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這個日本人為何會成為史上最大的倭寇?

2020-12-18 文史控

文/文定

1588年,是明朝萬曆登基的第二年,經過隆慶開關,高拱改革,大明的國力逐漸強盛,百姓也安居樂業,然後東方的日本卻是另一番景象。

這一年,日本頒布了「海賊禁制令」

所有膽敢違抗命令,繼續做海盜、出海貿易的人統統砍頭!這是倭寇侵擾大陸的數百年來,第一次來自日本官方的嚴令。下達命令的人,是中國人最熟悉和仇視的日本古代人物一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一個性格「無賴」的戰國風雲兒,憑藉武力和過人的把握機會能力統一了亂世。但大海剛剛平靜,豐臣秀吉卻悍然發動入侵朝鮮的戰爭,一舉成為史上最大的倭寇。

那麼豐臣秀吉是如何崛起的,他又是如何把握機會統一日本的?讓我們走進16世紀,了解那個史上最大倭寇。

一 出身微賤的天下人

日本的男人在一起聊天,如果聊到豐臣秀吉,定會舔舔嘴唇:「太閤大人啊,那個幸運的無賴!」不要誤會,說秀吉「無賴」不是鄙視他,事實上,豐臣秀吉在日本的人緣好得出奇。

出身貧賤,白手起家,積攢實力,奪取天下,豐臣秀吉的故事就是那經典的草根奮鬥史,他完成了無數日本人心中最隱秘的夢想。秀吉儘管名在外,但在日本人心目中,他是個善於把握機會的了不起的人物。

未發跡的窮小子時代,他叫木下藤吉郎;

在織田信長手下做大將時代,他改名叫羽柴秀吉;

統一日本,當上「關白」後,天皇親自賜姓「豐臣」,從此有了我們悉的那個名字:豐臣秀吉。

對了,他還有個出名的外號:猴子。

二 從奴隸做起

秀吉出生於日本尾張國愛知郡中村(今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他的父親和無數日本農民一樣,平時插秧種地,戰時充當「足輕」跟隨領主出徵。足輕是日本古代軍隊中最底層的士兵,足輕足輕,顧名思義是沒有馬騎,靠「足」走的,身披簡陋胸甲,手執竹製長矛,衝鋒在前封賞在後,官稱足輕,俗稱炮灰。根據日本的史料記載,秀吉的模樣很醜陋,長得像個猴子,他的主公織田信長就直呼他為「猿」。秀吉幼時歷盡磨難,他八歲喪父,隨母改嫁給一個茶藝師,日子過得很貧苦。他做過小和尚,做過走街的行商。十七歲那年,不甘平庸一生的秀吉投奔到尾張國大名織田信長帳下,充當一名雜役。

織田信長是日本戰國史上的一代霸主,以統一天下為生平所願,他的部下將星雲集,但秀吉實在有過人之能,從雜役到足輕隊長到大將再到家老,上升的速度猶如火箭。

在苦難歲月裡磨練出來的機智和圓滑,讓這個其貌不揚的小夥子顯得與眾不同。別人不屑幹的事他能幹:為討主公歡心,他把草鞋放在懷裡捂熱了給信長穿;別人幹不了的事他也能幹:信長要修築一座前沿城堡,兩位重臣都失敗了,秀吉卻在一夜築成。性格暴躁卻又很珍惜人才的信長對秀吉的才智大加賞識。秀吉很快在信長家的地位越來越高,後來,信長做主,把重臣淺野長勝的養女寧寧嫁給了秀吉,秀吉就此擺脫了微賤的農民身份,正式踏入了士族的行列。在跟隨信長的二十多年間,秀吉足智多謀,作戰勇敢,到了信長「上洛」—進軍京都前,秀吉已經成為信長最心腹的大將之一。信長是個對部下異常嚴厲的主公,但是說來投緣,他對這個容貌醜陋的「猿」,始終言聽計從,寵信有加,而秀吉也用屢立戰功來回報。

三 掌握機遇,統一日本。

織田信長進京後,掌控了以京都為中心的近畿地方,不但把日本最富庶的地方控制在手,還利用大將軍之名「挾天子以令諸侯」,威名達到了戰國時期的頂峰。當時,日本全境六十六國已有一半歸順,織田氏統一天下只是時間問題了。但恰在此時,歷史給信長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本能寺事變!信長被家臣明智光秀所弒。

1582年6月2日,信長的得力大將明智光秀突然發動兵變,夜襲投宿京都本能寺的織田信長,在少數護衛全部戰死後,信長被逼自焚身亡,子信忠同時切腹自殺。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本能寺之變」。

明智光秀為何發起兵變,是日本戰國史上一個最大的謎團,大部分的日本學者都傾向認為,是信長對他的肆意侮辱導致背叛。我們確切知道的是,在那個血腥的黎明之前,奉命西徵的明智光秀卻命令士卒「調轉方向,說出了著名的一句話,敵在本能寺!

