給孩子帶自己的餐具。勺子和碗,杯子(用來喝牛奶),都儘量選擇質量好,微耐燙,輕便一點的塑料材質就行。
不要覺得麻煩。病從口入,外面吃的食物本來就不見得乾淨,碗筷也是重要的傳染源之一。尤其是春季秋季,病毒肆意滋生,孩子抵抗力略低。
當然,孩子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嬌嫩,不帶餐具或偶爾忘記帶餐具,也不見得就立馬會得病。只是說,長期來看,以防萬一,帶上餐具會比不帶更好些。
其中可推薦物品:
推薦1:輔食剪
這把剪刀是陶瓷剪,我推薦給好幾個朋友。都說很好用。
重量輕,自帶有一個剪刀套。剪刀刀口呈圓形比較安全,剪刀內側刀口則比較鋒利,剪麵條和肉都很順手,價格也很實惠。
唯一的缺點就是陶瓷比較容易摔碎。
購買地點:
推薦2:吸管
這種吸管口,最早出現在日本。大概我上初中的時候,就見過有同學用過。吸管跟蓋子是連為一體的。
除了脈動這種大口徑飲料瓶口不能用。基本上,它的標準口都適用於各大礦泉水瓶瓶口。可以循環使用,小朋友喝水就不會一大口流到胸前到處都是。
購買地點:
日常用品:
1 保溫壺
保溫壺儘量不要裝過熱的水,特別是帶有吸管直接飲用的保溫壺。
2 溼紙巾&抽紙
紙巾很重要,一般都會多帶幾包,以備不時之需。
溼紙巾主要作為擦PP時才使用。較少給孩子直接擦手或使用免洗手液。
抽紙多帶幾包,很方便。現在很多地方也都有洗手間,直接洗手還算比較便利。
3 防曬霜&防曬衣(外套)&雨傘(太陽傘)
一年四季必備品。
很多人以為冬天到了,陰天不出太陽了,也就沒有紫外線了。
事實上,無論春夏秋冬,陰晴甚至包括雨天,都有紫外線,只是紫外線強弱的問題。建議給孩子從小做好防曬,媽媽更要及時做好防曬,才會避免雀斑的生成,緩解皮膚的衰老。
兒童防曬霜,資生堂,香蕉船,雅漾,都還不錯。成人的話,一般我都用碧柔和曼秀雷敦就覺得挺好。這裡就不詳細做防曬霜的推薦了。
傘的話,1~2把。下雨就遮雨,出太陽就擋太陽。沒有刻意區分遮陽傘和防雨傘,你要是不嫌重也可以一起帶上。
4 密封袋&密封夾子
密封袋超好用。吃的,用的,統統都可以分類裝。
我用的是宜家密封袋,有很多尺寸。按個人需求使用。
我最常用的是⬇這個尺寸:
經常裝一些奶粉和糖果類。餅乾類不宜裝太久,畢竟不是真空袋裝,開封超過三四天的餅乾還是會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份變潮。
密封夾子:
這種夾子淘寶上隨便一搜,到處都是,不一定非得買宜家。
出門在外,會有很多塑膠袋。分門別類夾好,不會散成一團。有時候我們在外吃了水果,扔在袋子裡,也會用來夾住垃圾袋,找到垃圾桶再打開扔掉,以免垃圾都散開在車裡。
5 紗布/輕薄小毯
紗布是首選,最輕便最方便最多功能。進可當睡毯,退可做哺乳遮擋物,還可以做飯兜。貝姐一歲前帶出去比較多。
一歲左右,斷奶後,反而常帶的是輕薄的小毯子。也方便在高鐵,飛機,商場,餐廳等空調開得比較冷的地方使用。
6 牙刷&牙膏
必帶。無氟可吞咽牙膏,乳牙牙刷都在⬇很有名的一個牙醫葉子的店鋪購買:
購買地點:
7 尿布
帶多少尿布才好?
