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生今世說
據美國勞工部公開的信息,2020年4月份美國非農業部門就業人口環比減少2050萬人,臨時失業人數環比上漲10倍,達到1810萬人。就像美國媒體評論的那樣——疫情在一兩個月內抹掉了10年來增加的就業崗位,所有主要工業部門的工作崗位都急劇下降,尤其是休閒和酒店業。
美國失業率升至14.7%
分析人士認為,新冠疫情對美國就業市場影響深遠,失業率已經由疫情之前的不到4%,提升至當前的14.7%,未來還有望達到或超過16%——這將超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時的水平,僅次於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
數據顯示,過去7周內美國申請失業救濟總人數達3350萬,其中僅4月就喪失了2050萬個工作崗位。要知道,消費是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因素,長期佔比在80%左右。現在失業率上升,居民收入減少,勢必對二季度美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因此,高盛集團、穆迪以及美銀美林等經濟分析機構預測,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或將在一季度「環比年化下降4.8%」之後,再創新低——預計經濟降幅可能達到或超過30%。其中,亞特蘭大聯儲的GDPNow模型評估的第二季度經濟降幅甚至可以達到34.9%。
印度失業率上漲至27.1%
除了美國外,疫情也對印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據報導,當前印度的失業率由3月份的8.74%,持續攀升到27.1%,也創下了最近數十年來的最高水平,而且這個數字在5月份還有可能進一步上升。
分地區來看,泰米爾納德邦的失業率最高,達到了49.8%。之後是賈坎德邦的47.1%,比哈爾邦的46.6%。最低的則是旁遮普邦,失業率只有2.9%。分類型來看,受影響程度最大的主要是建築業、製造業、運輸業,這裡面經常需要臨時工,但疫情使得這些行業停止運行,大量工人因此失業。
加拿大、日本等國的呢?
據統計,4月份加拿大的失業人口約為200萬,失業率為13%;4月份,德國的失業人數上漲至263.9萬人,環比增加37.3萬人,當月失業率為5.8%;日本的失業率比德國還低,僅在2.5%到3%之間。
對此,不少網友感到疑惑。不說疫情對經濟的直接或間接衝擊,日本家庭中大約有近一半的家庭是妻子不工作,丈夫在工作,這個失業率就應該很高啊,可為什麼日本的失業率經常只是略微高於2%呢?
答案就是失業率的算法,並不是網友們心目中所想的。失業率的概念來自於西方,其本質含義是「在最近4周,沒有工作且在積極找工作的人」——對日本家庭來說,很多妻子的確沒有工作,但同時她們也不去找工作。
這就是答案:如果您到了可以工作的法定年齡,但是您不去找工作或在最近4周都不在找工作,那您就不算失業者,不納入失業率。這就是日本很多家庭婦女不工作,但失業率卻很低的原因。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