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關於世外桃源,每個人都心生嚮往,總覺得要不就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要麼就是「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如桃花源這般。
而其實,世外桃源也並沒有那麼難覓,也許就藏在我們身邊,而我,幸運的發掘到了一處,那就是佛山順德的逢簡水鄉。
在逢簡水鄉,邂逅人木美術館,一夜的留宿,讓我對世外桃源有了新的詮釋,也許,所謂世外桃源就藏於身邊,藏於自己心中。是我們對寧靜致遠的田園生活,以及回歸內心至真的一種渴望吧?
逢簡水鄉是一番怎樣的風光?人木美術館又是一處怎樣的落腳點?且聽安妮娓娓道來。
逢簡水鄉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的杏壇鎮北部。是珠江三角洲區域內聞名遐邇的水鄉古村。既有江南水鄉的唯美,又融入了嶺南民風與建築的獨特,被稱為「順德周莊」。
逢簡古村四面環水,河道縱橫,魚塘星布。
民居古樸,多臨水而建,依河成街,輕舟往來。
村內古風雅韻,古宅錯落,石橋林立,樹木夾岸,林影綽綽,如詩如畫。
又因逢簡水鄉位於西江下遊錦鯉江畔,是歷史上「桑基魚塘」的重要基地之一。曾經這裡採桑織錦,繡房鱗次櫛比 ,是絲綢之路重要的貨源地之一。想想如此水道柔情的一方鄉土,居然也和「大漠孤煙直」的絲綢之路藕斷絲連,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番欽慕。
人傑地靈的水鄉,不僅盛產魚米、桑蠶,同時也廣出才秀。歷史上的逢簡,文人輩出,秀才、進士、舉人數不勝數,官員、商人也是不勝枚舉。這一點從遍布全村的祠堂就可以略窺一二。逢簡人當地習俗,凡有所成就,就會在家鄉建祖屋,修橋修祠堂,據記載,逢簡曾有78間祠堂,32間廟宇,30餘座古橋。雖然大部分歷經數百年已損毀,但保留下來,如今仍可見的也相當令人震撼。
有關逢簡古村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據記載,早在西漢時期,逢簡水鄉已有先進的農耕技術,經濟繁榮,文明興盛。
南宋以後,隨著北方中原地區政權割據,戰爭連綿,大批中原人南下避戰,逢簡水鄉也兼容並包了大量北方發達的文化及農耕知識,更加多元化。
明代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崛起,中國的絲綢遠銷歐亞大陸,逢簡古村也得益於其四通八達的水路交通,以及得天獨厚的溫潤氣候,成為繁榮昌盛的絲綢產地。
清末,逢簡水鄉絲織業最為鼎盛,有繅絲市場3個,300多張織布機,專職工人1500餘人,全村總人口萬餘。經濟繁榮,一度被稱為「小廣州」。
橋
來逢簡水鄉,最應該看的就是形狀各異,古香古色的石橋。
因古村繞水而居,沿河石磡蜿蜒近20公裡,因此橋是村中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當地村民介紹,整個逢簡古村內約有橋30多座,形狀各異,大小不一。其中最能見證當年水鄉集市繁華的三座石拱橋分別為明遠橋、巨濟橋、金鰲橋。
明遠橋始建於宋代,李仕修主建,歷經重修,現在所見是明代風格。明遠橋為三孔石拱橋,採用縱聯砌置法,紅色砂巖構築。橋長25米,寬4.6米,沒有臺階,馬車行人皆可通行。橋欄石華板上刻有各式各樣的花紋,兩側護欄上還雕有精美的石獅子。安妮早六點晨跑時偶遇這座古橋,立刻被吸引,拍下了清晨寧靜的明遠橋。
橋雖靜默,但意長悠遠,看著這座歷經千年的古橋,仿佛也觸碰到了古鎮千年歲月,一時間心胸激蕩!
