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大明湖被譽稱為「江北獨勝」,它究竟有何魅力?

2020-12-11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

大明湖為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其景致之淳美與文化之深厚,在宇內早負盛名。

宋元之後,大明湖被譽稱為「江北獨勝」,吸引了無數達官貴人、名人學士前來遊賞吟詠,元代散曲家、朝廷重臣、濟南人張養浩甚至用「濃妝淡抹坡仙句,獨許西湖恐未公」,來為家鄉的大明湖鳴不平,足見大明湖在這位濟南先賢心目中的地位。

那麼,大明湖的魅力究竟何在呢?

徐培基山水畫《大明湖》

1

明湖之美,首在清雅。單一個清字,大明湖足以笑傲中華群湖。因為它是從濟南城區眾多泉水為源的,所以湖水之清純,也就難有其匹。

清人王初桐詩云:「卻看澈底琉璃滑,重把明湖號灈纓。」又一位清代人王允榛在其《北湖泛舟》中云:「千條楊柳數聲鷗,一片玻璃一葉舟。閒看魚兒遊鏡裡,不知人在鏡中遊。」便不約而同地把湖水比做纖毫畢見的玻璃、琉璃,致使魚兒如鏡中,「遊魚若空行,一一細可數」。(沈兆沄《遊大明湖》)

湖水清純如此,自然會使觀者生發親水的慾念,並被這清純柔柔地融解、淨化,從而轉為審美——好美的水,好美的湖喲!

清純之外,還有清涼。想那泉水從濟南南部山區潛流至老城區後湧突而出,源源注入明湖,那水溫自然要比夏季和春末秋初的地表水溫要低得多。明代曾居住於大明湖南岸的詩人王象春曾說:「(大明)湖出城中,擅奇宇內,異在恆雨不漲,久旱不凅,蛇不見,蛙不鳴……」

事實也的確如此,大明湖裡的青蛙是從來一聲不叫的,但上世紀70年代前大明湖北部的北園一帶,還是稻田藕池,阡陌相連,荷紅柳綠,蛙聲一片。據濟南民間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濟南時,住在大明湖畔。由於蛙聲喧鬧,難以入睡,一氣之下,乾隆下令禁止湖中青蛙鳴叫。從此,大明湖再也聽不到蛙鳴了。

諸如此類的明湖傳說給大明湖平添了不少文化意趣,卻並非科學,科學的解釋只能是,由於湖水水溫低,達不到青蛙發情的適宜溫度,所以它們就不會鳴叫。而與大明湖北臨的舊時北園一帶,陂塘曲水,猶勝江南。稻田藕池,連屬無際,亦高於明湖泉流,適宜青蛙正常生存,到了發情期,蛙們自然要情歌高唱了。

大明湖的清涼愜意,古人早就稱譽有加。北宋濟南「賢太守」曾鞏詩云:「左符千裡走東方,喜有西湖六月涼。」「何須辛苦求天外,自有仙鄉在水鄉。」(《西湖二首》)在《西湖納涼》一詩中,他欣然讚譽曰:「問君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魚戲一篙新浪滿,鳥啼千步綠蔭成。虹橋隱隱松橋出,鷁首峨峨畫舫行。最喜晚涼風月好,紫荷香裡聽泉聲。」蘇轍則用「清境不知三伏熱,病身唯要一藤床。」(《環波亭》)來詠贊盛夏大明湖環波亭一帶的涼爽宜人。

有清涼世界如此,也就無怪乎清代濟南詩人任弘遠自豪地唱道:「生向濟南真厚福,青山綠水滿城堙。閒來一棹煙波裡,便是羲皇以上人。」(《明湖有感》)青山綠水,一棹煙波,身臨此境,人們自會生出「真賞在愜意,得此清涼境」(清.陳超《遊明湖》)的會心激賞。並在這會心愜意之中,「真賞」到大明湖「清涼境」的迷人魅力。

