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萬珠之王的天珠,在近幾年大力度的宣傳和炒作之下,進入了越來越多人的視野,其價格也早已絕塵而去,為大多數人所不能接受,六位數甚至也只能買到入門級別的珠子。在這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下,抱著投機的心態,一批又一批人開始研究如何仿造天珠。而本文的目的就是教你如何撥雲見日,學會如何看出這些高仿天珠的破綻。
在所有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天珠的概念。所謂天珠,一定是具有千年以上歷史,在西藏,尼泊爾等西亞地區被代代傳承下來,並且是以瑪瑙為底人為鑲蝕加工過的的珠子。天珠的鑲蝕工藝早已失傳,紋飾多以眼紋,虎紋(折線)出現,特殊的有蓮花,寶瓶,菩提葉等。天珠的分類主要有三種,第一種,至純天珠,這種天珠形制最規整,通體白化,寶氣十足,又以牙黃色最為珍貴。第二種,措思天珠,這種天珠圖騰多樣,沒有白化工藝,光打可透,尺寸一般也偏大。第三種,旁系天珠,包括鑲蝕羊眼天珠(圓板型),鑲蝕藥師(球形),鑲蝕黑白珠和崩系天珠。
由於天珠的珍貴性以前就有人開始仿製,不過材質多不為瑪瑙,常見的有琉璃的,樹脂的(料珠)和一些石質的。由於質地不同,所以很好區分,在此不再詳細討論。需要注意的是,既是這些珠子可能有些年份,但也只能歸為仿珠,沒有什麼收藏價值,花幾百塊買個樹脂做的料珠實在可惜。然而有一種特殊的老仿珠,質地為瑪瑙,國內普遍稱為不丹仿珠。但是,經過調查,這種珠子其實是19世紀後期生產於德國的Idar-Oberstein。這種珠子的特點就是,和措思工藝很像,但是畫工一般很差,玻璃感很強,沒有風化,而且圖騰多以6或者9眼出現。曾經在貼吧上與人討論過這種珠子,結果兩天後就發現自己寫的東西被原文抄下,然後隨便配了張低仿新珠的圖在微信圈販賣,對於這種行為實在反感。在此聲明,這種珠子雖有一定歷史,但是也為仿天珠,沒有收藏價值。
說完老仿,下面講新仿。臺灣人最早開始研究製作高仿天珠,不得不說,臺灣仿珠目前應該是仿的最好的。這種仿珠,多以仿至純的出現,其咬色做的近乎完美,沒有通用的辨別方法,辨別天珠有個小技巧就是,不要輕易相信特殊圖騰。上圖這個新仿天珠的圖騰我從未在真天珠身上見過,有可能是我孤陋寡聞,更大可能是這是個臆造圖騰。這個珠子的咬色做的還不錯,但是過於刺眼的光氣(賊光)和刻意的風化紋出賣了它。
近年來,見過越來越多的高仿珠子,不僅有高仿天珠,甚至有高仿藥師,高仿西瑪等等,筆者自認眼力不錯,但是在網購中也吃過幾次藥。所以永遠多長一個心眼,有時候多要一張清晰的圖片,多找一位高手過目都能避免很多經濟上的損失,然而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練就一雙慧眼。歡迎到古吉天珠一起和吉吉老師交流、鑑定、保養以及共同學習探討文玩藏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