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魔都最常見的日料:壽司稱第二,誰敢稱第一!
霓虹的壽司按派別分比較合理,那就是:
「江戶派」和「關西派」
江戶派也有稱為江戶前 edomae,主要在關東地區,最具代表的是握壽司,而且現在國人在國內的日本料理店裡多能見到。至於卷壽司也屬於江戶派,不過不是握壽司一類,握壽司說白了比的就是食材,手藝再差也可以由食材的優質彌補。
「什麼時令什麼地域的食材好壞」是每個厲害壽司師傅的必修課!
就好比鮪魚最肥的魚腩是在最冷的1,2月最好吃。而2月這個時候最好吃的是貝類,比如赤貝,水松貝。
評價壽司店最通用的標準就是食材的貨源,師傅的手藝其實並沒有很大的差異,往往都是看誰家的材料新鮮,誰會挑選好材料,這也就是最考驗師傅水平的地方了。
好的壽司店都會在這一時段推出旬もの(しゅんもの),即最佳應季食材。 高級店的價格高原因都在於肯花大價錢去採購,典型的例子:築地市場的金槍魚拍賣。
跑題了跑題了,回過頭來繼續說派別。
江戶派其實也可以說是「急性子派」,現做現吃,重視食材。
關西派則是「悠閒派」,一般是把食物用佐料醃漬放置一段時間再加工,關西派最出名的是大阪地區的箱壽司(盒壽司hakozushi ),將醃漬食材放入木盒中用力擠壓一段時間後切成一塊塊如箱子模樣。
關西派比較出名的還有鯖魚形壽司(鯖の押し壽司),用幹糯米葉子包起來,打開後是一條切了幾段但保存完整魚形,原來是將鯖魚內臟魚骨去除保留魚肉外形,裡面塞上醃漬好的米飯。
當然壽司還有按外形來分,主要分兩類:
握壽司和卷物
是不是每次吃壽司對著菜單上一堆名字的壽司感到頭大呢!小編就是來給你科普的啦~主要科普的就是卷物哦~
卷物通常有:太卷、加州卷、細卷、手卷、裡卷、軍艦卷、幹瓢卷、黃瓜卷、納豆卷、櫻花卷。
握壽司就是指將醋飯與生魚片、海鮮或其他材料一起用巧手捏塑而成的壽司。最常見的就是三文魚壽司啦!
太卷(futo-maki)
是直徑比較長的一種卷壽司,通常有數種配料。像加州卷和櫻花卷屬於太卷。
加州卷
太卷的一種,同時也是裡卷(是不是想說裡卷又是什麼個鬼啦!表要急,下文有提及哦↓),把材料和紫菜裡包上米飯,再最外面裹著一些三文魚籽或芝麻或蟹籽。 最初本來是卷魚肉,後來美國人改良成蟹肉、蔬菜、牛油果。但是在日本並沒有嚴格界定加州卷做法,也沒有專門加州卷這種稱呼了,主流是只卷蟹肉,或者炸雞柳炸豬排。因為在日本並不流行卷牛油果的壽司。有在日本的朋友會發現在超市賣的都是卷炸雞肉、炸豬排(カツ ロール)或者蟹肉的,幾乎沒有牛油果,這主要是飲食習慣不同。
細卷(hoso-maki)
顧名思義,就是比較幼細的,通常只含一種配,如黃瓜卷,鐵火卷等料。
手卷(te-maki)
把壽司捲成圓錐體狀(類似冰淇淋甜筒),比較難用筷子挾,所以通常用手吃,如魚籽卷。
裡卷(ura-maki)
反過來用海苔裹著最中心的配料,再裹米飯。最外面灑一層或有芝麻、魚籽、蟹籽等,如加州卷,伊達卷。
軍艦卷(gunkan-maki)
米飯用海苔裹成橢圓形狀,配料放上面。很多魚籽壽司都是軍艦壽司。
幹瓢卷(kanpyō)
是一種醃製過的甜甜的鹹菜條卷好的細卷,普普通通中卻是細卷中最代表性的壽司,是人人喜歡的美食。全家啦7-11啦魔都 的一些24小時便利店基本都有售以此改良的,但是那味道嘛填飽肚子就夠了!
黃瓜卷(Cucumber 河童巻き)
也叫河童卷,因為源於河童喜歡吃黃瓜的傳說,也有些二次元萌神把擬人的河童卷畫成河童卷飯,很爽口。吐槽下大概這是最簡單的壽司了吧~
納豆卷(Fermented soybeans)
可以做細卷和握壽司,納豆是日本特色食品,口味獨特,一般把納豆和打勻的雞蛋黃混合。不喜歡納豆的就不要勉強啦。
櫻花卷
把黃瓜的裡卷做成水滴狀,然後撒上粉色魚鬆粉,配蛋黃醬。
啊~有沒有想到《銀魂》裡超愛蛋黃醬的土方十四呢。
啊啊啊~大晚上看到這些實物圖是不是覺得有些餓了吶?!
先約小夥伴明朝一道起切!
這是一個吃貨們交流的天地,每一條微信都是來自吃貨的心聲,我們追求的就是:這是吃貨聚集最多的微信!
周日 17:30~18:00
上海日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
歡迎添加關注:tzshanghai,或者把以下二維碼長按保存相冊,用微信「掃一掃」打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