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穎麗
編輯|斯問
1塊9一個浴球,2塊1一包垃圾袋, 3塊8一雙塑料手套……這些極致性價比的白牌商品原本是拼多多增長的密鑰。
通過性價比的商品,滿足下沉用戶的購買慾望,也承接了那些曾經被拋棄的商家和中小工廠,完成了一輪供需匹配。
3月,與淘寶特價版上線的同時,淘寶推出「淘工廠直營店」。
「淘工廠直營店」,顧名思義,賣的是去品牌的工廠貨品,同樣改造的是—白牌。
「今天消費者越來越走向只買對的不買貴的,更加注重整個商品的功能性和實用性,而不是品牌的效應。」阿里巴巴副總裁、淘寶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這麼解釋。
上線的9個月時間裡,阿里低調孵化的「淘工廠直營店」年度活躍買家已經突破1億。出現了1800個月銷過萬單的爆款,這些白牌工廠貨已經在235個淘寶子類目成為銷量冠軍。
從「淘工廠直營店」的首次公開,對白牌商品本身的布局,以及改造中國工廠的野心。體現的是阿里和拼多多對於下沉市場不同的路線,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廠貨漂流記
義烏的公路港,一個6500平米的工廠裡,一包幾毛錢的紙巾放進包裝盒後,自動被封裝、貼上面單;一條幾塊錢的毛巾則以3秒/條的速度被投入已經貼好面單的快遞袋;不遠處,一箱已經包裝好的文件盒在傳送帶上自動被貼上面單。
這是菜鳥的C2M(工廠直連消費者)產地倉,包裝、封口、貼面單幾個簡單的動作,在這裡根據不同的商品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自動化。
隔壁的轉運中心,傳送帶夜以繼日地滾動著,一個個商品被自動運送至對應的收貨區域。
以公路港為圓心,30裡以內,坐落著大大小小的工廠。每天,這些工廠都會運載著一批性價比極高的貨品進入這裡的倉配中心,然後經過上述自動化的包裝、封袋、貼面單、分揀、打包,最後運送至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手中。
這是一套所有電商人都不陌生的流程,但是對於廠長來說,一整套流程不僅陌生,而且貴。
這很好理解,100塊錢一件的T恤,毛利潤經得起一套包裝和物流成本的抵扣,但2塊錢的一包的垃圾袋,還包郵,幾乎賺不到錢。
網際網路平臺幫工廠賣白牌商品,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早在2019年,菜鳥供應鏈就在廣東中山和浙江義烏等產業帶開設了產地倉,通過上述自動化的方式降低15%的物流成本。
今年年初,就在淘寶特價版上線後,菜鳥供應鏈宣布,對入駐產地倉的廠家,提供倉配一體的全託管服務。
義烏的公路港產地倉倉配運營負責人蔡淼告訴「電商在線」,目前倉庫有110人,轉運中心有80多人,人效基本是普通賣家倉配的3倍。
「人效提升,加上倉配一體化,價格一打包,對工廠商家來說,比市場價格有優勢多了」,蔡淼提到,規模效應下,目前一個單子發貨成本只有1毛8錢左右。
菜鳥類似的C2M產業倉在全國有16個,物流成本比之前下降40%。
從平臺到直營
從後端解決問題,這是做白牌商品上,阿里與拼多多最大的區別。
拼多多的創新,在於挖掘了下沉用戶的購買潛力,承接了中小工廠,完成供需匹配。但拼多多上白牌商品的低價,來源於用流量鼓勵商家的價格競爭,阿里的邏輯則是,介入中國工廠的內部,用降低成本的方式讓白牌廠貨更具有性價比,也就是所謂的C2M——工廠直連消費者。
降低成本的方式,除了解決物流難題,還有解決運營上的難題。
與淘寶特價版上線的同時,淘寶推出「淘工廠直營店」。直營店區別於特價版的平臺模式,是對工廠進行全託管的代售模式。
可以這麼理解,廠長們從批發轉向零售,只需要提供產品,其他運營等環節交給直營店,實現對普通消費賣貨。
淘工廠直營店的負責人看山,具體解釋了直營店幫助工廠做的事情,「第一是對消費趨勢的洞察。我們已經建立了基於數據化的商品建檔和商品的企化能力,能把消費者的需求通過算法的歸納生成為一個商品的功能、款式、SKU的設計、組合、定價等等。」
同樣解決的是運營人才的缺失問題,但代運營並非由阿里小二去完全替代,看山解釋,他們做的事情包括:用技術和產品的能力建立了一套低成本的作業系統;通過人工只能和建立校企、政企的諮詢網點解決客服問題;以及,為廠長提供一對一的答疑解惑團隊等。
