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胡潤研究院首次發布《2020胡潤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龍崗區在「三連冠」中國工業百強區榜首後不久,再次站在了「聚光燈」下,位居第二,贏得矚目。
本次榜單評選以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的19+2城市群為基礎,對全國570個區域進行了區域投資潛力的綜合評估,包括經濟實力、人口數量、教育醫療、環境生態、特色文化和科技創新等方面,最終選出最具投資潛力的100強區域。
同時,胡潤研究院從經濟發展、人口發展、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和文化發展五大維度分別評選出發展潛力區域Top10,深圳龍崗區僅次於上海浦東新區位居第二,其次是北京朝陽區、深圳寶安區和北京海澱區。
入選「2020胡潤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並佔據「榜眼」高位,經濟發展、人口發展、科技創新、文化發展均位列榜單前十,龍崗為什麼能?
堅定堅守
加速崛起世界一流「智創高地」
改革開放40年以來,龍崗積累了雄厚的工業基礎、強大的產業配套、開放的經濟結構。龍崗區地處深圳市東北部,位於深莞惠城市圈幾何中心,總面積約388平方公裡,建區27年來,從一個邊陲小鎮蝶變成現代化國際化的創新型城區。截至2020年,龍崗連續三年位列全國工業百強區榜首,地區生產總值穩居全市第二,是全國產業基礎雄厚、最具創新活力的區域之一。
從經濟上看,龍崗已成為產業大區。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85.8億元,增長8.1%;絕對值全市第二、增速第三;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888.62億元,增長10.3%,絕對值、增速均全市第一。2020年以來,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龍崗經濟發展勢頭依然強勁,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33億元,增長5.2%(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全市4.5、4.5和2.6個百分點),總量及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055.2億元,增長9.1 %,絕對值、增速均全市第一,充分展現了龍崗經濟的強大韌性。
智慧家園。
近年來,龍崗始終堅持以實體經濟為立區之本、強區之基。作為企業成長發展的一片沃土,這裡誕生了全球知名的華為、比亞迪等龍頭企業,以及雲天勵飛、艾尼爾等一大批行業翹楚,也助力兆馳、深南電路等優秀企業實現了更大發展。全區已形成以工業為主導、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撐、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全區集聚了信息通信技術、人工智慧物聯網、新能源、生命科學、電子元器件等產業集群。產業配套能力強,絕大多數企業的本地配套率超過60%,其中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的本地配套率超過90%,增加值佔全市75%,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信息通信技術產業聚集地。全區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200家,規上工業企業1833家,其中超千億元企業1家,百億元企業4家,十億元企業36家。
科技創新
城區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城無產不興。一路走來,龍崗的發展就是一部奮鬥史,這其中,產業的蓬勃興起給龍崗這塊熱土源源不斷注入發展動能,企業的壯大也讓龍崗有了配置全球資源的信心和實力。從發展動能上看,龍崗已成為創新強區。1992年,龍崗的產業形態主要以「三來一補」出口加工型企業為主體,且基本是前店後廠的「馬路經濟」業態模式。經過27年的發展,當前創新已經成為驅動龍崗發展的主動力。
記者獲悉,目前,全區89.6平方公裡納入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佔全市1/4,46.54平方公裡納入深圳國家高新區,佔全市近1/3。坂雪崗科技城等作為「一核五節點」納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規劃,節點數量居各區之首。近年來,建成3家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2家市十大基礎研究機構,以及高等信息科學研究院、深圳龍崗智能視聽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究機構,各類創新平臺超過200家,形成以平臺匯聚人才、技術、項目的發展格局。2019年,龍崗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保持在11%以上。全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15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9000億元。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佔全市的1/3,並第16次蟬聯全國第一。2019年,龍崗躋身「中國創新百強區」前五。
龍崗創投大廈。