所帶尿布數量可以結合出門在外的時間和出發地的情況來看。
如果確定目的地,比較方便購買到替換尿布,就無需帶太多。不確定就儘量多帶一些,按照孩子不同的年齡段,預估一下每天看你需要使用尿布的張數而定。
如果不確定目的地可以購買到尿布。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那就多帶點吧。
8 必備藥品
旅途中,最常見的就是拉肚子,感冒,發燒,水服不服等症狀。
我一般常帶的藥品如下:
退燒:布洛芬;
腹瀉:補鹽液/益生菌;
外用藥:創可貼,棉籤;
防蚊蟲藥,蚊蟲叮咬藥。可參考親子|幾款驅蚊水&消腫藥 來一發
平時注意觀察,旅遊當地哪裡有藥店。遇見突發狀況,也好鎖定位置,及時購買。
9 防走失背包/防走失帶/防走失報警器
防走失背包淘寶也有很多款。這款日本angel adept很多達人推薦,號稱顏值高,品牌比較響亮的防走失背包。
我個人覺得防走失包挺多好看的,這款並沒有在某個方面特別勝出吸引我。
貝姐經常背著書包就滿頭大汗,背後全溼了,所以比較少使用防走失包。
Mommy i am here防走失報警器
我沒有買過,只是聽說挺好用。
報警響聲很大,但有距離的限定。
小熊也可以隨時從孩子身上拆卸下來就是了。
防走失手環
外觀上相比以上兩款防走失背包和報警器,造型上難看一點。不過我有買,覺得還蠻好用的。
有一端可以栓在孩子手上,另一端不一定非得栓在家長手上走,反而牽著走我覺得會更方便一些。
但這些物品都是治標不治本,出門在外,眼睛還是不能離開孩子,千萬個小心才是。
但給孩子帶上防走失工還是有必要,起碼有備無患。畢竟現在社會大環境不太好。
1 pad/kindle閱讀器
pad和kindle並不是完全不可帶。它們主要適合情侶或單身小夥伴當做旅行伴侶攜帶。
pad還好,路途上可以給孩子看看動畫片。
kindle的話,帶孩子的家長几乎是沒有時間單獨靜靜的閱讀。等孩子睡了,家長一般也都累趴了。
所以,我個人覺得可帶可不帶。
2 燜燒杯&保溫桶
燜燒杯向來是一個有爭議的東西。
有很多媽媽推薦使用,主要覺得很方便。
也有很多磚家發言,說燜燒杯其實比較容易滋生細菌,並不科學。不建議使用。
我買過一個膳魔師的燜燒杯,說起來,使用率並不高。
一是帶孩子在路上本來就很累,作為典型的「後媽」,壓根也沒有想過要單獨給孩子在外用悶燒杯做東西吃。
如果是輔食階段就帶輔食成品比較方便(以下會介紹輔食成品)。
一歲之後就跟大人一起吃好了。
二是難洗杯子。覺得太麻煩了。
保溫桶使用頻率可能相對高一些。
但我曾經好幾次把煮熟的麵條,裝在保溫桶裡。吃完後,在外面沒法完全清洗乾淨,回來還是得重新洗一遍。
這也是我個人覺得可帶可不帶的原因。
3 攪拌機/研磨器(主要用於輔食階段)
貝姐在6個月--1歲的輔食階段,我還真帶過攪拌機出門。買的是博朗攪拌機,真心佔地方,很不方便,結果扛出去並沒有用過幾次。
這種研磨碗,相對輕便一些。缺點還是比較難清洗,尤其是綠色的研磨勺子,裡面的縫隙,食物殘渣經常卡在裡面,沒有小刷子之類的工具,處理起來很不方便。
可帶可不帶的物品,大家可以依據孩子的習慣而定。反正出門走了這麼多圈,以後我是不會再帶這些東西出門了。
1 推車/背帶/背巾
推車是解放雙手最最最最基本又是最最最首選的物品。
但是~~
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坐推車,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歡坐,喜歡抱。
比如貝姐六歲前,都是喜歡我抱著。
很多人見了就喜歡說,哎呀,你要訓練她坐推車,不要老抱著她,不然累死自己不償命。
每次聽見這種話,反正我都不吭聲,默默飄走開便是。這種事,真沒必要去說人家,每家孩子都不一樣。你管人家怎麼帶呢!
