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非遺傳承人孫志芳:從小痴迷做手工花燈「巨作」創造世界紀錄

2020-12-17 瀟湘晨報

「我從小就喜歡做花燈,黑夜裡看到花燈裡溫暖的光,感覺可幸福了!」走進浮山後2小區孫志芳的家,記者一進門就被窗前一對大花燈吸引住了。現在的孫志芳是青島市非遺傳承人,對於手工花燈,他痴迷了一輩子,」人活著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真是太幸福了。現在在家裡可以專心花燈,還有這麼多人喜歡,我很知足。「

孫志芳告訴告訴記者,「我老家在昌邑縣飲馬公社瀏河鄉(緊挨平度),盛產全國著名的昌邑綢,現在很多人都在養蠶的,父母從農村來青島打工,農忙時還回老家種地,我就生在青島。」孫志芳透露,小時候就經常看爺爺、父親農閒時做手工花燈,自己在旁邊看特別感興趣,「那時候沒有電燈,黑夜的時候看到這麼漂亮的花燈裡有光透出來,特別幸福!」那時候起,孫志芳就跟在爺爺和父親身邊,幫忙做點簡單的工作。

上世紀 70年代,孫志芳去了內蒙古,很長時間沒有接觸過花燈,有一年春節,孫志芳和山東老鄉聚在一起,就提議怎麼過個有山東味兒的年,「那就做個花燈吧!」孫志芳想到就開始動手,利用手邊現成的材料,做了個簡易的花燈,「他家裡放了一對,我宿舍裡放了一對。我們就在花燈下,過了個熱熱鬧鬧的山東年。」

1979年回到青島後,孫志芳成為海慈醫院的一名普通鍋爐工,做花燈的熱情和痴迷也一直延續到現在。「業餘的時候我就做花燈,還做出了一個高達兩米的宮燈參加比賽,大家都很喜歡。」

「每次製作花燈之前,他都會在心裡勾勒出花燈的整體模樣,然後畫出草圖才能動手。」花燈從設計到製作全部由他一個人手工完成,畫草圖、做鐵架更要求像做工程一樣仔細,差一毫米也不行,像花燈中間的六根柱子,只要六根柱子的高度差一毫米,整個花燈就歪了。一對花燈一般需要花費孫志芳一兩個月的時間。孫志芳說,「沒有痴迷的勁兒,感受不到做這些瑣碎工作的幸福。」孫志芳透露,他在生活中古老的建築美,給了他很多的靈感,也讓他的花燈有著不同的味道,孫志芳還專門學習國畫、山水畫,「花燈上綢面手繪的山水,也是我一筆筆畫的。」

孫志芳家裡還有一個「巨作」,就是他歷時12年製作完成的彩繪龍舟模型創造了由世界紀錄協會認證的世界紀錄。「龍舟」長2米、寬0.45米、高0.95米,就擺在他家的臥室裡的大玻璃櫃裡,打開電源,龍舟頓時被「點亮」,樓臺亭閣、雕梁畫棟、細節精巧、美輪美奐,共使用了25485件木件 ,彩繪金龍1168條,按照明清時期的皇家制式製作。

