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的外甥女患上了憂鬱症,執意要從一所985大學的一流專業休學,一時間家人憂心如焚,卻束手無策。
當前,抑鬱症正成為我國青少年的健康殺手。
據估測,目前中國有11.7%至22.9%的青少年出現抑鬱症狀,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
如何幫助人們從抑鬱症的陰影中走出,是一個重要的社會課題。
多年前,有一個女孩,在豆蔻年華,患上了憂鬱症和自閉症。
她,休了七年學,沒有上完初中,也沒有讀過高中。
她,靠著家人的愛和恩師的指點提攜,走出了陰霾。
她,努力畫畫,用心寫作,上了大學,出國留學……
她,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她,踏遍千山萬水,寫遍人情冷暖,成為華語文壇的一個奇蹟。
患上憂鬱症
她那時叫陳平,出生在一個父母有愛的溫馨家庭。
小學畢業後,她沒有考上當地最好的中學——省立第一女子中學。
她只好去了一所女中,那裡的老師很溫柔,帶有善意,陳平很喜歡。
可是沒多久,好消息傳來了,聯考的成績出錯了,她可以去上最好的中學了!
可是塞翁失馬,福兮禍之所倚。省立女中的經歷竟然成了陳平童年最大的陰影。
初一還能勉強應付,初二就不行了,幾次小考,陳平的最高分只有五十。
陳平是聰明的,她發現數學題都是課本後面的練習題,就把它們全部背了下來。
後來就連續考了6個100分,數學老師懷疑她作弊,就給了她一套超難的題目,結果陳平得了零分。
當著全班的同學的面,老師用毛筆在她的眼睛周圍畫了兩個代表零蛋的大圈,讓她到校園裡「遊街」。
對於一個豆蔻年華的少女來說,這大概是最惡毒的懲罰了吧。
那天回家以後,陳平沒有告訴父母,躲在被窩裡哭了很久。
從那以後,陳平越來越沉默,甚至開始逃學。
為了不讓父母察覺,她表面上每天拎著書包上學,實際上是找一個沒人的地方看書。
隔上兩三天,她會去學校坐一天,以為這樣不會驚動學校和家長。
直到有一天,陳平的父親收到學校的一封通知書,他才知道女兒已經很久沒去學校了——她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父親為她辦理了休學手續,讓她在家休養。
陳平的父母竭盡全力拯救這個頗有些早慧和天分的女兒:
讓她去上美國人辦的學校;
給她報了日本插花班;
請家庭教師來教她繪畫;
……
但是陳平已經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和自閉症,根本學不進去。
花一樣的年紀,她沒有享受到陽光和雨露,卻在無盡的黑暗中飽受折磨。
陳平的父母決定自己來教女兒。
在家裡,陳平學習了唐詩、宋詞、雜曲、明清小說……她每天背一篇古文。
英語也是必不可少的,她讀了《浮華世界》、《小婦人》等等經典著作。
她還跟著父親學了鋼琴,父親說:「我這樣期望你們學音樂,當你們長大的時候,生命必有挫折,那時候,音樂就能化解你們的悲傷。」
就這樣,一晃三四年過去了。
邂逅恩師
儘管父母很用心,陳平也每周也都去看心理醫生,但她還是在憂鬱症的深淵中無法自拔,還曾經割腕自殺過。
在人生最為黑暗的時間裡,是繪畫給了她生的希望。
最初,陳平跟著黃君璧先生學習山水畫,其後又跟著邵幼軒先生學習花鳥畫,然而都是意興闌珊。
直到有一天,陳平繪畫的任督二脈被打通了。
姐姐的朋友來家裡作客,玩到興頭上,畫了一幅天馬行空的畫 :
戰馬倒地,白人中箭,紅人號叫,篷車焚燒……
這幅色彩斑斕、想像自由的畫讓陳平為之一振!
