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說「姑娘顧家,兩邊不發」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2020-12-20 村裏白哥黑嫂

農村人對於婚姻生活有著自己樸素的理解,他們自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心得。關於這方面的老話、俗話也非常多。比如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比如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些。

我們初看這些話時,感覺說得人和人之間根本不是平等的,而且還有涉嫌歧視樣子。但假如我們深刻去思考這些話,會發現裡面蘊藏著生活中的智慧和經驗。

俗話和老話來自農村人對生活的感悟和總結,比如這句「姑娘顧家,兩邊不發」。這句話也算是婚姻生活中的一類,但這裡容易引起人的誤解。為什麼我們要說容易引起人的誤解?有些人會誤解這裡的「姑娘」二字。

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婚姻#一、這句話指的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前半句和後半句不能分割去理解。想要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首先得明白這裡的兩個關鍵詞,分別是「姑娘」和「兩邊」。

咱們首先去理解一下這裡的這個「姑娘」二字如何解釋。民間或者是農村,沒有出嫁的女孩子稱姑娘,已經嫁人後就不能叫姑娘了。但是,已經出嫁的女人,在自己娘家還是會被叫成姑娘的,但在夫家不會有人叫她姑娘。

這句話還有後半句的「兩邊不發」。

故,這裡的姑娘二字,指已經結婚的女人,而由此牽出後半句,因為出嫁的姑娘在娘家還會被叫成姑娘,所以這裡的兩邊,特指的是夫家和娘家。

當我們弄明白這兩個關鍵詞的意思後,這句話的意思就非常容易弄明白了。既然說姑娘顧家,那肯定特指的是顧娘家,因為只有在娘家才會結婚後仍被稱為姑娘,那顧家,說的自然是是照顧娘家。

也就是說,當一個結婚後的女人,仍然不分狀況的照顧娘家,或者是只管著照顧娘家,那麼就兩邊不發。

兩邊不指,指向也非常明顯,就是夫家和娘家都不會太好過。

如果直白點解釋這句話,那就是已經結婚的女人,生活重心已經轉移,如果還像自己當姑娘時一樣只知道照顧娘家,那會導致夫家也不好過,娘家同樣也不好過。

為什麼會這樣說?有道理嗎?

二、這句話有道理嗎?

事實上,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為什麼要說有道理呢?我們知道,當一個女孩子結婚後,她會有自己的新生活,她會有另外一個家,她會有丈夫,她的生活如何,要靠自己和丈夫的共同打理。但現實生活中,會莫名其妙出現一些諸如扶弟魔這樣的女人。

她們心目中,娘家的事大於一切,將弟弟生活的重任無條件扛在自己肩膀上,為了幫助娘家,她們不惜跟婆家生氣、戰爭、甚至是離婚相威脅。

我們要知道,當成立一個新家後,同樣會面臨很多事,並不是說不可以幫助娘家,但這個幫助是有限度的,不能自己有五百,恨不能用一千來幫娘家,那另外的五百怎麼來?只有借,借的錢誰還?只能是婆家。

如此下去,婆家難免會產生矛盾,一旦產生矛盾,那這個生活就開始走下坡路,天天爭吵,誰還有心思掙錢?

而在娘家那邊,由於她的無條件幫助,會給身在娘家的弟弟或者哥哥一個錯誤的信號,認為自己不管怎麼樣都會有姐姐或妹妹的幫助,自己不用那麼拼,不用那麼苦的去掙錢,這會讓他們養成習慣,最後就成了你必須要幫,你必須出錢。

