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邊哭邊登頂是什麼體驗?野女子人生第一座雪山那瑪峰
走過了30個國家後,2018年接觸潛水,2019年徒步雨崩,發現不少體驗都有年齡天花板,再不野就老了,於是慢慢進了戶外的坑…爬一座雪山吧!在人生30的時候~
我的高海拔旅遊經歷從小就比較豐富,但都沒有高強度運動直到雨崩。雨崩實在漂亮便去了,海拔最高4000米左右,每天有600-800米的爬升再下撤,非常適合新手了解自己在高海拔的身體情況,譜寫對高海拔爬升的認識。
【前期訓練】
決定爬雪山後我開始零星地跑步,網上有非常完備的訓練計劃but,我的毅力和膝蓋說不清哪個更差…幸好上班公司電梯實在難等,逼著我認認真真地爬了三個星期17樓的樓梯,後來證實特別有效!登山前的一周我就開始躺屍不再運動,也不為減肥節食。
【雪山選擇】
選一座強度可接受範圍內風景最美的雪山吧!畢竟登山對普通人來說是一種體驗,身體已經在地獄,就讓眼睛在天堂吧!
沒上過5k米的我在四姑娘大峰和那瑪峰之間猶豫了很久。資深山友的意思,哈巴其實爬升高強度大,大姑娘風景一般且體驗不了技術登山(馬可以走上去),如果時間(5天)&資金(7k+)充足,推薦那瑪峰,每日爬升其不多,可以學攀冰,峰頂直面貢嘎,沿途美麗。
我一直不怎麼高反,唯一一次是飛進拉薩晚上頭疼。高海拔運動有雨崩和岡仁波齊(沒翻埡口)的經歷…⚠️一個人在平原和高原完全是兩種身體素質,務必先去3k-4k的地方徒個步~
以我的尿性,站在大姑娘的峰頂必定會幻想那瑪的風景,那就去那瑪吧!
【團隊選擇】Priority No.1!!!
比選對一座雪山還重要的,比買對裝備還重要的,就是專業的團隊和優秀的嚮導了…保證你的安全,讓你吃好喝好拍得好…被照顧得無微不至都顧不上想媽了…同學強推帶了他兩次的公司,避免廣告的嫌疑我這不公開了,有心去那瑪or半脊or雀兒山or慕士塔格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登山日記】
D1成都-草科-子梅村(3200M)
早上5:30起床,驅車5小時到草科吃中飯,繼續行駛2個多小時到巴旺海停車場,裝備上馬,徒步6小時15km到子梅shuttle接駁。途經巴望海風景不錯,偶爾有信號,爬升忽略不計,根據河床漲水情況在不同地點可坐客棧shuttle到子梅客棧。
*路好走,睡電熱毯床,不能洗澡,可充電,客棧有信號。
D2子梅村-貢嘎寺-大本營BC(4150M)
第二天開始主要兩段爬升共計9k米。地勢複雜,走碎石河灘,雪化了一地泥,一定要穿高幫徒步鞋保護腳踝,帶雪套防泥。爬到貢嘎寺歇腳午餐,剛巧10月飄雪,風景優美很有韻味。下午3點左右到到BC,瞌睡難耐但就是不讓我睡怕高反頭痛…
*睡帳篷,路餐自備,移動華為大本營有信號
D3大本營BC-C1營地(4800M)
昨夜一夜沒睡…第二天照樣精神…BC到C1爬升650米,正常重裝,單程馬匹200一件行李。新手還是來回都輕裝吧,節省第二天凌晨衝頂的體力,沿路風光也不錯,拿出相機多拍照。
到了營地開始攀冰訓練,主要是認識和使用專業裝備。6點左右開始睡覺,凌晨1點要起床(又是一夜沒睡)…
*睡帳篷,沒信號,可選睡小帳篷
D4 衝頂-下撤到子梅村
凌晨1點起床開始穿裝備,可直接把高山靴和安全腰帶都穿上,減輕背負,超級厚的羽絨在冰壁就穿上。
近80度30米高的冰壁需要技術能力,不然嚴重消耗體力。
透支的我雪坡走起來異常艱難,邊走邊哭,20個小碎步一組慢慢挪到了頂…心想在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絕對不會來登山…
天慢慢亮了,貢嘎很美!第一次「一覽眾山小」給了自己一計暖流~
拍完照就下撤…完全體力透支,下撤比上山都慢,吐了兩次。萬分痛苦到了C1倒地不起,嚮導無微不至幫我打包煮白粥。怕BC睡不好,決定一路下撤到子梅,BC後趕時間騎了一小段馬,從貢嘎寺坐摩託(也很累)回到子梅,5點多的樣子,還去了子梅埡口看雲海日落~Nice~
D5 子梅村-成都
第二天原路返回巴旺海停車場,由於隊友騎馬,為了不拖慢時間(第二天還要出差),我也騎了三個多小時的馬~天氣晴朗景色優美!草科中飯後回到成都7點多,晚上吃一頓吹水的老成都火鍋,完美結束行程!
