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銅鑼灣街道上的行人。新華社記者 盧炳輝 攝
新華社香港8月1日電 題:疫情下的香港街頭
新華社記者王旭、蘇萬明、朱宇軒
清晨,驟雨初歇,維多利亞公園裡,球場、器械場都已封閉,只有溼漉漉的緩跑徑上幾位市民戴著口罩晨練。「現在大家都很小心,出來運動的少了很多。」正在晨練的李伯說,往常年紀大的人有很多,現在基本見不到,「香港疫情上升得太快了,讓人心慌」。
中午大雨再度降下,中環街道上依舊是穿行的人群,商場、精品店門可羅雀,不少外傭聚集在公園涼亭下、地下通道裡躲雨,還有搬運工淋著雨把一件件貨物搬進大廈裡。
冒著大雨,貨車司機雷哥把客戶的行李遮上一層塑料膜,推著齊人高的小推車進了一幢居民樓。雖然時有傳來計程車司機確診的新聞,但為了維持生計,雷哥依然每日接單。「我們家有兩個小孩,我媽媽都70多歲了,我不可能不接單。」
雷哥說,為了保護自己和客人的安全,他在貨車上安置了消毒洗手液和塑料隔簾。但身處車廂這個封閉空間裡,每每聽到客戶一聲咳嗽,雷哥都緊張不已。「我以前很喜歡和客人聊天,現在疫情這麼嚴重,我在車上都不敢跟他們說話了。」
香港第三波疫情暴發以來,到8月1日已連續11天確診病例破百,更讓香港人擔憂的是新增病例中絕大多數屬於本地病例,其中不少無法確定感染源頭。
不斷緊繃的疫情正改變香港人的生活。
在中環一家外資銀行上班的秦女士告訴記者,從7月中旬開始,她所在的公司便實施輪班制,鼓勵員工居家工作。秦女士說,在家工作免去了搭乘交通工具帶來的風險,但不能在公司餐廳就餐不僅不便,也增加了生活成本。
由於香港疫情出現多起餐廳感染群組,加之「限聚令」等保持社交距離措施,秦女士既不敢在餐廳堂食,也不敢點外賣,只能每日去街市或者超市購買新鮮食物。「我現在都在網上購物,運費一次得50港元,還得提前幾天下單才行。」
市民在香港街頭購買鮮魚。新華社記者 盧炳輝 攝
在尖沙咀,記者與準備購物的市民鄭女士聊起來。她說,她所在的小區現在很流行團購,甚至可以買到新疆等地的牛羊肉,快遞上門很方便。大家儘量不出門,一是出門危險,二是不給社會添亂。現在比較難受的是,鍛鍊的時候只能下到小區跑一圈,不像以前可以到處走。
市民孫女士說,不得不出去鍛鍊的時候,她會選擇僻靜的後山親近山水,不去人多的地方扎堆;然而孩子不能上學,現在自己一個人在家帶著兩個孩子,感覺有點吃力。希望疫情早日過去,好讓孩子們能儘快出去玩。
特區政府不斷出臺防疫措施,如加大核酸檢測力度、擴大強制戴口罩範圍、關閉公共場所、收緊社交距離等。
7月31日,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原定於9月舉行的香港特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推遲一年。
晨練的李伯當晚看到消息,他認為取消選舉「可以理解」。「老人家都不敢出門了,他們怎麼投票?搞活動本身就帶來聚集風險。」
在彌敦道和麼地道附近,一家零食店售貨員王小姐正準備給進門顧客量體溫。她對推遲立法會選舉表示支持。「現在是特殊時期,人群聚集確實太危險,應對疫情最重要。」
香港街頭,一位市民在外賣店鋪門口打電話。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好消息傳來,國家衛健委已組建「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將赴香港開展工作,協助特區政府抗擊疫情。秦女士說,她的第一反應就是立刻拿起手機、給周圍朋友群發信息。「毫不誇張說,我簡直可以說是喜極而泣。」
秦女士說,在此次疫情期間,內地防治疫情能力有目共睹,相信憑藉內地的技術和經驗、香港和內地醫護合作,香港此次疫情一定能儘快得到控制,市民的生活也能重回正軌。
對這一消息,雷哥感慨萬千:「現在疫情嚴重,香港醫院裡人手都不夠了。中央派人來幫助我們,我真的覺得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