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元證券第一大股東更名為國元金融控股集團

2021-01-12 公告解讀

  中國證券網訊 國元證券7月25日披露,經安徽省國資委批准,公司第一大股東的名稱由「安徽國元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安徽國元金融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並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手續。
  國元金控集團成立於2000年12月,是以金融業為主體的安徽省屬國有獨資大型投資控股類企業。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構建現代綜合性金融控股集團的功能定位,集團立足安徽、面向全國,著力推進結構調整,鞏固提升金融主業,投資領域涵蓋了證券、信託、保險、銀行、期貨、股權投資、擔保、小額貸款、典當、融資租賃、基金、網際網路金融等行業,已初步形成了功能比較齊全、業務領域廣泛的金融控股企業架構。
  未來,國元金控集團將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圍繞「十三五」規劃目標,以服務安徽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進一步整合系統內優質金融資源,不辱使命、不負重託,朝著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型金融控股集團不斷邁進。(胡心宇)

相關焦點

  • 上海證券改換門庭 百聯集團成控股股東
    證券時報記者 孫翔峰上海證券將迎來新的東家,上海國資巨頭百聯集團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日前,證監會披露,核准百聯集團成為上海證券主要股東、控股股東。對後者註冊資本由26.1億元變更為53.27億元,並由百聯集團依法認購上海證券新增26.63億元出資、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依法認購公司新增5326.6萬元出資無異議。
  • 百聯集團成控股股東
    證券時報記者 孫翔峰        上海證券將迎來新的東家,上海國資巨頭百聯集團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日前,證監會披露,核准百聯集團成為上海證券主要股東、控股股東。
  • 信達財險更名國任保險 深圳國有資本成為信達財險股東控股
    2月7日上午,國任保險公司的揭牌儀式在深圳舉行,這意味著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代表的深圳市國有資本完成了對信達財產保險公司的資金入駐,並更名為國任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4月,中國保監會批准這一股權轉讓事項,深投控成為信達財險的控股股東,中國信達只保留了10%的股權。作為國有大型投資控股集團,深投控的業務目前涉及證券、保險、擔保、基金等眾多領域,控股了國信證券、鵬華基金、高新投、中小擔和投控東海,戰略參股了中國平安、國泰君安、南方基金,業務範圍覆蓋了證券、保險、擔保、基金等眾多領域。
  • [提示]創元科技(000551)關於控股股東蘇州創元(集團)有限公司更名...
    [提示]創元科技(000551)關於控股股東蘇州創元(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的提示性公告 時間:2008年07月17日 08:02:23&nbsp中財網 關於控股股東蘇州創元(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的提示性公告(ls2008-A22) 證券代碼:000551 證券簡稱:創元科技 編號:ls2008-A22
  • 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為國任保險第一大股東
    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為國任保險第一大股東 來源:證券日報 時間:2019-12-24 08:35:09 12月23日,國任保險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任保險)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公告顯示,該公司臨時股東大會已於日前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公司增資擴股項目的議案》,擬在原有30億股股本的基礎上,按1.832元/股向3名新進投資者和2名現有股東增發股份10.07億股,共募集資金18.45億元,增資後公司總股本為40.07億股,上述變更事項仍待中國銀保監會批准後生效。
  • 上海證券易主!證監會核准通過,百聯集團成其控股股東
    12月12日晚間,證監會官網發布《關於核准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變更主要股東的批覆》,核准百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聯集團)成為上海證券主要股東、控股股東。上海證券註冊資本由26.10億元變更為53.27億元,並由百聯集團、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分別認購新增出資26.63億元、5326.66萬元。根據啟信寶顯示,此前上海證券大股東為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君安),由國泰君安持有其51%的股權。上海上國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有33.33%和15.67%的股權。
  • 華銀控股更名「國美金融科技」 金融版圖初具雛形
    繼今年9月國美系完成對港股華銀控股(00628.HK)20.66億股的配股認購,國美控股CEO杜鵑(國美大股東黃光裕的妻子)晉升為華銀控股第一大股東後,華銀控股12月23日晚間公告,董事會建議將公司英文名稱由「Sino Credit Holdings Limited」更改為「Gome Finance Technology Co., Ltd.」
