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上村居民向上遊新聞記者表示,出事的欣佳酒店所在地,原本是集體農場。居民稱,據他們所知,該地塊沒有辦理合法的產權證。上村社區居委會一名工作人員向上遊新聞記者證實,該地塊確實是以前「五七農場」所在地,但關於該地塊的土地所有權問題,他不是很清楚。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上遊新聞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一座原本4層樓鋼架結構建築被改建成7層樓房,在隨後裝修施工中轟然坍塌。
3月7日19時許,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欣佳酒店發生樓體坍塌,該酒店系泉州市鯉城區新冠肺炎集中醫學觀察點。3月11日,福建省應急管理廳向媒體透露,截至當天13時許,現場搜救出受困人員70人,死亡28人,最後1名受困者仍在搜救中。
在3月10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尚勇表示,欣佳酒店坍塌事故是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該酒店違法建設,多次違規改建。「待救援基本結束後,將全面開展事故調查,迅速查明原因,嚴格依法依規追究事故責任人相關責任。」
3月11日17時50分,泉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常務副市長洪自強稱,目前已有2000人投入事故救援。經初步調查,欣佳酒店在建設、改造和審批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現已經將相關證據收集固化,對相關責任人員採取強制措施、財產保全措施。
欣佳酒店所在的樓房業主有何背景?酒店在建設、改造和審批上有何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起慘劇的發生?上遊新聞(報料微信:shangyounews)記者復盤事件全程,試圖找到現今人們最為關切的東西。
▲出事前的福建泉州市鯉城區欣佳酒店,系鯉城區新冠肺炎集中醫學觀察點。圖片源於網絡
截然不同的口碑
欣佳酒店所在地點,是泉州市鯉城區常泰街道上村社區南環路1688號。
此前,泉州市公安局局長李夥金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倒塌樓房業主楊某某,65歲,泉州當地人。南環路1688號曾經的租戶告訴上遊新聞記者,警方所稱的房屋業主楊某某,與欣佳酒店經營者其實為同一人,即楊金鏘。
楊金鏘的家,在距離欣佳酒店不超過10公裡的泉州鯉城區常泰街道上村社區,人們習慣將之稱為上村。欣佳酒店坍塌事故發生後,上村居民議論最多的話題,就是楊金鏘被警察「銬走了」。
楊金鏘的家,在上村小學附近,那是一棟帶院子的寬敞小洋房。當地居民告訴上遊新聞記者,自酒店出事後,大夥就沒有見過楊金鏘的家人出門,但他們應該還在家中,晚上能看到院子裡亮著燈。
問起楊金鏘的為人,從當地人口中,記者能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種是楊金鏘人很好,對人和善;另一種是楊金鏘很保守,不怎麼跟村裡人來往,在土地問題上跟村裡存在糾紛,「但在外面有非常強大的人脈關係。」
▲3月11日,距欣佳酒店幾公裡外的上村社區楊金鏘家,是一棟帶院子的寬敞小洋房。受訪者供圖
曾是集體農場土地
3月9日,多位上村居民向上遊新聞記者表示,出事的欣佳酒店所在地,原本是集體農場。居民稱,據他們所知,該地塊沒有辦理合法的產權證。上村社區居委會一名工作人員向上遊新聞記者證實,該地塊確實是以前「五七農場」所在地,但關於該地塊的土地所有權問題,他不是很清楚。
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2011年,楊金鏘準備在這塊地上建房。上遊新聞記者查詢鯉城區住建局官網發布的《城市建設管理年項目進展情況匯總表》,以及其它關於鯉城區建設項目的公示,均沒有發現涉事建築的詳細信息。
近日,有網友上傳了一段據稱是2013年拍攝的坍塌建築物的視頻。視頻中,該建築樓只有鋼框架。如果視頻屬實,這讓人們在事故發生後,得以重新見到涉事建築物最初的模樣。
一位從業多年的建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種建築鋼材叫做槽鋼,鋼結構建築的好處就是輕便省時,很適合搭廠房或做展銷賣場,但不利於承重。
一名參與救援的現場工程人員透露,如果經過合格的設計、審批和施工,鋼結構建築是沒有問題的,現在很多建築工程都在推行使用。
2013年底,一家汽車4S店曾租用過該建築物一樓做門店。該4S店一名員工告訴上遊新聞記者,他們進門店時發現這幢樓就是鋼結構,當時沒有承重牆,二樓至六樓之間沒有地板,由下到上全是空的。
3月11日,在事故現場配合消防救援清理障礙的中建海峽廈門公司晉江二體項目副書記徐濤告訴記者,由於樓房整體坍塌,目前還看不到一樓的承重結構相關情況。目前,作業人員正用大型機械將覆蓋在坍塌結構表面的大塊混凝土進行機械分割。
▲網友上傳的據稱是2013年拍攝的坍塌建築物的視頻圖片,典型的鋼架結構建築。圖片源於網絡
設計施工陷入造假疑雲
上述汽車4S店員工告訴記者,2017年,業主楊金鏘開始改建鋼結構建築,最終將它打造成了欣佳酒店。
記者手中掌握的權威資料顯示,該樓原為4層鋼架結構(一說是3層樓),通過增設3層後成為7層鋼框架結構房,「原鋼框架採用鋼承板與混凝土組合樓板,增設的夾層採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基礎採用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
因外部有玻璃裝飾,很少人留意到這座建築內部構架。上述汽車4S店員工告訴上遊新聞記者,2013年底店鋪開張後就經常碎玻璃。2017年酒店裝修時,玻璃爆裂更加嚴重,估計與玻璃受壓過重有關,店內員工甚至發現有鋼柱變形。考慮安全原因,加上酒店裝修粉塵過大,4S店就不再續租了。
