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億元商譽爆雷後 潤和軟體資產再降三成

2020-12-06 騰訊網

本報記者 劉穎 張榮旺 北京報導

近日,金融IT服務商潤和軟體(300339.SZ)召開股東大會稱,根據《公司法》等規定,並結合公司實際經營情況,擬增加公司經營範圍:人力資源服務(不含職業中介活動、勞務派遣服務)。

業內人士分析稱,或是由於主營金融IT等業務回款周期較長,公司需要拓展新的業務鏈緩解資金壓力。

對此,潤和軟體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公司主營業務是向國內外客戶提供以數位化解決方案為基礎的綜合科技服務,聚焦在金融科技及智能物聯兩大業務領域。本次增加公司經營範圍主要是滿足公司上述兩大業務開展的實際需要,並未開設新的業務領域。

不過,記者注意到,潤和軟體金融科技業務佔比呈下降趨勢,潤和軟體的總資產也呈現下降的趨勢。

22億元收購的公司「準時」變臉

公開信息顯示,江蘇潤和軟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2012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業務聚焦在金融科技、智能物聯、智慧能源信息化等專業領域。潤和軟體在2014~2016年間,先後收購多家金融科技資產,以此為基礎布局金融科技業務。

Wind數據顯示,自2014年併購入局金融科技業務後,潤和軟體金融科技業務收入在營收中佔比逐年增加,從2014年的佔比16.51%,一路飆升至2017年的65.45%。從2018年開始,金融科技業務在總營收中比重稍有下降,2019年下滑更為嚴重。

2019年年報顯示,金融科技業務在營收中佔比只有52.64%。

潤和軟體金融科技業務佔比下滑或與其金融科技業務主體業績下滑有關。

2015年9月,潤和軟體以21.98億元收購了北京聯創智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創智融」)100%的股權,並產生商譽18.94億元。

原股東承諾,2015~2018年,聯創智融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30億元、1.66億元、1.88億元、2.26億元,合計不低於7.10億元。

業績承諾期內,聯創智融超額完成承諾,各期分別實現扣非淨利潤1.35億元、1.69億元、1.93億元、2.36億元,完成率分別為103.73%、101.69%、102.84%、104.57%,而潤和軟體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1.24億元、1.74億元、2.26億元、2.92億元,聯創智融的佔比分別為108.82%、97.04%、85.71%、80.88%。

不過,業績承諾期剛剛結束,聯創智融業績突然變臉,2019年僅實現營業收入3.46億元,同比下降45.88%;淨利潤-1.40億元,同比下降161.84%。

年報問詢函回復公告表示,聯創智融的業務為銀行業IT解決方案服務,2019年公司主動收縮部分老客戶業務以及部分業務骨幹人員流失導致新項目開拓較差,收入大幅下降。

據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及對交易所回復函中所披露的信息,亞聯(天津)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亞聯信息」)或是聯創智融流失的客戶之一。根據聯創智融此前的審計報告,2014年亞聯信息曾為其第一大客戶。

2018年,聯創智融對於亞聯集團的銷售收入為5998萬元,佔比為9.39%。而2019年,該銷售收入為零,也就是說聯創智融與亞聯集團在2019年沒有發生任何銷售活動。

天眼查信息顯示,亞聯信息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為韓瑋璽,韓瑋璽除了任亞聯信息董事長之外,還兼任中民投(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投」)的法人與董事長。

業務收縮

三季報顯示,潤和軟體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7.36億元,同比上漲5.40%;扣非淨利潤為9732.17萬元,同比下滑36.33%。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潤和軟體方面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客戶延期復工,業務開展受到短期衝擊,前三季度業績出現下滑。其中第一季度受此影響較大,第二季度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客戶正常復工,公司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在嚴防疫情的前提下全力保障業務開展,努力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限度,第二、第三季度業績現已基本恢復正常水平。

此外,潤和軟體的銀行借款規模大幅縮減。三季報顯示,潤和軟體短期借款為3.81億元,期末餘額較期初餘額減少53.90%,主要系報告期內公司歸還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期末餘額為4696.33萬元,較期初餘額減少61.50%,主要系公司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減少。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5.17億元,較上年同期數減少571.30%,主要系報告期內公司縮減銀行借款規模,相應的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較上年同期減少。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認為,流動資產減少了4億多元,主要是帳上貨幣資金的減少;同時,流動負債也減少了5億多元,其中主要是短期銀行借款的減少;其非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負債變化小。這表明,銀行在對其收緊銀根,進行了貸款規模的大幅收縮,這可能是因為去年巨額虧損引發銀行的擔憂所致。

對於銀行借款規模縮減的原因以及是否會影響公司業務規模的拓展,潤和軟體方面表示,基於公司與借款銀行合作多年,長期以來保持著良好穩固的合作關係,歷史徵信記錄良好,銀行借款續貸和借入能力能夠保障,公司在持續優化銀行借款結構,並在保障現金流處於安全狀態下主動收縮銀行借款規模,降本增效。

