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歐洲戰場:市場花園行動

2020-12-24 騰訊網

1944年夏,盟軍已經佔領了法國大部分區域,只有巴黎還在德軍手中,8月19日,法國抵抗組織在巴黎起義,與德軍進行巷戰,同時,自由法國領導人夏爾·戴高樂說服了盟軍最高決策層對起義軍給予支援。8月25日,德軍指揮官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向盟軍投降,戴高樂前往巴黎,宣布巴黎解放。此前,希特勒曾下令放火燒掉巴黎,但肖爾蒂沒有執行希特勒的命令。巴黎解放後,盟軍越過塞納河向德國邊境地區挺進,但隨著戰線拉長,盟軍的物資補給出現了問題。德軍在撤退時毀掉了法國的港口,盟軍的物資只能通過諾曼第,再經公路運往幾百公裡外的前線,為此盟軍前進的速度放緩。

戴高樂抵達巴黎

1944年9月3日,盟軍佔領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第二天,英軍又奪下了位於斯海爾德河的安特衛普港。盟軍計劃從安特衛普港輸送物資,但從城內撤退的德軍沿著斯海爾德河建立起防線,並在河道內布滿了水雷。1944年秋,盟軍的物資短缺愈加嚴重,為此,蒙哥馬利制定了一個十分冒險的計劃。盟軍計劃在安特衛普以東打開一個通道,然後穿過荷蘭南部地區,直達德國邊境附近的阿納姆,最後跨過萊茵河進入德國境內。這樣盟軍不僅可以繞過德軍的齊格菲防線,深入德國腹地,而且還可以節省物資,但無疑是一場苦戰,盟軍空降部隊必須奪下位於藏恩、費赫爾、赫拉弗、奈梅亨以及阿納姆的橋梁,裝甲部隊還要迅速前往支援,這樣才能保證空降部隊不被德軍擊潰。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一向喜歡穩紮穩打,派出大部隊行動,但這次,他批准了蒙哥馬利的計劃,此次行動被命名為「市場花園」。

市場花園行動示意圖

1944年9月17日,「市場花園行動」開始實施,3萬名盟軍空降兵在德軍佔領區著陸,美軍101th空降師迅速佔領了位於費赫爾的橋梁,同時,美軍82th空降師也順利奪取了位於赫拉弗的大橋。但位於藏恩的橋梁已被德軍炸毀,德軍的抵抗也使得盟軍沒能奪下位於奈梅亨的橋梁,英軍1th空降師則在阿納姆大橋與德軍陷入苦戰,此外,盟軍裝甲部隊也遭到了德軍的襲擊,行進緩慢。9月18日,盟軍裝甲部隊抵達藏恩,並在那裡臨時搭建了一座橋梁,9月19日,盟軍裝甲部隊跨過費赫爾和赫拉弗抵達奈梅亨,在那裡,盟軍遭到了德軍頑強的抵抗。9月20日,盟軍終於抵達阿納姆,但一切都太晚了,在阿納姆大橋北端戰鬥的英軍空降師已被德軍俘虜,由於沒有充足的物資,西線的戰事似乎陷入了僵局。(這就是電影《遙遠的橋》的藍本)

盟軍計劃奪取的橋梁

1944年9月底,盟軍向駐守斯海爾德河的德軍發起進攻,試圖打通安特衛普港的出海口,以解決物資補給問題,但德軍放水淹沒了大片地區,盟軍進展緩慢。三周後,盟軍終於佔領了河堤,但德軍仍然控制著瓦爾赫倫島,1944年11月1日,盟軍向瓦爾赫倫島發起進攻,一周後,德軍被擊潰。隨後,盟軍派出掃雷艦開始清除河道的水雷,11月28日,盟軍第一批物資抵達安特衛普港,現在,盟軍可以繼續向德國邊境推進。但此後,天氣變得惡劣起來,秋天的雨水將戰場變成了沼澤,1944年末,盟軍不得不再次停止前進,等到來年春天再行動。與此同時,希特勒也在準備發起一場大規模反攻,試圖扭轉西線的局勢。