孫志芳說,這艘龍船和花燈一樣,都是他嘔心瀝血的作品。作為青島市非遺傳承人,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更多的人去喜愛、了解手工花燈的藝術。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青島市非遺傳承人孫志芳:從小痴迷做手工花燈「巨作」創造世界紀錄
    「我從小就喜歡做花燈,黑夜裡看到花燈裡溫暖的光,感覺可幸福了!」走進浮山後2小區孫志芳的家,記者一進門就被窗前一對大花燈吸引住了。現在的孫志芳是青島市非遺傳承人,對於手工花燈,他痴迷了一輩子,」人活著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真是太幸福了。
  • 手工花燈
    走進71歲市民孫志芳的家中,隨處    可見花燈的影子,客廳窗戶的兩邊懸掛著一對色彩豔麗、手工精巧的雙層六角飛簷造型花燈,茶几上的一盞花燈雛形正在製作中,還有花燈設計圖紙固定在展板上。今年,孫志芳被授予青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手工花燈」的代表性傳承人。他盼望把這門手藝教給年輕一代,卻一直等不到前來拜師學藝的人。
  • 非遺傳承人陳彩平花燈作品榮獲「世界傑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
    201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傑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獲獎結果已經公布,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仙居花燈」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浙江省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陳彩平兩件作品《繡球燈-五福捧壽》和《寶石燈—福祿壽禧》從參評的510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世界傑出手工藝品徽章」。
  • 南京非遺傳承人講述秦淮花燈製作過程
    做花頭  「不到夫子廟等於沒過年,到了不買盞燈等於沒過好年。」這是南京的一句老話。古往今來,秦淮花燈和金陵燈會,都是南京必不可少的傳統文化元素和民俗文化活動。  延續和傳承著金陵民俗的秦淮花燈,怎麼製作呢?日前,記者採訪了73歲的江蘇省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曹真榮。  曹家扎制花燈,到曹真榮時已經是第三代。受家學影響,他從小就迷上了扎燈,花燈事業一做就是60多年。在那雙布滿老繭的手上,還有一道道清晰可見的傷痕,那都是他與花燈相伴的歲月留下的痕跡。
  • 青島市非遺傳承人王德蕊:剪紙從娃娃學起 也讓外國朋友來學習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臺興路社區服務中心的「德蕊剪紙藝術培訓室」,有一位72歲的王德蕊老人,她從事剪紙已有40多年,她的剪紙之路從小時候萌芽,但年過百半才開花。作為青島市非遺傳承人,她近年來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傳播剪紙和教學上,「剪紙要從娃娃抓起,提高孩子們的審美和專注力。對於剪紙,我就像料理孩子一樣打理它」。現在還有不少外國朋友也跟王德蕊學剪紙,「讓剪紙藝術走出國門、發揚光大」,王德蕊說。
  • 「指尖技藝」創造「指尖經濟」,非遺傳承人再迎「春天」
    陸有文回憶,大概在1984年,花燈行業呈現井噴態勢,但到1990年左右,由於花燈品種單一造成審美疲勞,整個行業迅速走向蕭條。後來通過創新,生肖花燈順勢而生,讓秦淮燈彩煥發生機。「做花燈這一行,不要指望大富大貴,但通過努力把一家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還是可以的。退休前,我白天上班,下班後做花燈補貼家用。二兒子陸敏是我的徒弟,現在已辦理停薪留職,一門心思從事花燈創作。」陸有文說。
  • 青島市非遺傳承人王德蕊:剪紙從娃娃學起 也讓外國朋友來學習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臺興路社區服務中心的「德蕊剪紙藝術培訓室」,有一位72歲的王德蕊老人,她從事剪紙已有40多年,她的剪紙之路從小時候萌芽,但年過百半才開花。作為青島市非遺傳承人,她近年來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傳播剪紙和教學上,「剪紙要從娃娃抓起,提高孩子們的審美和專注力。對於剪紙,我就像料理孩子一樣打理它」。現在還有不少外國朋友也跟王德蕊學剪紙,「讓剪紙藝術走出國門、發揚光大」,王德蕊說。
  • 青島市非遺傳承人王丕文:開發新品「榼子」不光能做麵食做裝飾也很...
    半島記者 黃靖斐說到「面榼子」,年輕人可能不太了解,但逢年過節或者喜慶日子,還能看到刻有「龍鳳呈祥、十二生肖、福祿壽喜、年年有餘」等各種吉祥圖案的花樣饅頭、點心或月餅,而做這些都少不了用到「榼子」做模具。
  • 秦淮燈彩照新年 江蘇非遺傳承人講述秦淮花燈製作過程
    古往今來,秦淮花燈和金陵燈會,都是南京必不可少的傳統文化元素和民俗文化活動。&nbsp&nbsp&nbsp&nbsp延續和傳承著金陵民俗的秦淮花燈,怎麼製作呢?日前,記者採訪了73歲的江蘇省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曹真榮。&nbsp&nbsp&nbsp&nbsp曹家扎制花燈,到曹真榮時已經是第三代。