不過,記者注意到,潤和軟體的應收帳款規模也有所縮減,前三季度應收帳款規模為11.12億元,同比下滑5.2%。潤和軟體的總資產自2019年末出現下滑以來,再次出現下滑,前三季度資產總計42.17億元,同比下滑35.24%。Wind數據顯示,2018年末至今,潤和軟體資產規模呈持續下滑的趨勢。

況玉清認為,可能是去年爆雷之後,經營環境惡化,債權人尤其是金融機構債權人加強了對它的債權回收,導致其資產與負債規模同步減少。

此外,潤和軟體將其所持有的蘇州博納訊動軟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納訊動」) 全部股權出售。

對於股權出售的原因,潤和軟體表示,公司於2016年以1650萬元的對價增資參股博納訊動,博納訊動主營業務為提供雲計算PaaS市場的企業級解決方案。現公司業務聚焦在金融科技及智能物聯兩大領域,考慮轉讓博納訊動股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一步聚焦公司經營戰略,集中資源發展公司核心業務。今年公司通過兩次股權轉讓退出博納訊動,現已不再持有博納訊動的股權,同時也取得了較高投資回報。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潤和軟體自從收購的金融科技公司去年商譽爆雷以來,資產規模、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規模等都在下降,這或許意味著潤和軟體壓縮業務規模,謀求穩健發展。不過,長此以往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將受限。

