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谷書鋒:用生命演繹平凡的偉大

2020-12-12 微天津

他是一名普通的監獄人民警察

也是一名 「戰鬥」一生的「老兵」

他默默無聞、不求回報,把畢生精力奉獻給鍾愛的事業,在平凡中詮釋忠誠;

他滿腔熱血、兢兢業業,始終奮戰在監管改造第一線,在平凡中揮灑激情;

他義無反顧、無我奉獻,將生命永遠定格在抗疫戰場,在平凡中鑄就偉大。

他在7個月裡 9次執行封閉任務,封閉執勤累計長達141天。

8月11日,「老兵」倒下了

倒在衝鋒的路上

倒在勝利到來前……

「老兵」叫谷書鋒,1964年4月生人,1987年7月參加工作,生前系天津市李港監獄十監區一級警長。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他克服年齡、家庭等困難,以戰鬥姿態投身監獄疫情防控工作,以最高標準落實工作責任,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耕耘、無悔付出,為監獄防疫和監管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封閉執勤期間,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因公殉職,年僅56歲。

「看照片裡的老谷多精神,哪像個有病的人,怎麼現在……」

望著手機中和谷書鋒的合照,十監區幹警張君不僅潸然淚下。工作中的谷書鋒為人低調,喜歡少說多做。因為上了年紀,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老谷」。戰「疫」打響以來,監獄實行了封閉管理,民警被劃分為三個班次進行輪勤;而每次換防前,老谷都要拿出手機跟同志們合影留念,為的就是討一個好兆頭,祝大家早日戰勝疫情。「想不到這次合影,竟成了我和老谷的永別。」

「後排左一為谷書鋒同志」

「報告指揮中心,十監區……4警察執勤,情況正常。」

監區帶班長用略帶哽咽的嗓音報告著值班情況。本來,這份報告詞裡,應該是5個人的。

時間回溯到2020年8月11日,已經在行政區隔離14天的老谷不到五點就早早起床,主動幫助戰友收拾行裝、搬運行李,準備第9次換防。進入監管區後,老谷自己沒有察覺,但同志們都發現了他面色異常。監區教導員張興宇急忙安排他去監獄醫院檢查,老谷的心電圖顯示異常並出現胸痛、嘔吐症狀,監獄第一時間為老谷開啟綠色通道急診就醫。上車前,老谷面對身邊的戰友,平靜而堅定地說「弟兄們,我得去醫院看看病,你們受累盯住了,等我回來。」然而誰也沒有料到,這一別竟成永別。11日下午,谷書鋒因大面積心肌梗死搶救無效去世,永遠離開了他的戰場、他的崗位、他的戰友。

「一個很普通的人,身處一個很普通的崗位,說出的話也從來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出做的事卻實實在在地讓人敬佩。」這是同志們對老谷最深的印象。

今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監管改造系統第一時間調整勤務模式,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大年初二,谷書鋒就接到通知,隨戰友提前返崗。作為「老兵」,老谷執行命令絕不含糊。回到監獄,他向監獄遞交了決心書,上面寫到:「我是一名老乾警,又曾經參加過抗擊非典戰疫,封閉執勤的經驗足,理應幹在前面、作出表率,請組織相信我。」伴隨著莊嚴承諾,谷書鋒主動請戰。寒冬時節,他先備勤後執勤,始終不離崗位,第一輪次的封閉就是56天,等到他換防離開監區時,高牆外已是春暖花開。

「老谷是一個閒不住的人。在行政區隔離備勤時,有一天晚上下了雪,第二天早上天剛亮,他就拿著鐵鍬和雪鏟到樓下鏟雪。56歲的老同志,心臟不好又有糖尿病綜合症,一幹就是一上午,等他回到屋子的時候,帽子上早都結了一層厚厚的霜」。直到今天,同志們對老谷帶頭除雪的事情還記憶猶新。

對於谷書鋒這樣一個「老兵」來說,進入了封閉區就等於進入了戰場,就意味著無論在哪、無論何時,都要處在戰鬥狀態。「颳風的時候,他第一個出現在行政樓前幫忙固定警示牌,提醒大家小心墜物;監獄送餐的電瓶車出現了故障,他就運用掌握的電工知識幫忙維修;分發保障物資時,他總能及時到場幫忙清點搬運;看見監管大門警力不足,他又主動請戰,承擔起大門值班和車輛的消殺工作。」老谷的勤快,大家看在眼裡,感動在心間。

