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北京段將完工 北京人均水資源可增近5成

2020-12-14 人民網

原標題:江水千裡進京 北京人均水資源增五成(組圖)

 

郭公莊水廠 以南水北調水為水源,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設計日供水能力50萬立方米。在自來水常規處理工藝的基礎上,採用臭氧、活性炭、紫外線消毒、膜處理等深度處理工藝,將進一步提升應對原水水質複雜化的能力。

團城湖明渠 是中線幹線北京段唯一的一段明渠,位於海澱區船營村西,長885米。團城湖原為密雲水庫和官廳水庫的調水樞紐,將南水北調終點設在這裡,三大水源匯集合一,便於聯合調度,有利於城市供水安全穩定。

永定河倒虹吸 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最後一座大型跨河建築物。工程全長2519米,以4孔鋼筋混凝土箱涵形式穿過永定河,其中2孔下遊接盧溝橋暗涵向團城湖供水,2孔向南乾渠分水。

大寧調壓池工程 可實現調節供水壓力和向團城湖、南乾渠方向分水的目的。調壓池內徑81米、由鋼筋混凝土底板、扶壁式擋牆、重力式擋牆等建築物組成。大寧調壓池容積7.86萬立方米。

崇青隧洞工程 位於房山區,工程長2×480米,為圓形輸水隧洞,隧洞為2孔。由於穿越丘陵地帶屬淺埋隧洞,且圍巖節理髮育成洞能力極差,最終採用投資較低的PCCP管道結構形式,即洞穿管的結構形式。

北拒馬河暗渠工程 是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進入北京的第一個單項工程,將上遊來水通過渠首樞紐的連接與控制,經輸水暗渠穿越北拒馬河中、北支。工程由渠首樞紐、暗渠、退水系統三部分組成。

 

