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監獄人民警察
也是一名 「戰鬥」一生的「老兵」
他默默無聞、不求回報,把畢生精力奉獻給鍾愛的事業,在平凡中詮釋忠誠;
他滿腔熱血、兢兢業業,始終奮戰在監管改造第一線,在平凡中揮灑激情;
他義無反顧、無我奉獻,將生命永遠定格在抗疫戰場,在平凡中鑄就偉大。
他在7個月裡 9次執行封閉任務,封閉執勤累計長達141天。
8月11日,「老兵」倒下了
倒在衝鋒的路上
倒在勝利到來前……
「老兵」叫谷書鋒,1964年4月生人,1987年7月參加工作,生前系天津市李港監獄十監區一級警長。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他克服年齡、家庭等困難,以戰鬥姿態投身監獄疫情防控工作,以最高標準落實工作責任,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耕耘、無悔付出,為監獄防疫和監管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封閉執勤期間,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因公殉職,年僅56歲。
「看照片裡的老谷多精神,哪像個有病的人,怎麼現在……」
望著手機中和谷書鋒的合照,十監區幹警張君不僅潸然淚下。工作中的谷書鋒為人低調,喜歡少說多做。因為上了年紀,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老谷」。戰「疫」打響以來,監獄實行了封閉管理,民警被劃分為三個班次進行輪勤;而每次換防前,老谷都要拿出手機跟同志們合影留念,為的就是討一個好兆頭,祝大家早日戰勝疫情。「想不到這次合影,竟成了我和老谷的永別。」
「報告指揮中心,十監區……4名警察執勤,情況正常。」
監區帶班長用略帶哽咽的嗓音報告著值班情況。本來,這份報告詞裡,應該是5個人的。
時間回溯到2020年8月11日,已經在行政區隔離14天的老谷不到五點就早早起床,主動幫助戰友收拾行裝、搬運行李,準備第9次換防。進入監管區後,老谷自己沒有察覺,但同志們都發現了他面色異常。監區教導員張興宇急忙安排他去監獄醫院檢查,老谷的心電圖顯示異常並出現胸痛、嘔吐症狀,監獄第一時間為老谷開啟綠色通道急診就醫。上車前,老谷面對身邊的戰友,平靜而堅定地說「弟兄們,我得去醫院看看病,你們受累盯住了,等我回來。」然而誰也沒有料到,這一別竟成永別。11日下午,谷書鋒因大面積心肌梗死搶救無效去世,永遠離開了他的戰場、他的崗位、他的戰友。
「一個很普通的人,身處一個很普通的崗位,說出的話也從來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出做的事卻實實在在地讓人敬佩。」這是同志們對老谷最深的印象。
今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監管改造系統第一時間調整勤務模式,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大年初二,谷書鋒就接到通知,隨戰友提前返崗。作為「老兵」,老谷執行命令絕不含糊。回到監獄,他向監獄遞交了決心書,上面寫到:「我是一名老乾警,又曾經參加過抗擊非典戰疫,封閉執勤的經驗足,理應幹在前面、作出表率,請組織相信我。」伴隨著莊嚴承諾,谷書鋒主動請戰。寒冬時節,他先備勤後執勤,始終不離崗位,第一輪次的封閉就是56天,等到他換防離開監區時,高牆外已是春暖花開。
「老谷是一個閒不住的人。在行政區隔離備勤時,有一天晚上下了雪,第二天早上天剛亮,他就拿著鐵鍬和雪鏟到樓下鏟雪。56歲的老同志,心臟不好又有糖尿病綜合症,一幹就是一上午,等他回到屋子的時候,帽子上早都結了一層厚厚的霜」。直到今天,同志們對老谷帶頭除雪的事情還記憶猶新。