不僅行政區處處是老谷的身影,進入了監管區,他就像個十七八的小夥子一樣,忙裡忙外不知疲倦。看見年輕同志忙於罪犯談話和業務工作,他就主動承擔起了消殺任務。疫情嚴重時,監區按規定每天要進行三次消殺,從監區到醫務室300多米的路程,光是領送藥桶老谷每天就要跑3個來回。從嚴冬跑到盛夏,整整141天。

最高等級勤務模式下,監區值班任務重、警力少,夜班成了令人頭疼的問題。由於老谷患有睡眠障礙,監區本沒有安排他值夜班,但倔強的老谷不幹了,不僅主動參與值夜班,別的同志值夜班的時候,他總是不到六點就起床接班;每當崗位輪空的時候,他都要抽出時間來去替同志們值班盯崗。他總是笑著說:「在單位裡,我是絕大多數人的老大哥,我帶個頭,大家的積極性也就高了。」

把本職工作做好,就是老谷的追求

「視頻巡查監舍,群犯表現平穩,未見異常」、「高溫溼熱,某某罪犯健康應予關注」……十監區的工作檯上,還保存著老谷書寫的值班記錄。這樣的記錄方法,幾十年來早已成了谷書鋒的工作習慣,雖然只有寥寥數筆,卻能讓值班情況一目了然;每當坐在監控崗位上,谷書鋒總是不停地巡查、耐心思考並隨手記錄,從不見他疲憊打盹;用同志們的話說,「只要看到老谷在值班,弟兄們就感到心安。」

老谷是出了名的工作踏實、肯下工夫鑽研,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把工作當成一份事業、一種責任,兢兢業業、從不懈怠。「把事當事幹、一心撲在工作上」,是領導和同事對他的一致評價。他常說,「當上監獄警察,咱不圖別的,把本職工作做好,對工作盡到責任,咱這身警服就沒白穿。」

在老谷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他就主動要求分到押犯人數最多、生產條件最艱苦的大爐車間。當時,為了儘快掌握生產技術,他每周都要加班超過八個小時,每天都要在60多度的環境下作業,隨時與1200多度的鐵水「打交道」。只要一進車間,身上的衣服就沒有一次是幹的;日積月累,老谷的身上留下了十餘處燙傷,但也漸漸地將爐前、套包、套爐等十幾道工序瞭然於胸,成了名副其實的「行家裡手」。

「我的崗位我負責,我的工作請放心。」管好每一名罪犯、守牢每一寸陣地、恪盡職守零懈怠是老谷不變的追求。為了紮實掌握罪犯改造方法,他克服學歷不高的瓶頸,自學法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光是相關書籍和筆記,就攢了足有兩大箱。

老谷所在的十監區是監獄的高戒備監區,承擔著教育轉化高危罪犯的特殊職能。在這裡,老谷用幾十年的管教經驗,讓一個個「浪子」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罪犯張某,有嚴重對抗傾向及自傷自殘史,曾多次被嚴管處理,關押期間一度有襲警、衝撞監管設施等暴力行為,非常難以轉化,大家都無從下手。但老谷一眼就看出了端倪,決定在強化紀律約束的基礎上,從情感化解入上手;幾經摸排調查,在得知該犯家在疫區且長時間未通信會見後,老谷找到了突破口,開始了不厭其煩的教育談話,積極與該犯戶籍地司法所和派出所進行聯繫,70多個通話記錄、35頁談話記錄印證了老谷的決心。幾經輾轉,老谷終於聯繫到了張某的家人,得知張某家庭困難,老谷還特意寄去了500元捐款;終於,「頑石」打開了心門,一名難改犯最終被成功轉化。

用老谷的話說,改造罪犯,必須找對了「路兒」。但了解他的人都清楚,在谷書鋒的從警之「路」上,只有默默耕耘和辛勤奉獻。他參與管理改造過的罪犯達800餘人,調入十監區3年多以來,累計教育談話罪犯270餘人次,參與成功矯治頑固危險罪犯15人,6本改造工作日誌寫滿了他對教育改造工作的堅毅和執著,更體現了對監獄工作的情懷和熱愛。

疫情期間,無論身體好壞、勞累與否,為了確保監管安全,老谷都堅持和罪犯談話達到日均15人次。一次日常測溫時,他從罪犯賈某遲鈍的反應中察覺了異樣,經過半個小時的交流,賈某終於吐露自己年過六旬,且患有糖尿病,對生活漸漸失去了希望。發現了這個重要情況,老谷立刻上報監區,從那天起,老谷堅持每天親自為該犯注射胰島素,期間結合自身的患病使為該犯進行心理疏導,貼心交流的教育方式令賈某重新樹立了希望,成功挽救了一個迷失的靈魂。