主公被殺的驚天事變被當時正在徵伐毛利氏的秀吉得知後,秀言迅速談和撤圍,五天內急行軍200公裡趕回京都平叛,一戰殺死了明智光秀。秀言的高明之處是他先於信長諸將,第一個高舉信長旗幟討伐叛賊。

殺死明智光秀後,秀吉儼然成為信長繼承人。此後,秀吉擊敗、殺死了反抗自己的信長諸子和

重臣,1586年受天皇姓「豐臣」並就任關白,關白是文宮之首,相當於攝政宰相。次年,秀吉以不可抵擋之勢統一了日本成為天下人。(天下人在日本語裡的意思是天下的霸主)

豐臣秀吉從一個奴隸到掌握日本的太閤,確實是一部奮鬥史。只可惜晚年的他昏庸,居然進攻大明,面對各方實力的懸殊,其後果不言而喻,對於這個梟雄,文史君最後用日本賴山陽的一句評語結尾吧。「使太閤生於女真間,而假之以年,則烏知覆朱明之國者不待覺羅氏哉,蓋其為人,酷肖秦皇漢武、而雄才大略遠出其右。夫漢武乘豐富馭區宇,不論可也。秦皇挾六世之積威,蹶哀殘之六國,孰與太閤之徒手奮起,制服群雄」?

