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緬甸一場政變又成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這個越折騰越窮,越窮越折騰的奇葩國度,世人永遠搞不懂他們政客和民眾心裡到底在想什麼。萬幸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我歷來的態度是,只要沒有人員傷亡,什麼大事件都可以用看熱鬧的心態來對待,嬉笑怒罵也未嘗不可。哪個地方亂,肯定有多方原因,只罵政客或怪民眾素質,都不公正,肯定都有責任。
願陣亡士兵安息
但是2月15日在撣邦發生的一場衝突,就很令人心堵了。
這幾天撣邦社交媒體都在傳播18個南撣邦軍陣亡士兵的消息,那橫七豎八的遺體讓人看了就揪心,特別是為人父母者更會特別心痛。
根據網上各種消息,事情大致經過是,北撣邦膠眉鄉下的某一個遊擊據點裡有30名南撣邦士兵,受到北撣邦軍300人(也有說800人)的進攻。有18名士兵不幸陣亡,12人突圍出來,也有的說10人被俘。
各種信息都比較混亂,比較準確的一個視頻可以看出,陣地上的遺體大概有18人,所以南坎的撣族民眾特意在次日舉行一個悼念儀式,用蠟燭點出一個18的形狀。
自然的,各種社交媒體對北撣邦軍是一片罵聲,本人不站在任何一方立場,這裡就不複述所罵內容,也不評判此次衝突的誰是誰非。
陣亡士兵遺體
這種撣族武裝之間互相衝突的事件,是撣邦革命幾十年來的一種常態。
撣族最大的訴求是爭取撣邦從緬軍的控制下謀求自治權,也就是他們最大的對手是緬軍,但是幾十年來,撣族和撣族武裝之間,或者撣族武裝和其他民族武裝之間的衝突,所受損失並不比和緬軍的衝突少。
簡單梳理撣邦革命歷史,這種混亂痕跡還是非常清晰的。
1958年5月21日昭內索演達(Sao Noi,Saw yan Ta)帶領30個撣族青年義勇軍舉行反緬起義,這天就是撣邦軍的建軍節。
昭內索演達應該是公認的撣邦軍之父,他所指揮的部隊最多時達到9個大隊,每個大隊經營一個地方(幾個縣),人數100—300人不等,總兵力在兩千人左右,基本遍布叢中撣邦到南撣邦主要地區。
但昭內是個正直樸實的革命者,不具備政客的詭計多端和軍閥的冷酷敢殺,他很快被部下反覆背叛,在他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就經常出現這樣的可笑情形:局勢一穩定,幾個自認為掌握了實權的撣族將領起來造他的反,他只好逃走;這些人折騰不了多久,眼看部隊沒有起色,處境日益艱難。於是某個人又找到德高望重的昭內來主持局面,等到形勢一好轉,又有人起來奪他的權。最後被邊緣化的昭內在泰國清邁隱居,過平民生活,於1996年10月安靜去世。他一生清廉,沒有給子女留下財產,甚至連房產都沒有,因為他沒有辦泰國身份證,寧願終身當一個清貧的撣邦人,最後客死他鄉。
某支部隊的陣地
昭內是第一個具有全局觀的撣邦領導者,雖然失敗,但他是值得尊敬的革命者。
第二個成功整合撣族軍的領導者是昭光真(Chao Kon Zoeng),原名莫亨(Moherng),1926年6月出生,當過小和尚,曾參加緬G部隊。後來無法忍受該部的極端政策,於是出來自己單幹,部隊發展到800人,又撤到泰緬邊境參加昭內領導的撣族青年義勇軍。1959年勐罕回俄有個緬軍據點,駐有40多名緬軍,莫亨帶人攻了下來,戰鬥中左臂受傷,後因感染而被鋸斷,成了獨臂將軍。
