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對於婚姻生活有著自己樸素的理解,他們自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心得。關於這方面的老話、俗話也非常多。比如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比如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些。
我們初看這些話時,感覺說得人和人之間根本不是平等的,而且還有涉嫌歧視樣子。但假如我們深刻去思考這些話,會發現裡面蘊藏著生活中的智慧和經驗。
俗話和老話來自農村人對生活的感悟和總結,比如這句「姑娘顧家,兩邊不發」。這句話也算是婚姻生活中的一類,但這裡容易引起人的誤解。為什麼我們要說容易引起人的誤解?有些人會誤解這裡的「姑娘」二字。
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婚姻#一、這句話指的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前半句和後半句不能分割去理解。想要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首先得明白這裡的兩個關鍵詞,分別是「姑娘」和「兩邊」。
咱們首先去理解一下這裡的這個「姑娘」二字如何解釋。民間或者是農村,沒有出嫁的女孩子稱姑娘,已經嫁人後就不能叫姑娘了。但是,已經出嫁的女人,在自己娘家還是會被叫成姑娘的,但在夫家不會有人叫她姑娘。
這句話還有後半句的「兩邊不發」。
故,這裡的姑娘二字,指已經結婚的女人,而由此牽出後半句,因為出嫁的姑娘在娘家還會被叫成姑娘,所以這裡的兩邊,特指的是夫家和娘家。
當我們弄明白這兩個關鍵詞的意思後,這句話的意思就非常容易弄明白了。既然說姑娘顧家,那肯定特指的是顧娘家,因為只有在娘家才會結婚後仍被稱為姑娘,那顧家,說的自然是是照顧娘家。
也就是說,當一個結婚後的女人,仍然不分狀況的照顧娘家,或者是只管著照顧娘家,那麼就兩邊不發。
兩邊不指,指向也非常明顯,就是夫家和娘家都不會太好過。
如果直白點解釋這句話,那就是已經結婚的女人,生活重心已經轉移,如果還像自己當姑娘時一樣只知道照顧娘家,那會導致夫家也不好過,娘家同樣也不好過。
為什麼會這樣說?有道理嗎?
二、這句話有道理嗎?
事實上,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為什麼要說有道理呢?我們知道,當一個女孩子結婚後,她會有自己的新生活,她會有另外一個家,她會有丈夫,她的生活如何,要靠自己和丈夫的共同打理。但現實生活中,會莫名其妙出現一些諸如扶弟魔這樣的女人。
她們心目中,娘家的事大於一切,將弟弟生活的重任無條件扛在自己肩膀上,為了幫助娘家,她們不惜跟婆家生氣、戰爭、甚至是離婚相威脅。
我們要知道,當成立一個新家後,同樣會面臨很多事,並不是說不可以幫助娘家,但這個幫助是有限度的,不能自己有五百,恨不能用一千來幫娘家,那另外的五百怎麼來?只有借,借的錢誰還?只能是婆家。
如此下去,婆家難免會產生矛盾,一旦產生矛盾,那這個生活就開始走下坡路,天天爭吵,誰還有心思掙錢?
而在娘家那邊,由於她的無條件幫助,會給身在娘家的弟弟或者哥哥一個錯誤的信號,認為自己不管怎麼樣都會有姐姐或妹妹的幫助,自己不用那麼拼,不用那麼苦的去掙錢,這會讓他們養成習慣,最後就成了你必須要幫,你必須出錢。
婆家因為生氣而導致不和睦,娘家因為太依靠導致他們養成習慣,兩邊都無法把生活過好。
這就是這句話裡的意思及道理。
最後:當然了,我們並不是在說,一個姑娘嫁出去後就要完全跟娘家割裂,仍然還是要幫助的,但這個幫助是相互的,而且是有限度的,畢竟自己也有了家,不能仍然像在娘家那樣肆無忌憚。另外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大凡是拼命幫自己娘家的女人,都是自己並不太掙錢,全靠丈夫的錢去幫,這樣是不行的。適量的幫和有規劃的幫,才是一個有智慧的女人應該做的事,否則,嚴重的有可能將自己家毀掉,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望各位女性同胞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