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放大招:99元暢享全國無限流量+1500分鐘通話,叫板移動電信!

2020-12-25 科技小李哥

如今已經徹底步入了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消費者對於流量的需求也是越來越高,三大運營商也是看準了這一風口,為了吸引消費者圍繞著流量套餐展開了激烈競爭,面對移動電信的壓力,聯通近日對於此前的冰激凌不限量套餐也是進行了打折促銷,價格方面可謂相當實惠。

聯通冰激凌套餐共分為兩種,一種月租費為398元,套餐內包含全國無限流量+無限語音,一種月租費為198元,套餐內包含全國無限流量+1500分鐘國內語音,套餐外兩種短、彩信均為0.1元/條。

而在目前冰激凌套餐團購活動中,398元檔冰激凌套餐4人及以上參團,只需139元便可暢享全國無限流量+無限語音,而198元檔冰激凌套餐4人及以上參團,只需99元即可暢享全國無限流量+1500分鐘語音。此外4人以內參團辦理也有相應的優惠。

綜合來說經過打折促銷後的冰激凌不限量套餐在性價比上可謂是明顯提升,相比移動電信目前類似的不限量套餐價格上也要便宜不少,對於移動電信也是不小的壓力,小夥伴們,對於聯通打折後的不限量套餐你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互相交流看法。

