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提到「非遺」,你能想到什麼?賓陽炮龍節?劉三姐歌謠?京族哈節?嘿嘿~作為標準吃貨的小編,分分鐘想到的就是「非遺美食」!所以,今天小編要和你聊的是廣西這些不得不說的「非遺美食」~吃貨們看完記得點讚轉發收藏喔~
涼棕通常是五月端午吃的傳統美食,現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在廣西,涼粽以「灰水粽」居多。包粽子前先到山上砍回一些諸如苦楝樹等樹木的枝葉,在陽光下曬到半乾時就堆放到平地裡燒,然後把得到的灰放到一個竹製容器裡用清水衝濾,最後用過濾得到的棕黃色的水來浸泡準備好的糯米。經過浸泡後的糯米會在原來的香氣中透出一股草木灰特有的清香,包出的粽子煮熟後多呈淡黃色或者棕黃色。
五色糯米飯是壯族地區的傳統風味小吃。因糯米飯呈黑、紅、黃、白、紫5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或清明節時節,廣西各族人民普遍製作五色糯米飯。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
天等的辣椒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優農產品,是在天等縣特定的土質和氣候條件下種植的名優辣椒。天等辣椒醬是廣西天等縣的特色產品,用小米辣椒製作,及其辣而香。
賓陽酸粉以其特有的嫩滑、酸甜可口、香脆誘人聞名遐邇。酸粉是一種涼拌粉,有好多的配料:紅燒肉、油炸肉、黃瓜絲、花生米、蒜末、生辣椒等,再加入特製的酸甜醬水,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酸粉便呈現在你的眼前。
水街的名小吃很多,粉餃就是其中一品。在南寧,水街粉餃與老友粉齊名。然而,因為很多老店的技藝已經失傳,很多人只聞其名,難睹其容,難嘗其味。正因如此,水街粉餃才最讓人難忘。如今,老甘粉餃已經註冊商標,成為品牌。 粉餃選用優質的大米,經過泡、洗、挑選,磨米、調漿,蒸製等十幾道純手工製作工序,在這過程中絕對不能加任何添加劑,搓出來的粉皮厚實有彈性,蒸熟後也結實有嚼頭。
上林旱藕也叫它芭蕉芋,洋芋。它的葉子跟美人蕉很相似,食用部分是它的塊莖,很多老廣西小時候都吃過,現在多用來做成了粉條。
沙糕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先秦就有類似沙糕的品種了。揚美沙糕有芝麻餡、花生餡、蓮蓉餡、棗蓉餡、八寶餡、水晶餡等多種品種。傳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將葫蘆裡的仙藥送給揚美一個好心的小夥子,吩咐他做沙糕時將仙藥放入其中,不但治好了母親的病,還因為沙糕鬆軟香甜,銷路很廣,使揚美沙糕美食為八方所公認。
老友粉是廣西南寧的本土美食,於2007年入選南寧公布的首批2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柳州的螺螄粉、桂林的桂林米粉同為廣西「三大米粉」。南寧人認為酸辣可口的老友粉夏天吃著開胃,冬天吃著驅寒。老友粉是當地沒有階層分化的小吃代表,非常具有民生氣質。這種粉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把酸和辣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南寧小吃的獨特風味之一。
螺螄粉除了鮮、酸、爽、燙,辣味也是它的獨特之處。它由柳州特有的軟韌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筍、花生、油炸腐竹、鮮嫩青菜等配料及濃鬱適度的酸辣味和煮爛螺螄的湯水調合而成,因有奇特鮮美的螺螄湯,使人吃一想二。外地人可能不習慣螺螄粉湯辣和腥的味道,而這恰恰是螺螄粉最大的特色。精心熬製的螺螄湯具有清而不淡、麻而不燥、辣而不火、香而不膩的獨特風味。
全州醋血鴨是桂林全州的一個漢族特色美食,採用盛夏上市的子鴨為原料,殺鴨留血、注入酸醋,以嫩薑或苦瓜為配料,將鴨肉先武、再文火燜熟,在出鍋前倒入醋血。成品上桌,清香沁人心脾、美味讓人難忘。醋血鴨這道菜看著驚人,吃起來卻沒什麼血腥氣,倒是醋香撲鼻,而且鴨肉綿軟入味,酸辣鮮香,開胃可口。
恭城人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有的家庭甚至三餐離不開油茶。恭城一帶還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澀,並因煮的時間恰到好處,使恭城油茶被舉為各地油茶之冠,享譽桂北和廣西各地。喝油茶不分季節,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來則不分早晚,隨時煮好奉客,而且更為豐盛。恭城現在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長壽的秘訣跟油茶也有莫大的關係。
凌雲白毫茶,屬於綠茶類。原名「白毛茶」,又名「凌雲白毛茶」,因其葉背長滿白毫而得名,素以色翠、毫多、香高、味濃、耐泡五大特色聞名中外,為我國名茶中的新秀。凌雲白毫產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凌雲、樂業二縣境內的雲霧山中,以青龍山一帶的玉洪、加尤兩地的白毫茶品質最佳,產量最多。凌雲白毫茶茶樹品種獨特,是喬木大葉種類型,芽葉密披茸毛,以白毫滿身而得名。
來源:廣西旅遊發展委員會
掃一掃 請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