婆家因為生氣而導致不和睦,娘家因為太依靠導致他們養成習慣,兩邊都無法把生活過好。

這就是這句話裡的意思及道理。

最後:當然了,我們並不是在說,一個姑娘嫁出去後就要完全跟娘家割裂,仍然還是要幫助的,但這個幫助是相互的,而且是有限度的,畢竟自己也有了家,不能仍然像在娘家那樣肆無忌憚。另外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大凡是拼命幫自己娘家的女人,都是自己並不太掙錢,全靠丈夫的錢去幫,這樣是不行的。適量的幫和有規劃的幫,才是一個有智慧的女人應該做的事,否則,嚴重的有可能將自己家毀掉,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望各位女性同胞多加注意。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姑娘顧家,兩邊不發」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
    農村裡面有很多俗語,有的是和咱們的播種,春耕秋收相關的,有的俗語是和四季的變化,或者是24節氣相關的。當然也有一些俗語,是和農村老百姓的家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像題目中的這句「姑娘顧家,兩邊不發」實際上是有一些調侃的成分在,說的比較現實,因為有很多女孩子,在結婚後,還是比較顧自己的父母這邊,比如一些錢財,或者是過節的禮品,經常會送給自己的娘家。但是這樣做的後果,就是讓自己的婆婆比較尬了,甚至是讓自己的老公處於更不好的地位。這樣農村裡面的婆媳矛盾,家庭矛盾就會比較突出了。
  • 農村老話說:「一人不喝酒,二人不打牌」,啥意思呢?看完明白了
    在農村從來都不缺少俗語老話,很多的俗語都是一些大實話,採用一些白描的方式簡簡單單的就把事情說得相當的清晰,這些俗語也是多年的經驗積累,很多似的時候還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存在,有的至今還被當作至理名言看待。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之中發揮這很重要的作用,就像我們辦錯一件什麼事,就會被人埋怨:看看咋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說得有的時候老話還是要聽一些,但也有一些老話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活的改變,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只能作為談資來聽聽了。農村有句老話叫做:一人不喝酒,二人不打牌,這句老話說的是啥意思呢?
  • 老話說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有句俗話叫「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我們看這些俗話多有意思,兩句話,說明道理的同時,還保持押韻,不得不佩服廣大農民長期生活的智慧總結。那麼,咱們今天要說的這句具體有啥意思呢?裡面的道理又是啥?一、這句話啥意思為什麼有錢不能燒敞口鍋?啥是敞口鍋?農村土灶是很科學的,填柴禾的地方是個直筒子,但肚子大而口小,為的是不讓火跑出來。
  • 農村老話「寧睡孤墳,不睡廟宇」,到底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在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在農村留下了很多朗朗上口的民間老話,這些老話看似很無釐頭,實際上確包含著深刻的道理,農村的老人們常說的一句老話是「寧睡孤墳,不睡廟宇」,小編小的時候聽到這句話時,覺得這肯定是錯的,隨著年齡的成長,知識閱歷的增加,才明白這句老話蘊含的道理,那這句老話到底啥意思呢?
  • 農村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這句農村俗話屬於怎麼教育孩子範疇之內。千百年來,多數人都認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也有無數人舉出了母親因為太溺愛孩子,最後導致了孩子一生悲劇的例子來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
  • 農村俗語:「二月二淋倉囤,不出百天發大水」,說的是啥意思呢
    在農村對於一些節氣、傳統節日當天的天氣,都會有很多的說法,而且能夠將當天的氣候變化,作為以後天氣走向的預測方式,像我們熟知的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相隔這麼久的時間,卻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雖然並不會百分百的準確,但很多時候還是有幾分道理的,這也是多年的經驗累積,演化成為大家所熟知的俗語
  • 農村老話說屠夫不傳代是啥意思?有道理嗎?現代並不適合這句話
    農村老話是經驗之談,但經驗之談也會過時。有句話叫「屠夫不傳代」,這句話冷不丁地聽會以為是詛咒,什麼叫屠夫不傳代?是說屠夫不會有後人嗎?當然不是這樣的,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屠夫不想自己的後人也當屠夫。在農村,什麼樣的人稱屠夫?
  • 農村俗語「早買酒,晚割肉,沒有太陽稱豆腐」,這句老話說的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早買酒,晚割肉,沒有太陽稱豆腐」,這句老話說的有道理嗎? 有些農村老話確實歷史很悠久了,現代人根本不知道說的是啥意思。比如「早買酒,晚割肉,沒有太陽稱豆腐」這句話。猛一聽農村人怎麼把買東西搞得如此複雜呢?
  • 農村俗話說娘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俗話裡包含著不少的人生哲理,但同時也要看閱讀的人到了什麼年齡段,還要看閱讀到的人經歷過什麼。當年齡和閱歷不同,讀到時候感受到的道理也是不樣的。這就是農村俗話獨有的魅力。往淺了看,這只是一句說閨女到媳婦的轉變,以及農村家庭怎麼相處的俗話,但往深了去看,這裡面有適用於各種事情的哲理。那麼,這句話具體是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這句話啥意思我們初看這句話,會覺得意思簡單明了。