相關焦點

  • 空降兵的噩夢,市場花園行動,二戰大規模空降作戰的絕唱
    市場花園行動在軍事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最大規模的空中襲擊。1944年6月盟國諾曼第(Normandy)登陸以後,聯軍在英國馬歇爾蒙哥馬利(MarshalMontgomery)的指揮下發動了又一次驅逐德國侵略者的攻勢。目標是從比利時經阿納姆(Arnhem)到Ruhr地區,為了給德國軍事工業造成短期停滯並為隨後進軍首都柏林做準備。
  • 二戰時如果德軍來到亞洲戰場,日軍去到歐洲戰場會怎樣
    現在網上關於二戰有各種各樣的假設。這其中一個比較有趣的假設就是:如果二戰期間德軍和日軍互換位置結果又會如何呢?德軍在亞洲戰場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日軍如果去歐洲戰場又會發生什麼呢?歷史本來是不存在假設,但人們往往總會忍不住進行假設。二戰時期德國是以坦克等陸戰武器聞名的,而日本則以航母等海戰兵器著稱。這樣兩支軍隊互換戰場會發生什麼呢?
  • 市場花園行動執行時的背景,如此高風險的行動,到底是為了什麼?
    二戰中,規模最大,也是最為冒險的空降行動,就是市場花園行動。毫無疑問,這場發動於1944年9月17日至9月25日結束的行動,是一場巨大的失敗,讓盟軍損失了許多優秀的傘兵,並且錯失進攻良機。然而此時盟軍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部隊緩慢的向前推進,但勢不可擋。既然如此,盟軍為何要發動這麼一場自殺攻勢呢?
  • 二戰德軍坦克為啥能橫掃歐洲戰場? 蟄伏20年用木質模型苦練
    戰場偽裝是戰爭中保護己方信息、迷惑敵人、減少損失的重要手段,和今天的複雜電磁環境不同,在二戰期間,發起空襲除依靠情報外,飛行員的目視判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二戰中,交戰雙方為迷惑對手、減少空襲損失,曾準備了大量的「特製模型」來接受對方的彈藥攻擊。
  • 二戰時歐洲戰場為何比亞洲戰場較快落幕:德國實力不如日本
    曾經有人提問過,二戰時歐洲戰場為何比亞洲戰場較快落幕。普遍的解釋大都將問題延伸到民族性的討論,認為日本的忠君愛國根深蒂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又或歐洲將戰爭視為一場衝突,亞洲卻視之民族的存亡關鍵。可筆者在閱讀相關著作之後,心生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 二戰歐洲和東亞戰場打的火熱,西亞中東國家都在做些什麼?
    ——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2182字,閱讀約5分鐘提起二戰歷史,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和遠東戰場的重要戰役上。這些年一直火熱的西亞地區怎麼會沒有存在感?直到1943年,歐洲老大哥們打得昏天黑地,無暇顧及西亞,敘利亞宣布獨立,才開始守望國家,自己的軍隊沒有參加二戰。約旦原本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後來被以英國為代表的國際聯盟分成東、西兩部分。西邊又叫巴勒斯坦,東邊叫外約旦,二戰期間,英國忙於與法西斯集團作戰,損失慘重,沒有精力對付宣布獨立的約旦。
  • 美國二戰五大空降師盤點,其中有兩個空降師一直在打醬油!
    本期觀史君將帶大家了解一下二戰時期美軍的傘兵師,當時美軍共有五支傘兵師。在二戰中,其首戰即是諾曼第登陸,其後市場花園行動、阿登戰役、中歐會戰也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受命於危難」是該師的格言,可見當時這支部隊承擔的重任。戰爭結束後該師又經裁撤重建,直至今日。