3月9日,上遊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落款日期為2019年1月15日的《建設工程竣工驗收消防備案申報表》顯示,「欣佳旅館」(即欣佳酒店)裝修工程完成驗收日期為2018年12月10日;建設單位為鯉城區欣佳旅館,法定代表人、經營者楊金鏘。該工程質監機構為鯉城區質量監督局,設計和施工單位均為具有甲級資質等級的廣東弘業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稱廣東弘業設計公司)。該申報表上,加蓋有鯉城區欣佳旅館、廣東弘業設計公司的公章。
3月10日,上遊新聞記者撥通了廣東弘業設計公司一名工作人員的電話。該工作人員表示,自己並不負責公司公關事宜,無法透露相關信息,並稱稍前已有媒體找到該公司了解情況。
此前媒體報導稱,3月8日晚間,廣東弘業設計公司某技術負責人回應稱,公司在查詢檔案資料後,沒有發現欣佳酒店的相關資料。其表示,廣東弘業設計公司沒有參與過欣佳旅館的設計和施工,也未藉資質給其他公司使用。
按照上述《建設工程竣工驗收消防備案申報表》所留的廣東弘業公司電話,上遊新聞記者多次撥打,電話鈴音顯示該號碼並非廣東弘業公司,而是另一家註冊在泉州的福建省源途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其號碼非廣州區號020,而是泉州區號0595。
工商資料顯示,福建省源途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稱福建源途)成立於2014年3月,註冊資本為500萬元,其經營範圍包括:房屋建築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地基與基礎工程、公路工程、土石方工程施工總承包;建設工程圖審、消防工程圖審。
3月10日,上遊新聞記者聯繫上福建源途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黃志圖。黃志圖說,自己跟楊金鏘是朋友,當年消防驗收時,楊金鏘沒有固定電話號碼,就借了福建源途公司固定電話號碼使用。當記者進一步詢問,廣東弘業公司作為設計和施工方,為何不提供固定電話時,黃志圖回復「不懂噠」,就不發言了。
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上述加蓋公章的《建設工程竣工驗收消防備案申報表》不大可能造假。如果用假章,是不大可能通過相關部門驗收的。
而根據當地建築行業潛規則,很多樓房業主在建造或改造時,會先自己找資質一般的工程隊施工,這樣既能節約資金,又能省時省力。等到竣工驗收申報時,他們會掏錢或託關係,找有資質的建築設計公司「借殼」,最後完成整個工程的驗收。
上遊新聞記者還發現,泉州市鯉城區公安消防大隊於2019年1月22日出具的《建設工程竣工驗收消防備案複查意見書》顯示,經福建省泰達消防檢測有限公司全數現場檢查及功能測試,檢測合格;但經竣工驗收消防備案檢查不合格。欣佳酒店於2019年1月15日申請複查,經資料審查和現場檢查,綜合評定該工程竣工驗收消防複查合格。
上述《複查意見書》提到,工程如有擴建、改建(含室內外裝修、建築保溫、用途變更),應依法向當地消防大隊申請消防設計審核或者備案。
上述知情人士稱,這僅僅是裝修時通過的消防安全驗收程序。更為重要的是,這家酒店是如何通過建築工程質量安全驗收的。這個原因目前更加難以追溯。
▲3月11日,泉州酒店坍塌事故現場,大型挖機仍在搜救。受訪者供圖
鋼結構承壓過重或是主因
2019年,欣佳酒店通過裝修驗收之後並沒有停手。3月8日,多位坍塌事故的逃生者表示,在隔離居住期間,他們聽到酒店內傳出裝修施工聲響,但並沒有想太多。
此前,泉州市鯉城區住建局局長張翼向媒體證實,事發酒店一樓春節前開始裝修改造。張翼稱,3月7日晚上7時許,酒店房主接到現場施工人員電話稱,一樓房屋的一根柱子發生變形,三四分鐘後樓體整體坍塌。該樓房坍塌是因為裝修還是原來結構問題,還需進一步甄別。
3月10日,湘廣土木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定坤作為建築行業資深人士告訴上遊新聞記者,欣佳酒店坍塌事故發生後,他和業內人士就該案例進行了討論研究。曾定坤認為,此次垮塌事故的發生,主要原因應該出在建築物改造上。
曾定坤介紹,如果要改變樓房的使用功能結構(即樓房改建),按規定,首先要報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拿到建築施工許可證;接下來是找設計院出圖紙,對原來房屋結構重新設計並加固補強;再把設計好的圖紙交給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等其批覆以後才能開始動工。整套流程走下來,一般要一兩個月。很顯然,不少經濟型酒店為趕時間,很難嚴格地把流程走完。
曾定坤告訴上遊新聞記者,另外一個問題,出事酒店在改建過程中,可能根本沒有專業人員參與。很多施工單位主要負責裝飾裝修,但房屋結構是單獨的一個專業,它強調的是建築的安全性能。「但凡有房屋結構方面的專業人士在場,很多問題可以避免掉。」
中建海峽廈門公司晉江二體項目副書記徐濤告訴上遊新聞記者,他個人的意見,傾向事故發生主要是因為鋼結構承壓過重。鋼柱是有極限壓力的,鋼柱在長時間重壓下就會出現鋼結構疲勞,這樣會造成折彎。至於該建築物鋼材的使用年限或是損耗等問題,需要專業機構去查看原材料才清楚。
這座沒有承重牆的鋼結構建築,最大承受負荷是多少?實際負荷是多少?是否能夠承受加層改建?3月11日,一位接近事故調查組的人士告訴上遊新聞記者,以上疑問都需要專業分析。調查組會在救援結束後,進入現場對鋼結構做精確測量,再加上相關人員的筆錄,最終才能出結果。
上遊新聞記者 王敏 張瑩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上遊新聞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