一次次地談話、一輪輪地分析,老谷將畢生所學和多年心血融入日常點滴,監管安全的根基被不斷夯實築牢。

「我和他結婚那會兒,就知道他為人老實,工作認真、忙,只是不知道會有這麼忙。作為一名監獄警察,平時沒有節假日的概念,趕上值班,春節也經常不在家;接到臨時任務,無論颳風下雨就算再晚也要執行命令。但老谷工作這麼多年從來都沒有一句怨言,也沒有一次落趟。」

家人提起老谷,只有一個字:「忙」。在這方面,妻子有些「怨言」,但更多的是理解和心疼。老谷外表憨厚樸實、為人風趣幽默,總習慣以微笑示人。但微笑背後的心酸卻令人動容:他的家庭條件十分困難,妻子是下崗職工,兒子尚未成家,處於待業狀態,老谷每個月的工資便成為了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老谷的父母離世前曾多年癱瘓在床,上班忙於工作、下班照顧父母,「零休息」、「連軸轉」成為了他的常態;為父母養老送終後,由於長期勞累、作息不規律等因素,老谷也積勞成疾。

醫生,我要執行特殊任務,麻煩您給我開一個月的藥。

疫情期間,每次封閉最少都要半個月,老谷只能去求醫生提前把藥買出來;老谷患有糖尿病綜合症已十餘年,每次注射胰島素的劑量高達驚人的40個單位;開具一個月的藥量不僅違反了醫院規定,也著實嚇壞了醫生。在老谷一再堅持下,醫生最終為他開了半個月的藥。面對醫生的疑問,老谷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麻煩您了,藥不夠了讓我妻子再來開,然後給我送到單位」。

多年來,谷書鋒飽受疾病困擾,卻仍以超常的毅力奮鬥在監管工作第一線,用畢生的精力詮釋自己的情懷與擔當。在獄政科工作期間,老谷在完成一次押解任務返回的路上遭遇了車禍,人被甩出車窗數米遠,被立即送往醫院手術治療。但剛一出院,老谷就帶著夾板和護具返回了崗位。

不管多苦多難,老谷始終沒有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監區每次為其申報貧困幹部和先進個人時,他總是婉言謝絕,直到組織出面協調他才接受。

疫情防控鬥爭是一場持久戰,以老谷的身體和家庭情況,本可以因病主動要求組織照顧;但長期的封閉執勤、常態化的嚴防死守,不僅沒有磨滅老谷的激情,反而更像是一針催化劑,激發了「老兵」的鬥志。每次換防進入監區,他僅攜帶必需的藥品就毅然奔赴一線。從值班值守到消毒消殺再到罪犯改造,多少個日日夜夜,谷書鋒沒有一次叫苦叫累、沒有一次畏懼退縮,堅持一次次克服困難、一次次戰勝自我。疾病纏身的他從來沒有消沉過,反而時常和同志們聊天談心,用他特有的方式緩解大家的焦慮和緊張情緒。老谷常說:「特殊時期,就要多付出、多奉獻,再苦再難也要扛得住,再咬牙也得挺過來,只要團結一心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甘為平常人、守住平靜心、永葆平常態,老谷的工作很平凡,但他用自己踏踏實實的言行,忠誠履行著一名監獄人民警察的義務和責任。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奮鬥者的形象,更加懂得了 「奉獻是一種美德」的真正涵義。

「老兵」谷書鋒帶著對監獄事業的熱愛和遺憾走了。他雖不是黨員,卻始終衝鋒在前;他雖然不善言談,卻甘於無我奉獻;他雖然不爭名利,卻用默默無聞的行動演繹著「平凡的偉大」。他是一名監獄人民警察,是一名為監管改造事業奉獻一生的「老兵」,更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詮釋了「鐵軍精神」,在監管戰疫一線陣地上豎起了不朽的豐碑。斯人已去,逝者已矣。但忠誠的警魂猶如戰地之花嬌豔地綻放在每個人的心中,這永不凋零的精神花蕾必將賡續傳承,寄託著人們對谷書鋒這名「老兵」最高的敬意和禮讚!

