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加州鱸魚的養殖面積在穩步地增加。主要的養殖面積在廣東,隨著消費經濟的拉動,不少省份都在開始養殖加州鱸魚。
2018年產量預計超40萬噸,全國養殖面積超過20萬畝,其中廣東加州鱸魚養殖歷史最久,養殖面積約8萬畝,年產量達22萬噸,佔到全國產量近50%以上。那我們來了解一下已經養殖了多年,卻不太熟悉的養殖品種。
加州鱸魚原名叫做大口黑鱸,它的原產地是在美洲的淡水湖泊中,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左右引進我國。
生活習性
在池塘養殖,喜歡棲身於沙質或沙泥質不混濁的靜水環境中,活動於中下水層。性情較馴,不喜跳躍,易受驚嚇。加州鱸魚的適溫範圍廣,在水溫2~36℃時都能生存,10 ℃以上開始攝食,最適生長溫度為25~32℃。水質要求每升水溶氧量在1.5毫克以上,比鱸魚、鱖魚耐低氧能力強。幼魚愛集群活動,成魚分散。加州鱸原產地為純淡水,但經試養證明,在10‰以下鹽度,pH值在6~8.5之間的水體均能適應。
加州鱸魚是以肉食性為主的魚類,掠食性強,攝食量大,常單獨覓食,喜捕食小魚蝦。
生長繁殖
加州鱸魚1周年以上才成熟。產卵在2~7月間,4月為產卵盛期。繁殖的適宜水溫為18~26℃,以20~24℃為好。初重1公斤的雌魚懷卵4~10萬粒,為多次產卵型,每次產卵2000~10000粒。平時雌雄魚難以辨別, 到了生殖季節,雌魚體色較暗,鰓蓋部光滑,胸鰭呈圓形,腹部膨大,體型較粗短,生殖孔紅腫突出;雄魚則體長,體色稍豔,鰓蓋部略粗糙,胸鰭較狹長,生殖孔凹入。
主要的養殖面積地區
全國的養殖面積達20萬畝,主要的養殖面積在華南地區
加州鱸魚的養殖模式
1、池塘養殖;2、混養模式;3、圍網模式
對於池塘主養加州鱸的注意事項
第一:普通魚塘,絕大部分就可以滿足養殖的需求,排放水,需要有增氧機。
第二:放養密度。密度需要適中,一般每畝投放3000—4000尾魚苗。
第三:飼料投喂。許多客戶還是投餵冰鮮魚,雞腸。但是現在疾病越來越來多。客戶的養殖習慣和省錢的觀念會慢慢代替。飼料會被越來越多人接受。
第四:日常管理。定時巡塘,檢查吃料情況。
目前加州鱸魚被市場越來越看好,從廣東地區慢慢向全國範圍推廣,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養殖熱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