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採取積極措施迎戰第二波疫情

2020-12-15 光明日報

隨著政府戴口罩建議的出臺,芬蘭國家鐵路集團開始在赫爾辛基中央火車站分發口罩,還專門給火車站正門四個巨大石像製作戴上了特製口罩,旨在提醒過往旅客及行人。張智勇攝/光明圖片

【記者連線】

正如此前芬蘭衛生和福利研究所關於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會在秋季捲土重來的評估,進入9月,疫情開始在芬蘭境內多地區擴散,部分地區在10月上旬進入了快速傳播階段。成功應對首波疫情的芬蘭政府和各界,開始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共同迎戰第二波疫情。

第二波疫情「如期而至」

芬蘭衛生和福利研究所此前評估,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登陸芬蘭時將會產生更加嚴重的衝擊和影響。10月15日,芬蘭衛生與福利研究所發布最新報告,過去一個月芬蘭新冠肺炎病例顯著增加,近一周的日確診患者均超過200例,不斷創下自今年3月以來單日新增病例的新高。最近兩周重症患者入院人數和單日新增死亡迅速增加,病毒基本傳染數R0平均值已達到1.3-1.55,遠高於第一波疫情後期5-7月間遠低於1.0的平均R0值。

面對捲土重來的第二波疫情,芬蘭政府結合前期抗疫經驗,採取了一系列更穩健、更有針對性的防疫措施,並在9月初通過了防疫第二輪新冠肺炎疫情的「三階段行動計劃」。

當前芬蘭面臨的第二波疫情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呈年輕化趨勢,10月初以來80%以上的新確診患者不到50歲,年齡不到30歲的新確診患者佔近60%;二是呈散發趨勢,大部分9月之後的新確診患者無法確認感染鏈,其中只有不到25%的患者能追溯到感染源;三是存在聚集性感染病例,目前三分之一的新確診病例出現在芬蘭西南部的瓦薩,主要感染人群是9月開學的瓦薩大學學生,感染人數仍在繼續增加,屬於典型的聚集性感染。瓦薩大學校長賈裡·庫西斯託對此感嘆道,「這是一場本不該發生的災難。接下來我們將通過耐心、負責任和安全的行動來阻止疫情在學生中間的進一步蔓延」。

由於10月16日確診的國會議員湯姆·帕卡倫近期多次在室內開會,芬蘭總理馬林當天因此中途退出了正在參加的歐洲理事會會議,從布魯塞爾返回赫爾辛基接受測試,並在其官邸隔離。今年3月以來,由於各種相關因素,總理馬林已多次依規進行隔離。

「口罩之爭」趨於定論

芬蘭實現大規模佩戴口罩的進程並非一帆風順。今年3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在芬蘭蔓延,政府宣布從3月底開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由於當時防疫物資市場儲備不足等因素,芬蘭防疫機構一直未明確提出佩戴口罩方面的相關意見或建議。近幾個月芬蘭政府加大防疫物資採購和儲備力度,隨著疫情進入第二階段,「口罩之爭」已趨於定論。

10月14日,赫爾辛基市市長揚·瓦帕沃裡宣布,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正在工作場所傳播,建議首都地區居民在所有工作場所都佩戴口罩。首都地區冠狀病毒協調小組13日更新了防疫準則,包括特別建議在無法進行安全間隔的工作情況下使用口罩,如在會議中和休息時間;建議父母在幼兒教育場所接送孩子時佩戴口罩;建議在公交、商場等城市服務及15歲以上人群活動中使用口罩;建議避免舉辦超過20人的私人活動;在超過20人的室內外活動中,所有參與者都必須佩戴口罩。芬蘭機場運營公司Finavia日前也宣布了全國機場使用口罩的新準則,即出入機場相關設施的所有乘客和工作人員都必須佩戴口罩。

政府加大協調力度

10月15日,芬蘭總理馬林召開政府會議討論鼓勵各地區採取更堅決有力的措施減緩新冠病毒在境內的傳播。馬林說,芬蘭的新冠病毒感染率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上升,我們需要採取積極有力的行動,控制病毒流行和擴大傳播。當前各行業的防疫措施很可能還不夠,需要採取更加堅定的措施,並糾正存在的各種問題。