有些孩子初期就是喜歡被抱,喜歡粘著媽媽。
比如貝姐,半歲後,就很喜歡坐推車,到了1歲又開始求抱,1歲半坐一會推車求一會抱,2歲了就要自己下來走。
這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正常發育過程,並沒有什麼不妥。
背巾,是我哺乳期很常用的得利工具。出門可以遮住餵奶,孩子爸也很會使用背巾背孩子。
貝外婆就喜歡用腰凳。
哪種更好用,這些都是看個人習慣而定。
不存在什麼一定好和一定不好的說法。
2 輔食成品
市面上很多輔食泥狀成品,很方便。
3 吸奶器
方便的話還是帶上。漲奶的時候,有了它的幫助,就覺得整個世界都明亮了。
1 看好孩子 注意安全 注意安全 注意安全
偏僻的地方不要單獨帶孩子去。孩子好奇心比較強,危險的地方也不要讓孩子去嘗試。
擁擠的人群中看好孩子,交通繁華的地方儘量牽好或抱著孩子過馬路。
不要把孩子託付給任何陌生人看管,也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不要單獨把孩子留在水池旁邊或臺階高處。
2 孩子生病 不要慌張 不要慌張 不要慌張
孩子在外生病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家長先平和心態。很多病症初期是看不出什麼端倪,只會以發燒來呈現而已。
作為經常帶娃出行的家長。
我也遇見過孩子在外發燒,她整晚都沒睡,我整晚都沒睡。
時刻觀察孩子,只要孩子精神狀態和食慾還行,身體沒有特別糟糕的表現,就按照退燒程序正常處理。不要一發燒就去上醫院吊瓶。
任何行程計劃還是以孩子身體狀況為先。
3 孩子遊玩 注意細節 注意細節 注意細節
蚊蟲比較多的地方,及時噴上驅蚊藥水。已經被蚊子或其他蟲子咬了,也不要大驚小怪,塗上藥水,傷口嚴重除外。
遇見兇猛的動物,叮囑不要靠近。包括路上的大狗。
街邊的小商販食物,不要輕易給孩子吃。
差不多就這些了。最後,希望大家玩的開心,擁有一個愉快的假期。
ps:後天我們帶貝姐從香港出發,會去到臺中-高雄-臺南三個地方。合計七天六晚。
這趟選擇的主要景點是,墾丁和清境農場兩個適合親子遊的地方。墾丁我們會選擇在夜宿國立海洋館,整晚會跟海洋館的鯊魚,海豚,各種魚類共眠。真是很期待這樣的體驗呢。
接下來會去到墾丁,接著主要奔赴清境農場。路途上,臺中和高雄也都會做短暫的停留。
考慮到時間的關係,臺北我們就不會去了,有機會留著下次吧。
而且聽說有颱風,希望一切順利吧。
9月29號後就不會推送文章更新了噢。
在臺期間,有什麼好玩的,遇見什麼新鮮事,有空的話,爭取圖片推送過來給大家先一睹為快。
如果對我們這趟臺灣行,感興趣的夥伴,就需要耐心點,才能等到我的攻略更新。
其它親子遊攻略目錄,可在對話框回復1,即可提取。
如果你喜歡此文,歡迎點讚留言轉發。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和啟發,也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需要幫助的朋友。
再次感謝您的閱讀!
作者簡介:一枚熱血老媽子,愛碼字,愛分享。不熬雞湯,專釀雞血。婚姻情感,親子育兒,各類乾貨及感悟。說我想說的,做我想做的。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