清涼之外,還有清淨。按說,一個城中之湖,周環市廛,自應喧囂擾攘,然而事實卻不然,大明湖是城市之中難得的清靜之處。「濟南三月春光好,明湖綠靜明如掃。」(清.張元《明湖載酒行》)「竹深池館靜,山轉柁樓斜。」(清.朱彝尊《飲歷下亭,泛舟蓮子湖作》)都道出了大明湖的清靜。而清代詩人李憲暠遊大明湖在匯泉寺遇雨,聽「僧數殘棋著,魚跳上水磯」,竟為這因動而愈覺其靜的境界發出「未諳慈氏教,耽靜亦忘歸」的感喟。(《避暑匯泉寺遇雨》)李氏之詩,可謂切中明湖之清靜意趣。

不過,對大明湖清靜意趣的理解,最為深刻也合筆者心意的是已故現代作家、學者梁容若。他在《我看大明湖》一文中說:

「大明湖的特點是安靜樸素,有儲蓄,有用處。多少名泉的水,新鮮,又乾淨,不分冬夏晝夜,流進流出,沒有聲響。冬天不結冰,夏天不咆哮,颳風不起洶湧的波濤,下雨沒有決堤的洪流。畫舫上難聽見笙歌管弦,繞湖岸多半是幽居蕭寺,連暮鼓晨鐘也沒有,整天是靜悄悄的。水上有一隊一隊的鴛鴦穿花戲草,玩得十分安詳自在。成群的白鷺鷥在凝神養氣,誰也不叫一聲。就是坐著小盆向遊客兜賣蓮花的小兒女,也只是拈花示意,並不吵著賣。當地的諺語說:『湖裡的蛤蟆幹鼓肚。』以晝夜聒耳,不知趣,不看風色著名的蛙,到這裡都要『守口如瓶』,停止了兩部鼓吹。雖然不一定由於什麼皇帝的金口玉言,總要算一種難解的奇蹟。在這種寂靜的環境裡,宜於書畫,宜於寫詩,更適於哲學家藝術家的深思。齊魯的先哲們喜歡講:『訥於言而敏於行』,『吉人之詞寡』,『惡夫佞者,多言多敗』,在我看都跟大明湖的德性有一脈相通的地方。」

……

山東人在厚重裡有瀟灑,在純樸裡有靈秀,在平凡裡有器用,接觸得越久,越能發現心靈的美。大明湖正是山東人的象徵。

梁先生從文化地理學的視角,把安靜樸素的大明湖,與山東當然更包括濟南的民風與文化性格聯繫起來,人與自然相互對象化,天人合一,彼此融匯,人似湖,湖似人。

山東人,濟南人。

清純、清涼、清靜(或如梁先生之謂「安靜」)的大明湖,還有一大妙處,是其居於城中且有適宜的規模。居於城中可節省踏訪途中之費時;規模適宜則既可避免大而無當的浩瀚單調和難以窮盡,又可避免小而輕浮的一覽無餘。「偷得浮生半日閒」,濟南人便可優遊明湖,或放棹中流,或懷古幽祠,或枕書曲廊,或柳蔭賞荷,或靜對南山……身處此境,任誰都會有塵世煩惱暫忘盡,只疑身在桃源中的超然物外的感受。

我不知道,還有哪座城市的湖,能如大明湖一樣易於親近,易於交流。或許,這也同樣暗合了濟南乃至山東人的質樸熱誠吧!