目前,淘工廠直營店已經入駐了6000多家工廠,有1億消費者在這裡買過東西,已經是整個天貓店鋪裡用戶數量最多的一家大店。
區別於特價版的商家自運營邏輯,直營店可以更好地選品,能保證產品打爆,形成規模效應。
在有了聚划算的大牌特價產品、新品牌的新品類產品供給之後,淘工廠直營店能夠提供一個更確定性的白牌產品供給,對阿里是一個很關鍵的布局。
白牌直營,但不是線上的「名創優品」
工廠直營店——這種去除中間渠道的模式,有很多類似對標企業,比如Costco、名創優品等等。
Costco的模式是精選SKU,向工廠直接定製產品,通過量販式售賣提高利潤,降低成本。但本質上Costco最賺的還是它的會員費。
名創優品也是通過砍掉中間商,把工廠貨賣給消費者,但它的絕招是大量開店,並且通過頻繁上新以及營造一種中產階級的幻想去吸引消費者。
無論是Costco,還是名創優品,雖然也是工廠貨,但最終仍然帶上了品牌屬性。但汪海解釋,「淘工廠直營店」的目標並非是要建立一個消費者品牌,本質上還是一家工廠集合店,「背後是一家家工廠,品牌還是屬於工廠自己。」
目前,工廠直營店在淘寶首頁並沒有一個顯著入口,需要搜索「淘工廠」才會進入一個集合頁面,那如何理解這種官方直營店的「去品牌」屬性?
與工廠的關係可以提供一個解答。
「淘工廠直營店」的前身是天天特賣工廠店,工廠貨原本只是天天特賣的一個商品供給來源,但從今天3月淘寶特價版上線開始,阿里明確喊出了對工廠進行C2M數位化改造的口號。
這在其後的一系列動作中可以得到證明,比如淘寶特價版4月份開通外貿工廠0門檻入駐通道,6月上線百萬廠貨「1元購」活動,9月打通整個1688與淘寶特價版,10月開啟整整一個月的「1元更香節」等等。
而「淘工廠直營店」是阿里介入工廠線上化改造的一個直觀體現。在前臺,一個統一的店鋪提供單品的售賣,在後端,數據化的指導和物流的打包方案則解決了廠貨零售的幾個障礙。
累積的爆發來源於廠長的隊伍開始更迭,「我們發現,大批工廠的廠長由於年紀到了,已經把自己的班交到了廠二代的手裡。這些不滿30歲的廠長,他們是伴隨網際網路長大的一批人,思路會比老廠長更開闊,也十分願意接觸電商。」
疫情也加速了整個進程,無錫市優能塑業的總經理陳開發描述了他們工廠所面臨的困境,「代工的不可持續性和不穩定性給我們的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弊端,而線下自有品牌裡,也被經銷商不斷壓低我們的價格。另一方面商超的高額入場費等各種各樣的費用和大批量退貨讓工廠苦不堪言。」
「淘工廠直營店」於是成為一次嘗試, 「我們塑料製品裡,原材料佔比一般會到70%左右,而且價格波動非常大。直營店的數據預測給了我們確定性的銷售預估後,9月底我們鎖定一批原材料。沒想到,過了國慶價格真的就上漲了。這筆採購最後,為工廠節約了近百萬的成本。」
浙江一帆日用有限公司總經理舒凱也提到節奏的變化,「我們原本線下的訂單穩定性不強,可能這個訂單很大,也可能很小。但是我們做C2M之後,發現每個月的銷量是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來控制的。我這一個月安排幾場活動,每場活動的銷售有多少,這些數據在後臺是能看得到的,我完全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重塑產業。」
對比名創優品與工廠的關係,雖然它主動砍掉了品牌溢價費用,但雙方仍然是渠道與供應商,的關係,電商在線曾採訪部分廠長,他們提到,彼此合作並不穩定。
而按照汪海對廠長們的進階期待,工廠與淘工廠直營店的合作不僅不是一錘子買賣,更有著一個長遠的路線規劃, 「入駐淘工廠直營店是第一步,以後從單品到多品,再到多產品線,工廠可以自己獨立運營一個店鋪。而再遠一步,這些工廠型賣家還可以從一個工廠品牌走向天貓,成為一個全國性品牌。」
發布會上,曾有記者問,為什麼工廠直營店的東西可以這麼便宜?除了補貼,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實現買的人撿了便宜,賣的人還能賺到錢?
一個很明顯的答案就是,讓古老的工廠開始相信數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