根據芬蘭法律,雖然中央政府對境內人員流動或餐館運營有施加限制的權利,但有關公共聚會、座位容量、遠程工作及教學等方面的決策權屬於各地市政當局及醫院。相關地區市政當局正在收緊各方面的限制措施,如遠程工作和學習、餐館營業時間、聚會人員數額、公共場所顧客流量、關閉公共空間等。

15日,家庭事務和社會服務部部長克裡斯蒂娜·基魯對一些未及時收緊防疫措施的城市及行業提出批評,指出中央政府提出更強有力建議的目的是鼓勵地方政府、市政當局和醫院更快地做出決定,採取必要措施。科學和文化部長安妮卡·薩裡科同日表示,有關儘可能在家工作的全國性遠程工作建議仍然有效,並至少持續到今年年底,但圖書館應儘可能保持開放。必須盡全力確保芬蘭防疫局勢保持穩定,避免最後不得不關閉整個社會。

近期,芬蘭政府正在研究修訂有關法律,將賦予市政當局和地區行政當局更大的權力,使其能夠獨立採取防疫措施,無須中央政府的緊急授權。

倡導國際合作共戰疫情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過程中,芬蘭政府很重視國際合作,主張世界各國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對策。在此前與習近平主席的通話中,芬蘭總統尼尼斯託表示完全贊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讚賞中方同世衛組織和歐洲國家開展良好合作,並在二十國集團框架內推動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合作。尼尼斯託總統還感謝中方在醫療防疫物資等方面給予的寶貴支持和幫助,認為中方的有關經驗對芬蘭非常有益,希望同中方加強合作,儘快戰勝疫情。

在今年4月中旬美國決定暫停資助世衛組織之後,芬蘭外長哈維斯託宣布,芬蘭政府與世衛組織一致同意將芬蘭的資助份額恢復提高到2015年的水平,即550萬歐元,以幫助世衛彌補資金缺口。另外,芬蘭還向世衛組織提供了100萬歐元的額外資金,用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應急響應計劃。哈維斯託在接受芬蘭通訊社採訪時說:「新冠病毒危機表明世界各國是多麼相互依賴,沒有國際合作,我們就無法解決這場危機。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世衛組織的工作。」

芬蘭衛生與福利研究所首席醫師漢娜·諾海內克日前表示,芬蘭可能最早在今年年底獲得新冠疫苗,歐洲藥品管理局正在對輝瑞和BioNTech、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學兩種合作開發的疫苗進行審查。一旦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標準完成評估,歐盟成員國即可根據國家配額系統購買該疫苗。初始批次的配額為1.2%,屆時芬蘭可能將在18至55歲人群中開展初期的臨床接種。此外,芬蘭還加入了旨在實現全球新冠疫苗公平分配的全球新冠疫苗保障機制。根據芬蘭衛生與福利研究所的調查,約70%的芬蘭民眾表示會接受政府建議,接種新冠疫苗。

(本報赫爾辛基10月22日電 本報駐赫爾辛基記者 張智勇)

