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不度玉門關|湃客年度視覺大賽

2020-12-23 澎湃新聞

2018年4月14日,中國甘肅省玉門市,幾個少年坐在滑板上,從位於老君廟的單馬路這頭滑向解放門的那頭,整條馬路不見一輛車經過,兩邊空無一人的建築處處都透著荒涼。

春風不度玉門關

玉門誕生了中國第一口油井,誕生了「鐵人」王進喜。

1957年12月,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在玉門建成,當年原油產量達75.54萬噸,佔當時全國石油總產量的87.78%。玉門劃區設市,拔地而起。

半個多世紀過去,石油開採殆盡,市政府、油田和9萬名居民相繼外遷。老君廟城區蕭索破敗,幾近空城。

空空蕩蕩的老市政府大樓前,「一切為了石油」的標語還未褪色。

玉門的獨特價值,首先在於它是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它在工業領域創造出多個「中國第一」的同時,培育出了鐵人精神、「三大四出」等社會主義特色的工業文化。

石油工業的一家獨大,加之曾經的軍事管制和政企合一歷史,使得玉門產生了特殊的「二元」結構。老採區產能嚴重下降後,不同機構各奔東西的搬遷舉措,使老城區終成「共和國廢城」。

再向前追溯,玉門則是一個沿襲兩千多年的地理概念,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意象。「野營萬裡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曾經的邊塞要地、絲綢之路重鎮,再到能源產地、春風不至的空城,「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城市總會面臨轉型,生活總是遭遇變化。

老玉門,舊的一切正在永遠消失。新的一切還在廢墟中醞釀。

著名的老君廟油礦「西河壩」。玉門油礦的發源地。半個世紀過去了,玉門油田產量逐年下降,每個油田開發到後期都會遇上這樣的問題。

玉門油田三十年代人工開採的第一口井,此後這裡成為了中國石油的搖籃和聖地,來此參觀的大多是石油工作者。

沒有了門窗的公寓建築矗立在荒野之中。

荒廢的公寓樓道裡,擺放著一個玩偶,房間裡留著搬不走的東西。

留在廚房裡的東西

一片拆除的居民樓前,一隻死去的小狗失去了它的主人。

廢棄的影劇院,剩下殘垣斷壁和裸露的鋼架。

上班和下班的工人,他們的工作分兩班來回倒。如今願意留在這裡的年輕人不多了,曾經可是無數年輕人爭破頭想來的地方。

馬路旁掛著一件晾曬的工作服,在玉門老城看到最多的就是紅色和藍色的工作制服,這兩種顏色的衣服分屬石油工人和煉油廠工人,成了身份的象徵。,但穿著制服的卻不一定是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工作服似乎成了一種身份認同,大街上人人都會穿著這樣的工作服,也許只有穿制服才能在這個城市找到歸屬感。

永梅理髮館裡場景。主人楊永梅和他的丈夫唐先生已經在這裡生活了三十幾年,玉門老城裡人雖不多,但來理髮店裡來的顧客不少,唐先生撿了很多漂亮的石頭,在對面老楊的奇石加工店裡將原石打磨後放置在理髮店裡當擺件,聽說也賣出去一些。

老楊在單馬路經營著一家奇石加工店,他家就在對面,雖然沒有了生意,他還是照舊開門,「店開在這兒,不開門哪兒來的生意,女兒還在湖北上學,能掙點兒是點兒吧。」但實際他已經很少有上門的生意了,前些年,他因為地方企業改制,就退休開了門面,2011年-2013年那時候生意好做,只要開門就有生意,一天到晚都忙不歸來。說到現在,他嘆了口氣,把眼睛轉向冷清的門外。

4歲的王詩雅和她媽媽正從老君廟往回走,來此生活了十幾年,在生活站工作的這位母親竟然是第一次上老君廟,但遺憾的是:母女倆人並沒能找到老君廟第一口油井,失望而歸。

 收廢品的小夥子席先生來自河南,他把三輪車停在路邊玩起了手機,他來老玉門也好多年了,這個城市目前最火的職業就是收廢舊金屬和看房子。

「石玉堂」奇石館的老闆蔣先生(右)和來自瓜州的小夥兒他萬良在店內擺弄一些剛撿回來的石頭。蔣說,以前生意好做,石頭好賣,也沒什麼成本,都是河裡撿來的,現在生意難做,他已經賤賣了很多石頭,基本上見錢就買,給店鋪瘦了下身,有心想要關了店門,但店開在這兒,關了也不行,雖然說房租一個月只有350元,但耗人耗時間,他想藉助網際網路在網上賣石頭,希望能有一些轉機和機會。