相關焦點

  • 日本猴子豐臣秀吉想將唐之國土納入日本
    日本猴子豐臣秀吉死去了,帶走了無數遺憾和擔憂。為什麼叫他日本猴子,這要從他的出身說起,父親在戰場傷殘,不治而死!因為,沒有錢治療不起,就死去了!母親為了生活帶著孩子們改嫁,因為營養不良豐臣秀吉長得很瘦,養父叫他猴子!離開養父的家,四處流浪!猴子的最大願望就是給一個武士老爺當長工,日本戰國時代就一個特點,亂!只要能打,就可以當王!
  • 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
    摘要: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身亡後,花費數年時間,先後擊敗反秀吉聯盟的所有勢力,成功將織田家權力握在手中。在之後的日子裡,豐臣秀吉先後平定了日本九州及東北,並成為關白,正式掌控日本。在小田原的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移封關八州。具體的移封細節不得而知,但後人認為秀吉是為了將家康驅趕至邊遠地區,但這並非事實。
  • 日本宗教信仰複雜,豐臣秀吉,為何單獨對「天主教」進行驅逐
    根據歷史記載,1587年7月24日,日本統治者豐臣秀吉,突然頒發幾道「驅逐令」,讓後世學者十分的不解。在此之前,一統天下的豐臣家族,對於各個宗教都是採取懷柔友好的政策,為何單獨對「天主教」進行取締的措施呢!態度為何轉變如此之快,天主教在日本的教義是什麼,驅逐令的內容又是什麼呢!
  • 豐臣秀吉為何敢與明朝叫板?五個原因解釋了一切
    豐臣秀吉為何敢與明朝叫板?五個原因解釋了一切文/新島,現為在校大學生,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配圖聲明/本號所使用配圖均來源於網際網路,且難以查證著作權人,若有來源我們定會標記,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本號,我們會認真解決!
  • 豐臣秀吉為何不在有生之年 將德川家康除掉?
    而在這三人中,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深受日本人的喜愛。而德川家康卻跟我國歷史上的司馬懿一樣,雖最終得了天下,卻都不受所在國的喜愛。在日本,如果將對方比作德川家康,對方會非常不開心。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以致其統一大業未成;豐臣秀吉作為織田信長的家臣,最終實現了日本的統一。然而,豐臣氏的江山卻國祚不長,在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就謀奪了豐臣氏的天下。
  • 豐臣秀吉:侵華戰爭的始作俑者?
    豐臣秀吉為中國人所熟悉,是因為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發動了徵服朝鮮的戰爭,並寄望以朝鮮為跳板進而侵略中國。事實上,這也是豐臣秀吉之前織田信長等人的計劃,只不過最後是由豐臣秀吉來實施而已。本能寺之變發生在日本天正10年6月2日(公曆1582年6月21日)凌晨,織田信長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起兵謀反,殺害其主君信長。日本歷史也由此被改寫。本能寺之變是日本史上最大也最有名的政變。但豐臣秀吉果真只是織田信長殞命的得利者嗎?
  • 古代日本等級制度森嚴,豐臣秀吉貧苦出身,為何還能讓日本統一?
    這也就直接導致豐臣秀吉因幼年時嚴重營養不良而影響到了發育,身材佝僂矮小。那麼按常理來講,這樣的豐臣秀吉應該沒什麼機會闖出一番成績的,那為何卻能完成很多日本大名終其一生都無法完成的統一大業呢?別看只是一個下級武士,對於豐臣秀吉而言,這已經是階級的跨越了。因為在當時那個時代,只要成了武士,就意味著已經踏入了「士」的階層,這就已經戰勝了80%的人。當然,豐臣秀吉也因此而擁有了「冠姓權」,不過這個時候的豐臣秀吉還沒有給自己取姓。
  • 日本惡之源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第一人,侵略擴張的第一個踐行者,豐臣秀吉長得很醜外號叫猴子,出身貧寒草根出身,豐臣秀吉所在的時期日本正處於內戰,戰亂過程中,逐漸成長為亂世梟雄,之后豐臣秀吉統一日本,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感覺日本國力增強,這個時候豐臣秀吉決定要進行對外擴張,把琉球,呂松,菲律賓
  • 豐臣秀吉做錯了什麼?
    德川方企圖取代豐臣政權,掌握天下。石田一方則針鋒相對,要擊敗德川,維持現狀。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豐臣政權本部的主要將領,如福島正則,加藤嘉明,藤堂高虎,黑田長政,淺野幸長等人竟率部出現在東軍陣列。西軍方面,除了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少數人等是豐臣本部將領,主要依靠的是依附於豐臣家一部分大名(日本實施封建領地制,擁有年收入一萬石以上封地的武士稱為大名)的兵力。
  • 豐臣秀吉當時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滅掉大明嗎?
    豐臣秀吉的其他「鐵桿」們也是跟著興奮:比如加藤清正,張口就給豐臣秀吉要二十座中國縣城,龜井茲矩則是看上了浙江台州……仗還沒打,這幫人就已經商量著分中國的土地了。那麼問題來了,豐臣秀吉一伙人,這群剛剛統一日本的「戰國精英」,會想到如此不靠譜的計劃,而且還信到如此虔誠?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意在入侵明朝,為何他覺得自己能滅大明?