相關焦點

  • 北京人均水資源增加近5成 南水北調工程功不可沒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0日訊(石蘭)7月19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與北京市科委聯合舉辦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之首都生態環境建設與環保產業發展專項系列成果新聞發布會。中國經濟網從會上獲悉,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以來,已從丹江口水庫安全調水超14億立方米,北京市人均水資源增加近5成。
  • 南水北調後北京人均水資源將增加50多立方米
    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 魏夢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即將通水。記者從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了解到,江水進京後,北京年均受水將達10.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將增加50多立方米。    據了解,北京水資源嚴重匱乏,多年來以年均21億立方米的水資源量支撐了年均36億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人均水資源目前僅為
  • 南水北調水累計進京近50億立方米 北京水資源短缺得到緩解
    中新社記者 王中舉 攝     中新社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於立霄)從2014年底南水北調水進京,預計到今年9月5日,北京累計接收丹江口水庫來水將達50億立方米,相當於2500個昆明湖的蓄水量。京城水資源嚴重短缺困局得到緩解,飲用水質量得到改善,地下水水位明顯回升。
  • 北京人均水資源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
    今年,源自丹江口水庫的水就將緩緩流入京城。北京水資源緊缺的現狀會因此一勞永逸地緩解嗎?昨天,市人代會新聞發布會上,市水務局新聞發言人劉斌面對這一問題,當場細算起了全市水帳。「南水來了,不意味著水就富餘了,能隨便用了。實際上,北京的缺水狀況不會因它有多大的轉變,節水這根弦始終不能松。」劉斌說。
  • 人均水資源量北京不及全國一成 南水北調難解京城缺水現狀
    人民網北京1月21日電(沈宇波) 1月20日下午,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第三場新聞發布會。會上,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斌介紹,目前北京已建成高品質再生水廠25座,建成再生水利用幹線800餘公裡。
  • 南水北調工程:北京的解渴生命線
    5年來,52億多方南水,超過1200萬京城百姓嘗到了它的甘甜,北京平原地區地下水位累計回升近3米,6億多方來水存入大中型水庫「休養生息」,郊區部分山泉出現復湧,百姓家門口的河湖水清岸綠……南水提高了北京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改善了城市居民用水條件,為北京贏得了寶貴的水資源涵養期,有力支撐了北京區域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
  • 北京水資源短缺嚴重
    國際極度缺水標準是人均500立方米,300立方米是危及人類生存生活底線的災難性標準,而北京人均水資源量則不到100立方米。在歷史上,北京是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清朝北京城經常面臨洪災威脅,當時最大威脅來自有「小黃河」之稱的永定河,皇帝賜名「永定」就是希望這條河不要再泛濫。此外,北京的萬泉河、玉淵潭、蓮花池等帶水的地名在當時都是名副其實的水域。
  • 「南水」入京近6年,北京市人均水資源量提升至150立方米
    新京報快訊(記者 應悅)記者今日(11月27日)從北京市水務局獲悉,自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以來,北京已有1300餘萬人喝上了南來之水,基本覆蓋中心城區、豐臺河西地區及通州、大興、門頭溝等新城。目前,北京市每年平均入京水量約10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由原來的100立方米左右提升到150立方米左右。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江水正式入京。在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北京市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一方面,北京主力水廠使用南水置換密雲水庫水,每年減少密雲水庫出庫水量3~5億立方米。
  • 北京計劃建設地下水庫 構建水資源戰略儲備系統
    5月6日,北京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以下簡稱「地勘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地勘局正準備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北京市政府申請開建地下水庫,利用南水北調水畜養地下水。依照地勘局提供材料,北京計劃建設的永定河地下水庫等五座地下水庫可蓄水47億立方米,至少目前為全國之最。
  • [砥礪奮進的5年]南水北調:100億方清水潤澤近億人
    南水北調工程東線一期工程茌平縣續建配套工程自2016年1月份開工,目前主體工程已完工,東邢湖水庫已蓄水260萬立方米。 趙玉國攝  6月9日,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中線一期工程合計實現調水量100億立方米。自2013年、2014年相繼建成通水以來,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運行平穩,輸水水質全線達標。
  • 50萬米高空看南水北調,這條「生命線」對北京有多重要
    但隨著氣候變化和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人均水資源量僅有100立方米左右,遠低於國際公認的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警戒線。都說「遠水難解近渴」,但南水北調工程偏偏迎難而上。南水源自丹江口水庫,起始自河南陶岔渠首,一路長途北上,經過15天的跋涉,越過淮河和黃河,抵達北京,潤澤千家萬戶。
  • 回眸「十三五」——北京水資源儲備顯著增加
    北京是一座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特大型城市。為保障首都生活、生產用水需要,全市水務部門按照北京城市總規要求,嚴格落實節水優先戰略,積極推進水資源保護與涵養工作,加快形成「用足中線、開闢東線、打通西部應急通道、加強北部水源保護」的水資源戰略保障體系,「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水資源儲備顯著增加。
  • 北京年均缺水15億立方米 人均水資源量不如北非
    但294.1萬立方米不僅刷新了北京供水百年紀錄,更是再次發出了水資源緊缺的警報。目前,北京水資源年均用水總量達36億立方米,而年均水資源總量僅有21億立方米,缺口達15億立方米。北京的年均水資源量平攤到每個人身上,甚至不足100立方米。
  • 北京人均水資源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20
    「北京人均水資源不足100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20;京津冀區域內92%的區縣人均水資源量低於國際公認的500立方米極度缺水警戒線。」今天,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發布《中國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其中透露了這樣一組數據。
  • 北京銀行領導赴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進行座談
    2020年12月23日,北京銀行董事長張東寧、行長楊書劍一行赴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與集團總經理張宗言等領導進行座談交流。  座談會上,張東寧董事長介紹了北京銀行的經營業績,表示南水北調和水網建設是國家重要戰略部署,水是生命之源,這是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偉大事業。
  • 記者探訪南水北調北京配套環路:恍若走進時光隧道
    在掘進的過程中,刀盤轉動起來掘削前方土體,傳送帶立刻會將土體傳到後方並送到地面。隨後,操作手用遙控器指揮位於刀盤後方的拼裝機,將6片寬1.2米、厚30釐米的盾構管片拼裝成一個環。20分鐘推進1.2米,再用20分鐘拼接一環。  整個44.7公裡的東乾渠,就是這樣一環一環拼接上去,形成一條蜿蜒隧洞。
  • 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水質如何?夠不夠用
    不僅僅在南四湖,江蘇和山東省將水質達標納入縣區考核,成了一項硬指標。汙染源是什麼?如何治理?「河長制」瞄準一個個治理難題,實施一河一策。  湖北十堰市位於丹江口水庫上遊。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之前,5條入庫河流水質不達標。治汙工作隊穿著膠鞋、手持鐵鉤,哪臭往哪鑽,倒紅墨水,撒泡沫屑,只為查清汙水來源。汙染「病根」找到,對症下藥。
  • 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水質如何?夠不夠用?
    不僅僅在南四湖,江蘇和山東省將水質達標納入縣區考核,成了一項硬指標。汙染源是什麼?如何治理?「河長制」瞄準一個個治理難題,實施一河一策。湖北十堰市位於丹江口水庫上遊。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之前,5條入庫河流水質不達標。治汙工作隊穿著膠鞋、手持鐵鉤,哪臭往哪鑽,倒紅墨水,撒泡沫屑,只為查清汙水來源。汙染「病根」找到,對症下藥。鋪設汙水管網,建設汙水處理廠、實現截汙、清汙、控汙。
  • 河南淅川40萬人因南水北調背井離鄉:不能渴著北京人
    丹江湖水庫面積達1022 .75平方公裡,約等於160個西湖;蓄水量達290.5億立方米,約等於2071個西湖。二、它是舉世聞名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位於淅川縣陶岔。清澈透明的湖水,通過總長1277公裡輸水乾渠,橫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直轄市,自流到位於北京頤和園的團城湖,供北京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
  • 北京副市長稱水資源短缺制約北京發展
    中廣網北京9月13日消息 北京市副市長牛有成十二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五屆世界水大會上提出,隨著人口規模的不斷增長,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北京發展的主要因素,特別是一九九九年以來,北京遭遇連續乾旱,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局面。   據中新網報導,資料表明,北京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在世界各國首都中排名百位之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後,缺水成為北京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