  • 看花燈,品美食!2020青島花燈會正月來相會
    1月10日,記者從帝一銘海參·2020青島花燈會發布會上獲悉,此次燈會將於2020年1月25日—2月9日(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在青島市市南區匯泉廣場火熱舉行,燈會以「燈影奇境·中國年」為主題,分為花燈初上·主題花燈展、一紙匠心·民俗非遺展、年味食光·小吃美食展、鼠你有戲·夢幻大劇場四大板塊。目前,市民可通過網上掃碼購票。
  • 看花燈,品美食!2020青島花燈會正月來相會
    1月10日,記者從帝一銘海參·2020青島花燈會發布會上獲悉,此次燈會將於2020年1月25日—2月9日(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在青島市市南區匯泉廣場火熱舉行,燈會以「燈影奇境·中國年」為主題,分為花燈初上·主題花燈展、一紙匠心·民俗非遺展、年味食光·小吃美食展、鼠你有戲·夢幻大劇場四大板塊。目前,市民可通過網上掃碼購票。
  • 元宵節跟著這些北京非遺手藝人學做花燈,傳習所裡歡聲笑語
    因為它最早只在宮廷裡見得著」,「將花燈做成瓶子的樣式,是取『平安』之意」……馬海捷與參加角樓圖書館花燈製作活動的孩子們合影留念。元宵佳節,忙壞了非遺手藝人。做燈的師傅更是忙上加忙,奔走在各種活動場所,帶著大人孩子一起做花燈、聊花燈,送來過節的美好祝福。要是市民參加活動沒盡興怎麼辦?
  • 元宵節跟著這些北京非遺手藝人學做花燈,傳習所裡歡聲笑語
    因為它最早只在宮廷裡見得著」,「將花燈做成瓶子的樣式,是取『平安』之意」……馬海捷與參加角樓圖書館花燈製作活動的孩子們合影留念。元宵佳節,忙壞了非遺手藝人。做燈的師傅更是忙上加忙,奔走在各種活動場所,帶著大人孩子一起做花燈、聊花燈,送來過節的美好祝福。要是市民參加活動沒盡興怎麼辦?
  • 王氏大花燈中的非遺情懷
    與物質文化遺產相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延續更多依靠個人的力量,為了留住美好,那些非遺傳承人在默默努力著。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王氏大花燈吧。王氏大花燈也叫龍鳳花燈,是浙江省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而王氏大花燈製作技藝屬於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花燈主要是在元宵,用於迎燈活動,是溫嶺市石橋頭鎮上王村代代相傳的工藝花燈。
  • 福建泉州非遺傳承人推廣傳統花燈製作:親身體驗更能產生興趣
    福建泉州非遺傳承人推廣傳統花燈製作:親身體驗更能產生興趣  【解說】2月16日,元宵佳節將近,福建省晉江市五店市傳統街區張燈結彩,遊人如織。各式花燈引得不少遊客駐足圍觀,也有不少遊客親身體驗花燈的製作。  【解說】來自江西南昌的遊客楊興彥帶著自己的女兒親身體驗了非遺花燈的製作,她表示,第一次親手製作花燈,感覺很不一樣。
  • 看非遺傳承人亮絕活!闊別多年,這種秦淮花燈又出現了
    一年一屆的「秦淮燈會」即將亮燈,這段時間,南京工匠、「秦淮燈彩」市級非遺傳承人陸敏格外忙碌。   南京工匠、「秦淮燈彩」市級非遺傳承人陸敏正在製作花燈「我8歲開始學做花燈,做花燈是我和家人的全部生活。」陸敏告訴記者,他父親的祖父那一輩就開始扎花燈,父親陸有文是有名的花燈藝人,到陸敏已是第四代。陸敏兄妹3人自懂事起,就跟著父親學扎燈,由於家境貧困,全家幾口就靠逢年過節扎燈扎風箏賣錢養家餬口。扎燈很辛苦,小時候劈竹削竹,竹刺經常刺進手裡,有時刀也會削到手,那時小小的雙手全是傷口。
  • 2020青島花燈會邀您嗨玩過大年!
    燈會將於2020年1月25日—2月9日(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在青島市市南區匯泉廣場火熱舉行燈會以「燈影奇境·中國年」為主題,分為花燈初上·主題花燈展、一紙匠心·民俗非遺展、年味食光·小吃美食展、鼠你有戲·夢幻大劇場四大板塊。燈海相映,紅紅火火過大年看海逛燈賞非遺民俗!今年,青島市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花燈會應約而來了!
  • "燈王"鄭祥霖 傳統花燈的守望者
    在很多老福州的記憶中,一盞盞手工製作的花燈,凝聚的是家人的關愛。福州人送燈有什麼講究?手工花燈又是如何製作的呢?接下來咱們一起去請教下,剛才節目中精美手工花燈的製作者,福建省級花燈製作"非遺"傳承人鄭祥霖。在鄭師傅家裡的客廳,懸掛著蓮花燈、四方燈、鼓燈等造型各異的傳統花燈。鄭師傅告訴記者,福州人過元宵有獨特的送燈習俗。因為"燈"與"丁"諧音,所以"送燈"寓意著"添丁"。
  • "燈王"鄭祥霖 傳統花燈的守望者
    在很多老福州的記憶中,一盞盞手工製作的花燈,凝聚的是家人的關愛。福州人送燈有什麼講究?手工花燈又是如何製作的呢?接下來咱們一起去請教下,剛才節目中精美手工花燈的製作者,福建省級花燈製作"非遺"傳承人鄭祥霖。在鄭師傅家裡的客廳,懸掛著蓮花燈、四方燈、鼓燈等造型各異的傳統花燈。鄭師傅告訴記者,福州人過元宵有獨特的送燈習俗。因為"燈"與"丁"諧音,所以"送燈"寓意著"添丁"。
  • 「非遺傳承人」邵誌慶:我唱花燈戲,我從貴州來
    原標題:「非遺傳承人」邵誌慶:我唱花燈戲,我從貴州來  今年十九大,邵誌慶可能是第一個在會上唱戲的人。她唱的是貴州家鄉味道的「文化特產」——花燈戲。  「慶祝十九大勝利召開囉喂,總書記的報告呀鼓舞人心囉喂,總書記來到貴州團依吆子喂,貴州人民呀齊歡騰囉喂。跨進新時代呀,譜寫新篇章呀,萬眾一心跟黨走喲,共迎輝煌、共迎輝煌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