「生在濟南真厚福」,誠哉斯言!莫說濟南的泉、濟南的山,只一個大明湖,濟南人足可謂其福不淺矣。

2

再說一個「雅」字。大明湖的雅,是十分鮮明,一望可知的。最明顯的是色調。大明湖的亭臺樓榭,絕少紅、黃、綠的富貴與豔麗,基調是青灰。然而就是這些略嫌單調暗淡的青灰色建築,映著碧水,襯著黛山,半遮半掩在綠柳叢中,還要淡淡地襲一身嵐煙霧氣,就如水墨山水,透著衝淡、古雅,還有因遮蔽而產生的含蓄之美。

應該欣然提及的是,近年來大明湖的新區擴建,就特別注意保持了大明湖清雅的本色。新區的八大景觀,建築色調仍以青灰為主,間以綠柳紅荷,繞以水渠池塘,雜以矮松翠竹,連以古韻石橋,清雅俊朗之中,隱隱透露著現代氣息。

尤其是新建的超然樓,它以古色古香的塔式形制,兀立東岸,聳峙藍天。假如把大明湖看做巨幅水墨畫卷,那麼以站立湖岸的人的視角望去,景物形象不足二分之一的畫面,如無光影雲霓和超然樓的搭配渲染,則佔二分之一強的天空便顯得空曠單調。超然樓的凌空孤峙,彌補了「明湖畫卷」構圖上的缺憾,清靜的大明湖隱隱透出一絲沉穩的動感,平添了一分恢宏雄闊、蒼然古雅之美。

大明湖荷香

明湖之雅,在荷。古往今來,因為荷花具有「出汙泥而不染」、「可遠觀不可褻玩」、「香遠益清」等物科特性,近於人之君子的理想人格,亦即有君子之致,所以被譽為君子之花。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這種認識又積澱成一種審美趣味:荷如君子唯清雅。而明湖荷花,也的確給大明湖平添了幾分清雅與靈動。

自北宋煕寧年間大明湖初具今日之規模以來,歷代文人吟詠大明湖的詩作中,荷、柳便成了頻頻入詩的物象如「紫荷香裡聽泉聲」(宋曾鞏)、「濟南人說勝江南,菱葉荷花戶牖參」(清.宋葷)、「晚涼披白袊,人立藕花風」(清.董芸)、「煙樹蒼蒼繞郡城,碧荷七裡晚風輕」(現代.夏溥齋)等,幾乎俯拾即是。魚戲蓮葉底,芙蕖羞帶露,蜻蜓立新荷……是畫;那麼,「菱葉荷花香半城」(元.郝經)《使宋過濟南,宴北渚亭》、「夜半歸來香撲鼻,始知花氣滿衣裳」(清.朱倬)《湖上》,「五月荷花壓半塘,北風直送滿城香」(明.王象春)《明湖蓮》,就不止是詩,而是瑤臺仙境,是「自有仙鄉在水鄉」了。

明湖之雅,亦在柳。濟南多柳,大明湖更是煙柳籠湖,湖映柳色。初春時分,當鴨綠鵝黃泛上明湖萬千柳枝時,湖岸就像圍上了層層玉珠串成的珠簾,春陽照拂,水光漾映,那柔柔的芽尖便泛出瑩玉般的毫光,映得遊人眼前一亮,心兒也就亮亮的,瑟縮了一冬的細胞仿佛突然間全部伸展開來,欣喜頃刻溢滿了全身。

暮春至仲秋,是明湖柳最婀娜多情的季節。

清人張潮曾說:「物之能感人者,在天莫如月,在樂莫如琴,在動物莫如鵑,在植物莫如柳。」此言堪稱人意。你看夏日的明湖柳,綠碧盈岸,輕煙朦朧,絲縧拂水,鴛鴦偎蔭,身臨此景,人心也會像柳絲一樣柔柔的,生出無限柔情來。古人折柳送別,除取其諧音「留」以示留戀之意外,還當與柳能激發人之柔情,是有一定關聯的。

被柔情浸滿身心的,他的眼裡,人是西施,境是仙境……

至若秋末冬初,湖柳由綠轉黃乃至一樹金黃,朝暾夕暉,漫灑其上,如染碧空,做了背景,那明柳竟金光燦燦,輝煌如神話中的西天極樂世界。更有那三五株背風朝陽處黃中透綠的柳樹,斜陽鬼斧天工般把它們變成了翡翠玉樹,晶明微透,翠綠內蘊,華貴典雅得讓人心醉。