對於谷書鋒這樣一個「老兵」來說,進入了封閉區就等於進入了戰場,就意味著無論在哪、無論何時,都要處在戰鬥狀態。「颳風的時候,他第一個出現在行政樓前幫忙固定警示牌,提醒大家小心墜物;監獄送餐的電瓶車出現了故障,他就運用掌握的電工知識幫忙維修;分發保障物資時,他總能及時到場幫忙清點搬運;看見監管大門警力不足,他又主動請戰,承擔起大門值班和車輛的消殺工作。」老谷的勤快,大家看在眼裡,感動在心間。
不僅行政區處處是老谷的身影,進入了監管區,他就像個十七八的小夥子一樣,忙裡忙外不知疲倦。看見年輕同志忙於罪犯談話和業務工作,他就主動承擔起了消殺任務。疫情嚴重時,監區按規定每天要進行三次消殺,從監區到醫務室300多米的路程,光是領送藥桶老谷每天就要跑3個來回。從嚴冬跑到盛夏,整整141天。
最高等級勤務模式下,監區值班任務重、警力少,夜班成了令人頭疼的問題。由於老谷患有睡眠障礙,監區本沒有安排他值夜班,但倔強的老谷不幹了,不僅主動參與值夜班,別的同志值夜班的時候,他總是不到六點就起床接班;每當崗位輪空的時候,他都要抽出時間來去替同志們值班盯崗。他總是笑著說:「在單位裡,我是絕大多數人的老大哥,我帶個頭,大家的積極性也就高了。」
把本職工作做好,就是老谷的追求
「視頻巡查監舍,群犯表現平穩,未見異常」、「高溫溼熱,某某罪犯健康應予關注」……十監區的工作檯上,還保存著老谷書寫的值班記錄。這樣的記錄方法,幾十年來早已成了谷書鋒的工作習慣,雖然只有寥寥數筆,卻能讓值班情況一目了然;每當坐在監控崗位上,谷書鋒總是不停地巡查、耐心思考並隨手記錄,從不見他疲憊打盹;用同志們的話說,「只要看到老谷在值班,弟兄們就感到心安。」
老谷是出了名的工作踏實、肯下工夫鑽研,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把工作當成一份事業、一種責任,兢兢業業、從不懈怠。「把事當事幹、一心撲在工作上」,是領導和同事對他的一致評價。他常說,「當上監獄警察,咱不圖別的,把本職工作做好,對工作盡到責任,咱這身警服就沒白穿。」
在老谷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他就主動要求分到押犯人數最多、生產條件最艱苦的大爐車間。當時,為了儘快掌握生產技術,他每周都要加班超過八個小時,每天都要在60多度的環境下作業,隨時與1200多度的鐵水「打交道」。只要一進車間,身上的衣服就沒有一次是幹的;日積月累,老谷的身上留下了十餘處燙傷,但也漸漸地將爐前、套包、套爐等十幾道工序瞭然於胸,成了名副其實的「行家裡手」。
「我的崗位我負責,我的工作請放心。」管好每一名罪犯、守牢每一寸陣地、恪盡職守零懈怠是老谷不變的追求。為了紮實掌握罪犯改造方法,他克服學歷不高的瓶頸,自學法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光是相關書籍和筆記,就攢了足有兩大箱。
老谷所在的十監區是監獄的高戒備監區,承擔著教育轉化高危罪犯的特殊職能。在這裡,老谷用幾十年的管教經驗,讓一個個「浪子」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罪犯張某,有嚴重對抗傾向及自傷自殘史,曾多次被嚴管處理,關押期間一度有襲警、衝撞監管設施等暴力行為,非常難以轉化,大家都無從下手。但老谷一眼就看出了端倪,決定在強化紀律約束的基礎上,從情感化解入上手;幾經摸排調查,在得知該犯家在疫區且長時間未通信會見後,老谷找到了突破口,開始了不厭其煩的教育談話,積極與該犯戶籍地司法所和派出所進行聯繫,70多個通話記錄、35頁談話記錄印證了老谷的決心。幾經輾轉,老谷終於聯繫到了張某的家人,得知張某家庭困難,老谷還特意寄去了500元捐款;終於,「頑石」打開了心門,一名難改犯最終被成功轉化。
用老谷的話說,改造罪犯,必須找對了「路兒」。但了解他的人都清楚,在谷書鋒的從警之「路」上,只有默默耕耘和辛勤奉獻。他參與管理改造過的罪犯達800餘人,調入十監區3年多以來,累計教育談話罪犯270餘人次,參與成功矯治頑固危險罪犯15人,6本改造工作日誌寫滿了他對教育改造工作的堅毅和執著,更體現了對監獄工作的情懷和熱愛。
疫情期間,無論身體好壞、勞累與否,為了確保監管安全,老谷都堅持和罪犯談話達到日均15人次。一次日常測溫時,他從罪犯賈某遲鈍的反應中察覺了異樣,經過半個小時的交流,賈某終於吐露自己年過六旬,且患有糖尿病,對生活漸漸失去了希望。發現了這個重要情況,老谷立刻上報監區,從那天起,老谷堅持每天親自為該犯注射胰島素,期間結合自身的患病使為該犯進行心理疏導,貼心交流的教育方式令賈某重新樹立了希望,成功挽救了一個迷失的靈魂。
