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三坊七巷,赴一場「大田美人」之約

2020-12-20 百家號

全文1500字,將耗費您5分鐘時間!

東方中國,茶的原產地。

福建大田,高山美人茶漂洋過海抵達的目的地。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進而改變了人們越發挑剔的味蕾。它使人迷戀,讓人願意花諸多時間在其身上,不圖一時之快,只為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口感。

▲高山雲霧出好茶

我不太懂茶,可茶卻與我息息相關,就像一道符咒,如影隨形。家裡父輩祖輩以茶為生,自己從小就在茶香中耳濡目染,但這種與生俱來的福分卻沒能讓我得到真傳。永遠清楚地記得每當茶季來臨時,全家人總會為了這一抹嫩綠忙得不可開交,顧不上吃飯睡覺,必須一口氣做好才是對茶最好的交代。

▲採茶簍

或許是曾經那段忙碌的經歷讓我對茶更加偏愛和敬畏,飲茶方式也沒有特別的講究,全憑心情而變,顯得滿滿地隨意性。喝茶敘舊,或閒聊,或暢談,有茶的地方更有鄉土氣息,江湖之味,讓人更渴望下一次的久別重逢。

▲我在福州三坊七巷的下午茶時光

幸運的是,在福州三坊七巷【大田縣第十三屆中國高山茶文化節】上,我遇到了茶農老郭,在與他閒聊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他身上散發著茶農與茶人的雙重身份。

▲本屆文化節以「大田美人 雅韻天成」為主題

▲邊品茗邊看茶文化藝術表演,愜意得很

▲茶餘之後,也可以在展區品嘗各種高山茶農特美食

老郭是大田縣屏山鄉美陽村人,種的是高山美人茶和鐵觀音,主營東方美人茶、鐵觀音、高山紅茶和高山野生茶,以及自創的黑金剛品牌。聊到做茶的時候,老郭更像一位地地道道的茶農,對制茶工藝有著爛熟於胸的自信;而聊到茶葉行情時,又像一位資深茶人,對茶葉市場趨勢更有著侃侃而談的熟稔。

▲老郭也是大田縣東方美人茶協會會長

據老郭介紹,大田高山美人茶自1992年從臺灣引進,茶廠剛好設在他們村裡,因茶葉做得好,他成了臺灣師傅的第一位徒弟。

關於大田高山美人茶,老郭有自己的見解和體會:「想要做好美人茶,從原料到成型都有嚴格的要求,改良土壤,改進品種,改善制茶工藝只是第一步;關鍵是鮮葉原料的品質,精準的採摘時間,全程手工製作,各道環節的控制與把握,憑藉的是十年如一日的經驗與摸索。」

▲美人茶制茶大師和2018秋茶賽頒獎儀式

生態大田,生態茶園。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是對美人茶樹最起碼的要求,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一種叫「小綠葉蟬」的昆蟲,高山美人茶蜜香口感的秘密就隱藏在此。小綠葉蟬對環境極為挑剔,只有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才會有,附著在青草與茶樹之間,這是一幅多麼和諧的生態平衡畫面。

這個芝麻大小的昆蟲,鮮嫩茶葉是它的美味,以叮咬幼芽為食,唾液中產生的酶就會意外催生出茶葉的裂變,吸食越多,品質愈加。不僅如此,小綠葉蟬對天氣也很講究,大熱天不咬,雨天也不咬,真是傲嬌的存在。

▲小綠葉蟬(圖片來源網絡)

高山美人茶只有在六月到九月的夏暑期間才有採摘,採摘時必須一芽兩葉,好的季節,好的採摘時間,好的原料,對於追求好品質的茶農而言,這是一場時間的藝術,絲毫不敢懈怠。

▲老郭正為我們展示一芽兩葉中小綠葉蟬是如何叮咬幼芽的

大田高山美人茶屬於烏龍茶,發酵度高,耐衝泡,蓋碗最好,水溫100度,浸泡時間30~40秒左右,湯色如琥珀,清澈透亮,入口之際,茶香在口腔內散發,唇舌間滿滿的香甜。

▲高山美人茶的衝泡用蓋碗最好

正當我們聊到差不多的時候,老郭突然換了泡茶葉,一款野生茶。顧名思義,這是來自深山密林裡的老茶樹採摘製作的,養在深閨人未識,因為稀缺,所以珍貴。

▲高山野生茶

高山野生茶果然不一樣,回甘迅猛,茶香四溢,口感完全不同。老郭說,這種古老的茶樹只能放養,茶齡最高的已有900年,不僅來自高山原產地,茶樹也是異常的高,採摘不便,一年只能產五六十斤,採茶工一天也要400元,當然茶葉價格也高。