  • 農村俗話說正月的豬,五月的牛,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很多人可能會不解,這裡面只說了豬和牛,並沒有說生肖啊,為啥就扯到生肖去了?這個其實是個半截話,並沒有說完,完整的是「正月的豬,五月的牛——不發愁」。那有些人還是不能明白,這裡說的不發愁是啥意思,跟生肖究竟有個什麼關係。黑嫂在這裡說一下這句話中的意思,然後咱們說一下有沒有道理。
  • 農村老話說,「目不曬根,口不吞陽」啥意思?對此你怎麼理解?
    農村老話說,「目不曬根,口不吞陽」啥意思?農村老話"目不曬根,口不吞陽"說的是農村建房方面的規矩。過去農村建房都是建土木結構的房子,主體和兩頭山牆都是泥土壘的,固定這些土牆的是木質結構,前後牆由梁連著,每間房由檁條連著,檁條之間又有椽子固定,相互牽連,非常牢固,所以在放置這些木料時的理道也可多了。
  • 農村老話:1人不進廟,2人不看井,3人不抱樹,啥意思,有道理嗎
    1人不進廟,2人不看井,3人不抱樹,啥意思,有道理嗎?我國的農村人口佔據了總人口中的一大半,農村文化基地深厚,農民們在自己的勞動和社會生產過程中,總結出了很多經驗,然後將寶貴的經驗總結成一句話,就成了老話。一人不進廟為什麼一個人不能進廟裡面呢?因為廟裡面得佛像大都表情嚇人,如果一個人膽小,那麼進到廟裡面就會害怕。
  •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文/農夫也瘋狂問大家一個問題,生日當天是陪父母一起過,還是和朋友們出去嗨了呢?各位男同胞們有沒有留鬍子的愛好呢?今天農夫想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就和這些相關:「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比較淺顯易懂,「慶生」也就是指慶祝生日。現在的年輕人過生日了,就喜歡叫上好朋友一起去酒店吃一頓,然後晚上還要去KTV玩耍一番。
  • 「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說起農村的俗語俗話,可能有些朋友會略知一二,因為這些俗語俗話,都是經歷了幾千年而流傳下來的。雖然有一些沒有科學考證,聽起來也像無稽之談,但有一些老話,卻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都是經過生活經驗的總結,從而得出的。那麼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可能第一次聽,不知道其說的是什麼,但去細細深究的話,到也能感嘆出老人們的智慧。像有句俗語叫做,「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
  • 農村俗話說路剪房見傷亡,背水屋斷財路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小時候覺得還挺神秘,後來長大後,發現這裡面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僅僅是一部分道理,因為這句話採用了極為誇張的手法。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這句話啥意思路剪房見傷亡,背水屋斷財路,想明白這句話,首先得明白兩個關鍵詞,一是「路剪房」,二是「背水屋」。啥叫路剪房呢?其實說白了,就是房子在幾個交叉路口,路和路形成了剪刀一樣,房子橫在中間,如同被剪刀剪一樣。啥叫背水屋呢?
  • 農村老話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具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其實這句話是個半截話,因為每句話後面還有半句,但也不排除地方不同,所以講法不同,像是我們這邊,說的就是「男怕八月——忙斷腰;女怕臘月——不離刀」。這麼一看,意思就比較明白了,可是還是多少讓人不解。那麼這具體是啥意思呢?現在還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話「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諺是存在於農村、流傳於農村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這類俗話有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等優點,目的是為了指導或者預測莊稼長勢和收成。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是我國農民在長期的農業勞動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導致這些俗話產生的理由很多,有相應道理的也不少,但也有很多具有時代色彩。
  • 農村人說:「8年老狗6年雞,必定要成精」啥意思?有道理嗎?
    眨眼間,已外出打工十餘年,每當迷茫與彷徨時,就會懷念兒時農村的點點滴滴。許多人在回憶農村生活時,都能描繪出一幅屬於自己的立體「田園詩卷」,確實,農村的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無憂無慮。這足以讓人留下較深的影響,但在我的內心中,農村的生活卻是那麼有內涵。特別是和村裡的長輩在一起嘮嗑暢聊時,從他們口中說出來的話,至今對我影響著。
  • 農村老話「男子斷掌千斤兩,女子斷掌過房養」啥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男子斷掌千斤兩,女子斷掌過房養」啥意思,有何道理?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是在農村長大的,對農村流傳的一些農村老話應該都不陌生。
  • 農村俗話說「門前一棵槐,不掙自己來」,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良莠不齊,有一些帶著強烈的地方色彩和個人色彩,還有的是明顯不符合科學規律。在過去的農村,或者是現在的農村人,常常會想起小時候誰誰家門前有棵大槐樹,長得多粗多粗,然後感嘆現在門前都沒有這種樹了。的確,過去的農村人門前喜歡栽一棵大槐樹,槐花開時,門前滿是香氣。但過去的人栽在門前不是為了吃槐花,而是有句俗話叫「門前一棵槐,不掙自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