置身如此境界,還特別易使人懷想起350多年前大明湖水面亭那場盛會,那也是柳葉泛黃時節,年僅24歲的大詩人、後為一代詩壇領袖的王漁洋,在水面亭宴集濟南名士時,即席賦《秋柳詩》四章,名震清初詩壇,大江南北和者甚眾。在中國文化史上,這是堪與王羲之蘭亭集會比肩的風雅盛會,當然更是讓大明湖千載生輝的風雅盛會。正是有了這次盛會,大明湖畔有了秋柳詩社,水面亭左近有了秋柳園街,大明湖也平添了幾分清雅的詩性。

當你沉醉於明湖輝煌的秋柳與詩意的秋柳時,你不由自主脫口而出的那句話一定是——好美的湖喲!

3

清代桐城派作家、學者方宗誠在《古歷亭雅集詩》序中說:「……環湖萬頃蘆葦荷蕖,掩映紛披。雖在城隅而煙波無際,恍如十洲之浮於海上也。面勢千佛山,若屏障環列,與湖光遙通一氣,直不知有城闉之隔。山左名勝,實為第一。」這裡指出了大明湖湖山相映的特點:即千佛山實遠離卻似臨湖,儼然一「煙嵐繞梵宇黛松映碧空」的巨幅山水畫屏環列湖南,且山色湖光「遙通一氣」,相互映襯,使大明湖兼具山水之美。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評梅說得更直接,她在《匆忙中的大明湖之遊》一文中說:「大明湖佳處,就在望中有千佛山。」更為奇絕的是,隔著一座舊城的千佛山作了大明湖的畫屏「與湖光遙通一氣」還不算,還要把湖作為自己的妝鏡,時常顧影自賞——這就是大明湖上的「佛山倒影」隔城相望的遠山能夠倒映湖中——擁有如此天下奇觀的,怕只有濟南的大明湖吧!

最能讓人領悟佛山倒影神秘的,是已故濟南詩人、被譽為「自然之子」的當代新山水詩旗手孔孚先生的《湖畔》:

別作聲!

佛們在水底割蚌呢。

先生的詩,是不可言傳的。

我們只能用心靈去諦聽——那山,那湖,大化自然!

