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山城的小夥伴來說,
似乎沒有一頓美食「KUO」不平的事。
又鮮又嫩、回味甘甜的
石磨豆花
想想都流口水……
墊江石磨豆花是一種嫩豆花,它與運用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豆花蘸水和大米飯配合食用,因其鮮嫩可口而流傳廣、影響大,在中國餐飲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
日前,墊江縣府辦印發《中國•墊江石磨豆花之鄉創建工作方案》,即日起,墊江將啟動創建「中國.墊江石磨豆花之鄉」地域名稱,打造特色餐飲品牌,促進全縣餐飲業特色化、健康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按照計劃,今年9月上旬,將邀請中國烹飪協會專家前往我縣,實地察看墊江石磨豆花店、豆花原輔食材基地情況等,對墊江縣中國•墊江石磨豆花之鄉創建工作進行評審。
那麼墊江的石磨豆花,
到底有何不一樣呢?
今天,
就帶大家一起來見證下
墊江縣土法炮製的
正宗墊江石磨豆花!
▼▼▼
墊江石磨豆花是以精選墊江土產黃豆為主料,想吃碗高質量的豆花,選材很重要。首先採選顆粒飽滿色澤亮麗的黃豆用水浸泡,一般兩到三個小時為最佳。
▼
經過淨水泡發、然後就要推磨啦!推磨很辛苦,通常需要兩人一起或者輪流,旁邊還要站個添磨的,一兩小時後,等所有豆子都磨成白色醬汁了,第一道工序才算完成。
▼
全部磨好後,擠幹布裡的漿糊,最后里面只剩豆渣,放邊上不用。過濾後的豆漿放鍋裡煮開,滾上幾滾後關火。
▼
然後,用少許純滷水加三倍清水稀釋,再用勺舀小半勺稀釋後的滷水,輕輕攪動著放入豆漿裡,畫圈輕攪兩圈後,讓豆漿靜止一會。一般重複三次後就出現豆花分離現象,這裡就不要再放滷水了。
▼
最後,以鹽、火燎(燒)青辣椒、榨菜粒、油辣子、折耳根莖等佐料蘸食的一道渝菜,就大功告成了。
目前,墊江縣已成立「中國.墊江石磨豆花之鄉」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商務局),由商務局具體負責「中國•墊江石磨豆花之鄉」創建工作。
同時,關部門也正著力從食品安全、環保達標等方面入手,抓好創建基礎工作,圍繞統一配備石磨、統一店招店牌、統一文化、統一收費、統一服裝、統一菜單等「六個統一」著手制定《墊江石磨豆花標準》和《墊江石磨豆花名宴、名菜、名點及名店標準》。同時還將就豆花餐飲企業在節能減排、食品安全、店面改造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
創建工作將分為啟動、創建、評審三個階段:
01
啟動階段為今年7月上旬,期間,墊江縣開展石磨豆花經營現狀調研,挖掘墊江石磨豆花的歷史、文化,邀請市商務委有關領導和專家到墊江實地考察,為墊江縣創建中國•墊江石磨豆花之鄉給予幫助和指導;
02
創建階段至本月下旬,期間,墊江縣將邀請有關專家提煉墊江石磨豆花美食特色文化,挖掘地方名菜和特色風味小吃,製作墊江美食書籍及專題宣傳片,改造升級現有石磨豆花店40家,制定墊江石磨豆花名店、名宴、名菜的評定標準並開展評定工作;
03
下月上旬為評審階段,屆時,中國烹飪協會專家將實地察看墊江縣創建情況,並就創建工作進行評審。評審通過,將授予墊江縣「中國.墊江石磨豆花之鄉」稱號。
墊江石磨豆花的來歷
墊江石磨豆花起源很早。相傳,康熙年間,湖廣省麻城孝感鄉的大戶周致誠響應朝廷招民填川的號召,帶領全家十多人來到墊江境內小沙河畔插佔為業。因家庭人多又勤勞,幾年下來,就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成了當地的首富人家。後來,這個地方成為場鎮,叫周家場。
墊江盛產鷹嘴黃豆,蛋白質含量高,是製作豆腐的優質原料。當地人逢年過節都要磨製豆腐食用或待客,有的還作為禮物饋贈親朋好友。周老爺喜美食,猶愛豆腐,他發現當地的豆腐比他老家的好吃得多,便叫家人虛心向鄉鄰學習豆腐製作技術。
有一天,周老爺從地裡回來,飢腸轆轆,家裡人正在點制豆腐,他看見鍋裡的豆腐乳白鮮嫩、絮狀如花,口水都流出來了。他等不及製成豆腐,便舀了一碗蘸上鹽和油辣子吃了起來。這一吃,讓周老爺大喜過望,他發現這種鮮豆腐綿軟嫩滑、窖水回甜,鮮香可口,比老豆腐還好吃,便叫家裡人也來嘗一嘗,大家都覺得好吃。這麼好吃的東西得有一個自己的名字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起來,結果這雪白似花的鮮豆腐就叫「豆花」的說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從此,豆花便成了周家人的家常菜。
後來,愛好美食的周老爺又對佐料進行了一些豐富,在油、鹽的基礎上,加入了當地人普遍喜歡的油辣子、榨菜粒、花椒麵、大蒜粒等,特別是在不同的季節,還加入當地出產的其它食材為佐料,如在冬春季節,加入折耳根;在夏秋季節,加入時令的山胡椒、青辣椒等。特別是青辣椒,用竹籤串成一串在柴火上燒熟後加大蒜一起舂細,再加點鹽作為佐料,蘸食豆花,是周老爺最喜歡的吃法。由於家裡人多,吃飯都要坐好幾桌,為了方便,周老爺經常會點一大鍋豆花,然後用碗或缽把各種佐料分別裝上,讓大家根據自己的需要打佐料,自己舀豆花,吃好為止。慢慢地「周家豆花白又嫩,豆花佐料各人打」的說法就傳偏了鄉親四鄰。後來,大家都效仿周家人的做法,周家豆花也因此成了當地的一大特色。
周氏家族作為大戶人家,每逢紅白喜事,都要擺席宴請鄉鄰,「周家豆花」這道宴席保留菜由此慢慢流傳開來。到了清朝中後期,周家豆花已經傳遍了整個墊江縣,墊江的老百姓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點豆花、調佐料,周家豆花的名頭也被墊江豆花所代替。在傳承和推廣過程中,「千年古縣」墊江人保留了用石磨研磨黃豆的傳統工藝,因此大家都親切和自豪地稱「墊江石磨豆花」。同時,墊江石磨豆花在佐料上更進一步發展,品種更加豐富,多達30餘種,「豆花佐料各人打」也沿襲下來,形成了「色澤乳白、絮狀如花、綿軟嫩滑、窖水回甜、入口流香、佐料豐富、自助調製」的特色而聞名巴渝。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墊江人走出墊江,走出重慶,以「墊江石磨豆花」為名號開店創業,把墊江石磨豆花之美味帶到了重慶,帶到了全國。
原標題:這種美食重慶人都吃過,它有望成為「國字號」名片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