相關焦點

  • 移動放「大招」,繼電信49元無限流量,來個19元享無限流量
    而隨著網速的提高,用戶對於流量的依賴也變得著重起來。還記得移動的「5元/30MB流量」嗎?當年的2G網絡30MB就夠用了,如今30GB流量都不夠用!隨著人們對於流量的需求,移動、聯通和電信組成的三大運營商也是推出了很多相應的套餐,提供給用戶選擇,而這些套餐中,日租卡和無限流套餐也是相當熱門的兩種套餐!不過我們理想的無限流量應該是無窮無盡的流量吧?
  • 移動、聯通、電信高端套餐:588元流量、千兆寬帶、通話隨意用
    前不久,移動調整了自家的高端套餐,現在我們聯合聯通和電信,就來看看三大運營商的高端資費套餐上,到底誰相對更划算、更實惠一些。 中國移動
  • 聯通再次放「大招」,29元無限流量+500分鐘通話,人人都可以辦理
    相信大家都知道,隨著近兩年4G網絡在全國範圍內的普及,我們大家對於數據流量的需求和消耗也是越來越大。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家則作為一直壟斷國內通信行業的運營商,其高昂的流量資費一直飽受網友的詬病。
  • 電信推無限流量套餐僅50元, 送1200分通話,誰能更實惠!
    據悉,從中國電信的地推人員處了解到,中國電信推出了「50元辦理無限流量套餐」活動,該無限流量套餐包含省內流量無限、全國流量1G以及1200分鐘國內通話,這樣的套餐原本需要99元才能辦理,如今僅需要50元辦理,而且沒有什麼限制。因為這是員工福利套餐,只要是企業員工,都可以登記辦理。這樣以來,中國電信是首家將無限流量套餐降至50元的電信企業。
  • 聯通、移動徹底爆發了!20元、19元享無限流量,電信要「遭殃」?
    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組成的三大運營商,為了響應國家「提速降費」的措施,也相繼提出了「無限流量卡」!三大運營商在無限流量卡領域,也開闢了很多套餐,如99元無限力量卡、「任我用套餐」、「冰淇淋套餐」等套餐,這些套餐要麼是國內流量無限量,要麼是省內流量無限量,要麼就是國內流量語音雙無限量!然而,令網友十分憤懣的是,無限流量卡的限速條件!
  • 電信49元無限流量,聯通20元,移動10元!網友:什麼時候輪到我?
    比如在山東省,電信推出的省內無限流量,僅僅需要49元的月租,就相當於其它省份的99元月租,這49元就可以享受到省內無限流量,同時還贈送1GB的國內流量,免費贈送1000分鐘的國內語音通話時長,這麼多優惠的套餐,的確十分難找,不過目前就發現電信官網再山東省上有這個套餐,其它省份的用戶,可以到電信營業廳諮詢相關情況
  • 打臉中國移動,聯通全國無限流量套餐比移動便宜將近一半
    在網際網路套餐上沒有優勢的中國電信,其開始瘋狂促銷無限流量套餐,將原本99元的省內無限流量套餐進行五折促銷。還推出了49元全國無限流量套餐,但流量超過10G後就自動限速。而99元的無限流量套餐,則是阿紫20G後開始限速,還贈送300分鐘的國內通話,但優惠期為一年,過後將恢復138元的價格。
  • 電信不限量套餐升級,全國無限流量+3000分鐘通話,網友:超值!
    對於現代人來說,最無法忍受的事情莫過於手機有電,卻沒流量可以用了。流量資費偏貴,不耐用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現在一個普通用戶,一個月用掉2G流量,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但是運營商之間,對於流量資費的態度卻截然不同。聯通和電信都推出了各種版本的網際網路套餐,和無限流量套餐。
  • 電信大暴擊!不限流量30元戰狼套餐秒殺移動聯通,網友:實在良心
    中國三大運營商中,電信一直是處於第三的位置,但是隨著手機全網通之後,電信的用戶也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長,電信不但資費優惠,更重要的是通話無輻射,綠色環保。為了改變自己多年落後的位置,電信不斷推出多種流量套餐以此來吸引用戶。
  • 電信無限流量套餐升級:99元全國不限流量+百兆寬帶,更實惠
    在網際網路套餐卡中,聯通最為積極,而電信稍顯乏力,但是最近電信推出了一款相當實惠的無限流量套餐。馬上就到了年末,中國電信卻悄悄推出了一款更實惠的無限流量套餐卡。該卡贈送了很多業務,而資費方面分為兩個版本,分別為99元和199元兩種。
  • 中國聯通「流量霸王餐」省內流量不限量+1800分鐘通話僅需99元!
    摘要:進入2017年,移動、聯通、電信紛紛加入第二卡槽的爭奪戰中。對於電信、聯通頻繁推出的4G流量套餐,實現自身4G用戶的快速增長,從而縮小和移動、電信的差距。雖然中國移動在4G用戶上遙遙領先於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自然成為兩者的主要競爭對手。
  • 中國電信放大招,新0元套餐流量隨便用,送500分通話,移動很無奈
    否則,中國移動也不會依舊執行「5元30M」的流量政策。在2016年,59元左右的套餐,三大運營商均贈送用戶1G全國流量,套餐外流量均是0.29元/M,1G則是50元。進入2017年後,聯通電信開始推出低價網際網路套餐,贈送用戶更多流量,而中國移動也推出了類似的日租寶套餐。
  • 7元「無限流量」套餐,移動將了聯通一軍
    中國移動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被逼到這種境地。近兩年,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兩者不斷打出組合拳,先是推出六模全網通手機,隨後兩者實現 4 G 基站共享,即便是中國聯通和中國幾乎同時推出低價網際網路套餐,將 4 G 月資費最低降至 3元,省內流量實現5 00M/ 元,升級後都是 1 G/ 元的全國流量。
  • 移動良心了?聯通電信措手不及!38元不限流量500分鐘通話
    說到手機上網可能大家都有話說,但是對於中國移動的流量資費大家又是敢怒而不敢言,畢竟自己的移動號碼用了太久,再加上聯繫人和銀行預留或者綁定軟體等原因不可能說換就換,所以,現在大家都還在用著高達18元,某些地區甚至高達38元的保號套餐,不得不說中國移動真「狠」吶!
  • 中國移動強勢反攻:40G大流量+3000分鐘通話,聯通電信要遭殃!
    國內4G網絡發展迅速,三大運營商在流量套餐上不斷進行較量。雖然中國移動擁有如今最多的4G用戶,可是在攜號轉網一錘定音之後,移動的狀況卻不容樂觀。反觀聯通和電信不斷推出網際網路套餐,吸引了大量用戶,尤其是騰訊王卡最為火爆,已經擁有5000萬用戶。
  • 電信放大招!為搶移動、聯通用戶,推出19元超大流量套餐!
    電信放大招!為吸引移動聯通用戶,推出「良心」套餐!工信部於今年11月30日之前全面開放攜號轉網的政策,趁著三大運營商5G資費套餐的公布,也讓消費者在三大運營商之間能夠自由選擇。我們並不能猜到,也許是聯通、也許還可能是移動、電信,每家都有自己的長處。在寬帶領域,電信、聯通分別佔據著大江南和北,而中國移動卻一直處於尷尬的地位。但在行動網路領域,移動基站信號覆蓋率最高,更何況,5G元年,移動5G預計投入250億人民幣,而聯通和電信各投入90億人民幣,同一個城市,移動的5G信號覆蓋率會比電信、聯通的覆蓋率要高很多。
  • 中國電信突然宣布,流量隨便用降至49,含300分通話,移動很無奈
    原因是聯通電信都推出了低價網際網路套餐,最低僅3元,但中國移動卻沒有。另外,聯通19元的騰訊,僅包含騰訊系App免全國流量和1元500M的日租寶流量,但電信推出的阿里魚卡,每月19元,雖然免流量App沒有騰訊王卡多,但多了1G流量和100分鐘國內通話,還有1元800M的日租寶流量,可以說差距顯而易見。
  • 聯通又「放大招」?無限流量只要19元?網友:「套路」太深
    而現在移動擁有更多的用戶,所以在保留用戶的時候移動相比於其他的兩個運營商需要付出更多。在攜號轉網的這個規定一旦公布之後,很多的用戶表示會從移動轉向電信。所以說移動想要保留用戶是要下更多的努力的,因為本身用戶是比較多的,所以只要保留現在的優勢就可以在5G到來的時候繼續保留優勢。而處於中間的聯通,到底應該怎麼辦,才能擴張自己的用戶。
  • 聯通「女神卡」吊打移動飛享套餐,2GB全國流量+200分鐘通話
    為了響應國家「提升降費」號召,三大運營商想出了很多辦法,以中國聯通和電信為代表,與很多家網際網路巨頭聯合推出手機卡,比如「大王卡」、「大魚卡」、「大聖卡」等受到很多用戶的喜愛和好評。在這方面,中國移動走得最慢,幾乎沒有與任何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聯合推出手機卡。
  • 它再次推出全新「流量卡」,全國流量免費使用,1500分鐘國內通話
    它再次推出全新「流量卡」,全國流量免費使用,1500分鐘國內通話近年來,在簡訊、電話等傳統業務衰落的情況下,中國移動、聯通、電信運營商已將業務重心轉移到手機流量和寬帶業務上,競爭逐漸激烈,各公司紛紛製造優惠來吸引新人老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