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停工的時候,怕訂單無法交貨急著復產;
現在全面復產了,客戶的訂單卻沒了。」
2020年,無數外貿人發出感嘆:「今年真是史上最難外貿年」。打完了上半場,又開始打下半場。
受疫情疊加春節因素的影響,今年中國外貿生產企業復工晚於往年,加上物流運輸不暢,人員國際往來受阻,導致訂單的履約率下降, 1—2月,我國外貿出口總額2.04萬億人民幣,同比下降15.9%。三四月本來是訂單旺季,尤其是四月份廣交會,很多企業把這次廣交會看做是「救命的稻草」,但4月7日,國務院會議確認,127屆廣交會於6月中下旬線上舉行,意味著上半年,外貿訂單繼續受影響。
截止到目前,全球疫情確診人數接近180萬人,涉及到209個國家,且目前全球疫情的拐點還未到來,5月份外貿能否恢復還是未知數。
受疫情影響,外貿企業普遍面臨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新訂單籤約困難,物流運輸不暢及管制受限等諸多問題。
難道2020年,外貿行業沒有希望了嗎?
非也。
02》
當前外貿人最關注的一個問題是:「疫情什麼時候結束?」
即便目前有大量的學者在網上發布相關的言論報告,但是這場疫情由於是首次爆發,傳播速度之快聞所未聞,因此精確計算顯然是不負責任的表達。我們只能參考歷史案例,略微估算未來發展趨勢,推演事態變化的規律。
疫情估算
目前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受到疫情影響比較嚴重,尤其是美國即將突破60萬大關,而發展中國家,目前整體疫情影響較少,因此對外貿需求造成的衝擊不大。
在我們為美國擔憂的同時,也可以看到,目前全球疫情,美國「一枝獨秀」,其他發達國家已經相繼出現拐點,比如較早爆發疫情的韓國,日本等防控的效果比較好。
我們以中國為例,從春節前夕到國務院批准允許企業復工時間為計算,中國的防控時間大約在2個月左右。也就是4個14天周期左右。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中國人在政府的領導下,統一行動,全民參與抗疫,所以收效快,因此判斷發達國家不可能這麼快有成效。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確認,發達國家的生物製藥工程都非常厲害。舉個簡單例子,張文宏教授分享過美國試劑檢測案例:美國12天已經更新了6代病毒的檢測試劑。最初的檢測時間是2天,然後縮短為1天,又縮短為6小時,之後又減少到3.5小時和1.5小時,現在的檢測只需要5分鐘,而且準確率非常高。 所以,也許歐洲等發達國家可能無法完全照抄中國的做法,但是一定會有新的解決方案,保守估計這場疫情在6月底將結束。
3》
也就是7月初,外貿經濟將會逐漸恢復,也即將迎來爆發性增長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外貿行業(尤其是建材領域)需求不變,只是消費延期。
目前多國對中國採取進口管制,但是從管制的產品上看,主要集中在動物, 如家禽和牲畜。
1. 土耳其:暫停從中國進口包括家禽,海鮮,軟體動物,動物脂肪和類似動物產品。
2. 菲律賓:暫時禁止從中國進口家禽和野禽及其產品。
3. 韓國:暫時禁止從中國進口可能傳播冠狀病毒的包括蛇類、蝙蝠類、貉、獾、麝貓等野生動物。
4. 印度尼西亞:暫時禁止從中國進口活體動物。
5. 亞美尼亞:暫時禁止從中國進口動物產品及原料,此禁令也適用於從其他國家從中國進口的以中國原料生產的動物產品。
大部分國家關閉口岸僅限於人員流動,貨物貿易並不受影響。目前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採取封國隔離政策,但是大部分員工也和中國一樣開啟遠程辦公模式。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多年的積累,外貿發展更趨多元化,國際市場的「朋友圈」也越來越大,各國對「中國製造」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2019年,我國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貿易增速明顯。從外貿結構佔比上,我國貿易結構進一步多元化,與230多個國家建立了合作關係,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貿易的多元化降低了單個經濟體對我國外貿的影響。 所以即便美國等發達國家爆發了疫情,其他一些國家的訂單影響並不是很大。並且,一些建材行業等剛需產品領域,客戶訂單量據統計並沒有明顯下降,只是延期執行出貨。
從整體上看,預計2020年我國對外貿易整體呈現「前低後漲」態勢。等下半年全球企業回升,全年有望整體維持小幅增長或持平態勢,所以外貿人無需太擔心,當前做好疫情結束後的搶單工作。
二、政府出臺大量利好政策促進外貿恢復。
最近一兩個月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研究出臺穩外貿的政策措施,幫助企業化危為機,渡過難關。
為降低疫情對外貿的負面影響,各地政府相繼出臺了具體措施,商務部、工信部、央行、海關、貿促會等部門也紛紛出臺扶持政策。
以深圳市政府為例,為幫扶外貿企業,深圳市商務局計劃在第一季度爭取撥付外貿經濟扶持政策資金,涉及金額約7億元,同時發揮出口信用保險合規政策作用,計劃對出口額一定範圍內的企業實施全市統報政策,在線上推出「通關貸」信用產品,為企業融資需求開闢「綠色」通道,提振企業出口信心。
國家政府積極加強國際經貿合作,加強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共同促進國際間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的暢通,降低關稅,減少壁壘,正是為中國外貿開疆闢土。
三、疫情催生出外貿行業技術升級,接單渠道多元化。
以127屆廣交會為代表的「雲展會」,屆時2.5萬家參展企業將全部線上展示,並設立跨境電商展展區。網上廣交會提供直播營銷服務,開設網上直播專欄,為每一家參展企業設立獨立直播間。
在外貿大都會-深圳,也有這樣平臺,致力於推動外貿建材生態鏈朝著更加智能的方向發展,平臺通過開創「可視數據化」模式,利用數位化展廳,電子產品手冊,720°全景VR,3D雲設計等多元化展示方式,打造接近於現實的建材貿易場景,讓國家買家通過電腦,收集就都能真實了解產品的每一個細節及詳細的介紹,並且通過商業信息流的整合、處理,分析,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千人千面,為每一位產品供應商提供精準、智能的撮合營銷服務。BuildMost平臺就是這樣的垂直行業領域的代表。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場疫情的爆發,催生電商平臺的大爆發,以及消費體驗的升級,屆時,各行各業的接單渠道勢必呈現多元化發展。
最後的話:
疫情之後,外貿行業也面臨新的洗牌 。疫情即是危機也是轉機,熬過去了就是峰迴路轉,花紅一片。 2020年,註定是外貿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年,適者生存,永遠是不變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