相關焦點

  • 偉大的平凡,偉大的父愛——《海洋天堂》
    世界上最偉大的是我愛你。世界上最為平凡的也是我愛你。因為愛時時刻刻都體現在生活中,愛一個人能愛到什麼地步呢?對於另一個人的奉獻,遠遠超過他自己本身的預想,這個愛也可能是對愛人,也可能是對家人。在生命的最後期間,王心誠這個父親不忍心那患有孤獨症的兒子,獨自一個人留在這個世界上。他原本是想帶著兒子來自殺的,誰知看似什麼都不會的大福,在遊泳方面上有著超脫尋常的天賦。把他們父子兩個通通救到了船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王心誠才改變了之前的想法,他決定把兒子培養成為一個能獨立生活的人。
  • 聽歌思人生之《只要平凡》,點滴的平凡積累才會綻放最燦爛的偉大
    這些英雄們一個個都是平凡的人,他們沒有神性的光輝,卻用自己的凡人之軀比肩神明,守護著整個民族,成就了他們的偉大。真正的英雄是以凡人之軀把平凡的事情做成不平凡。看看我們的英雄們吧,他們哪一個不是平凡人?醫護人員,每個人都會接觸的群體,他們並沒有多麼特殊;志願者,來自社會的各行各業,很多人都是很平凡的人;消防員,大多是一些半大孩子,又有誰能說他們本身不平凡呢?
  • 【地評線】江右時評:2020 致敬平凡而偉大的英雄
    庚子之春,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湧現了無數讓我們動容的平凡英雄。看,「疫情不散,婚禮不辦」,彭銀華用生命鑄就了救死扶傷醫者本色;聽,「我是院長啊,我怎麼放得下」,劉智明用生命譜寫出一曲英雄的壯歌......關鍵時刻、危急關頭,是他們主動請纓、挺身而出,憑著一腔熱血,與病毒比拼,用堅守託起患者生的希望,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奏響了防疫之戰的最強音。
  •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寫了什麼?不要討厭自己的平凡,它很偉大
    書中有堅韌不拔,心地善良,遇事有主見的孫少平,也有,敢想敢做,擁有著獨立自主的現代知識女性田曉霞,他們無不是很平凡的人,卻又很偉大。同樣平凡而偉大的人物現實世界也有。疫情期間,在河南平頂山,一戶六樓的人家用18米的長繩吊下一個保溫桶為正在抗疫情執勤的民警送飯,「雖然不認識,但看到你們就心疼。」一個個普通人因為背負著抗疫的使命而變得不普通。
  • 尋訪抗美援朝老兵|呂志斌:用生命保障前線軍需
    為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新華日報、「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中國江蘇網·新江蘇與江蘇省軍區政治工作局、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聯合開展「尋訪抗美援朝老兵 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在全省範圍內尋訪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聽他們講述當年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向不畏犧牲保家衛國的「最可愛的人」致敬!「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 世達工具品牌全新升級,"承諾,讓平凡見證偉大"
    (原標題:世達工具品牌全新升級,"承諾,讓平凡見證偉大") SATA
  • 許廣平筆下魯迅生命的最後一天,死神面前,偉大亦是平凡
    或許正因如此,他的一言一行才備受矚目,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天,也時刻牽動著眾人的心。而當時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是愛人許廣平,後來許廣平也將這一天的魯迅整理成文字,給觀眾展示了魯迅行將就木之際的堅持,讓人無不生畏。許廣平給這篇文章起名《最後的一天》,詳盡地描述了魯迅最後的時刻。
  • 《在一起之擺渡人》開播 朱俊麟詮釋平凡中的偉大
    朱俊麟致敬平凡英雄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的第一單元《在一起之生命的拐點》首播收穫好評。9月30日,該劇的最新單元《在一起之擺渡人》接力播出。該單元講述了武漢疫情爆發,整座城市按下暫停鍵後,外賣小哥毅然決然投入抗疫行動,為居民送外賣跑腿、護送醫護人員平安通勤的故事,謳歌了無數為抗疫做出貢獻的平凡英雄。演員朱俊麟在該單元中飾演一名樂觀平凡的「外賣小哥」小帥。《在一起之擺渡人》接棒 致敬平凡英雄在別人馳車逃離武漢的同時,朱俊麟飾演的小帥獨自逆行騎了兩天一夜的車返回武漢城中。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平凡的人生亦偉大
    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說:「我已經將自己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只可惜當時只是感覺保爾很慘卻不沒有意識到他平凡卻又偉大的人生。年少時總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只要自己想便可以闖出一片天地,為父母為朋友為自己的親人們遮風擋雨。可實際上這個世界並不是你想的這樣簡單,好多時候反倒是親人在為你遮風擋雨。
  • 生命如梅花,清幽而淡雅