  • 二戰歐洲戰場的明星,波音研製的重型轟炸機——B-17「飛行堡壘」
    從此轟炸機開始以金屬為為材料,美國更是在二戰前期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屬機身的4發轟炸機B-17。二戰期間,B-17轟炸機可是在歐洲空中成為了轟炸法西斯重要的遠程四發重型轟炸機。今天的主角就是B-17轟炸機,我們來回顧下在二戰時期立下輝煌戰功的B-17轟炸機。
  • 二戰歐洲戰場的第一槍在哪?
    人們都說二戰的起點在中國,畢竟從一開始我們的祖先就奮鬥在抵禦邪惡法西斯日本的第一線,那麼,你知道歐洲二戰的起點在哪嗎?這個地方,就是奧地利。1938年3月14日,隨著一次簡單的進軍,奧地利在簡單的抵抗中併入法西斯德國,掀起了二戰的開篇第一戰,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二戰歐洲戰場,有一支神秘的中國軍隊,戰後全授少尉,無一傷亡
    歷史九點半/文二戰歐洲戰場上,有一支神秘的中國軍隊的身影,這支部隊一共25人,卻表現英勇,戰績輝煌,還曾擊沉德軍最大戰艦,戰後25人無一傷亡,凱旋迴國。為了重建海軍,1943年6月,中國派出了25人的海軍官兵團,遠赴英國,一邊學習英國海軍,一邊參加歐洲戰事,相當於軍事見習團。
  • 爸爸軍團、華沙起義……不出名的二戰老照片看圖說事,歐洲篇之一
    本文為二戰老照片看圖說話的系列之一:「歐洲戰場第一集」。盟軍自法國諾曼第登陸成功後,荷蘭皇家摩託化步兵旅迅速向內陸挺進。這支部隊後來也被稱作艾琳公主旅,它是由大約1500名軍人組成的荷蘭軍隊。隨著1940年荷蘭陷落這些軍人逃亡到英國,整編後加入了霸王行動。他們也是以後「荷蘭軍團」的核心力量。
  • 二戰過程中,如果日本關東軍與德軍戰場正面對抗,誰能更勝一籌呢
    二戰過程中,如果日本關東軍與德軍戰場正面對抗,誰能更勝一籌呢?眾所周知,上個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前後後席捲了諸多的國家,有著諸多戰場的開闢,其中最為最為重要的就是歐洲戰場、亞洲戰場、北非戰場以及太平洋戰場,在二戰之中德國與日本是同一陣營的,並且在戰爭的前期,德國軍團橫掃了歐洲戰場以及北非戰場,日本關東軍則是隱隱的主導了亞洲戰場。
  • 二戰中的紐西蘭,也曾研製過1款獨特的坦克,可惜未能派上戰場!
    二戰期間的戰場之中,交戰國雙方所研製的各式各樣的坦克在戰場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不過這些坦克幾乎都是來自於英國,法國,美國,蘇聯,德國,義大利。似乎只有這些大國才有能力研製坦克用於戰場上的作戰行動。其實當時作為同盟國方的紐西蘭,不僅派出了遠徵軍投入到歐洲殘酷的戰場之中,而且在武器研製方面,也力圖有所突破,因此這便有了二戰時期,紐西蘭自主研發的坦克「斯科菲爾德坦克」!
  • 美國流行的可口可樂,不受歐洲待見,如何憑著二戰開闢國際市場?
    不過,當時的可口可樂影響力僅僅局限於美國境內,他們一直沒有辦法走出美國,當時的歐洲國家並不認同可口可樂,因為歐洲國家思維傳統觀念認為,他們無法接受這種飲料,並形容它們「惡魔之水」。 因此,可口可樂在歐洲的銷路一度受到影響。那麼,可口可樂是如何在世界一炮打響的呢?