1964年5月27日撣邦戰爭委員會成立,由緬甸首任總統蘇瑞泰的夫人婻哏罕(Chaonang Hearn Kham)擔任主席,昭光真是參謀長,但這個委員會沒幾年就散夥。
1968年後昭光真和國民黨殘軍李文煥的三軍合作,雙方關係密切,三軍許多人私下習慣叫他「擺夷獨臂軍長。」
80年代以後,三軍歸順泰國,和平發展,退出撣邦江湖。1985年3月昭光真和坤沙合作,在賀勐組成蒙泰軍,昭光真先後擔任總理,國家主席,撣邦中部到南部幾乎被蒙泰軍全部控制,北部到達木邦,錫箔一帶,主力部隊兩萬多,都在宣傳1997年要和緬軍徹底攤牌,把撣邦從緬軍佔領下解放出來。
1991年7月11日昭光真因喉癌去世,未竟事業全部交到坤沙手上。
坤沙(Khun Sa 1934-2007年),漢名張奇夫,撣邦萊莫山土司,是撣漢混血的複雜人物。是第三個成功整合了撣邦革命勢力的領導人。
他當過撣族和尚,受過較正規的撣文教育,說一口標準的撣族話,有真摯的撣族情感。也能講標準的緬甸雲南方言,坐牢期間讀過《三國演義》,中文水平一般。
他在撣人面前說:我們傣要如何發展,說得真誠而切中要害;在漢人面前又說我們漢人怎樣,表情輕鬆自然。
他的部隊漢人習慣叫「張家」,因為他有個很著名的參謀長是國民黨軍官,也剛好姓張,叫張書泉。
撣族都叫他:昭坤沙,公認他是個民族領導人。
其實坤沙和張蘇泉聯合其他撣族武裝爭取撣邦獨立的態度是認真的,張書泉面對中文記者的採訪,他談了自己的經歷,說到坤沙,他都是叫:我們的昭坤沙。和昭光真合作後,他們主動讓昭光真當最高領導。
但坤沙畢竟是個著名的毒梟,在毒品江湖中是全世界數得上的一方老大,控制手下將領的手段自然採取的是叢林法則,有時不免果斷殘忍。昭光真去世後沒人能約束他,這種獨斷專行就更突出,於是引起部分撣族將領的不滿,1995年6月昭杆約的分裂出走導致蒙泰軍內部矛盾公開化,很快走向瓦解,在緬軍和佤聯軍的聯合打擊下,坤沙只好帶著一萬多親兵投降,換得安度晚年,帶著毒梟的帽子去世。
撣族革命之所以出現這種內訌不止的現象,是上千年來土司碎片化管理傳統造成的。從各種資料可以看出,緬北兩千年來一直是撣族勢力範圍,最起碼史書記載內容能證明:十三世紀以來是撣族土司在統治緬北地區,曾經統一整個緬甸的東籲和貢榜王朝對這些土司只是徵調,並沒有來管理;而且這些土司還同時向中國朝廷進貢。他們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就是實際的最高統治者,各民族都服從他們的管理。這就使這些撣族土司形成這樣的傳統習慣:更高的統治者是誰不重要,最關鍵的是我所控制這一片土地的管理權要歸我。
所以撣族將領在鬧「革命」時,最高目標要達到什麼樣?大家都很模糊,但是每一塊地盤的管理卻很實在,這意味著稅收和美女,是看得見摸得著。所以打下一小塊地盤就要爭奪控制權,長遠目標先放一邊。
搞不清楚他們是「綠脖巾兵」還是「花脖巾兵」
1996年初瓦解的蒙泰軍,餘部最後堅持下來的是昭耀世撣邦軍。
昭耀世(Sao Yawd Serk),恢復撣邦委員會(RCSS)主席,撣邦聯合革命軍總司令,但是因為他的總部在南撣邦,大家都叫他南撣邦軍司令,以便和「北撣邦軍」區別,這也是人們看到撣邦軍一直各自為政的習慣成自然。
昭耀世從1996年帶著幾百名士兵在泰緬邊境一路拼殺下來,到現在有上萬兵力,是繼坤沙之後又一個有能力整合撣族力量的領導者。
2015年後他改變策略,不再尋求撣邦獨立,而是在聯邦的框架內和緬軍停戰,參加了緬甸的全國停火協議:National Ceasefire Agreement (NCA),用和平手段爭取撣邦利益。幾年來以軍人身份逐漸走向政治舞臺,到緬甸首都內比都等地參加會議,會見緬甸領導,同時會見各種媒體,中國中央電視臺也採訪過他。
