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遊吸引物,依託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建築和文化等資源,在傳統農村休閒遊和農業體驗遊的基礎上,拓展開發會務度假、休閒娛樂等項目的新興旅遊方式。開發鄉村旅遊,很多村莊沒有奇異的自然景觀或名勝古蹟等吸引物,怎樣增加對旅遊市場的吸引力?在鄉村進行彩繪,打造彩繪村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在臺灣已經有很多案例。這些彩繪被當著「改造舊社區,留住老回憶」的一項內容。彩繪讓村子變得有特色,創造鄉村社區的特色景觀環境,使得村子變成景區,增加了旅遊吸引力。蝸牛創意工場今天給大家介紹幾所美麗的彩繪村。
寶藏巖位於臺北公館商圈,擁有鬧中取靜的氛圍,該地除了擁有寶藏巖寺之外,還有當地住戶所形成的歷史聚落。如今隨著許多藝術家進駐,寶藏巖已逐漸轉型成為國際藝術村,經常會展出許多藝術作品。在寶藏巖入口停車場,也可以看到運用簡單筆觸所描繪的動物、人物等彩繪,雖然數量不多,但是有一種反璞歸真的親切感,常常也是旅客拍照的熱門地點。
用彩繪的形式將整個村莊的平面圖繪製在圍牆上,很有創意。
老房子的牆面上繪著圖畫,配上紅色的門和紅椅子,視覺效果突出。
房屋內部的裝潢和配飾也頗具特色。
佔地約1500坪,彩繪內容包含了花鳥、風景圖、卡通人物等題材,充滿了所在地樸實的風情。許多作品也加入設計巧思,讓遊客可以與作品互動,增添趣味性。在最著名的水牛耕田圖當中,旅客除了可以親自拉牛之外,還可以看見畫中的水牛眼睛會盯著自己看,相當傳神。
繪製著山水風景圖的老房子側牆。
用彩繪的形式將村落的生活繪製在牆上,讓遊客更快的了解村中生活。
這幅彩繪描述了當地的傳統養殖,充滿了當地樸實的風情。
出自老榮民之手的彩虹眷村,民國97年8月黃永阜隨手拿起畫筆,在長達50公尺的巷弄間,使用繽紛的色彩畫出人物、動物與各種影像,宛如牆上染出彩虹的景象,也讓原本面臨拆遷問題的彩虹眷村,納入公園範圍,保存這片難得的資產。
街巷中不僅牆面上有彩繪,就連地上也有,宛如走進童話世界。
藍天白雲下,彩繪的牆面和道路顯得格外的豔麗。
彩繪給黑色瓦片的老房子增添了不少活力。
貓迷不可錯過的朝聖地!由雲林虎尾科大的學生以雲林文化處發行的繪本《屋頂上的貓》為主題,將整座社區打造成立體的實境繪本,以主角「小咪」與當地居民生活的故事為主軸,將在車禍中喪生的小咪身影留在村中,充滿立體感的貓咪出現在社區各處,可以與遊客產生有趣的互動!
利用院牆和花壇的立體效果繪製的三維「小咪」彩繪。
故事的主角「小咪」變成了童話世界中的天使。
售票口的彩繪小傘,遊客可以進行互動,拍照留戀。
雲林北港釘畫村,是由社區婆婆媽媽們親自搜集各色舊鋁罐,再一刀一釘的鑲在牆上,環保兼具創意,同時也讓老社區居民,重新找到活力。釘畫村中最大一幅釘畫,長達5.2公尺、高2.6公尺、使用超過4千個鋁罐,繪製劉厝社區最主要產業土豆為主的農作生活型態,同時也是全臺最大的金屬馬賽克鑲嵌奇觀。
描繪著當地居民生活的釘畫,環保且具有創意。
牆面總是有限的,屋內也向遊人展示著各種釘畫作品。
有數百頭牛出現牆上的福寶村,是由村長黃耀輝及其子黃宗明所繪製,因福寶村為全臺最大酪農區所在地,因此又稱為乳牛的故鄉。以白色牆為底,整個村莊牆上共有500頭乳牛,用不同姿勢和神情出現,還有各種不同版本的繪製風格,相當有趣。
繪畫著愛情樹和鞦韆,奶牛丘比特,還有一對恩愛的奶牛的彩繪牆,很有創意。
圍欄上繪畫著十二生肖,配上了白色和黑色奶牛斑紋的背景。
看到這面牆上的彩繪,可以遐想到屋內的生活。
2012年5月虎尾科大的駐校藝術家鄭元東,為了讓藝術走出校園,獲得更多靈活的傳承,鄭元東向當時虎尾鎮鎮長及北溪裡裡長爭取至村彩繪,在經過同意後,便帶領40位學生至小村內進行藝術創作。剪紙彩繪村近年來頗具知名度,鮮紅色的剪紙造型漆於小村的牆上、沿著電線桿一路延伸,短短約500公尺的道路,用傳統的紅色剪紙作為社區意象,主題廣納臺灣廟宇、圖像以及傳統人物。
白牆上繪畫著體現當地傳統文化和人物的紅色剪紙。
低矮的圍欄也被紅色的剪紙彩繪給裝飾了,是圍欄脫離了單調。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由蝸牛君編輯,僅供學習交流,轉載請註明文章來自蝸牛景區管理
蝸牛(北京)景區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全方位的景區發展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幫助景區為遊客提供好玩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為己任,攜手百餘家景區、度假區,通過「景區輔導員」、「景區沙龍」、「景區駐場管理」、「投融資服務」、「規劃諮詢」、 「商業策劃」、「營銷策劃」、「管理諮詢」、「智慧景區策劃」、 「標準化創建」、「遊憩視頻拍攝」、「騎行中國」、「國際旅遊度假目的地發展大會」等服務項目,致力於優化旅遊目的地的環境質量和服務質量,共同推進中國旅遊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