  • 二戰時期日本為何能在亞洲戰場所向披靡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是二戰時期的主要參戰國之一,是軸心國集團的二號國家。作為德國的重要盟友,日本承擔了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主要作戰任務。在亞洲戰場,日本軍隊橫掃亞洲,所向披靡,把中國軍隊打的節節敗退,把西方殖民軍隊打的抱頭鼠竄,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眾所周知,二戰時期日本的武器裝備特別是陸軍裝備並不先進,和西方差了一大截,那麼為何日本能在亞洲戰場所向披靡?第一,作為世界主要強國之一,日本的實力是值得肯定的。二戰時期,日本是僅次於美德蘇英的世界第五大強國,工業非常發達,是亞洲唯一的工業國家。
  • 二戰電影70錄(三):黎明前夜
    此舉讓這座歐洲千年古城和1940年的巴黎一樣免於兵火,獲得「和平解放」。  羅馬的解放兵不血刃,但前期卻遠非如此順利,墨索裡尼政權垮臺後德國試圖直接控制義大利,意國的地下抵抗組織為此與納粹特務蓋世太保鬥爭,並付出慘重犧牲。因此,1945年二戰剛一結束,義大利電影人就拍攝了這一歷史題材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 12部經典二戰電影 連起來就是一部完整二戰史
    今年是二戰勝利70周年。二戰的電影,多得數都數不過來。在所有的二戰電影中,哪些是最經典的呢?今天給大家推薦12部二戰片,從頭到尾連起來看更有意義,這12部片子加起來,剛好展示了整個二戰的前因後果。也許有不少人的三觀還處在拋棄人道主義去崇拜這個「男魔」的階段,但這部影片深刻的揭露了一個心術不正的投機主義者是如何蠱惑人心成為大獨裁者,並讓今天的德國都無法原諒自己曾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維也納的流浪漢、慕尼黑的「小透明」、啤酒館的法西斯,希特勒用「極端民族主義」綁架了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給全人類帶來難以磨滅的傷痛!正如影片片頭所言,「惡人得逞的必經之路,就是讓好人無所事事!」
  • 二戰期間英國轟炸機發起「好戰」行動
    1943年6月20日,英國轟炸機發起「好戰」行動,這是二戰中的第一次「穿梭轟炸」。轟炸機從英國的空軍基地起飛,襲擊德國南部弗裡德裡希港的鋼架建造工程,然後繼續飛行,前往阿爾及爾的空軍基地。此次空襲行動效果非常理想,該組裝線最後被廢棄。在太平洋戰場,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緩慢地拓展其作戰範圍。6月22日,海軍陸戰隊在基裡維納群島的伍德拉克島實施登陸。此外,美軍當天還向已經登上新喬治亞島的部隊提供了增援。繼伍德拉克島勝利之後,美軍又於6月23日夜間登上基裡維納群島基裡懷納島。
  • 歐洲最後二戰元首去世:撤出軸心國的羅馬尼亞末代國王
    據新華社報導,米哈伊一世是最後去世的二戰時期歐洲國家元首。在短暫的羅馬尼亞君主制時期內,米哈伊一世曾經在幼年和青年時期兩次登上王位。他最為人稱道的事跡發生在二戰末期:1944年8月,如傀儡一般的米哈伊一世下令逮捕了法西斯獨裁者安東內斯庫將軍(Marshal Ion Antonescu),斬斷與軸心國的聯繫,並領導羅馬尼亞軍隊在東歐戰場上為同盟國助攻。
  • 二戰莫斯科和史達林格勒保衛戰,蘇軍把握戰場特點,最終反敗為勝
    二戰莫斯科會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被稱為蘇德戰爭三大轉折點。莫斯科會戰使蘇軍打破了德軍閃擊戰不可戰勝的神話,史達林格勒戰役使戰場形勢發生逆轉,而庫爾斯克戰役更是蘇軍全面轉向大反攻的序幕。那麼,在莫斯科會戰和史達林格勒戰役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德軍都是先贏後輸,而且都離目標只差一步之遙,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