相關焦點

  • 數知科技商譽爆雷,一夜「蒸發」60億!BBHI對賭期後業績變臉,32家...
    上市時主營業務為各類通信塔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及安裝維護,2012年開啟大規模產業併購,逐步布局物聯網和網際網路營銷。2018年由「梅泰諾「更名為「數知科技」,隨後開始將業務重心向「大數據+人工智慧」方向轉移。自昨日收盤以來,數知科技爆雷不斷。
  • 燦星文化更新招股書,有《好聲音》卻無好業績 近四成資產為商譽
    2017年末至2020年6月末,燦星文化應收帳款淨額分別為7.07億元、8.81億元、10.36億元、4.81億元,同期佔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 63.28%、67.18%、58.12%、 30.47%。
  • 燦星文化更新招股書 有《好聲音》卻無好業績 近四成資產為商譽
    (來源:燦星文化招股書)業績斷崖式下滑 應收帳款佔比較高燦星文化近幾年業績不理想,特別是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出現「斷崖式」下滑。2017年末至2020年6月末,燦星文化應收帳款淨額分別為7.07億元、8.81億元、10.36億元、4.81億元,同期佔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 63.28%、67.18%、58.12%、 30.47%。
  • 燦星文化IPO天王山:商譽佔淨資產2/3,業績過度維繫獨木橋
    截至昨日收盤,華誼兄弟的總市值大約為128億元,如果參照這一估值水平,燦星文化上市後的估值應該會達到70億元甚至更高,這樣的市值規模,顯然要超過大部分的創業板公司。20億商譽成「有毒資產」儘管從業務體量和代表作品來看,燦星文化在創業板可謂是「星光閃耀」,但從財務結構來看,該公司呈現給公眾的卻似乎是另一翻景象:其帳上巨額的商譽,或將成為該公司未來IPO之路上的最大「攔路虎」。
  • 東誠藥業:商譽/淨資產超50% 核心子公司業績上半年完成率僅三成
    億元,同時,商譽也在不斷累積,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公司整體商譽帳面價值高達25.78億元,佔淨資產比值高達52.96%。2020上半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歸母淨利潤16.46億元、2.1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1%、23.1%。
  • 正業科技商譽減值「響雷」巨虧8億元後仍未終結
    商譽資產連續兩年出現大幅減值正業科技於1月20日發布的《關於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的回覆公告》顯示,自2015年開始,上市公司先後收購了江門市拓聯電子、深圳市集銀科技、深圳市炫碩智造、深圳市鵬煜威、深圳市正業玖坤、深圳市華東興等公司,交易總價累計高達14.55億元,並由此累計形成確認了109267萬元的商譽。
  • 大自然戶外關聯收購遭疑 產量產能利用率降募資超資產
    大自然戶外擬募資額超過公司各期總資產,各期末公司總資產始終不足8億元。  《大眾證券報》發表報導《大自然收購大股東資產次年即虧損,收購後因違反勞動法遭罰》,指出,上海眾大在收購後的第二年即出現虧損。
  • 大自然戶外關聯收購遭疑 產量產能利用率降募資超資產_個股資訊...
    《大眾證券報》發表報導《大自然收購大股東資產次年即虧損,收購後因違反勞動法遭罰》,指出,上海眾大在收購後的第二年即出現虧損。收購後的第二年(2018年),上海眾大淨利潤為-13.69萬元,而大自然並未對上海眾大計提商譽減值。
  • 智業軟體三年收到政府補助超5000萬 發審委問詢商譽減值風險
    三年收到政府補助超5000萬 發審委問詢後續經營瓶頸招股書披露,智業軟體2014年至2016年收到的政府補助分別為576.97萬元、2503.93萬元、2385.2萬元,主要由稅收返還和其他政府補助組成。
  • 「蛇吞象」併購致市場擔憂商譽大幅減值 納思達:正在評估
    商譽是否減值正在評估2016年4月,納思達披露收購預案,擬收購利盟國際100%股權。該次交易中,利盟國際每股交易價格為40.5美元/股,綜合考慮限制性股票和期權對股份稀釋的影響後,納思達對應利盟估值約27億美元。
  • 商譽計提合計11.99億元,威創股份被要求詳細說明
    具體如下:1、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02億元,同比下降5.79%,按產品列示,兒童成長平臺產品實現營業收入4.7億元,同比下降19.0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12.31億元,同比下降876.82%。
  • 數知科技一夜蒸發60億商譽:收購資產對賭期滿業績「大變臉」
    來源:時代周報一紙預計商譽減值金額約為60億元的公告震驚市場。隱藏在巨額商譽減值背後的則是「上市公司巨資收購實控人資產」、「對賭協議」和「業績大變臉」。時代周報記者查詢歷年公告了解到,2016年數知科技曾作價63億元收購了上市公司實控人張志勇控制的寧波諾信睿聚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寧波諾信)而作價63億的被收購資產在完成業績對賭期後,業績在今年突然「大變臉」。
  • 63億市值的數知科技一夜蒸發60億商譽:昔日收購的實控人資產 對賭...
    一紙預計商譽減值金額約為60億元的公告震驚市場。隱藏在巨額商譽減值背後的則是「上市公司巨資收購實控人資產」、「對賭協議」和「業績大變臉」。  時代周報記者查詢歷年公告了解到,2016年數知科技曾作價63億元收購了上市公司實控人張志勇控制的寧波諾信睿聚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寧波諾信)  而作價63億的被收購資產在完成業績對賭期後,業績在今年突然「大變臉」。
  • A股商譽規模1.28萬億 整體減值風險降低114家公司暗藏「商譽雷...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部A股商譽規模共計1.28萬億元,商譽佔淨資產(股東權益)比例為2.84%,金額和佔比較前兩年同期均有所回落。不過,《經濟參考報》記者也注意到,仍有114家公司商譽佔淨資產(股東權益)比例大於50%,減值風險較大。其中,傳媒領域27家,佔比近四分之一。
  • 商譽「崩塌」,數知科技預計減值56億至61億元
    據披露,近期經過財務部門初步摸底及測算,數知科技之全資子公司寧波諾信睿聚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寧波諾信)收購的Blackbird Hypersonic Investments Ltd.( 下稱BBHI公司)、全資子公司日月同行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下稱日月同行)、全資子公司浙江金之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金之路)和全資子公司北京鼎元信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公告]和晶科技: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涉及上海澳潤信息...
    三、關於評估對象與評估範圍的說明 ㈠本次評估對象為:上海澳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股東全部權益。⒉資產清查結論 通過上文所述的資產清查調整過程,上海澳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經清查後的總資產為23,501.74萬元,負債為9,905.63萬元,淨資產為13,596.11萬元。三、評估技術說明 企業價值評估通常採用的評估方法有市場法、收益法和資產基礎法。
  • 潤和軟體宣布進軍汽車電子數位化,旗下潤芯微科技與山東寶雅、Tele...
    科技 2020-12-08 18:37 · 億歐 12月8日,江蘇潤和軟體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孵化的潤芯微科技(江蘇)有限公司與山東寶雅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Telechips Inc.在潤和軟體南京總部聯合舉行了三方戰略籤約儀式。
  • [公告]億利達:擬對合併杭州鐵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形成的商譽進行...
    三、本資產評估報告僅供委託人、資產評估委託合同中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使用;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能成為資產評估報告的使用人。八、遵循企業會計準則要求,評估機構對委託人認定的與商譽形成相關的資產組價值進行估算,是委託人編制財務報告過程中分析是否存在商譽減值的諸多工作之一,不是對商譽是否減值及損失金額的認定和保證。
  • 科大智能預虧26億歸因三收購 國元證券等助挖商譽坑
    此次收購事項的獨立財務顧問國元證券表示,收購完成後,將增強公司的技術和市場核心競爭力,提升公司及永乾機電的業務規模和盈利水平,促進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  上海冠致在被科大智能收購前簡稱為冠致自動化。2016年,科大智能籌劃收購冠致自動化、華曉精密各100%股權,合計形成商譽12.17億元。
  • 先計提巨額商譽減值 長榮股份再甩虧損資產
    按長榮股份持有海德堡8.46%的股權測算,若繼續保留持有的海德堡股權,則預計將對公司2020年1-3月淨利潤影響數為-2.2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資產置換的交易對方名軒投資與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均為李莉。長榮股份表示,交易完成後,置出的長榮盧森堡股權仍由控股股東持有,對上市公司與海德堡的戰略合作關係不會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