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安陽市安陽縣(示範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扶貧幹部吹響衝鋒號角,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發起脫貧攻堅的總攻。他們促進貧困人口就業,推動扶貧車間復工,發展脫貧致富新產業……個個忙得熱火朝天。
千方百計促就業
「有了這麼好的工作,俺一定好好幹。」4月8日,在河南天蘊泉飲品有限公司,新員工張慶豐感激地說。
張慶豐是安陽市崔家橋鎮東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因腿腳不便,靠種菜、政策幫扶於2016年脫貧,但脫貧質量不高。上個月,鎮、村扶貧幹部推薦他到河南天蘊泉飲品有限公司就業,當了雜物工,月薪3000元。
安陽市安陽縣人社局就業辦主任邵海兵介紹,自2月下旬復工復產以來,河南天蘊泉飲品有限公司等44家企業積極扶貧,吸收127名貧困勞動力就業,使他們有了更穩定的工作,增加了收入。
「沒想到,困在家裡的這個月,我還能臨時就業掙錢。」北郭鄉張王元村貧困學生馬豔慧慶幸地說。馬豔慧就讀於東北大學,今年讀大四,正準備考研。受疫情影響,學校還沒開學,她閒在家中,既不能返校,又不便找工作,急得團團轉。
3月中下旬,安陽市安陽縣在全省率先開發了針對暫時無法返校返崗的貧困大中專學生疫情期間公益性崗位。馬豔慧籤了一個月的合同,成為村裡的信息錄入員。
現在,安陽市安陽縣已有74名貧困大中專學生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籤約公益性崗位,成為村裡的信息錄入員、疫情防控員、勞動力信息採集員、就業協管員等,聘期1個月到3個月不等,每月可領補貼1700元。
扶貧載體全復工
自復工復產以來,安陽市白璧鎮後白璧村仿真花插花產業扶貧基地負責人張豔英的手機幾乎被打爆,找她取貨、交貨的客戶絡繹不絕,光安陽市安陽縣內就有1700餘人。
「我們復工復產這麼快、這麼順利,得益於扶貧幹部的支持。」張豔英坦言。該基地的插花原料倉庫在縣外,防疫期間交通不暢,取貨困難。縣、鎮主要領導主動聯繫張豔英,協調辦理通行證、健康證,發放防疫用品,為該基地復工復產掃平了障礙。
如今,周邊鄉鎮、村莊的扶貧幹部跑腿,到該基地取貨,回去分發給群眾加工。「扶貧幹部上門服務,俺在家裡等著就行。今年,俺已插花7500枝,能掙1000餘元工錢。」後白璧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賈芹只說。
在安陽市永和鎮陳市村,馮寶印扶貧服裝加工廠又聞「機杼聲」。「我們復工半個多月了。除了因孩子沒開學需要在家看孩子的,其他工人都回來工作了。」馮寶印說。
「目前,安陽市安陽縣扶貧載體如扶貧車間、扶貧基地、帶貧企業、帶貧合作社等全部復工復產。」安陽市安陽縣扶貧辦副主任路景龍說,「不過,扶貧載體復工復產仍存在防護口罩緊缺、個別生產原料不足等困難,各級扶貧幹部正在加緊協調解決。」
探索產業找新路
4月7日上午,辛村鎮鄧伍級村的村集體大棚內溫度達到33℃,近半米高的葡萄苗正茁壯成長,新栽的西瓜苗也露出了新葉。自從種上葡萄、西瓜,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董海群幾乎天天往這裡跑,引導貧困群眾到大棚裡打工增加經濟收入。
「葡萄苗是去年12月栽的,明年開始有收益。今年,趁著葡萄植株還小,可以套種一季大棚西瓜,3月初栽苗,5月底掛果,比一般西瓜提前上市,能賺三四萬元哩。」董海群說,「這是我們從別的種植基地考察學習來的。」
在高莊鎮西崇固村,晚飯過後,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四清和妻子邊聊天邊麻利地給服裝穿吊牌。
「這是鎮裡搞的產業扶貧項目,扶貧幹部負責送貨、拉貨,俺在家裡就能掙錢。」張四清說,「俺茶餘飯後穿吊牌,啥也不耽誤,10多天穿了七八千個,能掙100多元哩。」
眼下,安陽市安陽縣各鄉鎮的不少村莊都在積極探索產業,謀求致富新路。各村依託農村優勢,大力發展產業,種西瓜、辣椒、中藥材,養兔子、羊、鵪鶉,加工內衣、食品……處處呈現出勃勃生機。
責任編輯: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