  • 原控股股東陷兌付危機 鼎立股份急發澄清擬更名
    2016年12月28日晚間,作為曾經被鼎立集團控股的 鼎立股份 (600614.SH)就鼎立集團的有關兌付危機也發出澄清公告稱,「作為上市公司,與股東之間在業務、人員、資產、機構、財務等方面嚴格分開,股東的相關債務不能混淆等同於上市 公司債 務」。同時,鼎立股份更公告稱擬更名為「鵬起科技」,似乎急著撇清與原控股股東、現二股東鼎立集團的關係。
  • 大福證券集團正式更名為海通國際證券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勇 2010年11月22日,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與大福證券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灣仔君悅酒店共同舉行「海通國際品牌啟動暨大福證券集團更名典禮酒會」,啟用全新的「海通國際」公司品牌。
  • 雲南城投控股股東更名為康旅集團 打造雲南兩個萬億元級產業龍頭
    10月16日,雲南城投(600239.SH)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雲南省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雲南省康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中泰證券上交所上市:市值440億 萊鋼集團為大股東
    中泰證券今日開盤價為5.26元,收盤價為6.31元,以收盤價計算,中泰證券市值為439.72億元。中泰證券的前身是齊魯證券,成立於2001年5月。2007年,齊魯證券收購天同證券資產,整合山東證券資源,已經成長為一家集證券、期貨、基金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證券控股集團。
  • 上海證券正式易主 百聯集團成其控股股東
    12日晚間,證監會發布公告稱,上海證券控股股東由國泰君安易主為百聯集團,由此百億增資計劃也終於塵埃落定。  上海證券易主  百聯集團成其控股股東  12月12日晚間,證監會發布公告,核准百聯集團有限公司(百聯集團)成為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證券)主要股東、控股股東。
  • 中國信達入駐方正證券,晉身第三大股東!受困股東泥淖多年,"新生機...
    同樣的,方正證券第一大股東方正集團,目前仍在重整進程中艱難掙扎。8月1日,方正證券公告稱,北京一中院裁定對方正集團及旗下4家子公司實質合併重整。就合併原因來看,系因4家子公司與方正集團存在法人人格高度混同、區分五家公司財產的成本過高等問題。
  • 華菁證券更名為華興證券,華興資本布局有何新戰略?券業迎更名潮
    12月17日,原華菁證券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公布了更名消息:即日起「華菁證券有限公司」更名為「華興證券有限公司」。在更名後,華興證券的業務主體和法律關係不變,該公司名稱變更不影響原有的各項權利及義務。華興證券將藉助股東華興資本集團在新經濟領域打下的堅實基礎,專注為新經濟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境內資本市場服務。
  • 中國信達入駐方正證券,晉身第三大股東!受困股東泥淖多年,新生機要...
    同樣的,方正證券第一大股東方正集團,目前仍在重整進程中艱難掙扎。8月1日,方正證券公告稱,北京一中院裁定對方正集團及旗下4家子公司實質合併重整。 盤點方正證券的歷史沿革,該公司前身系央行浙分旗下的浙江證券。2002年8月,證監會批准方正集團受讓浙江證券股東所持51%的股權,方正證券也在2003年8月完成更名手續。2008年3月,方正證券將註冊地遷往長沙,在當年完成泰陽證券的吸收合併。2011年8月,方正證券通過IPO正式登陸A股市場。
  • 方大集團:控股股東增持公司股份
    方大集團:控股股東增持公司股份 時間:2020年12月14日 18:20:47&nbsp中財網 原標題:方大集團:關於控股股東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證券代碼:000055、200055 證券簡稱:方大集團、方大B 公告編號:2020-56號 方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控股股東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
  • 更名又跨界 永大集團新掌門「放大招」
    資料圖片  從「永大集團」到「融鈺集團」,標誌著公司產業鏈的延伸及拓展,也有利於實現構建綜合性的金融控股平臺的戰略目標。公司變更名稱,有望吸引市場投資者的注意。  因為大股東戲劇般精彩的減持大戲,永大集團在資本市場上頗為「聞名」。
  • 百聯集團控股獲批 上海證券正式易主
    12月12日晚間,證監會正式公告核准百聯集團成為上海證券控股股東,對於公司註冊資本也將由26.1億元變更為53.27億元。歷時一年半,就在這個雙十二,百聯集團增資控股上海證券終於塵埃落定。隨著股東變換、新高管到任,上海證券正迎來新生!
  • 華銀控股更名為國美金融科技 國美上市部隊再添新兵
    聯商網消息:日前,國美控股在其國美金融官方微信號上發布消息稱,在上市公司股東特別會議上股東以投票方式通過將「華銀控股」(00628)更名為「國美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新名稱有待百慕達公司註冊處處長批准後正式使用
  • 國內大金融集團,是四大銀行股東,註冊資本高達1.55萬億元
    曾經有西方人用「奇蹟」二字來形容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實現的經濟飛躍,現在中國經濟不僅在大環境下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還穩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寶座。而在這40 年間中國的金融界也迎來了高速發展,各大金融企業、金融系可以說是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