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去稻城亞丁,都說最美是9-10月,是稻城最富詩意的季節。
想像下,那漫山遍野的花和葉,絢爛繽紛;那蔓延開去成片的草甸,青黃相接。這被譽為「藍色星球上最後一片淨土」的地方,還是令人心生嚮往。
雖然這趟旅行不在最佳季節,但5月自有5月的風採吧。
這是我第一次去高海拔地區,怕身體受不住高反,特地備了8瓶氧。紅景天提前一周就開始吃了,不管是心理作用,還是真的有用,上了高原沒有掉鏈子就是最好的。
這次報了一個11人的小團,從成都出發,經沿成雅高速-雅康高速-川藏線318國道-S217省道行駛,一路從成都到亞丁村,為期6天。
下圖是從網上找到的一張跟我們行程大體一致的路線圖,如果大家有自駕的打算,可以參考。不過全程行車時間較長,特別是進了藏區,高海拔引起的不適感對長途跋涉的司機也是一個考驗。
下面就開始中規中矩的遊記了
【4月27日】
15:20,抵達成都,這天自由活動。
放下行李休整一下,去寬窄巷子逛一逛。
漫步在清朝的古街上,穿梭在錯落的四合院中,感受下成都的慢生活。
小吃街攤上好多家都在賣的豬腦、豬鼻子。
香菸攤的口味也是難以言喻。
火鍋店的氣勢不同凡響,「小龍翻大江」,名如其勢。
一番吃喝玩樂後,早早回酒店休息,明天開始要考驗身體素質了,積蓄能量很重要。
【4月28日】
今日路線:成都-雅安-瀘定-康定-新都橋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正式踏上徵途,經成雅高速進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
上午經成雅高速抵達雅安,後穿越二郎山隧道、大渡河谷,我們來到瀘定。
瀘定橋,是橫跨大渡河的鐵索懸橋,康熙曾御書「瀘定橋」三字匾額,掛於橋頭。
渡完了瀘定橋,開往下一站:康定。
途中恰好望到了遠處山坡上「康定情歌」的大字,據說那個山頭就是折多山了。
山迴路轉,海拔一路提升,我們來到了折多山。
折多山,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境內,海拔4298米。站在山頂上,可以眺望到海拔7556米的貢噶山群峰。山巒疊嶂,白雪皚皚。
折多山是國道318線通往西藏的必經之路,也稱進藏第一關。
折多山過山埡口的石碑上,刻著"西岀折多"字樣,意味著以此處為起點,一路向西,便是走出了平原,正式進入真正意義上的青藏高原,進入藏區。
跟遠處的貢噶群峰合個影
來到海拔4000多米,身體沒有什麼太大的不適感,就覺得氧氣有點稀薄,頭時而會有點陣痛,不過都還可以忍受。
我們就放慢步伐,在埡口石碑和觀景臺山腳下溜達了一會兒,沒有爬坡去觀景臺的最高處。
五彩經幡錯落地疊繞在通往觀景臺頂端的石階護欄上,像是在一路護送著登高祈福之人。經幡隨風而舞,也像在為人類祈求神明的庇護。
川藏第一關祈願牆
西出折多後,我們正式進入了藏區。沿著川藏線318國道一路向西,傍晚抵達了甘孜州的新都橋,入住瑞景大酒店,實測海拔3443.6米。
初到高原,又是早晚溫差大,有幾個團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高反,好在問題都不大。
在高原建議不要做劇烈運動,總之放慢步伐、平穩呼吸,讓身體的行動和機能都勻速運轉就行。
【4月29日】
今日路線:新都橋-雅江-理塘-日瓦(香格裡拉鎮)