原來,除了山水畫和花鳥畫,還可以這樣畫。於是,陳平的父親設法找到那個男孩的繪畫老師——大名鼎鼎的顧福生先生。
幾番請求之下,顧先生終於答應教她畫畫,這個決定拯救了在地獄邊緣掙扎的陳平。
前幾次上課很輕鬆自由,陳平為自己的畫作平庸而自責,顧先生卻不以為然,他說:
「你那麼小,急什麼?」
那天,他們聊了很多,顧先生感覺到這個女孩內心豐富,就建議她寫文章。
從那以後,他們每次繪畫課,聊的比較多的是閱讀,每次下課,顧先生會送給她一些雜誌和書。
六個月後,陳平寫出了生平第一篇稿件,交給了顧先生,他又轉交給了白先勇。
很快文章出來了,陳平的處女作《惑》發表在《現代文學》上,拿到雜誌後,陳平幾乎是跑著回家的。
在顧福生的鼓勵和引薦下,陳平還主動上門交了一個好朋友陳秀美,她是個文藝作家。
正當她的繪畫和寫作走上正軌的時候,顧福生先生到法國巴黎深造去了,他又將陳平介紹給韓湘寧先生。
能夠邂逅一個真正走進內心深處的恩師,是陳平的造化,然而如今造化弄人。
陳平只能接受這個現實。
一晃,又是三四年過去了,因為憂鬱症,陳平已經休學七年了。
愛與希望並存
顧福生離開臺灣後,陳平開始跟韓湘寧學畫。
這期間,她一直堅持寫作,很快又發表了《秋戀》、《月河》和《極樂鳥》等作品。
這些作品雖然比較稚嫩生澀,但至少陳平借著寫作,找回了自我,從抑鬱症的深淵中逐漸走出。
此時,作家好友陳秀美建議她回到學校讀書。
陳平心動了,但她不想回去繼續讀高中,想直接念大學,但哪個大學會接受一個初中沒畢業、休學七年的學生呢?
在陳秀美的建議下,陳平給文華學院的董事長張其昀寫了一封自薦信,還附上了她發表的作品。
文華學院領導非常開明,他們看出了陳平的能力和實力:
中國古典文學,西方現代文學,中文和英文,陳平樣樣沒落下,甚至比很多大學生都優秀。
當天晚上,她就收到了回信:陳平同學,即刻來校報到註冊。
到了學校,第一次參加考試,因為沒有系統地學習國學常識,她考試沒過關。
她拿著一篇文章去跟老師打商量,問老師能否用文章來代替考試。
老師拿過文章一看,雖然是虛構的,但是老師看得淚水漣漣,讓陳平通過了這次考試。
很快,陳平就成了校園的風雲人物。
她閱讀面非常廣泛,發表過很多文章,也很擅長人際交往……她簡直就是校園的寵兒。
特別難的是,她一點也不自滿和自得,反而特別謙遜親和。
她當年是因為老師的處罰而患上了抑鬱症,所以她特別能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會讓人不適和難堪。
肺腑冷過之後,才會刻骨銘心地記得,才會感同身受地理解,才會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
重回校園,找回久違的自我,陳平越來越享受大學的美好生活。
有句話說,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陳平的花季到了,蝴蝶也來了,儘管不是自來的,是她捉來的。
她喜歡一個叫舒凡的男孩子,他是戲劇系大二的學生,已經出了兩本書了。
走出陰影的陳平毫不掩飾自己的情感——
舒凡走到哪兒,她跟到哪兒;
舒凡去上課,她在教室後面旁聽;
舒凡去吃飯,她在旁邊傻傻地看;
舒凡坐公交車,她也擠上車去……
終於有一次,陳平又發表了文章請客,叫了很多人,其中就有舒凡。
吃完飯,陳平一個人在操場上走著走著,正鬱鬱寡歡的時候,看到了舒凡的身影。
她鼓足勇氣,走上前去,從他的衣袋裡掏出鋼筆,拉開他的掌心,寫下了自己電話號碼,然後轉身就跑了。
那天,回到家中,陳平守著電話,只要鈴聲一響,就著急地喊道:「是我的,是我的。」
等到五點半,舒凡終於打來電話,約陳平在臺北車站鐵路餐廳見面,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愛情就這樣悄然而至。
陳平的父親曾經公開感謝過舒凡,因為他不但在生活上陪伴陳平,還在寫作上給予她幫助,讓她變得一天比一天更好。
舒凡畢業的時候,陳平主動提出訂婚,舒凡想工作穩定一些再談婚事,因此拒絕了。
陳平急了,不惜使出殺手鐧逼婚:要麼結婚,要麼分手,分手後她將到西班牙留學。
男人逼不得,舒凡斷然選擇了分手,因為這樣陳平可以出國深造,這不是更好嗎?
陳平之所以選擇西班牙,是因為聽過一張西班牙古典吉他唱片,她從那時就開始迷戀這個陌生的國度。
多年後,陳平寫了一首歌《橄欖樹》。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此後,那個患了抑鬱症和自閉症的女孩,走遍千山萬水,寫遍人情冷暖,最終成為兩岸三地著名的治癒系作家,成為華語文壇的榮光。
陳平就是三毛。
三毛的作品風靡全國,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和記憶。
三毛走出抑鬱症,得益於父母的愛和恩師的科學引導,理解和愛可以戰勝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