    一代大俠荊苛,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而血灑鹹陽殿;屈原為了使自己的生命變得精彩投入了汨羅江中;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絕唱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為了生命的精彩躺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 無數的英雄兒女,擁著梅花不怕犧牲的精神,為了生命的精彩,傲然挺立,不甘平凡,捨生取義。好一個"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 《隱秘而偉大》即將登陸江蘇 李易峰、金晨演繹亂世煙火真情
    無懼平凡,凝練偉大 熱血難涼凝鑄平凡夢想 砥礪成長不負年少初心 故事以小人物夢想為切入點,在最平凡的日常中發現並提煉偉大。李易峰覺得:「英雄不一定是大家口口相傳的人,可能是一個撿破爛的人,他默默做一些很好的事就配得上這幾個字。」
  • 《海洋天堂》最偉大的父愛,就是在生命的最後也要安排好你的一切
    本期話題【《海洋天堂》最偉大的父愛,就是在生命的最後也要安排好你的一切】在這個有些劇荒的2020年開端,觀眾也只能通過以往的劇情來打發時間,那麼小編也就藉此為大家說一部非常讓人淚崩的文藝劇《海洋天堂》。
  • 依蓉兒原創新歌《老師頌》,致敬平凡偉大 的老師們
    確實,教師是偉大的園丁,祖國的花朵在教師手中培育,祖國的棟梁從教師手中輸送;教師又是一個平凡的人,他與其他工作不同,肩負著社會賦予的重任,教育我們的孩子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 今天我們用一首歌曲來表達對老師們的感激之情,還望《老師頌》這首歌能祝天下教師們桃李滿天下。
  • 中國日記·11月29日|平凡與偉大,在中國電影中盡顯光華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對中國電影人亦是如此。幸運的是,在與觀眾闊別179天後,影院重啟,將復甦的中國刻進光與影的交織。11月25日至28日,中國電影又迎來一件喜事,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系列活動在福建廈門舉行。
  • 【深藍電臺】「努力變成一個平凡的人」
    「為啥要『努力變成一個平凡的人』呀?」到家後,妻子迫不及待地尋問他。 「媽媽,只有平凡才能襯託偉大呀!」兒子振振有詞。 「爸爸和媽媽都是軍人,再平凡再普通不過,這個理想不是在你一出生就實現了麼,你再努力就變成負數了?」妻子一時語塞,遲疑片刻後回應兒子。
  • 脫貧一線,於平凡中見偉大
    近年來,數以百萬計的扶貧幹部,把青春和熱血灑向扶貧一線,用堅定且忙碌的腳步,在深山戈壁中闖出一條又一條致富的康莊大道。國鐵集團派駐河南欒川縣掛職副縣長周勝展,常年奔忙在脫貧攻堅一線,帶領幹部群眾走出了一條「鐵路+旅遊」的脫貧之路;安徽省界首市代橋鎮茶棚村黨總支原委員柳西周,身患重病仍念叨著貧困戶的名字;湖南炎陵原縣委書記黃詩燕,8年多時間紮根脫貧一線,帶領幹部群眾脫貧……漫漫扶貧路,平凡見偉大。
  • 平凡而偉大的陽門堡人
    在疫情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平凡的「小人物」,我們不是技術一流科學家、也不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我們沒能力去武漢馳援,我們只能儘自己所能。平凡的老百姓不是什麼超級英雄,他們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螢火匯聚成星河就是鄉親們眼裡的光彩英雄、草根英雄! 陽門堡村94歲的老奶奶武月鵝,聽說可以捐款,顫巍巍走到村委會要捐款。
  • 從平凡中發現偉大——電影《秀美人生》觀後感
    影片用巧妙的表現手法和詩一般的電影語言給觀眾訴說一位壯鄉姑娘短暫人生的故事,重現了黃文秀在百坭村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我始終被吸引著,感動著!凡是有農村生活工作經歷的人,都會感覺到就像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一樣,親切、真實、感人。這確實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大可以和其他一些大片爭取廣大觀眾,特別是年輕一代的觀眾。
  • 劉天波看望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10月27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清水縣委書記劉天波看望慰問了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田耀清、劉芳,將「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送到他們手中,並送去了慰問信、慰問金、慰問品,向全縣所有健在的志願軍老兵致以崇高敬意和親切問候。
  • 抗疫中那些普通人的故事 用平凡成就偉大
    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總有人用平凡成就偉大。當疫情突然降臨,無數像連增這樣普通人的堅守,讓人們在這特殊時期倍加感到愛與溫暖。鏡頭一:早上6點,整個城市還未甦醒,保潔員黃龍江已開始忙碌。黃龍江是浙江省浦江縣花橋鄉一名普通的保潔員。疫情發生後,他主動請戰,負責全鄉11個村百餘名居家觀察對象的垃圾處理和消毒,成為花橋鄉最安心的一道「隔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