▲野生茶回甘迅猛,茶湯透亮

老郭做美人茶已有二十年,在這之前,也有做其他茶,只是機緣巧合,讓他與美人茶結下不解之緣。也正是許多像老郭這樣的大田人,有著師徒般的堅守,才成就了大田高山美人茶如今的身價和地位,這不僅僅是轉型成功,更在於緊跟市場趨勢和敏銳的超前眼光。

▲大田屏山鄉大仙峰美人茶園

雲霧茶山,不同的水匹配不同的茶,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獨特的口感。大自然偏心於大田的這片熱土,唯有心生敬畏,心存感激,才是每個茶農對自然最好的回饋。所謂地道,想必就是一旦離開這個地方的山、水、空氣,茶的味道就會變了。

相關焦點

  • 三坊七巷 賡續福州千年文脈
    市委、市政府傳承習總書記的歷史文化保護思想,一以貫之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科學保護、合理利用三坊七巷,讓三坊七巷在賡續福州千年文脈、展示文化名城風採、彰顯人文魅力、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 福州文化之根、歷史之源——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位於福州中心城區(老城區),有38公頃的完整保護範圍,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三坊七巷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興盛於明清,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其中不乏清朝和民國時期的名人的故居,有「閩都名人的聚居地」之稱。三坊七巷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
  • 福州三坊七巷旅遊見聞
    新華社福州10月6日電 題:閩都文化在活態傳承——福州三坊七巷旅遊見聞新華社記者 董建國彩繪油紙傘、軟木畫製作體驗、聽閩劇吃魚丸……中秋國慶長假期間,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市民、遊客的「網紅」打卡點
  • 大田縣第十四屆中國高山茶文化節走進福州三坊七巷
    11月2日,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第十四屆中國高山茶文化節在福州三坊七巷舉行。此次茶文化節以「大田美人·雅韻天成」為主題,以發展茶經濟、提升茶品牌、傳承茶文化為元素,通過茶王爭霸、茶藝表演等多元素茶文化系列節目,展現大田高山茶影響力大、意義深遠的文化品牌,傳播著悠遠淳厚的茶文化。
  • 福州三坊七巷:鬧市中的「裡坊化石」
    這個總面積達127公頃的景區,格局發軔於晉,形成於唐末,至明清時達到鼎盛,是千年城市坊巷棋盤格局的遺存地和精雕細琢明清民居建築群展示地。三坊七巷因其獨特的坊巷格局、絕倫的建築細節、醇厚的歷史積澱、密切的涉臺聯繫,被譽為「裡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近代名人聚居地、閩臺淵源彰顯地」。走進三坊七巷,數百座明清古建築包蘊著濃濃的福州地區建築風格。街坊縱橫、巷弄交錯,石板路徑、黑牆黛瓦。
  • 福州三坊七巷,裡坊制度活化石
    全國著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州市這坐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對福州人民來說,三坊七巷就是他們的家園,也是福州市的代表。坊巷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三坊七巷起建於晉,完善於唐五代,明清時期最鼎盛,有多處國家、省、市級文化保護單位、歷史保護建築。
  • 福州的三坊七巷,明清建築歷史的活化石,坊坊相連巷巷相通
    福州的三坊七巷,仿佛是一個明清建築歷史的活化石,坊坊相連,巷巷相通,房屋精緻,匠藝奇巧武夷宮。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
  • 福州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福州三坊七巷,國家5A級景區。20年前,估計好多福州本地人都和我這外來人一樣,做夢都沒想到南后街這破破爛爛的瓦房,竟然搖身一變,成了國家5A級景區,每到節假日,全國各地到此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二十二年前,初來福州,逛南后街,大失所望,一個省會城市市中心的主要街道,竟然是一些破破爛爛的瓦房,好像大風一吹就會倒下一樣,還不如我農村老家的破房子。在福州呆的時間長了,才知道三坊七巷不一般,這些低矮的瓦房主要是明清建築,保存完好,有「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這裡人才輩出,是很多名人故居,如沈保楨、嚴復、林覺民、冰心、林長民等。
  • 漫遊福州之…三坊七巷
    十一期間的福州三坊七巷,依舊熱鬧。閩江之水天上迴蕩,三坊七巷地靈人傑。民國初,著名詩人陳衍曾留下千古名句:「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閩江的景色扣人心弦,三坊七巷的風情則令我嚮往。繁華裡透著古雅,坊巷縱橫,深院大宅,鱗次櫛比,曲徑通幽。居民們大都以碩大的木頭製成門坊,門坊上的木雕圖案線條飄逸,花廳門扇的窗花紋路流暢。柱礎用青石細磨,雕刻著花草山水、蟲魚鳥獸。那鬱鬱蒼蒼的古木在錯落有致的風火牆內靜靜矗立,悠久和美麗。
  • 油紙傘扮靚福州三坊七巷
    油紙傘扮靚福州三坊七巷 2018-09-27 17:28: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楊彥宇     圖為福州三坊七巷景區掛起了五彩繽紛的油紙傘
  • 三坊七巷:福州的驕傲!