早餐後離開新都橋鎮,今天我們將穿越高爾寺山隧道,經雅江縣穿越剪子彎山隧道、卡子拉山,再經世界高城、高原明珠理塘縣,後到達日瓦。全程國道318體驗。
翻越高爾寺山後繼續前行,經過了雅江。行駛在雅江到理塘的盤山路上,我們並不知道此時已走進了叫做「天路十八彎」的一方風景。
我們繼續翻山,車行駛到了山頂,我們下車觀景,方才看到剛才開的路,那拐彎處的山坡上寫著「天路十八彎」。
我沒拍到高清的字,借鑑下網上的圖。
車駛過剪子彎山後,來到了熊宗卡觀景臺,海拔4281米。
過了剪子彎山,便是卡子拉山了。
卡子拉山位於四川省理塘縣和雅江縣的分界處,海拔4718米。因常年高寒缺氧,山表面主要是高山草甸,樹木稀少。
卡子拉山的山頭更像是平原,成片的草甸,伴有雲霧繚繞,怪不得被稱為「雲中牧場」。
這兒的天氣也是變幻莫測的,一會兒放晴,一會兒烏雲密布,一會兒又會毫無徵兆地下起雨雪甚至冰雹。
隨處可見的祈福經幡。
走了一會兒還是會有點喘的,且讓我吸個氧緩一緩。
午飯時間到了,去吃一頓露天的藏區燒烤,感受一番當地的風土人情。
大家來感受下,被稱為當地顏值一哥的小哥哥為我們接風。
開飯了,當時當地,一首藏歌與笑語和烤肉更配哦。
和五湖四海的團友們來張合影。
吃好午飯,去帳篷外溜達消食,看到這裡有供遊客拍照的藏服和配飾,那我也來試一試吧。
下午在半路休息區的公路上稍稍撒個歡。
不得不說,高原上跳幾下就能明顯感到心臟的劇烈跳動並大喘粗氣,還是得穩當點。
過了卡子拉山,之後便途徑世界海拔最高的縣城:理塘。
從車窗裡望到,遠處出現了猶如兔耳朵形狀的山石立在山頂,那一定是兔兒山沒錯了。
兔兒山位於理塘縣海子山自然保護區的北部,海拔4696米。據說這裡孕育了一個古老而又美麗的愛情故事,而這些象形石便是愛情的見證。
過了理塘縣,我們來到了海子山,位於理塘與稻城兩縣之間,平均海拔4500米。
海子山獨特的景觀是大大小小的花崗巖礫石充斥了你的眼球。放眼望去,沒有樹木,不見野草,「蠻荒」得像是火星表面。
這些大大小小的礫石與湖泊,就是青藏高原上規模最大、最典型的古冰體遺蹟——「稻城古冰」。
這裡又名稻城亞丁地質公園海子山園區。
接著,我們出發去稻城白塔。
稻城白塔,又稱尊勝塔林,海拔約3740米。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虔誠的藏民手持佛珠或轉經筒,口中默念經文,順時針繞它而行。
晚上我們抵達了日瓦,也叫香格裡拉鎮,海拔2980米,是亞丁景區的入口,稻城亞丁旅遊必經之地。
【4月30日】 全天遊覽稻城亞丁(亞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今日路線:日瓦~景區觀光車34km~亞丁村龍壠壩~景區觀光車3.4km~扎灌崩~徒步0.5km~衝古寺~絡絨牛場~騎馬3km~牛奶海、五色海
早餐後,我們乘車前往山腳的稻城亞丁風景區遊客接待中心。到了門口,一眼便看見迎接我們的亞丁福娃公仔,很是可愛。
隨後,我們在遊客接待中心換乘景區觀光大巴前往亞丁村。
車在山路間盤旋,窗外是移步換景的美。時而雲霧繚繞、水氣氤氳,隨著高度的爬升,感覺彷佛被拉升到雲端,看不清遠處的山和近處的林。時而又撥雲見日,出現了彩虹。
今天我們要進的亞丁村距離昨晚的日瓦(香格裡拉鎮)大約34公裡,位於稻城縣南部。稻城亞丁景區,又名亞丁自然保護區,因為依靠亞丁村而得名。