在網際網路時代,他在各種網絡媒體上頻頻發表談話,其口才佳,思維敏捷,確實具備從政的條件。
南撣邦聯軍和緬軍停戰後,取得合法地位,於是以南部原有地盤為依託,不停向北發展,這從緬軍角度來考慮,希望他們和北撣邦軍,德昂軍,克欽軍互相衝突,兩敗俱傷。所以是支持和鼓勵南撣邦軍北上的,最少是不阻止。
而北撣邦軍,德昂軍,克欽軍則認為北撣邦是我們的傳統地盤,你來就是侵犯我的地盤。於是北方幾支武裝就阻止南撣邦軍,甚至動武。
而從昭耀世角度來說,我是撣邦軍,當然有權力經營整個撣邦,我只想和你們合作把撣邦的事辦好,你們幹嘛不讓我進來?
南北兩支撣邦軍的衝突引出一個令撣邦老百姓啼笑皆非的後果。
因為他們都是撣族武裝,說的是完全相同的語言,軍裝也差不多,老百姓沒有文化,無法分別他們的臂章,胸章,只從所戴的脖巾有所不同,於是就把兩支撣邦軍叫成了「綠脖巾兵」和「花脖巾兵」,這黑色幽默反應了老百姓的多少無奈。
此次在膠眉發生的不幸衝突又把矛盾進一部公開化。讓南撣邦軍在北部的處境更顯得尷尬,各族武裝把他們當成是外來者,甚至是麻煩製造者,不願和他們合作;而緬軍也只是為了利用他們,不可能支持他們,看到該部有點尾大不掉,已經開始限制其活動範圍,雙方今年以來就打了幾場。緬軍希望撣邦軍互相衝突,兩敗俱傷,如果撣邦軍聯合起來那是不能容忍的。
撣邦需要的是和平
昭耀世現在的目標比較明確,那就是走和平路線,和緬政府和談,和中國,泰國都友好,和各族武裝互相支持。但是又必須有武裝力量來支持他的政策,因為在緬甸沒有槍桿子撐腰就沒人把你當回事,而你有槍桿子在手,別人又不敢信任你。
作為一心想要整合撣邦力量,也得到不少老百姓支持的昭耀世,現在面對一個非常殘忍的考題:要當領導者,你將給人們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利益?
從當年的坤沙到現在不少熱衷於談論革命的撣族人士,都特別推崇中國的毛澤東主席,對於他領導自己的人民戰勝強大敵人,獲得解放的偉業嚮往不已。但是他們並沒有認真研究毛澤東主席成功的一個簡單的秘訣,那就是通過「打土豪分田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讓千萬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土地!所以才有了「淮海戰役是農民用手推車推出來」這樣的奇特壯舉。
德昂軍這幾年很活躍
也就是說,作為撣邦革命的領導者,必須解決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你們要給廣大的撣邦各族民眾哪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好處?
而撣邦各階層有識之士也應該思考一個問題:你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領導者?坤沙有錢,你們嫌他是毒梟,名聲不好,不要他;而現在昭耀世不販毒,名聲好,但是沒有錢,有的是一腔為撣邦奮鬥的熱血,你們為什麼又要強調「利益」而來排斥他呢?
這些問題就是撣邦各界各族需要冷靜而認真對待的大問題。
真誠希望撣邦各族青年的血,不要再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