強大完善的ICT全產業鏈是龍崗最顯著的產業優勢。龍崗是亞太地區ICT(信息通信技術)產業中樞,擁有ICT產業研發人員5萬餘人,集聚了亞太地區第一大網通設備製造商和第一大伺服器品牌商華為技術、第二大移動終端品牌商華為終端、第一大移動終端玻璃蓋板製造商伯恩光學、第一大移動終端外殼製造商比亞迪精密、第三大移動終端精密小件製造商領益科技、第一大專網通信設備製造商海能達、移動終端玻璃蓋板五強企業中南創發、通信網絡物理連接設備十強企業中興新地、移動終端表面處理十強企業中南創發和正和集團。特別是,區內ICT產業巨頭華為是全球最大的ICT設備供應商,其5G基站、核心網設備處於世界頂尖水平,且在全球有1.3萬多家供應商。雄厚的產業基礎為創新創業提供了豐富的人才資源、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堅強的技術支撐。
志存高遠
將「人口紅利」變「人才紅利」
「龍崗越來越熱鬧了,也越來越塞車了!」龍崗市民冷先生送小孩上學,不由發了個牢騷。近年來,這個深圳東部的產業大區人口越來越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龍崗區實有人口接近500萬。而從龍崗區11個街道公開的人口數據來看,坂田街道、龍城街道、布吉街道、南灣街道、平湖街道人口都比較多,在50萬以上。到了晚上,各大新建樓盤都萬家燈火,住得滿滿當當,「很多新樓盤都賣完了!」一位房地產中介感慨道。
大運軟體小鎮。
水積魚聚,木茂鳥集。或許,這就是產業大區龍崗常住人口為何持續增長原因所在。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一方面在於龍崗近年深度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發展新舊動能轉換、人口置換;另一方面得益於龍崗這些年深度城市化,房價和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生態環境較好,宜居宜業優勢明顯。「近年龍崗流入人口持續增加,主要跟該區房價、生活成本相對較低,政府對大學生入戶補貼力度大等因素有關。隨著各項公共配套不斷完善,龍崗區宜居宜業的優勢會更加突出,對人才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強。」有分析人士指出,人口持續增長尤其是高學歷人才的流入,推動了龍崗經濟社會快速高質量發展。
「龍崗經濟發展的迅猛勢頭並非偶然,首先,由於經濟總量基數低,凸顯了後發優勢;其次,土地存量大使得龍崗在既有產業轉化升級方面優勢明顯。」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作為東部中心城區,不斷提升的公共服務也帶動人口快速增長,進一步推動片區經濟的發展,未來,這個深圳東部產業大區如何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精彩嬗變,令人期待。
文化育人
共築有溫度有情懷的精神家園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和軟實力。龍崗歷來重視文化事業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龍崗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下,文化領域多元多樣多變特徵凸顯,老百姓對精神文化的多樣化多層次需求也日益旺盛,面對不同於以往的新趨勢新挑戰、新目標任務,龍崗從戰略的高度推動全區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今年以來,龍崗全面推進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區體育中心獲評「全國殘疾人體育先進單位」,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考核評估由原來的全市第七名躍居第二名;舉辦廣東省群眾藝術花會、深圳聲樂季等品牌文體活動80多場,高雅藝術進基層18場;舉行不可移動文物活化利用推介會,其中,大田世居入圍省文物古蹟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同時,加快促產業升級。大運中心入選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服務綜合體典型案例,成為華南地區首個騰訊電競推薦大型體育場館,並舉辦系列高水平電競賽事;舉辦亞太冰壺錦標賽、FINA冠軍遊泳系列賽、大芬油畫雙年展與中青年作品展等高端文體活動,崑崙鴻星萬科陽光女子冰球隊奪取中國冰球歷史上首個世界頂級職業聯賽冠軍;甘坑社區成為全市唯一的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
此外,龍崗加緊推設施建設。完成大運中心體育場田徑賽道升級改造,紮實推進深圳第二音樂廳、龍崗國際藝術中心等重大項目,寶龍街道文體中心項目開工建設,布吉街道文體中心項目完成用地收回並移交新的中標方加快建設,新建群眾身邊的便民文體設施40處。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龍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嚴守生態安全底線,謀綠色發展、做綠色文章,用短短4年時間,還清了40多年的歷史欠帳,交出了成績優異的「生態答卷」,成功獲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讓綠水青山轉化成優質的營商環境,成為龍崗群眾、企業家的致富靠山。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站在「雙區」建設新起點的龍崗人,應進一步解放思想,弘揚改革「拓荒牛」精神和「殺出一條血路」的氣魄,勇蹚「深水區」,善打「攻堅戰」,破解前進道路上的瓶頸和制約,以「領跑者」姿態逐浪「雙區」建設大潮,奮力實幹再迎龍崗發展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