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以下簡稱財經院)主辦,華夏時報協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成果發布會:《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20)》暨全國百強縣案例報告」在北京舉行。會議正式對外發布由財經院縣域經濟課題組完成的《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20)》。
會議由財經院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室主任汪紅駒主持,財經院副院長夏傑長研究員出席並致辭,全國縣域經濟研究課題組組長、《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主編呂風勇,外交學院國際經濟學院副教授郭宏宇,財經院住房大數據課題組組長鄒琳華,分別就報告主要內容作了匯報。江蘇省張家港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韓衛,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委書記華瑞鋒出席會議,並就決勝全面小康成功經驗和具體做法進行專題演講。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黃徵學研究員對會議內容予以點評並發表演講。
400樣本縣(市)研究發現
報告根據經濟規模、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和區域競爭地位等因素在全國近2000個縣域經濟單元中遴選出400強樣本縣(市),作為分析研究比較的基礎。報告構建了縣域經濟競爭力和投資潛力指標體系,對2020年400個縣(市)的經濟競爭力和投資潛力指數進行了實證研究。
2020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全國百強縣(市)分布17省(市),蘇浙魯三省百強縣(市)數目達57席。浙江超過江蘇,百強縣(市)數目居第一位,達到24個,比上年增加3個。
2020年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縣(市):崑山市、江陰市、張家港市、常熟市、晉江、太倉市、義烏市、宜興市、慈谿市和長沙縣。
2020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整體實力:全國百強縣(市)GDP總和955645億元,佔全國的9.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和7188億元,佔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3.8%,佔全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1%。
2020年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投資潛力百強縣分布16省,浙江縣(市)投資潛力仍然居首,安徽縣(市)提升迅速。浙江投資潛力百強縣(市)數量最多,達到28個, 比上年增加2個。
2020年全國投資潛力十強縣(市):投資潛力排名第1位的仍然是安寧市,第2位是德清市,第3位是盤山縣。德清縣已連續4年、界首市已連續3年排在前10位。
研究發現:縣域經濟增速回落幅度增大,中部地區縣(市)經濟相對平穩,投資增速總體回落,西部地區恢復性回升。雲貴地區縣域經濟增速高位調整,兩湖地區表現亮眼。
樣本縣(市)經濟規模急劇調整,山東縣(市)下調最多。三大地區全面陷入調整,中部地區縣(市)經濟相對平穩。東部地區已是連續三年回落,而中、西部地區則連續兩年回落。
GDP超千億縣(市)增至32個,崑山、江陰雙雙突破4000億元。同時,仁懷市、海安市、如東市、南昌縣、海寧市、溧陽市和瑞安市等7縣(市)地區生產總值規模都首次超越千。
各地區消費總體增速均現回落,中部地區消費表現平穩。400樣本縣(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總體增速為8.6%,回落1.1個百分點。
投資增速總體回落,西部地區恢復性回升。400樣本縣(市)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平均增速為5.8%,比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不過仍然高於全國5.4%的增速。
公共財政收入增速繼續回落,樣本中八省出現負增長。各級政府之間的財政分配關係基本穩定。
2019年22縣(市)人均收入超60000元,義烏玉環同超70000元。2019年,浙江義烏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77150元,繼續領跑400樣本縣(市),玉環次之,達到71344元。400樣本縣(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60000元的達到22個,比上年增加13個,浙江佔16個,江蘇和福建分別佔5個和1個。
全國工業百強縣(市)研究發現
按照工業增加值規模從400樣本縣(市)中選擇150個縣(市),構建全國工業綜合競爭力指數並排名,重點對前100位進行研究。指標體系共包括5個一級指標和8個二級指標。一級指標分別是全部工業實力指數、全部工業增長指數、工業企業規模指數、工業企業效率指數、工業企業創新指數。
全國綜合競爭力工業百強縣(市)分布18省。江蘇全國工業百強縣(市)最多,佔21席,浙江和福建分別有18個和11個,山東和湖北數目相同,都是10個,河南有8個。其他省份全國工業百強縣數目情況是,湖南有4個,河北和內蒙古各有3個,安徽、江西和陝西各有2個,遼寧、廣東、雲南、貴州、四川和寧夏各有1個。
2020年全國工業百強縣(市)前10位:江陰市、崑山市、晉江市、張家港市、常熟市、慈谿市、仁懷市、宜興市、神木市、南安市。
2020年全國工業百強縣(市)整體實力:2019年全國工業百強縣GDP總和達95477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之和達45623億元,工業增加值佔GDP平均比重47.8%。
全國工業百強縣GDP佔全國GDP比重為9.6%,但是全部工業增加值佔全國工業增加值比重達14.4%,工業發展優勢明顯。
全國百強區(主城/新城)研究發現
報告對地區生產總值在400億元以上的新城區和700億元以上的主城區進行跟蹤、評價和研究,並根據綜合競爭力指數對前100位進行深入分析。
2020年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百強區(新城):江蘇和廣東新城區發展優勢明顯,西部地區新城區發展滯後。江蘇全國新城競爭力指數百強數量最多,達到19個,廣東次之,達到18個,其次是重慶,有13個。
2020年全國百強區(新城)前10位:第1位是深圳龍崗區,第2位是佛山順德區,第3位是南京江寧區,其他依次是杭州餘杭區、佛山南海區、常州武進區、上海嘉定區、深圳寶安區、上海閔行區、杭州蕭山區。
2020年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百強區(主城):江蘇、浙江和廣東主城區發展比較充分。
江蘇全國百強主城區數量最多,達到18個,浙江和廣東百強主城區分別有11個和10個,上海百強主城區數目也高達8個,而北京只有4個,相對上海,北京主城區發展略顯不均衡。
2020年全國區(主城)前10位:第1位是上海浦東新區,第2位是北京海澱區,第3位是北京西城區;其他依次是深圳南山區、北京朝陽區、天津濱海新區、深圳福田區、北京東城區,廣州天河區和上海黃浦區。除了天津濱海新區,前10強其他主城區都屬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2020年全國百強主城區和全國百強新城區的整體實力:全國百強新城區GDP合計111616.8億元,佔全國11.26%。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合計佔全國一般預算收入的4.58%,佔全國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8.64%。地方一般預算支出合計佔全國一般預算支出的5.85%,佔全國地方一般預算支出的6.85%。公共財政自給率(公共財政收支比率)為60.9%。
全國百強主城區GDP合計184785.6億元,佔全國18.6%。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合計佔全國一般預算收入的6.43%,佔全國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12.12%。地方一般預算支出合計佔全國一般預算支出的5.80%,佔全國地方一般預算支出的6.80%。公共財政自給率(公共財政收支比率)為103.9%。
原標題:《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20)》在京發布 中國22縣(市)人均收入超60000元浙江佔16個,江蘇和福建分別佔5個和1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記者閆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