油城公園,玩耍的孩子們。

「西北扁豆面」館在一陣鞭炮聲中開業,於熱鬧的傍晚時分,工人們的換班時間。老玉門不斷有商鋪關門或者轉讓,電線桿上常有這樣的廣告,能繼續堅持的一種是無奈,一種是勇氣。

玉門老市政府大樓裡,張貼著拍影視劇留下來的年代劇畫板。這棟建築為了迎接遊客的到來而翻新維護,隨著幾部(《未擇之路》、《查理九世》、《共和國血脈》)影視劇先後在老市區拍攝,老市區依託獨有的資源優勢,想要打造以紅色、石油、年代劇為主題的影視拍攝基地。

幾位當地人在去往老玉門的中巴車上,雖然還有人來,但大多是遊客,而離開的更多是無奈離開的居民。

玉門老城外的戈壁灘上,祁連山下的墓地,遠處可見煉油廠,一代代的玉門人埋葬於此,很多人來了就再也沒有回去。

本文系《眼光·湃客年度視覺大賽》參賽作品。參賽請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添加「湃客小助手」。

相關焦點

  • 玉門關在哪裡,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首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大家都能倒背如流。詩中描繪出塞外的蒼涼以及戍邊士兵的思鄉之情,雖然鄉愁難耐有些哀怨,但為國戍邊也是責任所在,並沒有頹廢之情。因此,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喜歡的詩詞中的經典。我們今天要說的是玉門關在哪裡,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呢?
  • 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蒼涼悲壯至今尚令人盪氣迴腸。玉門關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其具體遺址在哪,是否牽移過,學術界至今尚未有爭論,相對而言持漢玉門關在敦煌西北90公裡的小方盤城的意見最多。作為一般旅遊者,對於這些不必太在意,只要意到即可,王之渙沒有到過玉門關,王維沒有到過陽關,但這不妨礙他們寫出千古絕唱。
  • 為何「春風不度玉門關」,它和玉門關「有仇」嗎?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王之渙的一首詩,我們早就耳熟能詳,熟記於心了,把它稍微改動一下,中間缺一字,就可以變成一首詞: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在《涼州詞》當中,最著名的一句莫過於「春風不度玉門關」,那麼,在氣象上,這又該如何解釋呢?首先,這裡的春風指的絕對不是春天的風,而是夏季風。其次,這裡的玉門關指的是甘肅省敦煌縣境內的一處重鎮。
  • 春風不度玉門關:歷史上的三個玉門關,這春風不度的是哪個?
    提到玉門關,人們一般立即會聯想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人王之渙的《涼州詞》將徵夫的思鄉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也使玉門關成為難以抹去的時代記憶。玉門關是古代絲綢之路必經關隘,也是重要的軍事關卡。歷史上玉門關共有3處,分別是西漢玉門關、隋唐玉門關、五代宋初玉門關。
  •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王之渙的詩,最後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說的是,過了玉門關,春風就再也吹不到了!從漢唐到如今,玉門關都是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必經之地,也是將士們戍邊的重要補給之地,更是從古至今我國絲綢之路必經之地!
  • 談古論今話甘肅-22 春風不度玉門關
          玉門關、陽關古遺址,是中國古代對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必經關隘,均位於甘肅敦煌 .      提到玉門關,人們一般立即會聯想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CFM」新版本:春風不度玉門關,火麒麟新皮膚夢回盛唐!
    【AK47-火麒麟-玉門春風】這款皮膚名為AK47-火麒麟-玉門春風,光看名字就讓人感受到一種典雅大氣的感覺,皮膚介紹也很有意思,直接用上了盛朝詩人王之渙的詩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為何春風過不度玉門關?那些藏在詩歌裡的小百科,你知道嗎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注釋1、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2、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遠上:遠遠向西望去。7、不度:吹不到。度:吹到過。8、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9、何須怨:何必埋怨。何須:何必。
  • 王之渙《涼州詞》:春風不度玉門關,中國的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劃分
    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代十道圖(局部)玉門關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北90公裡處,是古代中原地區和西域地區交通的要道,是古代重要的軍事要塞,玉門關屬於涼州地區。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大西北之旅走進敦煌玉門關