    走進這座中國都市僅存的「裡坊制度活化石」之稱的「明清建築博物館」。      如果你沒有仔細走完三坊七巷就不要說福州不好玩,有很多外地的茶友問我福州好玩好吃的東西有沒有?我笑著回答她:你最少要準備7天時間才夠玩一次三坊七巷,而且就周邊美食也可以不重複的吃一遍。三坊七巷因為地靈人傑,一句話總結就是:一座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
  • 福州三坊七巷中的「三坊」是石雕牌坊的意思嗎?
    在福州的三坊七巷的門口,大家可以看到屹立在那裡的很大的石雕牌坊,這個牌坊可以說是比較的好看,而且還透著一些些的古韻,說到這裡就要來說石雕牌坊的建築特點了,這個特點是包含了許多的方面的,但是在大致上還是可以分為三類的,但是在三類當中其實分的並不是那麼的分明,這三者之間是有著很好的聯繫的。
  • 福州唯一住在三坊七巷上的酒店
    不過,酒店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區分街景房,看八一七路和坊巷房,看三坊七巷。因此這家酒店的最佳賣點就是睡在三坊七巷上。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住在三坊七巷上的酒店。套房的書房三坊七巷和八一七路俯瞰三坊七巷俯瞰三坊七巷,不遠處的三山之一的「烏山」盡收眼底!
  • 中國城市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福州三坊七巷,是這三坊
    三坊七巷,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我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也是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被譽為「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三坊七巷保護面積達四十公頃,位於福州市老城中心,是福州老城區經歷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極為珍貴,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福州三坊七巷,明清建築博物館,活的博物館
    福建省 福州市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 宋以來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名城的重要標誌之一。這些坊巷中最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區。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佔地約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
  • 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中秋民俗體驗活動
    2020年10月01日 13:04:11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10月1日電 (錢穎曦 )30日晚,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舉辦「賞長天一輪明月,講海絲同源故事」中秋民俗體驗活動,吸引民眾參與。
  • 福州三坊七巷遊人如織
    10月5日,遊人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遊玩。 中秋和國慶長假期間,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內遊人如織,鱗次櫛比的明清古建築和濃鬱的閩都文化讓遊客們流連忘返。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10月5日,遊客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選購文創商品。
  • 福州「三坊七巷」裡的客家文化
    福州城區中心,坐落著著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它保留著自唐末至五代以來古街區的規制,反映著福州古城千餘年來的城垣變化和歷史發展;坊巷內的數百座明、清古建築,是閩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結晶,坊巷內曾居住過數以百計的高官顯貴、學者名流。「三坊七巷」是福州人脈、文脈的集中傳承,是閩都文化的代表。
  • 逛福州三坊七巷,品特色美食
    福州之名始於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沿用至今已有1300年歷史。然而,作為福建的首府,其日新月異的現代化都市氣氛越來越濃鬱。想在城中找到一處安靜的去處,品味文化名城的悠久歷史,也越來越難。所幸,福州還有三坊七巷。雖說三坊七巷經過了精心維修,嶄新得讓人感覺不到它的悠久。但三坊七巷的坊巷格局卻是始於唐宋,成於明清,而且規模之大,令人驚嘆。
  • 福州的三坊七巷,源自唐宋的古老街區
    到福州之前就聽說這是一座歷史名城,但對於福州作為歷史名城的內涵其實並不清楚,到福州後始知三坊七巷乃福州市歷史名城的重要標誌之一,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坊巷。福州三坊七巷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古代坊巷建築群的一部分,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故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