相關焦點

  • 美國第二波疫情暴發 舊金山灣區採取措施緊急應對
    中國僑網11月2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正在暴發第二波疫情,全美10月30日單日確診升至99321例,創下自疫情暴發以來最高紀錄;過去一周,平均每天確診77838例,也創下單日平均最高紀錄;過去一周,全美43個州確診都增加5%以上。
  • 秘魯仍處第二波疫情 衛生部籲民眾遵守防疫措施
    中新網1月15日電 據秘魯《公言報》15日報導,近日,秘魯的新冠疫情形勢仍不容樂觀,該國衛生部長發出警告稱,若民眾不認真對待和遵守防疫措施,醫療衛生系統將在第二波疫情中崩潰;同時,秘魯經濟也可能在疫情中再次受挫。
  • 歐洲第二波疫情來襲,多國重啟疫情封鎖限制措施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月12日消息,「全球第二波疫情已經拉開序幕。」德新社周日(11日)報導稱,歐洲第二波新冠疫情已經暴發,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疫情都再次惡化。德國新冠感染病例上升,幾乎所有大城市都成為病毒熱點。
  • 澳大利亞迎來第二波疫情 維多利亞州重啟封鎖措施
    來源:環球外匯網原標題:澳大利亞迎來第二波疫情,維多利亞州重啟封鎖措施由於擔憂新冠疫情可能再次大規模爆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市區將實行為期六周的封鎖。以人口數來看,維多利亞州為澳洲第二大州。「 新增病例處於難以為繼的高位,」Andrews 周二在墨爾本的一場媒體簡報會上表示。在這樣的水平上,不採取重大措施就不可能 「 抑制和遏制這種病毒 」。維多利亞州上日新增 191 名新冠病毒病例,為疫情開始以來的最高水準。之前的單日確診病例最高為周一公布的 127 例。
  • 對限制措施適應度高:芬蘭成為歐洲抗疫「優等生」
    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導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1月23日發表了題為《芬蘭成為歐洲抗擊第二波疫情表現最好的國家》的文章,作者為努麗婭·維拉。文章認為,芬蘭成為截至目前在抗擊第二波疫情時表現最好的歐洲國家。根據民調調查,芬蘭人是對限制措施適應度最高的歐洲公民。這與該國在第一波疫情期間堅持採取嚴格封鎖措施有關。
  • 芬蘭為何成為歐洲抗疫「優等生」
    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1月23日發表了題為《芬蘭成為歐洲抗擊第二波疫情表現最好的國家》的文章,作者為努麗婭·維拉。文章認為,芬蘭成為截至目前在抗擊第二波疫情時表現最好的歐洲國家。根據民調調查,芬蘭人是對限制措施適應度最高的歐洲公民。這與該國在第一波疫情期間堅持採取嚴格封鎖措施有關。
  • 芬蘭:政府採取措施為農業發展找出路
    提要:  1995年芬蘭加入歐盟後,芬蘭的農產品在歐盟內部大市場及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導致每年數以千計的農場特別是小農場難以維持生計而破產,為此,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不斷為農業的生存與發展尋找新的出路。
  • 義大利西班牙防疫新措施引抗議,第二波疫情或引發社會危機?
    為了應對來勢兇猛的第二波疫情,歐洲各國紛紛再次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西班牙政府和義大利政府於上周分別宣布新一輪措施,但兩國卻於近日接連爆發抗議示威。西班牙和義大利的民眾為何紛紛走上街頭,他們的憤怒又從何而來?英國《衛報》11月1日報導稱,經濟衰退和民眾在應對疫情上的「疲憊」或正在引發「社會危機」。
  • 努力應對第二波疫情,日本北海道又成關注焦點
    2月下旬,北海道即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致力於採取防控措施,並取得顯著效果,緊急狀態也隨之解除。但最近,北海道再次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解除緊急狀態不到一個月,北海道4月12日再次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它正努力應對第二波疫情。第二次進入「緊急狀態」北海道人口約500萬。
  • 日本為何出現「第二波疫情」?
    日本為何出現「第二波疫情」?從這個數字看,不算很糟糕,但在今年早些時候面臨疫情擴散時,日本政府雖然宣布了緊急狀態,但並沒有強制「封城」和限制旅行,而是儘量勸民眾自覺防疫。幾個月下來,在多個國家被疫情折騰得焦頭爛額之際,日本防疫卻頗有成效,被人稱為「日本模式」,引起國際關注。相比之下,現在的情況就顯得很嚴重了。不少分析指,日本目前正出現「第二波疫情暴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 加拿大人口大省魁北克嚴防第二波疫情