除了年代久遠的明遠橋,還有一座獨特的橋梁——金鰲橋,在明遠橋西向不遠處,順水流前行幾百米可見之。
金鰲橋建於清代,長14米寬3米,單孔石拱橋。橋兩端各十三級石級,兩側護欄石柱28根,兩側橫欄上分別刻著「金鰲」和「玉蝀」。
橋雖不大,但來頭不小,據說是康熙皇帝御賜給當時還鄉的太子老師劉雲漢的。因劉老師特別中意御花園中的金鰲玉帶橋,所以皇上特準許他回鄉模仿一座。而當時的安郡王欣賞劉老師才華,還為其題匾「天半朱霞」,意為知識淵博,像天邊朱霞,映紅半邊天。
金鰲橋座落在逢簡大道一旁,鬧中取靜。坐在橋邊賞魚觀橋,看的是南國風光,心繫北國皇城。
巨濟橋在水鄉北部,和明遠橋,金鰲橋呈三足鼎立之勢。
據縣誌記載,巨濟橋也是宋代李仕修始建,但歷代均有重修,已看不到最初的面貌,如今看到的是1929年民國時期重建的樣子。
巨濟橋是梁式三孔花崗巖石拱橋,長24米寬4.45米,應該是水鄉內最大的橋。橋兩邊護欄上也有石刻花紋和石獅子裝飾。
值得一提的是,站在橋上,南望是進士牌樓,東側是流水人家,西側是祥勝橋。
到達水鄉的夜晚,出門隨便走走,剛好經過這裡,被流光溢彩的燈光吸引,駐足欣賞了這方美景。恰逢滿月,天空高懸一輪明月,與眼前的巨濟橋上下呼應,美得不可名狀。
祠堂
逢簡的古祠堂最多時達70 餘間。大多數保留著明代的建築風格。現存20多座,分屬不同的姓氏。
公祠內部陳設基本相似,對祖先功績的頌揚,本族人對生活的感悟,以及當地文化的展現。
比如宋參政李公祠,是李氏為祀奉南宋年間,從南雄珠璣巷遷居逢簡的先祖李仕修所建。建於明代,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修。是順德晚清祠堂的代表作之一。屋頂是彩色灰塑龍舟脊。祠堂木料皆用上佳鐵木,雕刻精美。
裡邊除了供奉李氏祖先神位,還有一部分是村史館,展覽了很多「老物件兒」,通過對這些文物及圖片的欣賞,可以很直觀的了解到賽龍舟,八音鑼鼓,人龍舞等當地風俗習慣。
此外比較大的祠堂還有劉氏大宗祠,黎氏大宗祠等等,時間關係未能一一走訪。
牌坊
前邊提到過,在巨濟橋旁邊有一個高大的進士牌坊,也叫梁氏進士牌坊。
逢簡水鄉人傑地靈,人才濟濟。曾出過馮氏一門八秀才,梁家三兄弟同為翰林的盛況。村史記錄,逢簡曾出過十三位進士,其中明朝進士梁喬升官至戶刑工部主事,為表彰其任職有功,皇上特御賜他回鄉建恩榮樓。
逢簡的進士牌樓採用柚木建造,下有大柱,上疊三層牌匾,據說全國僅有四座同類牌樓,被譽為廣東四大木結構牌樓。原牌樓六七十年代時遭毀壞,現所見是在原址按原貌復建的。但因其高大雄偉,又能突出逢簡水鄉的人文歷史,如今已成為古村標誌性建築。
順德是粵菜發源地,逢簡又是順德一寶地,因此美食文化必然豐富多彩。全村百年老店多個,烹調技巧多祖傳,經典菜品各有特色。比如瑞昌樓,黃媽媽金牌私房菜館等等。
水鄉魚鴨肥美,魚生,魚皮,魚腸,燒鴨等入菜均鮮美垂涎,值得一品。
此外粵式小吃也琳琅滿目,如:金榜牛乳、崩砂、雙皮奶、炒牛奶、姜撞奶、龜苓膏、魚蛋等等。特別推薦黑芝麻糊,村裡幾乎各家店都有手工現磨黑芝麻糊,清晨來一碗神清氣爽。
此行逢簡兩日遊,落腳於水鄉最美民宿——人木美術館。
初聞其名,以為只是一個藝術氣息濃厚的「美術館」,誰知除了文藝,還是實打實的「客棧」,喝茶,畫畫,談天,入睡皆可!
人木美術館在逢簡水鄉裡共有四處,主客棧位於古村入口處的逢簡市場對面,另外三處散布在村子東部河道邊。
人木美術館的創辦者是華南師範大學畢業的一名少兒美術老師,因此,人木的整體風格就是追求自然純粹,剛好與水鄉的詩情畫意很吻合。
人木客棧的房間幾乎都採用原木家具,色彩豔麗的配飾,行雲流水的插畫。
主客棧一層還有一個很大的畫室,遊客可以提筆抒發遊後內心的感悟。
水鄉裡處處是美景,自然與人文的美交織錯落,渾然天成,而走進人木,美則揉捏成床案臺基,變成可以觸碰使用的器具,融入生活。
此行人木美術館,由於同行小朋友較多,安妮選擇了人木美術館玫瑰苑的上下層套間,共六張床,可同時容納7-8人入住。房間裡既有公共玩耍空間,也有私密睡眠空間,功能區劃相當好。一層客廳100多平,帶廚房,來個小型轟趴都不在話下。
值得一提的是,人木玫瑰苑就坐落在河邊,躺在床上就能看水中的魚兒戲水。推開房門在河邊石凳上吃個早餐,喝杯咖啡,這樣的日子何其美好?
逢簡水鄉,遠離繁囂,清新淡雅,青磚牆,麻石路,古榕成蔭,鳥語花香,自然和諧。
對於喜歡回歸自然的人來說,逢簡是「塵囂疆鎖」的理想場所,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村內保留至今的多處古建築、古橋梁、古樹、古巷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完美融合,沉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凝聚了一個個美麗的故事、傳說。
逢簡水鄉,相當不錯的一方淨土,非常值得一遊!
關於作者:安妮巴頓,熱愛生活,喜歡旅行。走過五大洲30多個國家,優質旅遊創作者,旅行體驗師,青雲計劃獲獎者。持續輸出原創內容,分享旅途中的見聞與趣事。遊記持續更新中。如果喜歡安妮的文章,請您點讚鼓勵,同時也非常歡迎關注我,共同交流旅行心得及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