景區海拔2900米(貢嘎河口)~6032米(仙乃日峰),主要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三座雪峰和周圍的河流、湖泊、高山草甸組成。北峰仙乃日海拔6032米,南峰央邁勇海拔5958米,東峰夏諾多吉海拔5958米。
車在山路上一路盤旋,終於進村了,空氣格外清新。
亞丁村地處峽谷之中,海拔3900米,是一個僅有28戶人家的小村。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因日照長而得名。
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三座雪峰是亞丁的靈魂所在,站在亞丁村的龍壠壩,仙乃日的一顰一笑便盡收眼底。
這就是今天我們入住的民宿,環境設施在村裡算不錯的,他家有全天候的供氧,這太重要了。
民宿的側影,這幢藏房在村裡屬於高顏值了。
辦理完入住,放下行李,我們正式開啟長途跋涉之旅。
想遊遍稻城亞丁,需要分成短線和長線,至少需要兩天時間。短線的終點是仙乃日神山和珍珠海,長線的終點是牛奶海和五色海。今天我們先徵服長線。
第一站 扎灌崩
民宿門口就是個景區擺渡車站點,乘大約3公裡多到達終點站,下車的地方就是扎灌崩了。扎灌崩海拔3850米,藏語意為「大山崖的末端」。
沿著木棧道向上爬,就能看到衝古寺了。
第二站 衝古寺
衝古寺海拔3880米, 位於仙乃日雪峰腳下。
衝古寺服務站可以買去洛絨牛場的電瓶車票,大約半小時可到達。因為我們時間尚且充裕,就選擇了步行前往。
這是走向洛絨牛場沿途看到的壁畫和雪山遠景。
這段路最平緩,一路隨意停留,賞景拍照,身體狀態也比較舒適自在。
不知我們身後的這座神山是不是夏諾多吉雪峰本尊。
不知不覺已近中午,高原上豔陽高照,曬得人暖暖的。稻城亞丁的春比平原上要來的晚些,快5月了,遠處樹林的顏色才開始由黃轉綠。
剛才還豔陽巨獻,這會兒又陰了下來。太陽露臉的時候熱,陰了又冷,特別是起風的時候,空曠得無處遁形,趕緊包裹住自己。
第三站 洛絨牛場
徒步6.7公裡後,我們終於來到了洛絨牛場。這裡海拔4150米,是附近藏民放牧的牧場,牛場周圍是連綿的高山草甸,貢嘎河從牛場穿過。
牛場附近有藏民的村寨,他們崇拜自然,與大自然相依為命,和睦共處。想像下,夏季來臨之時,成群的牛羊可在這兒享受到充足的陽光、青翠的草地和純淨的湖水,很是和諧美好。
再往裡走些,央邁勇雪峰就近在眼前了。
洛絨牛場距離牛奶海還有5公裡,而且是高度不斷攀升的5公裡山路。此時此刻,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一是繼續徒步;二是到牛場服務站的騎馬點,讓馬兒代步3公裡,騎到最陡的捨身崖,再徒步上去。
雖說徒步轉山是感受稻城亞丁風光的最佳方式,不過由於海拔一路提升,全程徒步還是需要相當的體力。罷了,我們還是很有自知之明地選擇了後者。
馬兒是有規定的工作時長的,時間夠了就不再服務了,所以來晚了就沒有馬票了。還好萬幸,我們到的時候恰好趕上了停運前的最後一波。
讓馬兒代步3公裡,儲存體力向終點進發,畢竟後面的路只能靠自己的雙腳了。
排隊中,準備騎馬出發。
起步時的景色,換個角度看央邁勇雪峰。
這一路山路顛簸,途中起風變天了,還飄起了細雨。可能是這天氣原因,馬兒們鬧起了小情緒,有幾匹杵在路邊不走了。一番拉拽管教後,馬隊繼續前進。藏民阿姨姐姐們的身體真是硬朗,穿的少又不帶喘的,這一路也不好走,還要看管著馬隊。
在馬背上顛簸著,能感受到馬兒的呼吸也有點喘,畢竟累了一天了,再堅持一下,快下班了,小馬兒。