    加拿大人口大省魁北克28日收緊三處疫情「紅區」的防控措施,禁止居家聚集性活動並暫時關閉電影院等公共場所,以遏制第二波新冠疫情蔓延。另一人口大省安大略省長道格·福特警告,加拿大第二波疫情可能「更複雜、更糟糕」。
  • 捷克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數千民眾抗議示威,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
    10月18日,法國24小時電視臺報導,捷克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封鎖措施引發民眾強烈不滿,數千人抗議者聚集在首都布拉格老城廣場上,要求衛生部長羅曼·普裡穆拉立刻引咎辭職。
  • 德國累計確診超72萬,默克爾稱第二波疫情恐將持續整個冬季
    德國累計確診超72萬,默克爾稱第二波疫情恐將持續整個冬季 中新社柏林11月11日消息,德國總理默克爾11日表示,參考西班牙流感暴發時的情況,人們必須作好第二波新冠疫情較第一波更為嚴峻的準備。
  • 全球疫情通報: 歐洲全力阻擊第二波疫情
    詳細<<<   「第二波」疫情來襲 如何防疫考驗歐洲   西班牙衛生部應急與預警協調中心主任費爾南多·西蒙說,西班牙疫情確實正迎來「第二波」暴發;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說,英國出現「第二波」新冠疫情「不可避免」;法國總理讓·卡斯泰表示,法國「第二波」新冠疫情已成事實。  「第二波」疫情是否更可怕?疫情反彈對歐洲意味著什麼?
  • 美國提出警惕新冠成為季節性疾病,南半球或迎疫情第二波
    儘管人們無法確定北半球回暖天氣是否會有利於新冠病毒傳播的阻斷,但南半球即將到來的冬季,已經引發對新冠疫情第二波高潮的擔憂。美國最新發出信號,警惕新冠疾病成為像流感一樣的季節性疾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傳染病科主任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博士在周三的白宮記者會上警告稱:「美國需要為疫情的第二波做好準備,因為新冠疾病非常可能成為一種季節性的疾病。」
  • 多國採取「封城」等措施遏止疫情
    美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確診病例達11893096例,死亡病例為254271例。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19日呼籲美國人感恩節期間待在家中、不要出行,以防感染新冠病毒。一些州長無視這一提示,要麼不願發布防疫限制措施,要麼公開自己的節日聚會計劃,甚至鼓勵居民小規模聚會。  美聯社20日援引美國公共衛生協會主席喬治·班傑明的觀點報導,這些州長正向居民釋放「非常危險的信號」。
  • 初期抗疫出色的德國迎來第二波疫情嚴峻考驗 專家:病例仍會增長但...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倪浩】歐洲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多國單日新增病例居高難下。11月7日,歐洲創下了疫情暴發迄今日增病例32.71萬例的最高記錄,使得全球疫情「震中」一直在歐洲徘徊不去。歐洲經濟火車頭,醫療技術高超、醫療資源雄厚的德國也在歐洲第二波疫情中「淪陷」。
  • 歐洲暴發第二波疫情,義大利為何成「例外」?
    參考消息網9月27日報導外媒稱,在歐洲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暴發幾乎成為普遍現象之際,曾遭受第一波疫情沉重打擊的義大利現在卻成了歐洲的「例外」。由於針對這種疾病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義大利的新增病例數量較少。世界衛生組織9月25日稱讚了義大利的防控措施。
  • 【特稿】第二波疫情來襲 倫敦升級警戒級別
    第二波疫情來襲 倫敦升級警戒級別 王宏彬 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15日說,首都倫敦及埃塞克斯郡16日起將升級新冠警戒級別,從「中等」風險升至「高」風險。倫敦市長薩迪克汗提醒市民,接下來的防疫工作恐怕更艱難。
  • 入院患者數量增加 秘魯面臨暴發第二波新冠疫情
    入院患者數量增加 秘魯面臨暴發第二波新冠疫情 2020-12-12 17:21:18   秘魯新內政部長何塞·埃裡斯11日表示,如果秘魯暴發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將立即採取限制性措施以避免新冠病毒傳播,並遵守疫情緊急狀態。  他還稱,經濟復甦第四階段的某些經濟活動重新開始之後,有關部門對市民的行為保持警惕,關注疫情形勢變化,一旦出現疫情反彈,將立即採取限制措施。  關於宵禁時間,何塞·埃裡斯表示暫時不會改變宵禁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