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
由南通市委宣傳部牽頭、各沿江縣(市)區融媒體中心共同參與的「綠色生態沿江行」融媒體新聞行動,12月4日在如皋市長江鎮金島生態園啟動。
此次新聞行動重點圍繞沿江生態綠色廊道建設、非法碼頭關停、長江十年禁漁工作、長江禁止非法採砂、優化沿江產業布局、美麗南通建設等主題開展宣傳報導,充分展示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視察南通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思路,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敬請關注。
初冬的如皋長江鎮,陽光傾瀉在長青沙北側夾江水道上,江水平緩流過,泛起粼粼波光。從沿江公路一道口駛向江堤,沿著這條夾江水道行駛,目之所及,江面整潔,路面平坦,儘管因為季節原因看不到綠色風景,但空氣中一樣瀰漫著清新。近年來,如皋市長江鎮黨委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謀長江保護,促綠色發展。
碼頭拆除,繪出綠色生態岸線
長青沙,四面環水的江心小島,位於江蘇如皋南部,是萬裡長江溯流而上的第四大島,夏日裡島上林木花草繁盛,綠意融融景色迷人。「我每年都會帶一家老小到島上來玩,尤其是春天油菜花開的季節,島上起伏的金色花海不輸給熱門景區,江邊灘涂上捉蟛蜞,吹吹江風十分舒心!」如皋融媒體中心吳志巧說。
如今的長青沙是如皋人眼中的長綠寶島,幾年前,江邊連排的非法碼頭,飛沙走石,寸草不生。近年來,如皋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綠色發展理念,謀劃方案綜合施策,從拆除非法碼頭開始,推進長江岸線如皋段全面復綠,修復生態。
「推進沿江非法碼頭專項整治工作從2016年開始,目前,如皋已全面完成沿江非法碼頭拆除工作,並於2019年4月份順利通過了省和南通整治辦的『回頭看』驗收。」長江鎮綜合執法局副局長於永建說到。據介紹,除了拆除沿江非法碼頭,如皋市還根據《關於如皋長江大橋海事手續不完備整改工作的專題會議紀要》精神,投入243萬元對如皋長江大橋和長青沙大橋之間的水域進行封航,徹底杜絕了非法碼頭整治死灰復燃問題。非法碼頭的拆除,讓長江岸線恢復了7.7公裡自然岸坡,面積達63.8萬平方米。
為了提升岸線的「含綠量」,2019年3月,如皋制定了沿江岸線整體綠化造林方案。在江堤外9米寬的區域覆土植樹,全力把沿江岸線打造成生態岸線、親民岸線。採用該方案,如皋打造出了長江二橋南側新建的面積達102畝的大橋公園,該地塊原是大橋建設工程部,剛來的時候到處雜草叢生、滿地建築垃圾。經過10臺挖土機10天時間的清障平整,才使得這塊地又「活」了起來。現在站在大橋旁一眼望去,一排排樹木頂著江風傲然挺立,令人心曠神怡。此外,如皋還採取了全面補植更新的方式進行堤防退化林修復工作,修復面積277畝,構建了岸綠、水清、景美的生態景觀。
汙水 「上岸」,守護一江清水
12月4日下午15:10分左右,海油888南通港船船主劉明昊,正通過「北鬥船舶生活汙水接收裝置」進行生活汙水處理。劉明昊告介紹:「有了這個設備方便多了,我們定期把垃圾、汙水送到這個服務區處理,水裡的汙染物少了,長江的水質變好了,我們看著心情也舒服多了。」
岸綠了,水也要清。48公裡的長江岸線是如皋的「黃金水道」,為使江上過往的船舶不再亂排汙水,如皋市統籌規劃建設靠泊船舶汙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建成了位於長源物流碼頭的如皋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
如皋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成立於2019年8月,建設內容包括「四站一基地、兩船一平臺」,是一座能夠提供「商務+政務」服務功能的水上綜合性服務區。如皋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現場負責人何金華說到,「四站一基地」即綠色航運服務站、綠色船民服務站、綠色應急服務站(含洗艙站一座)、綠色能源服務站(規劃LNG加注站一處)和小型到港分流船舶待泊基地。「兩船一平臺」則是指建設純電推進環保接收船和交通船各一艘,並開發一個服務區智能調度系統APP平臺。
去年,在充分學習借鑑其他內河水域船舶生活汙水處置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如皋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堅持「綠色、智能」理念,在全省率先引進了北鬥船舶生活汙水接收裝置。運行近一年來,成效顯著。「該裝置結合北鬥物聯傳感技術,實現全過程閉環監測和環保大數據監控,有效避免港內作業船舶汙水偷排、漏排。」 何金華說到,自2019年8月運行至今,如皋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共接收內河船舶生活汙水共計1122.47立方(船舶3203艘次),生活垃圾132.8966立方(船舶6357艘次)。
退捕復溼,奏響致富新曲
金島生態園位於長青沙島東風灘,近兩年得益於長江岸線如皋段的自然生態涵養,樹青水秀的島嶼風光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遊客。「非法碼頭整治後,一年不到我們金島生態園的入園遊客就達到了38萬人次。」遊客中心主任姚燕燕介紹說。
為了讓長江生態系統真正恢復,如皋市在恢復其內在活力上下足了功夫,讓漁民退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經過長期努力,共核定持證退捕漁船31艘,涉及31戶,共95人,補償資金達1955.92萬元。拆解各類漁船118艘,網具全部收繳,報廢處置網具106噸,全面完成長江如皋段水域退捕補償工作。此外,相關部門還積極開展禁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長江非法捕撈行為。在退捕禁捕的同時,如皋還新建了6個溼地保護小區,並在省級重要溼地開展標識標牌製作和安裝工作。
為了讓退捕後的漁民不愁生計,如皋市鼓勵漁民轉業轉產,積極開展漁民轉型發展培訓。高富林就是成功轉型的一個典型。今年4月,一家測量公司找到他,請他幫忙進行碼頭測量,憑著多年水上生活經驗,高富林看到了開展長江交通服務的新機遇,於是他便發動合作社另外8名退捕漁民,用補償款和積蓄湊齊了200萬元註冊資金,成立了一家船舶服務公司。聽說漁民要自主創業,漁政農業執法大隊第一時間牽頭人社、海事等部門進行幫助指導。
「政府部門在企業設立審批和服務保障船建造審批方面,給予了政策扶持,包括審核優先、流程加速等。從5月有創業想法到6月辦好證照,只花了一個月時間。」 高富林介紹,市裡還承諾給予15萬元的3年無息貸款,解決退捕漁民創業起步階段資金周轉上的困難。
儘管公司的首艘服務船還在建造,由漁民轉型的員工也還在培訓,但由於船舶服務需求量較大,有不少業務已主動上門洽談。「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為船舶提供後勤保障服務。」老高說到,發展方向是作為碼頭測量和維修的服務船、補助船,以及作為大型貨船的交通船進行物品採購、人員接送等。如今的老高躊躇滿志,對未來充滿信心。
陳小菊 王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