作者:侯琪 侯林

來源:愛濟南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濟南大明湖除了蛙不鳴,佛山倒影,還有江北第一,你知道是什麼嗎
    濟南大明湖除了蛙不鳴,蛇不現,佛山倒影,這些奇聞、奇景,趣事,還有一個「江北第一」,你知道是什麼嗎?來濟南,大明湖是必須要去的景點,大明湖風景秀麗,岸上楊柳依依,湖中碧波蕩漾,荷花似錦,婀娜多姿。大明湖的美景,令人神往。多年前一部電視劇裡的經典臺詞:「皇上,你還記得十八年前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給大明湖更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 遊濟南大明湖,古韻新景皆有情
    走過一座又一座橋,看了超然樓,上下共分七層,氣勢非常宏偉,號稱「江北第一樓」。據《歷城縣誌》記載,元代學士李逵在泉城濟南的大明湖水面亭後建超然樓,樓內有電梯直達觀景臺,遊人登高望遠,泉城美景一覽無餘。在垂柳蔽日的路上,我發現一處幽徑,從路口往裡走有一個「小淇園」,這一處的亮點是整個園中密不見日的竹林與「一桿亭」,與竹林稱為「竹港清風」。
  • 山東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大明湖,曾經也叫西湖,看著還真有點像
    這不僅讓億萬觀眾記住了夏雨荷,也讓「大明湖」這三個字深深印在了腦海裡,大明湖在哪,究竟有多美?今天我就帶大家去認識濟南這個經典的名勝風景區。她出現在大明湖畔,不由得讓人對大明湖浮想聯翩,它應該如杭州西湖那般嫵媚動人,充滿著詩情畫意,有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
  • 濟南大明湖,北方的湖光春色,絲毫不輸杭州西湖
    如果說,杭州西湖是南方最美的湖,那麼濟南的大明湖則是北方最美的湖。大明湖位於山東濟南歷下區,是泉城濟南的一顆最璀璨的明珠,是濟南旅遊業的標誌,更是千萬濟南人的驕傲。每每有遊客前來,都要在此處合影留念,因為這是大明湖最為標誌性的地方。
  • 濟南大明湖景區遊覽攻略
    今天帶領大家遊覽濟南大明湖景區,介紹了景區簡介、推薦景點、遊覽線路和歷史記載傳說等。大明湖景區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大明湖路271號,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號稱「泉城明珠」,集古園林、古道觀、古水工為一體的旅遊景點。
  • 乾隆爺心心念念的大明湖,不但沒夏雨荷,46個大明湖才抵一個西湖
    這不僅讓億萬觀眾記住了夏雨荷,也讓「大明湖」這三個字深深印在了腦海裡,大明湖在哪,究竟有多美?今天我就帶大家去認識濟南這個經典的名勝風景區。拍攝於山東濟南。由於《還珠格格》中的人物夏雨荷優美動人溫柔典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 乾隆心心念念的大明湖,不但沒夏雨荷,46個大明湖才抵一個西湖
    這不僅讓億萬觀眾記住了夏雨荷,也讓「大明湖」這三個字深深印在了腦海裡,大明湖在哪,究竟有多美?今天我就帶大家去認識濟南這個經典的名勝風景區。她出現在大明湖畔,不由得讓人對大明湖浮想聯翩,它應該如杭州西湖那般嫵媚動人,充滿著詩情畫意,有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
  • 濟南大明湖有一處景點,雖然名氣不大,但一定要看,很多人不知道
    濟南大明湖景區「佛山倒影」是大明湖一大奇觀,它是由太陽斜射在對面千佛山上將整個千佛山倒影在大明湖裡而形成的。它的出現同蓬萊閣的海市蜃樓,泰山的日出一樣非常罕見。濟南大明湖濟南大明湖除了蛙不鳴,蛇不現,佛山倒影,這些奇聞,奇景,趣事,景區裡還有一個江北第一,你知道是什麼嗎?雖然這個景點名氣不大,很多人不知道,但一定要看看。
  • 山東一免費人工湖,面積是濟南大明湖4倍多,人稱聊城「小西湖」
    城市旅遊有很多湖泊,特別是杭州的西湖和南京的玄武湖。這些湖的存在,使那個城市充滿了韻味。來山東旅遊的遊客一般選擇青島、濟南等歷史文化名城,或者山水美景勝出的城市作為目的地,但實際上在齊魯大地,歷史基礎遍布各個角落,結合城市旅遊,聊城、濟南也值得一道去。
  • 山東一免費人工湖,面積是濟南大明湖4倍多,人稱聊城「小西湖」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得有一個在路上。一起來找尋那些遺失的,不一樣的美好,探尋不一樣的魅力。城市的旅遊中,很多都有湖泊的存在,尤其是杭州的西湖和南京的玄武湖。這些湖泊的存在,讓其城市充滿了韻味。
  • 濟南大明湖俯瞰全景,應該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的第二故鄉——濟南,越來越熱愛這裡了,這裡的人熱情寬厚,這裡的山美水也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是寫的哪裡?——大明湖!以江北第一樓——超然樓為中心,向四周俯瞰一下明湖全景!北方慢慢欣賞,才會發現它的美