    不光是豐臣秀吉,他的手下們也是自信滿滿,比如加藤清正仗還沒打就先開口要了二十個明朝的縣城作為封地,龜井茲矩則是要了浙江台州……日本只是一個彈丸小國,為什麼豐臣秀吉和他的手下們會自信心這麼膨脹呢?豐臣秀吉當年只是織田信長手下的一個足輕,但卻結束了混亂的日本戰國,相當於日本的秦始皇,昔日那麼多牛逼的大名都成了過往雲煙,只有豐臣秀吉一人笑到最後,你說他膨不膨脹。在他看來,他是命中注定要統一世界的。1591年,豐臣秀吉致書朝鮮國王,想要借道出兵大明,並且勒令朝鮮「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會軍營,以為我前導。」
  • 日本史上很有名的女武士,美若天仙,豐臣秀吉卻不敢碰她
    日本之所以好戰,與歷史上長時間存在的一個階層有關,這個階層就是武士。武士的待遇和身份都遠遠高於平民,甚至在官員選拔上,也會優先考慮這一群人。因此,武士之風,在日本一直風靡不斷。不僅男人喜歡當武士,連日本女性也非常嚮往這門職業。今天咱們聊一聊日本史上最有名的女武士——立花誾千代。
  • 日本簡史:町人的思想與豐臣秀吉
    沒有其他文化的不斷影響,日本人開始變得具有內省意識。他們有意識地對他們認為真正屬於本國的藝術加以綜合,將它們與外來藝術進行區分。因此,雖然日本幾乎與外部世界隔絕,並因此錯失了工業革命帶來的好處(有人或許會補充說還有人類的無節制),但它在文化和藝術發展方面並不落後於歐美。
  • 「倭來了」:明朝曾遭遇了豐臣秀吉怎樣的挑戰?
    倭寇在國人心中引發的那種恐慌,最終會像預言或者讖語,不僅會自動實現,還會將真倭「召喚」過來——這就是萬曆年間的「真倭」——豐臣秀吉——的入侵。這回不再是那些冒稱的小股海盜,而是被大明王朝當作真正敵人的日本國家發動的戰爭,一場前近代東亞史上最重大的國際戰爭,歷史上稱這次戰爭為「壬辰之戰」。
  • 豐臣秀吉好不容易統一了日本,為何卻給德川家康做了嫁衣
    文/寂寞的紅酒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大梟雄,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通過武力統一日本的牛逼人物。雖然豐臣秀吉用了一生的心血終於統一了日本,但他死後權力很快落到德川家康手中,德川家族取代豐臣家族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幕府統治日本長達二百多年。
  • 揭秘豐臣秀吉與織田信長竟然是這樣的關係丨日本歷史
    在青洲會議時,豐臣秀吉又得到了丹羽長秀和池田恆興等人的支持,成為了接替織田信長的人選。後來,豐臣秀吉又擊敗了柴田勝家和織田信長的兒子織田信雄,從真正意義上取代了織田信長。日本的史書《太閤記》記載了豐臣秀吉一生從平民到關白的歷史,從這部書中,也能很容易地看出,豐臣秀吉與織田信長是什麼關係。
  • 豐臣秀吉侵朝,為何不派德川家康上陣,消耗其力量?
    關於豐臣秀吉侵略朝鮮這一歷史事件,不僅為中外學界所關注,而且也屢屢在民間引發種種熱議。而在這些相關的研究與熱議之中,常常被人提及的一個問題,便是豐臣秀吉為何不派德川家康出兵朝鮮,以此來削弱自己的最大的敵人,以穩固豐臣家的統治。 然而,由於相關史料的匱乏,這一問題長期以來並未能夠獲得完美的解答。
  • 世界化的基督教,當到達古日本後,為何被豐臣秀吉「一腳踢飛」?
    在基督教的世界化進程中,基督教傳教士也抵達日本,並進行了積極的傳教活動,初期,基督教在日本受到優待,但後來豐臣秀吉及其後的德川家族都頒布了禁止基督教在日本傳播的命令,於是基督教成為了「禁教」。基督教最先是歐洲範圍內的宗教,後來隨著新航路開闢和耶穌會傳教士的努力,基督教在影響範圍方面最終完成了世界化。從某種角度來看,基督教的世界化是伴隨著歐洲人的槍炮完成的。1500年以後,歐洲人開啟了大航海時代,這個時代也是歐洲人從此領先亞非拉各洲的重要時期。
  • 日本戰國時代的三個狠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在這些梟雄中,名聲最大的則莫過於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了。在下面的正文中,我會為大家逐一介紹這三位。豐臣秀吉和織田信長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豐臣秀吉是個擴張欲十足的人。據布雷特L.沃克所著的日本史記載:早在1586年,秀吉就曾向信長的一位耶穌會知己——弗洛伊斯透露,一旦「日本事態平定」,他便會將其託付給弟弟豐臣秀長,然後便開始謀劃「徵伐朝鮮與中國」。他還揚言,「在九個月內我就能徵服中國」,「我們的君主應遷至明朝首都」。雖然秀吉持續派兵登陸朝鮮,但至死也未能實現自己宏大的心志。
  • 豐臣秀吉的悲哀[推薦]
    此外還有澱君與北政所的失和,宇喜多等大名家的內亂,種種矛盾錯綜複雜,日本的政局又站在了懸崖邊上。  很多人傾向認為豐臣秀吉自成為天下人後,日益昏聵腐朽,與以前判若兩人。筆者卻覺得,秀吉晚年昏庸糊塗、貪圖安逸是事實,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的,但若說他與以前判若兩人,則未必。秀吉的變化,與其說是因為年紀,不如說是地位,富麗堂皇、安逸豪奢,既是難以抵禦的誘惑,也是一種政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