    接著跟我大西北之旅,接上文敦煌雅丹魔鬼城再過去,就是玉門關了。突然有些小感慨,旅行可以把你書本中看過的、影視中見過的,都變成現實,今朝親眼得見、親密接觸,是不是有點小激動?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聳立在敦煌城西北90公裡處的一個沙石崗上。關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為黃膠土夯築,開西北兩門。城牆高達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上有女牆,下有馬道,人馬可直達頂部。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沼澤遍布,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你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 王之渙「春風不度玉門關」中,春風指的是什麼?我被萌娃問蒙圈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大量的帶有「春風」的詩詞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但又有幾個人能夠準確地回答出來「春風」指的是什麼?
  • 春風不度玉門關,有家不可歸的感受你可懂?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代有很多詩人會寫《涼州詞》。有時候就是在涼州寫的,有時候則未必。因為《涼州詞》並不是詩的題目,而是樂曲的名字。在這個樂曲下,不同人會填上不同的歌詞。當然,大概這首曲子本身就雄赳赳氣昂昂,有種軍旅氣質,所以歌詞也往往與邊塞生活、戰爭場景有關。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人筆下的「玉門關」在哪裡?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01千百年來,王之渙先生的這首抒寫邊關士卒懷鄉之情的名作,感染了一代代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人民,讓我們一次次走進西北邊疆壯美風光的畫卷,去聆聽戍邊將士不得還鄉的怨情。全詩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情景交融,真乃千古絕唱。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4],春風不度玉門關[5]。[解析1]這是唐代邊塞詩人王之渙的一篇膾炙人口之作,有名的「旗亭畫壁」的故事,唱的就是這首詩。
  • 來到敦煌: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你想像中的玉門關是什麼樣子?
    來到敦煌: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你想像中的玉門關是什麼樣子?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王之渙的《涼州詞》成就了玉門關還是玉門關成就了王之渙?其實歷史上的玉門關有過遷移,也就是說不止一處,歷代詠玉門關的詩詞也不止王之渙這一首。
  • 「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在什麼地方?它為何出現在很多詩中?
    玉門關在詩詞中出現的頻率是比較大的,其中最著名的還是王維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戍守玉門關的將士是何等的孤寂荒涼?這句詩無論是從詩句本身的美感還是意境來說,李白的「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都要好很多。
  • 春風不度情何堪!說說寫玉門關和陽關的那些邊塞古詩詞!
    相傳當年著名的和闐玉正是經此輸入中原,故得名玉門關。玉門關所以古今聞名,除了它特定的地理位置以外,還和許多古代邊塞詩人的吟詠有關。盛唐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其一)即為其中最燴炙人口的傑作。唐代詩人王之渙的這首詩自古至今廣泛流傳,膾炙人口。詩中那悲壯蒼涼的 情緒強烈地感染著人們,引發起人們對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傳說的關塞的嚮往。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讀王之渙《涼州詞》
    而就在黃河上遊的萬仞高山之中,唯獨一座孤寂的古城玉門關聳立在原處,顯得格外清冷孤寂。是啊,這樣遙遙看去,黃河奔騰的樣子多麼壯觀啊,仿佛自天際而來,連綿不斷的江水也永遠都流不盡,可是唯獨那大漠之中孤獨矗立的那座古城,一直都那樣安靜清冷地站在原處,是多麼的孤單多麼冷清啊。
  • 蒼茫《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遠遠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到了白雲中間,「玉門關」就孤獨地聳立在黃河源頭的萬仞高山之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啊!
  • 登高望遠的王之渙: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譯文: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賞析: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三、四兩句含有諷刺之意,作者寫那裡沒有春風,是借自然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於不顧。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