【個人裝備Tips】以女生體感為主
1. 徒步鞋:一雙不合腳的鞋子可能讓你再也不想做這個運動…徒步鞋一定要買大至少一碼才能塞得下雪地襪,這種低級的錯誤,在低交流的網購年代,還是被我犯了。穿著時裝鞋碼一樣大笑SCARPA的nangpa-la走雨崩,高山靴又擠又硬,別提有多痛苦了。這次下血本買了雙LOWA R,大一碼,全程走路無壓力。
一定要高幫!各種大小的石子巖石路,保護腳踝!
2. 衝鋒衣褲:10月天氣晴好,穿的騷象drytechnology衝鋒衣+防水軟殼褲,上下都十分透氣,推薦腋下可以拉開的衝鋒衣,軟殼褲保暖透氣輕便,但要是放在風雨交加的夏季還是不行。另外準備了塑料雨衣以防萬一。
3. 抓絨:請買拉鏈式方便透風,腋下無絨設計方便透風,爬山過程中抓絨比羽絨效果好。我的日本某牌長絨非常保暖,開森。
4. 羽絨:帶了一件230g的厚羽絨並不實用,靜下來不如營地羽絨服保暖,動起來熱到穿不了。抓絨最好買拉鏈的,一路上穿穿脫脫各種調整(估計是下意識想休息),都儘量做到不溼衣服汗。
5. 排汗層:在考拉買過一款舒服至極的打底上衣,polygene混合材質,嬰兒肌膚般的觸感,感覺美利奴毛衣還是有點扎,褲子帶了條羊毛衝頂的時候軟殼裡加了一層。怕晚上睡覺冷還備了條抓絨褲,結果晚上熱醒…….
6. 內衣褲:講真,兩套就夠了。一套山裡穿,一套山外換洗。山裡帶護墊每天換,垃圾自己收好帶下山。戶外切記不穿棉質的。
7. 防曬保暖配件:除了100+的防曬霜,推薦透氣鴨舌帽搭配魔肌肉條,比較高海拔大口喘氣時魔術頭巾有點阻氧。抓絨帽睡覺戴挺必要,不然爬山戴頭頂開口的那種圍脖帽子兩用的很推薦。手套也帶雙薄的防曬吧,不然工人油漆手套也很實用~襪子美利奴走起就好,護膝買最強力的吧,這種用一點費一點的膝蓋。
8. 睡袋:不知道有沒有被忽悠,鹹魚上買的二手淘寶定製的睡袋。900蓬1000g充絨1700RMB,雪山上營地羽絨服蓋在肚子上,睡袋裡脫光光睡也不冷。但感覺細節做工還是不到位,有條件還是會選擇海淘。
9. 大背包:背的小鷹fairview 55L子母包的母包,主打travel能登機可母包估計45L左右,非常輕但勉強裝下最基本的東西….下山後準備買個70L的Gregory deva,畢竟羽絨服佔地方。
10. 衝頂包:這次沒準備,隨便找的個湊數的。準備買個30L+,防水耐磨的。跪求推薦~
【攝影設備Tips】
如果一次增加裝備,我推薦:華為手機>GoPro>飛機>照相機……
那個,別人都在刷抖音而我的蘋果沒信號,可能是我高反的主要原因吧….gopro帶在胸前爬山不要太方便,在山頂飛飛機不要太拽。當然有些團隊提供航拍服務的,可提前確認清楚。
===以下內容與上文和作者無關===
8264AA長線重裝徒步群招募成員,打造全國重裝徒步自助約伴交流平臺,入群要求:至少走過一條2日及以上重裝徒步線路,擁有全套重裝露營裝備,未來打算AA組隊走長線的普通愛好者!只能跟團無自主能力者請勿入群;禁止商業領隊、裝備販子、自媒體寫手等從業者以宣傳目的入群。要加群的請掃碼或搜索微信號:super82648848
瀏覽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此進入8264:8264論壇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