一次次地談話、一輪輪地分析,老谷將畢生所學和多年心血融入日常點滴,監管安全的根基被不斷夯實築牢。
「我和他結婚那會兒,就知道他為人老實,工作認真、忙,只是不知道會有這麼忙。作為一名監獄警察,平時沒有節假日的概念,趕上值班,春節也經常不在家;接到臨時任務,無論颳風下雨就算再晚也要執行命令。但老谷工作這麼多年從來都沒有一句怨言,也沒有一次落趟。」
家人提起老谷,只有一個字:「忙」。在這方面,妻子有些「怨言」,但更多的是理解和心疼。老谷外表憨厚樸實、為人風趣幽默,總習慣以微笑示人。但微笑背後的心酸卻令人動容:他的家庭條件十分困難,妻子是下崗職工,兒子尚未成家,處於待業狀態,老谷每個月的工資便成為了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老谷的父母離世前曾多年癱瘓在床,上班忙於工作、下班照顧父母,「零休息」、「連軸轉」成為了他的常態;為父母養老送終後,由於長期勞累、作息不規律等因素,老谷也積勞成疾。
「醫生,我要執行特殊任務,麻煩您給我開一個月的藥。」
疫情期間,每次封閉最少都要半個月,老谷只能去求醫生提前把藥買出來;老谷患有糖尿病綜合症已十餘年,每次注射胰島素的劑量高達驚人的40個單位;開具一個月的藥量不僅違反了醫院規定,也著實嚇壞了醫生。在老谷一再堅持下,醫生最終為他開了半個月的藥。面對醫生的疑問,老谷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麻煩您了,藥不夠了讓我妻子再來開,然後給我送到單位」。
多年來,谷書鋒飽受疾病困擾,卻仍以超常的毅力奮鬥在監管工作第一線,用畢生的精力詮釋自己的情懷與擔當。在獄政科工作期間,老谷在完成一次押解任務返回的路上遭遇了車禍,人被甩出車窗數米遠,被立即送往醫院手術治療。但剛一出院,老谷就帶著夾板和護具返回了崗位。
不管多苦多難,老谷始終沒有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監區每次為其申報貧困幹部和先進個人時,他總是婉言謝絕,直到組織出面協調他才接受。
疫情防控鬥爭是一場持久戰,以老谷的身體和家庭情況,本可以因病主動要求組織照顧;但長期的封閉執勤、常態化的嚴防死守,不僅沒有磨滅老谷的激情,反而更像是一針催化劑,激發了「老兵」的鬥志。每次換防進入監區,他僅攜帶必需的藥品就毅然奔赴一線。從值班值守到消毒消殺再到罪犯改造,多少個日日夜夜,谷書鋒沒有一次叫苦叫累、沒有一次畏懼退縮,堅持一次次克服困難、一次次戰勝自我。疾病纏身的他從來沒有消沉過,反而時常和同志們聊天談心,用他特有的方式緩解大家的焦慮和緊張情緒。老谷常說:「特殊時期,就要多付出、多奉獻,再苦再難也要扛得住,再咬牙也得挺過來,只要團結一心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甘為平常人、守住平靜心、永葆平常態,老谷的工作很平凡,但他用自己踏踏實實的言行,忠誠履行著一名監獄人民警察的義務和責任。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奮鬥者的形象,更加懂得了 「奉獻是一種美德」的真正涵義。
「老兵」谷書鋒帶著對監獄事業的熱愛和遺憾走了。他雖不是黨員,卻始終衝鋒在前;他雖然不善言談,卻甘於無我奉獻;他雖然不爭名利,卻用默默無聞的行動演繹著「平凡的偉大」。他是一名監獄人民警察,是一名為監管改造事業奉獻一生的「老兵」,更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詮釋了「鐵軍精神」,在監管戰疫一線陣地上豎起了不朽的豐碑。斯人已去,逝者已矣。但忠誠的警魂猶如戰地之花嬌豔地綻放在每個人的心中,這永不凋零的精神花蕾必將賡續傳承,寄託著人們對谷書鋒這名「老兵」最高的敬意和禮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