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集大型系列報導
《行走長城》
第八十一篇
《邯鄲長城有多不簡單?看看摩天嶺下峻極關》
長城出邢臺馬嶺關再往南,沿巍巍太行山伏行百裡後就來到邯鄲境內的峻極關。峻極關緊鄰山西省左權縣,這裡歷史上屬於「三省要隘」,「雞鳴三省」的地方。河北長城走到南頭之後變成了什麼模樣?邯鄲長城有多不簡單?一起來看看摩天嶺下的峻極關。
霜降過後層林盡染太行山
峻極關長城位於邯鄲武安市城區西北70公裡處的活水鄉,盤踞在1700多米的摩天嶺北側山腰處,東邊山腳下就是長壽村風景區。早上八點半,記者驅車跟武安市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員郭利軍從主城區出發,沿路奔向太行山深處。
【旅遊快速路】
說起峻極關的歷史,郭老師先從「雞鳴三省」做起介紹,清代武安屬河南省彰德府管轄,所以峻極關雞鳴的時候河北、河南、山西三個省能聽見。
今年9月份,武安剛剛承辦了邯鄲市第四屆旅發大會,值得一提的是去往峻極關的這條路,正好依次經過京娘湖、東太行、七步溝,田鑫小鎮,花溪谷等景區。深秋沿著旅遊風景大道走,車窗外太行山上層林盡染,分外好看。
田鑫小鎮
九點多鐘,車停在田鑫小鎮路口,因為去往峻極關的路不太好走,我們又請來一位嚮導,這位年過五十的長壽村村民張增路說,摩天嶺是分水嶺,7·19洪災衝毀了河北這邊的路,可山西那邊卻沒有大礙,所以驅車可以經邢臺縣到山西左權縣登嶺,而步行的話從武安長壽村走古驛道就行。
【秋色如畫】
古驛道由紅石板片麻巖砌成,彎彎曲曲直達關口,相傳是清末一個叫王家彥的財主出資修建而成。張增路說,這是當年河北南部通往山西的商道。長壽村附近山坡上都有飯店,客棧,原先的人趕牲口,趕驢趕駱駝,人來回走都到這個地方吃飯、喝水、歇腳。長壽村一度借道而興。
【峻極關關城】
臨近中午,我們一路輾轉終於看到了峻極關,只見關門緊鄰峭壁就在摩天嶺主峰北側,再往北約50米是一處深谷。周邊除了不長的石砌城牆,衛所和烽火臺等配套設施已經幾乎看不到了。
峻極關關城全景
武安市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員郭利軍指著關門說,歷史文獻記載峻極關是唐武宗為討伐叛將劉稹(稹zhěn )開山修建的,明朝正統年間又重修過。
峻極關關門
現存的就是關門一座,長10米寬3米殘高4.5米左右。這個關有衛所房兩座,已經只剩遺址了,烽火臺也是遺址了。牆體總長就是760多米,古驛道3.5公裡。
摩天嶺峻極關周邊山形
從遠處看,峻極關的「峻極」兩字真是名副其實,身處海拔1747米摩天嶺旁的它,附近還有1898米的南太行最高峰——青崖寨。明末有一支闖王起義軍,兵敗撤到武安,明將左良玉奉命攔截,結果就在峻極關陷入埋伏,折損了六七千官軍。
關門南側紅色的巖壁
清乾隆年間有一武舉人遊覽峻極關後曾感嘆:「青崖古寨高入雲,曾聞金戈鐵馬聲。峻極古關今猶在,不見當年劉稹兵。」峻極關自古多有戰事,留下許多民間傳說,峻極關周邊山石多以白色為主,唯獨南側崖壁呈現紅色,嚮導張增路聽村裡老人講,當年打仗時血流成河,石頭都被染紅了。
紅色和白色石頭對比鮮明
走近看,峻極關長城的石材多是就地所取,但拱形券門用的青石應該是從別處運來的,門洞中間貼地還有一塊青石門檻,上面鑿有嵌關門用的軸眼。相傳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千裡送京娘,穿過峻極關才把趙京娘送回山西老家的,張增路說長壽村有一眼泉就叫「馬刨泉」就跟這段傳說有關。據說趙匡胤送京娘走到這裡沒水喝,馬就開始刨,刨了三下,刨出水了,所以叫「馬刨泉」。
峻極關下的長壽村和峻極關關門外的石碑
記者從峻極關附近立的石碑上了解到,武安長壽村原名艾蒿坪,建村以來,村民很少得病,世世代代人均壽命在85歲以上。張增路說長壽村背倚的摩天嶺,是清漳河、沙河、南洺河、北洺河四水之源,他們村可謂是以山稱奇,以水增壽,以壽聞名。
年過五十的長壽村村民張增路(右)給記者王謙講長壽村的歷史傳說
峻極關長城目前處在洺河源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青崖寨省級自然保護區「兩園一區」的中心區,已經不能再做旅遊開發。
國家自然保護區界樁(左)
山間民居和小石屋(右)
見記者問到這裡的未來,做過村支書的張增路望著摩天嶺上遮天蔽日的原始次生林,上千畝的野生連翹林,告訴記者武安承辦旅發大會時有句話叫「武安是個好地方,有山有水有文化」,他認為山水和文化就是摩天嶺下峻極關活力的源泉。
摩天嶺峻極關正面
峻極關長城屬於邯鄲境內明長城的北起點,當年主要是防禦來自山西方向的土匪或者蟊賊,整個武安市總共有19處明長城,再往南到涉縣後基本上只有遺存,看不到具體形貌。
峻極關周邊的長城城牆遺址
換句話說,長城到了河北省南頭,就跟巍巍太行山融為一體,散落在群山之中。百集大型系列報導《行走長城》接下來就要離開河北省,到山西行走了,山西的長城又有什麼特點?請繼續關注。
記者 | 王謙
編輯 | 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