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喜歡做花燈,黑夜裡看到花燈裡溫暖的光,感覺可幸福了!」走進浮山後2小區孫志芳的家,記者一進門就被窗前一對大花燈吸引住了。現在的孫志芳是青島市非遺傳承人,對於手工花燈,他痴迷了一輩子,」人活著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真是太幸福了。現在在家裡可以專心花燈,還有這麼多人喜歡,我很知足。「
孫志芳告訴告訴記者,「我老家在昌邑縣飲馬公社瀏河鄉(緊挨平度),盛產全國著名的昌邑綢,現在很多人都在養蠶的,父母從農村來青島打工,農忙時還回老家種地,我就生在青島。」孫志芳透露,小時候就經常看爺爺、父親農閒時做手工花燈,自己在旁邊看特別感興趣,「那時候沒有電燈,黑夜的時候看到這麼漂亮的花燈裡有光透出來,特別幸福!」那時候起,孫志芳就跟在爺爺和父親身邊,幫忙做點簡單的工作。
上世紀 70年代,孫志芳去了內蒙古,很長時間沒有接觸過花燈,有一年春節,孫志芳和山東老鄉聚在一起,就提議怎麼過個有山東味兒的年,「那就做個花燈吧!」孫志芳想到就開始動手,利用手邊現成的材料,做了個簡易的花燈,「他家裡放了一對,我宿舍裡放了一對。我們就在花燈下,過了個熱熱鬧鬧的山東年。」
1979年回到青島後,孫志芳成為海慈醫院的一名普通鍋爐工,做花燈的熱情和痴迷也一直延續到現在。「業餘的時候我就做花燈,還做出了一個高達兩米的宮燈參加比賽,大家都很喜歡。」
「每次製作花燈之前,他都會在心裡勾勒出花燈的整體模樣,然後畫出草圖才能動手。」花燈從設計到製作全部由他一個人手工完成,畫草圖、做鐵架更要求像做工程一樣仔細,差一毫米也不行,像花燈中間的六根柱子,只要六根柱子的高度差一毫米,整個花燈就歪了。一對花燈一般需要花費孫志芳一兩個月的時間。孫志芳說,「沒有痴迷的勁兒,感受不到做這些瑣碎工作的幸福。」孫志芳透露,他在生活中古老的建築美,給了他很多的靈感,也讓他的花燈有著不同的味道,孫志芳還專門學習國畫、山水畫,「花燈上綢面手繪的山水,也是我一筆筆畫的。」
孫志芳家裡還有一個「巨作」,就是他歷時12年製作完成的彩繪龍舟模型創造了由世界紀錄協會認證的世界紀錄。「龍舟」長2米、寬0.45米、高0.95米,就擺在他家的臥室裡的大玻璃櫃裡,打開電源,龍舟頓時被「點亮」,樓臺亭閣、雕梁畫棟、細節精巧、美輪美奐,共使用了25485件木件 ,彩繪金龍1168條,按照明清時期的皇家制式製作。
孫志芳說,這艘龍船和花燈一樣,都是他嘔心瀝血的作品。作為青島市非遺傳承人,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更多的人去喜愛、了解手工花燈的藝術。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