這一路在馬背上還真不好雙手脫韁,還好準備了自拍杆,一手死死拽著韁繩,一手伸出自拍杆捕捉下沿途的美景。
爬過一個巨陡的坡,馬兒的終點站到了,原來這就是捨身崖了。
下了馬,後面的路可都要靠自己了。我們各自備了兩瓶氧氣罐,結果還不夠用。
徒步的這段山路比馬兒走的那段要平穩許多,但海拔越來越高,走起來也是費勁的,基本是小步慢速前進,走一會兒就停下來緩緩。
終于越來越近了。
到了通往五色海的步道口,望著這陡直的740米山路,評估了下自己目前的體能,覺得還是去前方1公裡的牛奶海吧。
山上的天氣真是說變就變,一會兒竟下起雪來。
終於到達了牛奶海。
牛奶海,海拔4600米,位於央邁勇雪峰的山坳裡,是一個形狀如水滴的古冰川湖,因其湖邊有一圈乳白色的鈣質沉積,故名牛奶海。四周雪山環繞,湖水清瑩碧藍。
欣賞完牛奶海,想想還要漫漫長路返回,真是沒體力再爬那陡直的700米去五色海了。這是驢友拍到的,比牛奶海更藍。
五色海,海拔4700米,位於牛奶海右側的一個陡坡之後,湖面呈圓形,是亞丁最高的湖。
在牛奶海附近歇息了會兒,我們開始原路返回。一路上,把剛才來時遺漏的風景一併補上了。
半路上,突然下起了冰雹,個頭還不小。
往下走,海拔低了些,剛才撒下的冰雹倒換成了雪花飄落。
起初還是一陣欣喜,雪中的山林漫步,還是頭一回。
可是這徒步返回的漫漫長路上,雪一直下個不停,氧氣瓶也快用完了,身體越來越覺得陰冷,也越走越疲乏,真想抱著個火爐暖暖。
返回的這一路,怎麼感覺比來時的路遠了許多,有種走不到頭的焦躁感。半路休息的時候,還看到有救護車向山上開去,聽說是有人缺氧倒下了。給自己也加把勁兒,再堅持一下。
終於,在今日高海拔往返徒步近10公裡後,成功返回了景區的擺渡車站,簡直是精疲力竭,饑寒交迫,沒法再邁開半步的感覺。
還記得那會兒在擺渡車上,累得一言不發,氧氣瓶也用完了,真是百般難受。到達民宿的時候,我再也堅持不下去了,缺氧又沒力氣,一下子就癱坐在一樓大廳的樓梯上,多虧徐先生趕忙跑上三樓房間,拿了氧氣瓶救援了我。
吸了會兒氧,再站起來爬樓梯,好不容易到了三樓,進了房間卻是一陣暈眩,噁心想吐。於是按了呼叫鈴,工作人員立馬就來了,幫我測了血氧飽和度,顯示中度缺氧。擔心這樣晚上沒法休息好,就叫服務臺開通了房間裡的鼻吸供氧設備,整晚供氧。
上了鼻吸,的確是舒服了許多,半個多小時就緩過來了。這天晚上睡得也還不錯。
【5月1日】
今日路線:日瓦(香格裡拉鎮)~稻城(第2次進亞丁景區)~雅江/新都橋
今天上午還可以再進一次景區,昨天長線,今天短線,正好就能把稻城亞丁景區玩個遍了。
不過鑑於昨天的消耗太大,想想還是放棄了,就在村子裡溜達溜達吧。我的團友們,也都沒有勇氣再二進景區了,看來大家昨天都被練得不行。
既然大家都達成一致不進景區了,我們也就提前返程了。這是返程途中邂逅的雲景,簡直太美了。司機師傅臨時在這裡停了停,讓我們下車好好欣賞了一番。
【5月2日】
下午,我們返回了成都。這晚絕對要吃一頓火鍋,來給這個旅途劃上圓滿的句號。當時當下補個火鍋,簡直身心舒爽!
一路追尋,奔向稻城亞丁,
在稻城亞丁,感受了四季,
盤旋的山路,高升的海拔,
雨雪冰雹,彩虹雲海,
峰巒疊嶂,白雪皚皚,
清瑩澄澈,透藍碧淨,
我,永遠記得那片景,
和那個喘著粗氣也要跳一跳,
插著鼻吸也覺得美好,
的自己。
此篇完。
J & w 20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