  • 濟南又一公園火了,景色不輸大明湖,門票免費好評頗多
    通過了這些文學作品大家就能感受到它的魅力,讓大家對於濟南這個城市的期待值越來越高。其實在離趵突泉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個公園,這裡的景色很美遠不輸大明湖,而且近期在當地是很火的。它就是「濟南環城公園」,雖然它的名氣現在還不是很大,但是它其中的
  • 行走濟南大明湖專題——荷花+動物精靈篇
    大明湖全國各大城市中有名湖的不少,如杭州西湖、武漢東湖、揚州瘦西湖、北京三海等等,但要說全部是由泉水匯集而成的,恐怕濟南的大明湖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大明湖是由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幾大泉群的泉水匯流而成的泉水湖,這一獨特的地質特性使得大明湖的人文歷史相當厚重,歷代帝王名人前來憑弔、吟詠者眾多。
  • 情報站|冬日的濟南大明湖有多美?跟隨壹粉的鏡頭感受它的魅力吧
    12月9日,壹粉「起點6572」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組拍攝於濟南大明湖的美照,冬天的大明湖依舊色彩斑斕,美景如畫美醉了。「一城山色半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冬日的大明湖景色是怎樣的?航拍濟南大明湖,美景盡收眼底。
  • 行走濟南大明湖專題——荷花勝景來啦
    全國各大城市中有名湖的不少,如杭州西湖、武漢東湖、揚州瘦西湖、北京三海等等,但要說全部是由泉水匯集而成的,恐怕濟南的大明湖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大明湖是由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幾大泉群的泉水匯流而成的泉水湖,這一獨特的地質特性使得大明湖的人文歷史相當厚重,歷代帝王名人前來憑弔、吟詠者眾多。
  • 行走濟南之大明湖專題——荷葉篇,有夏雨荷~葉,沒有花
    全國各大城市中有名湖的不少,如杭州西湖、武漢東湖、揚州瘦西湖、北京三海等等,但要說全部是由泉水匯集而成的,恐怕濟南的大明湖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沒錯,大明湖就是由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幾大泉群的泉水匯流而成的泉水湖,這一獨特的地質特性使得大明湖的人文歷史相當厚重,歷代帝王名人前來憑弔、吟詠者眾多。
  • 行走濟南之大明湖專題——含苞欲放篇,夏雨荷來了
    全國各大城市中有名湖的不少,如杭州西湖、武漢東湖、揚州瘦西湖、北京三海等等,但要說全部是由泉水匯集而成的,恐怕濟南的大明湖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大明湖是由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幾大泉群的泉水匯流而成的泉水湖,這一獨特的地質特性使得大明湖的人文歷史相當厚重,歷代帝王名人前來憑弔、吟詠者眾多。
  • 隨著鏡頭去旅遊1:濟南大明湖,一座具有厚重文化積澱的生態園林
    提起濟南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趵突泉,但與趵突泉齊名的還有大明湖和千佛山,三者並稱為濟南三大知名旅遊景點。,應接不暇」描述的大明湖由城內眾泉匯聚而成,被譽為「泉城明珠」。大明湖的特色之一就是「大」,公園面積1290畝,繞湖一周4.5公裡,其中百分之五十三為水域面積,有690畝。
  • 濟南大明湖生活圈迎來40萬方都會綜合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代劉鳳誥的一則對聯,道盡濟南老城風光之美。「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意境,更使濟南成為了許多人的魂牽夢繞之地。這,就是濟南老城的魅力。大明湖景色(圖片來源網絡)因為老城風貌的不可再生性,所以濟南老城區的改造從來都是慎之又慎的。尤其經過20世紀初的大更新之後,大明湖生活圈裡的老城區很難有影響力較大的項目出現。
  • 老舍的濟南光陰裡,有炮火中永遠失落了的《大明湖》
    可同樣是北方的濟南,竟然有「七十二泉」之眾。一座城,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名,可見泉城之譽,絕非虛名。正如劉鶚在《老殘遊記》裡描述的:「到了濟南府,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江南風景,覺得更為有趣。」如此,在距離七十二泉之冠的趵突泉不遠處,一座門牌號為南新街58號的院落裡,挖出一眼井,淌出的自然也是泉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